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


[英] 蘇蕾爾·J.布林頓,[美] 伊麗莎白·剋洛斯·特勞戈特 著,羅耀華,鄭友階,樊城呈 等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6-0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96140
版次:1
商品編碼:11260703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0
正文語種:中文

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的兩位作者全麵考察瞭文獻中介紹過的詞匯化的各種概念,根據當代語法化的研究,她們提齣瞭詞匯化和語法化的一個全新的統一模型。她們的方法是用英語曆史中的各種個案研究來說明的,包括現在分詞、多項動詞、副詞、話語標記以及來自其他印歐語言中的一些例子。作為首次對詞匯化研究各種方法的綜述,《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對於研究曆史語言學和語言演變的學生和學者來講,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作者簡介

  羅耀華,副教授,200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同年留校工作至今。2007年6月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學位。迄今在《外語教學與研究》、《語言研究》、《漢語學習》、《語言教學與研究》等雜誌發錶論文近30篇。主持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揣測類語氣副詞的認知研究”(在研)等。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以訪問學者和交流學者身份,前往美國加州州立大學Chico分校學習工作一年。現為文學院語言學教研室主任。湖北省語言學會會員、中國語言學會會員。

目錄

前言(2005年版)

第一章 詞匯化與語法化研究的理論背景

1.0 當前研究的目的

1.1 語法和語言演變的爭論

1.1.1 語法和詞庫的途徑:概述

1.1.2 語言演變的途徑

1.1.3 小結

1.2 詞庫(lexicon)的概念

1.2.1 詞庫單位:整體論與成分論

1.2.2 詞庫範疇:詞匯範疇與語法範疇的區彆

1.2.3 離散範疇與斜坡度範疇

1.2.4 能産性的連續統

1.2.5 小結

1.3 詞匯化

1.3.1 詞匯化的共時視角

1.3.2 詞匯化的曆史視角

1.4 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

1.4.1 語法化的共時視角

1.4.2 語法化的曆史視角

1.5 結論

第二章 詞匯化:定義與觀點

2.0 引言

2.1 構詞法的普遍過程

2.1.1 復閤

2.1.2 派生

2.1.3 類轉(conversion)

2.1.4 略寫(clipping)與省略(elIipsis)

2.1.5 截搭(blending)

2.1.6 逆構(back formation)

2.1.7 首字母縮略詞(initialism)/縮略詞(acronym)

2.1.8 藉譯詞(loan translation)

2.1.9 新造詞(coinage)或詞根造詞(root creation)

2.1.10 元語引用(metalinguistic citation)

2.1.11 總結

2.2 約定俗成規約化(institutionalization)

2.3 溶閤詞匯化

2.3.1 語段>詞位(syntagm>lexeme)

2.3.2 復雜詞位>簡單詞位

2.3.3 去形態化和音變(plhonogenesis)

2.3.4 習語化(idiomaticization)和去理據性(demotivation)

2.4 自主性增強詞匯化

2.5 結論

第三章 詞匯化與語法化的關聯視點

3.0 引言

3.1 某些或視為詞匯化或視為語法化的溶閤與聚結的例子

3.2 詞匯化與語法化的類似處

3.2.1 單嚮性

3.2.2 單嚮性情況下的“更新”(renewal)和復活”(revival)

3.3 詞匯化與語法化的差異處

3.3.1 詞匯化作為去語法化的一種類型

3.3.2 區彆於去語法化的詞匯化

3.4 派生情形

3.5 結論

第四章 詞匯化和語法化的整閤途徑

4.0 引言

4.1 基本假設”

4.2 定義的重新審視

4.2.1 詞匯化

4.2.2 語法化

4.2.3 語言演變中的詞匯化和語法化

4.3 詞匯化與語法化的“顛倒”(reversals)

4.3.1 去詞匯化(delexicalization)/反詞匯化(antilexicalization)

4.3.2 去語法化(degrammaticalization)/反語法化(antigrammaticalization)

4.4 詞匯化與語法化之間的平行度(degree of parellelism)

4.4.1 較強平行關係(parellels)“

4.4.2 最小平行關係

4.5 結論

第五章 個案研究

5.0 引言

5.1 現在分詞

5.1.1 古英語中的現在分詞和進行時的齣現

5.1.2 現在分詞形容詞的發展

5.1.3 現在分詞介詞和連詞的發展

5.1.4 現在分詞程度副詞的發展

5.1.5 小結

5.2 多項動詞

5.2.1 短語動詞

5.2.2 前置動詞(preposmonal verbs)

5.2.3 不可分離的前綴

5.3 復閤謂詞

5.4 “-ly”構成的副詞

5.5 話語標記

第六章 結論及研究問題

6.0 引言

6.1 概要

6.2 研究問題

6.2.1 可能的和不可能的演變

6.2.2 從一個範疇到另一個範疇的過渡

6.2.3 類型學的轉換

6.2.4 話語類型

6.2.5 語言接觸(language contact)

附錄

圖形列錶

錶格列錶

縮寫列錶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詞語和形式索引

術語翻譯說明

後記
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不錯

評分

《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的兩位作者全麵考察瞭文獻中介紹過的詞匯化的各種概念,根據當代語法化的研究,她們提齣瞭詞匯化和語法化的一個全新的統一模型。她們的方法是用英語曆史中的各種個案研究來說明的,包括現在分詞、多項動詞、副詞、話語標記以及來自其他印歐語言中的一些例子。作為首次對詞匯化研究各種方法的綜述,《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對於研究曆史語言學和語言演變的學生和學者來講,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羅耀華,副教授,200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同年留校工作至今。2007年6月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學位。迄今在《外語教學與研究》、《語言研究》、《漢語學習》、《語言教學與研究》等雜誌發錶論文近30篇。主持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揣測類語氣副詞的認知研究”(在研)等。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以訪問學者和交流學者身份,前往美國加州州立大學Chico分校學習工作一年。現為文學院語言學教研室主任。湖北省語言學會會員、中國語言學會會員。

評分

羅耀華,男,湖北省武漢市人,200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獲優秀畢業研究生稱號。同年留校工作至今。2007年6月獲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學位。先後講授的課程有:語言學概論、應用語言學、西方語言學流派、港颱語言研究、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比較、現代漢語與中學語文教學等。迄今在《外語教學與研究》、《語言研究》、《漢語學習》、《語言教學與研究》、《澳門語言學刊》等語言學權威、重點核心雜誌發錶論文30餘篇。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受學校外事處派遣,以訪問學者和交流學者身份,前往美國加州州立大學Chico分校學習工作一年。現為文學院語言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湖北省語言學會會員、中國語言學會會員。

評分

本書的作者都是研究語法化有名的學者,這書值得一看。翻譯者我都認識,應該說翻譯得會比較有保障。當然如果有條件能結閤英文原著來讀就更好瞭。

評分

國內目前關於本書的介紹性文章一共有3篇,分彆是:

評分

《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傢經典著作之一。書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緻成形,然 《莊子》(5張)而當時所流傳的,今已失傳。如今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所做。內篇大體可代錶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雜篇發展則縱橫百餘年,參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復雜的體係。司馬遷認為莊子思想“其要歸本於老子”。然而就莊子書中寓言、義理及《天下篇》對老子思想所評述,老子與莊子思想架構有彆,關懷亦不相同,所謂“道傢”思想體係與《莊子》書,實經過長期交融激蕩,經漢代學者整理相關材料,方纔編定。莊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筆變化多端,並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象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瞭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齣塵外,怪生筆端。”(劉熙載《藝概·文概》)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者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道傢經典之一。《漢書藝文誌》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隻有三十三篇。分為:外篇、內篇、雜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傢的作品。《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它和《周易》、《老子》並稱為“三玄”。魯迅先生說過:“其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司馬遷在《史記》用精煉的一二百字介紹瞭莊子的生平,並未提起莊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齣的。說他著書十餘萬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蹠》、《胠篋》等篇,都是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和“雜篇”三個部分(“內篇”七篇 ,“外篇”十五篇, “雜篇”十一篇)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閤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後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蹠》、《說劍》等。內篇最集中錶現莊子哲學的是《齊物論》、《逍遙遊》、《大宗師》等。莊子的文章結構,比較奇特。看起來並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綫貫穿。句式也富於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詞匯豐富,描寫細緻,又常常不規則地押韻,顯得極富錶現力,極有獨創性。 3重要貢獻編輯文學貢獻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齣現,標誌著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 莊子-逍遙遊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傢,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傑齣的文學傢。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麵,還是文學語言方麵,他都給予瞭中國曆代的思想傢和文學傢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哲學貢獻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 莊子半身像大無用就是有用。就像“ 一棵難看的樹被認為無用,有一個木匠要找一棵樹作房梁 ,但這棵樹太彎瞭,沒法做房梁;第二個木匠找樹做磨的握柄,要彎的,但這棵樹太難看瞭,又沒辦法;第三個木匠要做車軲轆,但這棵樹長得不行,從某方麵講是無用的。但從莊子的角度看,無用就是有用,大無用就是大有作為,所以莊子提倡無用精神(即“道”是無界限差彆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係。“道”也是其哲學的基礎和最高範疇,即關於世界起源和本質的觀念,又是至人認識境界。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嚮瞭相對主義和宿命論。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的哲學主要接受並發展瞭老子的思想。他認為“道”是超越時空的無限本體,它生於天地萬物之間,而又無所不包,無所不在,錶現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無為的,在本質上是虛無的。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錶著自然,而“ 莊子畫像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人為”兩字閤起來,就是一個“僞”字。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僞”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猶如“遊於羿之彀中”,到處充滿危險。羿指君主,彀指君主的刑罰和統治手段。對於君主的殘暴

評分

(1)《<詞匯化與語言演變>述介》,尉萬傳,《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6期;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 值得推薦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 值得推薦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國外語言學譯從·經典教材:詞匯化與語言演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