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自動檢測技術(第3版)
原價:23.90元
作者:宋文緒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040240061
字數:
頁碼:270
版次:3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自動檢測技術(第3版)》為高職高專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之一。
內容提要
《自動檢測技術(第3版)》針對高職高專教育特點,從便於學習和使用者對傳感器進行比較、選型等實用角度齣發,在講述檢測技術的基本概念、傳感器的基本特性、傳感器的標定和正確選用的基礎上,以溫度、壓力、力、流量、物位、厚度、位移、速度、加速度、磁場、氣體成分、濕度、濃度及光電等參數檢測為主綫,按傳感器的用途分章講述各類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結構、技術指標及使用特點,同時對傳感器電路的抗乾擾技術進行瞭講述。《自動檢測技術(第3版)》的編寫力求係統性、實用性與先進性相結閤,理論與實踐相交融,既注重傳統知識的講授,又兼顧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
《自動檢測技術(第3版)》可作為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專業的學生和有關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考使用,或作為自學用書。
目錄
第1章 檢測技術的基礎知識
1.1 檢測技術的基本概念
1.1.1 檢測技術
1.1.2 自動檢測係統
1.1.3 傳感器
1.2 測量誤差
1.2.1 誤差的基本概念及錶達方式
1.2.2 誤差的分類與來源
1.2.3 係統誤差和隨機誤差的錶達式
1.2.4 基本誤差和附加誤差
1.2.5 係統誤差的發現與校正
1.3 傳感器的基本特性
1.3.1 傳感器的靜態特性
1.3.2 傳感器的動態特性
1.4 傳感器的標定
1.4.1 靜態標定
1.4.2 動態標定
1.5 傳感器的選用
1.5.1 傳感器的指標及選擇原則
1.5.2 選用條件要求
附錄1.1 二階傳惑器的階躍響應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 溫度檢測
2.1 溫標及測溫方法
2.1.1 溫標
2.1.2 溫度檢測的主要方法及分類
2.2 膨脹式溫度計
2.2.1 雙金屬溫度計
2.2.2 壓力式溫度計
2.3 電阻式溫度傳感器
2.3.1 金屬熱電阻傳感器
2.3.2 導體熱敏電阻傳感器
2.4 熱電偶傳感器
2.4.1 熱電偶測溫原理
2.4.2 熱電極材料及常用熱電偶
2.4.3 熱電偶的結構
2.4.4 熱電偶冷端溫度補償
2.4.5 常用熱電偶測溫綫路
2.5 輻射式溫度傳感器
2.5.1 輻射測溫的物理基礎
2.5.2 輻射測溫方法
2.6 光縴傳感器
2.6.1 光縴傳感原理
2.6.2 光縴溫度傳感器
2.7 集成數字溫度傳感器
2.7.1 集成溫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類
2.7.2 電壓型集成溫度傳感器LLPC616A/C
2.7.3 乜流型集成溫度傳感器AD590
2.7.4 數字輸齣型傳感器DSl8820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 壓力及力檢測
3.1 壓力的概念及單位
3.2 應變式壓力計
3.2.1 電阻應變效應
3.2.2 電阻應變片
3.2.3 電阻應變片的粘貼及溫度補償
3.2.4 轉換電路
3.2.5 應變式壓力傳感器
3.2.6 應變式力傳感器
3.3 壓電式壓力及力傳感器
3.3.1 壓電效應
3.3.2 壓電材料
3.3.3 測量電路
3.3.4 壓電式壓力及力傳感器
3.4 壓磁式壓力傳感器
3.4.1 壓磁式傳感器工作原理
3.4.2 壓磁元件
3.4.3 壓磁式測力傳感器應用特點
3.5 電容式壓力及力傳感器
3.5.1 電容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3.5.2 差分電容式傳感器
3.5.3 測量電路
3.5.4 電容式壓力及力傳感器
3.6 霍爾式壓力計
3.6.1 霍爾效應
3.6.2 霍爾式壓力計的工作原理
3.6.3 霍爾式壓力計的誤差及補償
3.6.4 霍爾式壓力計
3.7 電子秤
3.7.1 電子秤的原理
3.7.2 稱重傳感器原理
3.7.3 電子秤的應用
3.8 差分變壓器
3.8.1 差分變壓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3.8.2 差分變壓器測壓力
3.9 數字式壓力計
3.9.1.MPX壓力傳感器
3.9.2 測量電路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 流量檢測
4.1 流量的檢測方法
4.1.1 節流差壓法
4.1.2 容積法
4.1.3 速度法
4.1.4 流體阻力法
4.1.5 流體振動法
4.1.6 質量流量測量
4.2 差壓式流量計
4.2.1 節流裝置的工作原理
4.2.2 流量方程
4.2.3 流量係數的確定
4.2.4 標準節流裝置
4.2.5 取壓方式
4.2.6 差壓計
4.2.7 標準節流裝置的安裝要求
4.2.8 差壓式流量計的使用
4.3 容積式流量計
4.3.1 橢圓齒輪流量計
4.3.2 腰輪流量計
4.3.3 鏇轉活塞式流量計
4.3.4 颳闆式流量計
4.4 速度式流量計
4.4.1 葉輪式流量計
4.4.2 渦輪式流量計
4.5 振動式流量計
4.5.1 漩渦流量計
4.5.2 鏇進式漩渦流量計
4.6 電磁流量計
4.6.1 電磁流量計的工作原理
4.6.2 電磁流量計的結構
4.7 質量流量的測量
4.7.1 推導式質量流量測量
4.7.2 直接式質量流量測量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 物位及厚度檢測
5.1 浮力式物位檢測
5.1.1 恒浮力式物位檢測
5.1.2 變浮力式物位檢測
5.2 靜壓式物位檢測
5.2.1 靜壓式物位檢測原理
5.2.2 壓力式液位計
5.2.3 差壓式液位計
5.2.4 量程遷移
5.3 電容式物位計
5.3.1 電容式物位計原理
5.3.2 乜容式物位傳感器
5.3.3 電容式物位傳感器應用舉例
5.4 超聲傳感器及物位、厚度檢測
5.4.1 超聲波檢測原理
5.4.2 超聲傳感器
5.4.3 超聲傳感器測物位
5.4.4 超聲傳感器測厚度
5.5 核輻射物位與厚度檢測
5.5.1 放射源和探測器
5.5.2 測量電路
5.5.3 核輻射厚度計
5.5.4 核輻射液位計
5.6 電渦流傳感器及厚度檢測
5.6.1 渦流效應
5.6.2 高頻反射式渦流傳感器
5.6.3 低頻透射式渦流傳感器
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 位移檢測
6.1 電感式傳感器與位移檢測
6.1.1 電感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類
6.1.2 電感式傳感器輸齣特性
6.1.3 差分電感式傳感器原理
6.1.4 電感式位移計
6.2 差分變壓器位移計
6.2.1 差分變壓器位移計的結構
6.2.2 差分變壓器位移計的測量電路
6.3 電位器式傳感器
6.3.1 電位器式傳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6.3.2 電位器式傳感器的輸齣特性
6.3.3 電位器式傳感器結構
6.3.4 電位器式位移傳感器
6.4 感應同步器
6.4.1 感應同步器的結構
6.4.2 感應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6.4.3 感應同步器的電氣參數
6.4.4 數字位置測量係統
6.5 光柵位移測試
6.5.1 光柵的基本結構
6.5.2 光柵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6.6 碼盤式傳感器
6.6.1 光電碼盤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6.6.2 光電碼盤
6.6.3 光電碼盤的應用
6.7 電容式位移傳感器
6.7.1 單電極的電容式位移傳感器及其應用
6.7.2 變麵積差分式電容位移傳感器及其應用
6.8 電渦流位移計
思考題與習題
第7章 速度及加速度檢測
7.1 磁電感應式速度傳感器
7.1.1 磁電感應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測量電路
7.1.2 磁電感應式傳感器的靈敏度K
7.1.3 磁電式速度傳感器
7.2 光電式轉速計
7.2.1 工作原理
7.2.2 基本測量電路
7.3 測速發電機及電磁脈衝式轉速計
7.3.1 測速發電機
7.3.2 電磁脈衝式轉速計
7.4 加速度傳感器
7.4.1 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
7.4.2 電阻應變式加速度傳感器
7.4.3 力平衡式加速度傳感器
思考題與習題
第8章 磁場及氣體成分參數檢測
8.1 磁敏傳感器
8.1.1 磁敏電阻
8.1.2 磁敏二極管
8.1.3 磁敏三極管
8.2 磁場檢測
8.2.1 電磁感應法測磁場
8.2.2 磁通門磁強計測量磁場
8.2.3 霍爾效應測量磁場
8.2.4 核磁共振法測量磁場?
8.3 氣體成分檢測
8.3.1 熱導式氣體分析儀
8.3.2 熱磁式氣體分析儀
8.3.3 紅外綫氣體分析儀
8.4 氣敏傳感器
8.4.1 半導體氣敏傳感器
8.4.2 紅外吸收式氣敏傳感器
8.4.3 氣敏傳感器應用舉例
8.5 濕度的檢測
8.5.1 濕敏傳感器
8.5.2 濕度傳感器應用實例
8.6 液體濃度的檢測
8.6.1 溶液的電導率與濃度的關係
8.6.2 電導檢測器及測量電路
思考題與習題
第9章 光電檢測
9.1 光電效應及光電器件
9.1.1 外光電效應及器件
9.1.2 內光電效應及器件
9.1.3 阻擋層光電效應及器件
9.2 光電耦閤器件
9.2.1 光電耦閤器件的結構和原理
9.2.2 光電耦閤器的組閤形式
9.2.3 光電耦閤器的特性麯綫
9.2.4 光電耦閤器的應用
9.3 電荷耦閤器件(CCD)
9.3.1 CCD的基本工作原理
9.3.2 CCD器件
9.4 圖像傳感器及其應用
9.4.1 圖像的獲取技術
9.4.2 圖像傳感器的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第10章 抗乾擾技術
10.1 乾擾的類型及産生
10.1.1 乾擾的類型
10.1.2 乾擾的産生
10.1.3 信噪比和乾擾疊加
10.2 乾擾信號的耦閤方式
10.2.1 靜電電容耦閤
10.2.2 電磁耦閤
10.2.3 共阻抗耦閤
10.2.4 漏電流耦閤
10.2.5 電子測量裝置的兩種乾擾
10.2.6 共模乾擾抑製比
10.3 常用的抑製乾擾措施
10.3.1 屏蔽技術
10.3.2 接地技術
10.3.3 浮置
10.4 其他抑製乾擾措施
10.4.1 隔離
10.4.2 濾波
10.4.3 xF衡電路
10.4.4 脈衝電路的噪聲抑製技術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古代文字的演變過程抱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秘道。它不僅僅羅列瞭那些晦澀難懂的符號,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結構化的視角去理解這些文字是如何從最初的圖畫逐步演變成成熟的書寫係統的。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先民們在竹簡上刻畫、在甲骨上蔔辭時的呼吸聲。作者似乎對文字的每一次結構調整、每一次筆畫增減背後所蘊含的文化變遷都有著極其敏銳的洞察力。這種深入骨髓的理解,使得原本枯燥的考證工作變得如同在進行一場激動人心的考古發掘。對我來說,這已經超越瞭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更像是一場與曆史對話的沉浸式體驗。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極其剋製,卻又暗流湧動著強烈的求真精神。它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來渲染曆史的神秘感,而是采用瞭一種冷靜、客觀、近乎科學報告的語調,這反而更加令人信服。每一次的釋讀推斷,都建立在紮實的證據鏈之上,邏輯推演環環相扣,令人難以反駁。這種基於證據的學術態度,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對曆史真相的敬畏之心。讀完它,我體會到真正的學術力量並非在於聲量的大小,而在於論證的牢固程度。對於那些渴望掌握嚴謹研究方法的年輕學子來說,這本書本身就是一本關於如何做學問的優秀範本。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簡直是藝術品。從拿在手上的那一刻起,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就讓人心生敬畏。封麵設計得古樸典雅,配色考究,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深厚的學術底蘊。內頁的印刷更是無可挑剔,字跡清晰,排版疏密有緻,即便是那些復雜的古文字符號,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看得齣來,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傾注瞭極大的心血,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一絲不苟,體現瞭對學術成果的尊重。對於那些熱愛收藏實體書、追求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書架上的點睛之筆。它的物理形態本身就構成瞭一種無聲的宣言,宣告著其中內容的價值。
评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古代文獻研究的學者,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梳理和歸納現有研究成果方麵的努力是極其紮實的。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材料堆砌,而是構建瞭一個宏大而細緻的知識框架。那些復雜的學術爭鳴和流派分歧,被作者以一種近乎手術刀般精準的手法進行瞭剖析和梳理,使得原本散落在各處的觀點得以集中呈現,便於讀者進行橫嚮和縱嚮的對比研究。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其引注體係的嚴謹性,每一條考釋的來源都清晰可溯,這極大地增強瞭本書作為工具書的可靠性和權威性。對於需要撰寫專業論文或者進行前沿課題研究的人士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不可或缺的案頭良伴,它極大地提高瞭查找和驗證資料的效率。
评分我過去在學習一些零散的古文字知識時,常常感到知識體係支離破碎,很多概念之間的內在聯係始終無法建立起來。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張巨大的、承載著韆年文字演變軌跡的地圖,將所有孤立的點連接成瞭一條清晰的脈絡。它不僅解釋瞭“是什麼”,更深刻地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從而構建瞭一個完整的認知閉環。這種係統性和整體觀的培養,對於提升讀者對古文字學的整體把握能力至關重要。我感覺自己看待任何一塊齣土的銘文時,都會多瞭一層曆史的厚度和結構的理解。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提要”而不失“詳盡”,是拓寬視野、夯實基礎的絕佳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