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讀完日本史

一口氣讀完日本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孫秀玲 著
圖書標籤:
  • 日本史
  • 曆史
  • 通史
  • 文化
  • 入門
  • 普及
  • 故事會
  • 輕鬆閱讀
  • 日本文化
  • 曆史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ISBN:978780724117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0954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2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前的1000多年裏,日本幾乎不在中國人的視野裏;1895年之後的1000多年裏,這個昔日在中國人看起來不起眼的邊陲小國似乎突然跳進瞭中國人的視野。
  讓我們漸漸地推開一道道分割日本各個時代的重重門戶……讓我們迴顧那一幕幕紛亂繁雜的曆史畫麵……

作者簡介

  孫秀玲,北京自由撰稿人。齣生在長白山脈、鴨綠江畔的吉林省集安市,畢業於吉林省戲麯學校、東北師範大學。曾任人民日報社人民網英文版編輯。

目錄

1.日本的起源
2.徐福的傳說
3.邪馬颱國
4.大和國時代
5.推古改革
6.大化改新
7.律令社會
8.奈良時代
9.遣唐使
10.莊園興起
11.攝關政治
12.院政時代
13.平氏政權
14.鐮倉幕府
15.承久之亂
16.武士社會
17.元日之戰
18.建武中興
19.南北朝動亂
20.室町幕府
21.動亂之鞦
22.戰國時代
23.一代梟雄織田信長
24.豐臣秀吉
25.幕藩體製
26.武士道
27.鎖國時代
28.經濟發展
29.漢學的影響
30.幕政改革
31.思潮湧動的時代
32.佩裏叩關
33.倒幕運動
34.明治維新
35.嚮外擴張
36.自由民權運動
37.甲午戰爭
38.日俄戰爭
39.戰後震蕩
40.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
41.一戰後的日本
42.法西斯政權
43.侵華戰爭
44.偷襲珍珠港
45.侵占東南亞
46.日本投降
47.占領下的改革
48.戰後經濟
49.50年代的日本
50.60年代的日本
51.動蕩的70年代
52.中曾根時代
53.利庫路特事件
54.聯閤政府
55.橋本-小淵-森喜郎
56.小泉時代
日本國情簡介
後記

精彩書摘

  到1985年時,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對外淨資産高達1298億美元。而當時的美國,財政赤字越來越大,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為瞭擺脫國際債務壓力,提高美國産品的齣口競爭力,從而改善美國的國際收支惡化狀況,美國希望再次實現美元貶值。1985年9月22日,在美國壓力下,日本被迫與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在紐約廣場飯店簽訂瞭“廣場協議”(PlazaAccord),決定5國政府聯閤乾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世界其它主要貨幣的比率在兩年內貶值30%,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
“廣場協議”簽訂後,上述5國開始聯閤乾預外匯市場,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緻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在美國政府強硬壓力下,不到3年的時間裏,美元對日元貶值瞭50%,也就是說,日元對美元升值瞭一倍。日元急劇升值導緻日貨的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上揚,直接削弱其競爭力,齣口企業及其配套企業的收益迅速惡化,日本陷入瞭“日元升值蕭條”。為瞭維持匯率,阻止日元進一步升值,日本政府一方麵降低銀行利率。另一方麵放齣大量貨幣乾預市場。緻使大量資金流嚮獲利快又高的地産和股票市場,結果導緻房地産、股票的價格飚升,大大脫離瞭真實價值,産生瞭泡沫經濟。在日元升值的壓力下。國內物價暴漲、勞動力成本急劇攀升,導緻大批製造業企業紛紛遷往海外,謀求生存空間。發生瞭所謂的産業“空心化”現象。1988年,據美國《商業周刊》統計。
當時世界排名前30位的跨國公司中,日本企業占瞭22傢。說明日本企業已經大量跨齣國門,實現瞭國際化生産。這一時期,為瞭宣揚“政治大國論”,中曾根打齣“戰後總決算”旗號。煽動日本民族主義情緒和大國意識,藉以軟化反對擴充軍備的國民態度。還通過參拜靖國神社來打破禁忌,肯定軍國主義的所作所為,歪麯曆史,模糊侵略戰爭的性質,淡化日本人的贖罪意識。

前言/序言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前的1000多年裏,日本幾乎不在中國人的視野裏;1895年之後的100多年裏,這個昔日在中國人看起來不起眼的邊陲小國似乎是突然跳進瞭中國人的視野。
  讓我們漸漸地推開那一道道分割日本各個時代的重重門戶……讓我們迴顧那一幕幕紛亂繁雜的曆史畫麵……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前的1000多年裏,日本幾乎不在中國人的視野裏:1895年之後的100多年裏,這個昔日在中國人看起來並不起眼的邊陲小國似乎是突然跳進瞭中國人的視野。
  我們熟悉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甚至中東和非洲,但是,我們不熟悉日本,僅有的瞭解也往往是零散破碎的。
  其實,撇開曆史的怨仇憾恨,我們應該心中有數:改革開放以來的這二十多年裏,中國一直以開放的胸襟嚮日本學習,中日經貿文化往來日見密切,雙方都從中受益良多。
  對待日本,正如我國學者金熙德教授所說,中國真正需要的是“強國心態”、“大國心態”。我們應該以開闊的心胸去“知己知彼”,沒必要在“ 思想上閉關自守”。
  實際上,二戰後的日本已經遠不是當年侵華時的日本。如今,日本是世界一流的經濟、金融、工業及科技大國,擁有尖端技術,世界知名的跨國企業集團比比皆是;日本也是世界教育最發達的國傢之一,擁有很多著名的高等學府,比如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等。
《江戶風雅錄:浮世繪中的市井百態與物哀之美》 本書簡介: 本書並非一部宏大的政治或軍事史編年,而是深入聚焦於日本曆史長河中一個獨特而迷人的時代——江戶時代(1603-1868)。通過對這一時期留存下來的豐富藝術形式,特彆是浮世繪版畫、文學作品和民間風俗的細緻考察,本書旨在描繪一幅色彩斑斕、充滿生命力的江戶市井生活畫捲,並探討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文化精神。 江戶時代,在德川幕府的鐵腕統治下,社會結構經曆瞭前所未有的固化與穩定。這種“太平盛世”的錶象下,經濟的繁榮、都市的興起以及文化消費的成熟,催生瞭一場以庶民為主導的文化革命。本書將從以下幾個核心維度展開敘述: 第一章:都市的脈動——江戶、大阪、京都的崛起與變遷 本章著眼於“三都”——政治中心江戶(今東京)、商業中心大阪(今大阪)和傳統文化中心京都——的城市化進程。我們將探討幕府如何通過“參勤交代”製度,將全國大名資源與精力源源不斷地吸納至江戶,從而塑造瞭一個龐大且消費力驚人的都市群體。 江戶的誕生與擴張: 分析江戶城的規劃、町奉行所的治理體係,以及水道、防火等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重點描繪隅田川沿岸的繁榮景象和武傢地、町人地的嚴格區分。 “天下之颱所”大阪: 深入剖析大阪作為米、魚、商業金融中心的地位,探討堂島米會所等早期金融工具的形成。 傳統與保守的京都: 考察京都作為天皇和公卿的所在地,其手工業和傳統藝術如何在幕府的嚴密監控下,依然保持著獨特的審美地位。 我們將結閤早期的“江戶名所繪”浮世繪作品,直觀呈現這些城市在不同季節和慶典中的麵貌,為讀者構建一個立體可感的江戶地理空間。 第二章:浮世的誘惑——“浮世”概念的哲學與藝術實踐 “浮世”一詞源自佛教的“浮世”(虛幻無常的世界),但在江戶時代,它被町人階層賦予瞭全新的、積極的享樂主義色彩——“活在當下,享受此刻的樂趣”。本書將詳細解讀浮世繪藝術如何成為這一精神的最佳載體。 版畫工藝的革命: 探討多色印刷技術(錦繪)的成熟,以及從雕版師、繪師到摺師、書賈的完整産業鏈。這不僅僅是藝術的進步,更是大眾文化産業化的雛形。 美人畫(Bijinga)的審美範式: 聚焦菱川師宣、鳥居清信、鈴木春信等代錶人物,分析他們如何捕捉不同時代女性的時尚風嚮,從古典仕女到茶屋藝伎的形象變遷,以及對“健康之美”的推崇。 役者繪(Yakusha-e)與名人崇拜: 探討歌舞伎的興盛如何培養瞭“名人崇拜”文化。東洲齋寫樂(Sharaku)那充滿力量感和諷刺意味的肖像,將作為研究江戶人如何看待名利場的絕佳切片。 第三章:風物詩中的市井哲學——庶民生活與文化消費 江戶時代的文化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它深深紮根於平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本書將通過對具體風物的考察,揭示庶民的精神世界。 飲食與娛樂的變遷: 壽司、天婦羅、蕎麥麵等庶民食品的普及,以及它們如何與街頭巷尾的店鋪和文化相結閤。探究歌舞伎、淨瑠璃(木偶戲)的普及對大眾娛樂消費習慣的影響。 “遊行文化”的盛行: 分析賞花(花見)、賞月(月見)、祭典(祭り)等公共活動的社會意義。它們是如何在相對壓抑的社會結構中,提供短暫的集體釋放與狂歡的齣口? 旅行熱潮與街道文化: 德川幕府對旅行的限製與民眾對遠方的渴望之間的張力。以東海道五十三次(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所繪)為例,分析“道中人”形象的塑造,以及人們對地方風土人情的想象。 第四章:物哀、幽玄與侘寂的交織——江戶審美精神的深度解析 雖然江戶時代以其絢爛的浮世享樂著稱,但其文化底色依然深受日本傳統美學的影響。本書的後半部分將探討錶麵的繁華下潛藏的深層情緒。 物哀(Mono no Aware)的再現: 分析對短暫易逝之美的珍視。浮世繪中對櫻花凋謝、夏日煙火轉瞬即逝的描繪,如何呼應瞭傳統文學中對生命無常的感嘆。 俳句與極簡敘事: 考察鬆尾芭蕉等俳人對江戶文學的遺産繼承。探討如何用極簡的文字(五七五)捕捉瞬間的自然與人情,這與繁復的錦繪形成瞭有趣的對照。 “侘寂”(Wabi-Sabi)的微光: 在町人追求新潮的同時,一些武士階層和知識分子依然推崇不完美、不經意的自然美學。本書將展示這些看似對立的審美傾嚮如何在同一片文化土壤中並存共生。 總結: 《江戶風雅錄》旨在打破將江戶時代簡單視為“德川統治下的停滯期”的刻闆印象。通過細緻入微的文化考察,本書展現瞭這是一個充滿活力、創造力和矛盾的時代。它不僅是日本嚮近代轉型前的最後一次偉大“本土文化爆發”,也是理解現代日本人精神氣質中“享樂主義”與“宿命感”如何共存的關鍵鑰匙。通過浮世繪的眼睛,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平凡而偉大的靈魂。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敘述方式簡直是引人入勝,作者仿佛是一位資深的導遊,帶著你穿梭於日本曆史的漫長隧道之中。從神話起源的模糊地帶,到早期國傢的形成,再到飛鳥奈良時代的文化鼎盛,每一個轉摺點都被勾勒得清晰有力。我特彆欣賞它在宏大敘事背景下,對關鍵曆史人物命運的細膩刻畫。比如描述聖德太子改革時的那種果敢與遠見,讓人能真切感受到那個時代精英階層的思想張力。它沒有陷入繁瑣的年錶堆砌,而是巧妙地將政治鬥爭、宗教演變與社會風貌交織在一起,構建瞭一個立體可感的日本社會模型。讀來酣暢淋灕,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古代製度,在作者的筆下變得邏輯清晰,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吸收瞭大量信息,完全沒有傳統曆史讀物那種枯燥感。對於想快速建立對日本古代史框架的人來說,這本書的結構和內容的取捨堪稱教科書級彆的範例。

评分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民族的內核,必須深入其思想變遷的脈絡。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其齣色,尤其是在中世紀武士階層的崛起與鐮倉幕府的建立那一段。作者沒有停留在單純描述“誰推翻瞭誰”的權力遊戲,而是深入剖析瞭“武士道”精神是如何在戰亂中孕育、在和平時期又如何被重新詮釋和異化的。讀到源平閤戰末期,那種宿命般的悲劇感被渲染得淋灕盡緻,讓人不禁思考,這種根植於土地和榮譽的文化基因,如何影響瞭日本此後數百年的決策。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於佛教各宗派在日本的本土化過程有獨到的見解,解釋瞭禪宗為何能與武士精神完美契閤,這種文化與政治的深度捆綁,是理解日本社會復雜性的鑰匙。這種深度的剖析,遠超齣瞭普通入門讀物的範疇,更像是一次對民族精神的田野考察。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對“鎖國”時代的解讀。不同於以往將此視為停滯的階段,作者提供瞭一個更為辯證的視角,強調瞭這種封閉政策下,內部社會結構的精細化和町人文化的勃興。德川幕府的集權管理模式,其精妙之處在於對地方權力的製衡與對文化輸齣的微妙控製。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江戶時代那種錶麵平靜下的暗流湧動,從浮世繪的繁榮到近鬆門左衛門戲劇中的人情冷暖,都得到瞭恰當的篇幅。這種對細節的捕捉,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法令條文,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的人間煙火。特彆是對幕末維新前夜,社會矛盾如何積纍到臨界點的描述,節奏感極強,仿佛能聽到舊體製崩塌前的沉重喘息聲,為後續的明治維新做足瞭鋪墊,讓讀者對隨後的劇變有瞭充分的心理預期。

评分

作為一名對現代日本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這本書對明治維新後到戰後的梳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本。作者沒有被快速的工業化和西化浪潮衝昏頭腦,而是精準地指齣瞭“半西半東”的張力是如何塑造齣日本獨特的現代性的。從甲午戰爭的勝利帶來的膨脹,到軍國主義思潮如何一步步蠶食民主的萌芽,整個過程的邏輯鏈條被展現得無可辯駁。閱讀戰後重建的部分時,那種從廢墟中重新找尋國傢身份認同的掙紮與痛苦,被作者用一種剋製但飽含同理心的方式錶達齣來。它沒有過度渲染或批判,而是專注於曆史的必然性,讓讀者自己去反思,一個被曆史重負壓迫的民族,在麵對全球化時所能展現齣的復雜韌性。這種冷靜的敘事,讓曆史的教訓更加深刻有力。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有一種沉穩的學院派底蘊,但行文卻又充滿瞭散文詩般的節奏感,讀起來非常享受,絕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學術專著。尤其是在處理那些充滿爭議的段落時,作者的平衡感令人佩服,他能將多方觀點巧妙地熔鑄一爐,讓曆史的復雜性得以充分展現,而不是簡單地站隊。我特彆喜歡它在總結特定曆史時期時所使用的那些概括性強、富有哲理的短句,像是給章節畫上的點睛之筆,讓人讀完後會停下來反復咀嚼。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非常清晰的“因果樹”,讓你能清晰地看到古代的文化基因是如何影響瞭近代的決策,近代的創傷又是如何投射到當下的社會麵貌上的。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全局觀,讓人對日本這個國傢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尊重,理解其曆史的必然與偶然。

评分

黑龙江哈尔滨道外区红旗大街999号

评分

我得到的这本书的最后将近50多页的内容都是缺失的,和前面几十页的内容重复,导致书本内容十分不完整,严重影响了阅读效果

评分

内容有点赶……对于日本史不熟悉的很容易看乱了……

评分

好好好

评分

关于日本历史的通俗解读非常简单,属于茶余饭后,随便看看。

评分

好书!内容精彩,印刷精美、纸张厚实弹挺!正版,支持!孩子很喜欢!

评分

看完了,不错。

评分

简单明了,易于青少年了解历史,还行。

评分

东西很好,京东品质,值得信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