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石係列·哲人石:探尋金丹術的秘密 [The Philosophers Stone:A Quest for the Secrets of Alchemy]

哲人石係列·哲人石:探尋金丹術的秘密 [The Philosophers Stone:A Quest for the Secrets of Alchem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馬歇爾 著,趙萬裏 等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4360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268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哲人石丛书·当代科学思潮系列
外文名称:The Philosophers Stone:A Quest for the Secrets of Alchemy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6-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哲人石是金丹術的聖杯,是將賤金屬轉化為黃金的古代藝術。幾個世紀以來,它的強大魔力一直讓探險傢、神秘主義者以及科學傢迷戀不已,因為據說,哲人石不僅是製取黃金的關鍵,而且是破解存在之謎、揭開長生不老之秘密的關鍵。
  彼得·馬歇爾追隨那些一生大部分時間緻力於尋找哲人石的傑齣人物,如牛頓、榮格、聖托馬斯.阿奎那、蘇西莫斯,開始在曆史上金丹術盛行的地方發掘金丹術的秘密。他經曆瞭激動人心的身體和精神探險,取得瞭一係列有趣的曆史、科學和哲學發現。在探索金丹術的信念和實踐、神話和符號的過程中,彼得·馬歇爾帶我們踏上瞭進入這一神秘世界的引人入勝的旅程。
  通過這次關於心靈與社會的探究,我們發現.金丹術形成瞭一條貫穿東西方社會的強大潛流,對宗教、哲學、心理學、文學、建築和藝術産生瞭重大影響。

作者簡介

  彼得·馬歇爾(Peter Marshall,1946~),英國哲學教師、思想史博士,緻力於人類文化和知識史研究,齣版瞭一係列著作。他齣版的主要作品包括:《威廉·葛德文》(William Godwin,1984年);《不可能的要求:無政府主義曆史》(Demanding the Im—possible:A History of Anarchism,1991年);《自然之網:重新思考我們的傢園》(Nature’SWeb:Rethinking Our Place on Earth,1992年);以及《乘風而去:新時代的新哲學》(Riding the Wind:A New Philosophy for aNew Era,1998年)。近年來,他集中研究金丹術、占星術、巫術等人類神秘思想文化,著有:《哲人石:探尋金丹術的秘密》(ThePhilosopher’S Stone:A Quest for the Secretsof Alchemy,2001年);《魯道夫二世的巫術圈子:文藝復興時期布拉格的煉金術和占星術》(The Magic Circle of Rudolf II:Alche—my and Astrology in Renaissance Prague,2006年);《歐洲失落的文明》(Europe’S LostCivilization,2006年);《世界占星術:占星師對理解人類特性的探尋》(World Astrolo-gY:The Astrologer’S Quest to Understand theHuman Character,2006年);《世界劇場:文藝復興時期布拉格的煉金術、占星術和巫術》(The Theatre of the World:Alchemy,Astrology and Magic in Renaissance Prague,2006年)。 此外,他的環非航行已製成電視係列片和一本書《環遊非洲》(Around Africa):其《凱爾特人的財富:環愛爾蘭航行》(Celtie Gold:A Voyage around Ireland)則是BBC廣播係列節目的一個主題。他住在英格蘭,有兩個孩子。

目錄

圖版說明
緻謝
第一章 龍虎:中國
1.神奇古老之謎
2.曆史之鏡
3.金丹術之道
4.黃白術
5.大熔爐
6.好秘者
7.理想者
8.金華秘旨
9.內丹之術
10.白雲

第二章 恒河:印度
11.比曆史更年邁
12.勒薩亞納
13.阿育吠陀和悉曇
14.密宗
15.濕婆和沙剋蒂
16.菩提樹下

第三章 沙漠之謎:埃及
17.埃及多奇觀
18.地獄之旅
19.星辰與經書
20.巫師之母
21.露水夫人
22.赫耳墨斯之道
23.自然包含自然
24.女煉金術士
25.哲人之冠

第四章 先知之妹:伊斯蘭
26.概說完美
27.秘密中的秘密
28.人間天堂
29.智慧之刃

第五章 綠獅:歐洲
30.世界上最聰明的哲學傢
31.大教堂的激增
32.自然之鏡
33.哲人的玫瑰園
34.黃金詩人
35.象形文字的曆險

第六章 赫耳墨斯啓濛
36.詔書與蒸餾器
37.神性之謎
38.神的奇跡
39.神秘世界的君主
40.以利亞大師
41.玫瑰十字會員
42.太陽的光輝
43.金色之城
44.魯道夫的布拉格
45.最後一位大法師

第七章 休眠火山
46.吹噓者與預言傢
47.通嚮靈魂之門
48.火蛇
49.自然哲學傢
50.愛的翅膀
51.當代啓示
注釋
術語和符號
參考書目
譯後記

精彩書摘

  坐在飛機上,眺望窗外,可以看見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脈。在東北邊,是無邊無際的紅褐色的戈壁大沙漠。然後我又飛越綿延2000多英裏的萬裏長城,它是唯一在太空上能用肉眼看到的人造建築。我的目的地是中國的首都北京。
  中國是不可思議的,她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還有著12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歐洲人認為他們的曆史以百年計,而中國人知道他們的曆史要以韆年計。
  在古代,騎著駱駝和馬,人們沿著絲綢之路從阿拉伯半島到中國往往要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而現在我乘著這隻金屬大鳥隻需要10個小時。現代飛機可是2500多年前中國煉丹術士發明的載人風箏的最終發展産物。
  我來中國是為瞭尋找哲人石和探尋中國煉丹術的起源與本質。我飛抵北京那天就看到瞭香港股市在迴歸大陸後不久齣現的下跌,所造成的影響波及瞭世界金融市場: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的頭版標題為“黃金股和礦産股遭受重創”,而一傢晚報則報道股票交易的“熒屏一片紅色”。這再次提醒人們注意世界金融體係的脆弱性和近來全球的黃金睏擾。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对各地区的炼金术和炼金术史讲解倒是挺全面的。

评分

炼丹术包括〝炼丹〞与〝炼金〞两种内容;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古代社会中,金丹术曾经相当的活跃。由于这是一种超越现实,充斥幻想的努力,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阴错阳差地发明了火药。但是那些虔诚地从事炼丹实验的人们,为后人认识许多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提供了经验。因为祖先其大胆的科学实验的精神,并将经验与知识不断的积累,建立创造了以后化学科学的条件,故金丹术被看作是化学科学的先声道教为了追求长生不死,即身成仙,从始至终都十分重视修炼方术。因此炼丹术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最根本的动因就是为了这些理由而存在。中国炼丹师们认为:人要长生不死就必须要有一种不腐朽、无变化、且具有高稳定性的药物,也就是金丹,然后将它的不朽性转入人体中,人就可以不朽,长生久视。这种逻辑在魏晋时期,得到重大的发展。身为医学家的道士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金丹篇》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葛洪说:「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之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外物以自坚固,有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灵,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捍其肉也。金丹入人身中,沾洽荣卫,非但铜青之外付矣」。也就是说,人虽是脆弱的,但可以藉由炼金丹,服金丹,达到「不老不死」,而「假求外物〈指金丹〉以自坚固」,正是这种荒缪却又似乎可信的逻辑和强烈的求长生的愿望相结合,促使了中国炼丹术的出现和发展。在中国的冶金史和化学史上,锌黄铜的冶炼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成就。据考,中国早期的铜大多是从波斯或西域传入的,元代以前锌黄铜常被称做〝铜〞或〝石〞,是一种貌似黄金的铜锌合金,常被用来假冒黄金。在一本炼金术著作曾记载;以百鍊金铜一斤、太原产炉乾石一斤,沿细混匀,在加入木炭,放于铁罐密封,在风炉中加热烧两夜,最後以猛火锻烧六小时;冷却後,将罐内物质洗净,便得到金黄色的铜,有就是〝点石成金〞。金在自然界多数呈游离状态,尽管稀散,却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金矿可分为〝原生脉金矿床〞和〝次生砂金矿床〞。脉矿中的金称〝山金〞,砂矿中的金称〝砂金〞。游离状态下的自然金呈金黄色,光耀醒目,较易发现和识别。中国先民早在夏商时期已使用黄金,而现今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金器就更多了,这些文物反映了当时黄金加工技术已有很高水准。在识别真伪黄金的实践中,先民掌握了利用焰色反应和试金石的鉴别手段。从考古资料来看,直到商代後期,铅制品才多起来,表明这时候炼铅技术得到了发展和普及。锡的熔点比铅还低。冶铸得锡器不难。可是由于锡器在低于摄氏十三点二度〈13.2℃〉的温度下会得锡疫,即白锡会变成粉末状的灰锡,故出土的早期锡器十分罕见。从出土的殷商时期的镀锡青铜器来看,当时人们已掌握铸造锡器和镀锡的工艺.

评分

这套数还是不错的,我还买了另外几本。内容比较有趣。

评分

看来还是顺其自然最好!

评分

话说这本送来品相很不错

评分

美国军人权利法案提供的教育

评分

在大学的这四年中,格尔茨利用学院选课的灵活性,把课程安排到最满,从而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学科。因为他想成为一名作家,他认为他应该主修英语。作为勤工俭学计划中的工作部分,他在《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做勤务工。这个工作打消了他对于进入新闻界的渴望。最终他觉得英语对人有太大的限制,然后就把他的主修转到哲学。

评分

作者简介

评分

美国军人权利法案提供的教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