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文庫(套裝共2冊):瘋狂實驗史+瘋狂實驗史II (瑞士)雷托·U·施耐德 著 三聯

新知文庫(套裝共2冊):瘋狂實驗史+瘋狂實驗史II (瑞士)雷托·U·施耐德 著 三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瑞士] 雷托·U·施耐德 著,許陽,郭鑫,姚敏多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1479
商品编码:104225046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知文库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32270

具体描述

  • 齣版社: 
  • ISBN:9787108032270
  • 品牌:
  • 定價:33.00
  • 包裝:平裝
  • 叢書名: 
  • 開本:16開
  • 齣版時間:2009-10-01
  • 用紙:膠版紙
  • 頁數:299
  • 字數:230000
  • 正文語種:中文
內容簡介《瘋狂實驗史》是一本以輕鬆的筆調講述的科學實驗史,這些實驗有喜有悲。有的實驗者因此斷送瞭婚姻,結束瞭科學研究生涯;有的實驗盡管從來沒有進行過,卻引來瞭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宣傳。有的實驗令人作嘔,有的實驗堪稱恐怖,有的實驗具奇幻色彩,有的實驗引發瞭社會倫理問題。
不管怎樣,瘋狂本身不是目的,它隻不過說明瞭人類的求知欲。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什麼樣的人,都有通過自己的方式瞭解未知世界的願望。
作者簡介雷托·U·施奈德(Reto U Schneider),1963年齣生,獲電氣工程碩士學位後入靈吉爾新聞學校學習,以科學方嚮通訊員身份供職於瑞士及德國媒體。現為《新蘇黎世報》的期刊編輯,同時在該報開闢專欄“實驗”,其文章屢獲殊榮。著書《行星獵人》(比爾剋懷澤齣版社,1997年),講述太陽係外首穎行星的發現。目錄前言
1300
1304 迪特裏希走嚮彩虹
1600
1600 秤盤上的生活
1604 頭腦中的石頭
1620 由水生木
1700
1729 含羞草的生物鍾
1758 哲學傢的短襪
1772 電流下的宦官
1774 科學的桑拿浴
1783 會飛的羊
1800
1802 眨眼睛的屍體
1802 令人作嘔的博士論文
1825 胃上有洞的人
1837 吹巴鬆管的達爾文
1845 鐵道上的號手
1852 貪婪肌
1883 好啊,有彆人使勁兒瞭!
1885 殺人犯的頭
1889 小豚鼠睾丸的返老還童功效
1894 疲憊不堪的狗
1894 下落的貓咪
1895 失眠艾奧瓦
1896 顛倒的世界
1899 菜園裏的屍體
1899 拔毛實驗
1900
1900 走冤枉路的老鼠
1901 教室裏的謀殺實驗
1901 靈魂重21剋
1902 巴甫洛夫的鈴鐺實驗
1904 馴馬者
1910
1912 親愛的細胞,生日快樂!
1914 通往香蕉的階梯
1917 沃森醫生離婚記
1920
1920 小艾伯特害怕瞭
1923 雌性身體上的雄性欲望
1926 用盒子打破“盒子思維”
1927 月光下的組裝工作
1927 培養基中的親吻實驗
1928 性欲麯綫
1928 血液中的曼巴蛇毒
1928 活著的狗頭
1930
1930 斯金納箱
1930 與中國人一路旅行
1931 猴妹妹
1938 一天有28個小時
1940
1945 巨大的飢餓
1946 輟學學生使天空降水
1946 穿堂風裏的度假
1948 蜘蛛實驗之一:藥物蜘蛛網
1949 女秘書的交易
1949 性高潮斷奏
1950
1950 心地善良,但彆做傻瓜!
1951 眩暈轟炸機的俯衝
1951 什麼都不做獲得20美元
1952 蜘蛛實驗之二:斷腿蜘蛛織網
1954 改造犬類的“弗蘭肯斯坦”
1955 蜘蛛實驗之三:蛛網上的尿液
1955 心靈宇航員的浴缸
1955 恐怖之霧
1957 心理學的核彈
1958 “母親機”
1959 噴氣式飛機裏的麻煩
1959 郵包炸彈手的企圖
1959 3位基督
1960
1961 服從到底
1962 服用毒品的耶穌受難日
1962 餅乾模子中的知識
1963 丟失的信件
1963 遙控鬥牛
1966 按喇叭心理學
1966 搭車技巧之一:要弱不禁風
1967 六度空間
1968 蟎蟲與人
1968 8個人飛越瘋人院
1969 所有人的心裏都住著一個汪達爾人(Vandalel)
1969 鏡中的猴子
1969 叢林裏的色彩實驗
1970
1970 難堪,尷尬!
1970 缺乏善心的撒瑪利亞人
1970 拍賣美元
1970 福剋斯博士鬍言亂語
1971 教授的監獄
1971 搭車技巧之二:是個女的!
1971 月球上的伽利略
1971 原子鍾環球飛行
1972 逃過十字路口
1973 性之漂流筏
1973 因為膝蓋顫抖而動心
1973 蜘蛛實驗之四:宇宙實驗
1973 男廁所入侵記
1974 遷怒於紅綠燈
1974 搭車技巧之三:看他們的眼睛!
1975 搭車技巧之四:豐胸!
1975 候診室裏的汗液提取物
1976 剃須刀教學法
1976 剋隆百萬富翁
1976 關於火星有沒有生命的爭論
1977 鄉村音樂與西部牛仔電影中的心理學
1978 你願意跟我上床嗎?
1979 自由的“反意誌”
1980
1984 觸碰帶來更多小費
1984 有效的搭訕
1984 如期而至的胃潰瘍
1986 臥床一年
1990
1992 他們在核磁共振儀裏做愛
1994 播報好天氣的服務生
1995 脫衣舞的極限距離
1997 陰毛漫遊記
1998 耶利哥的揚聲器
1999 無法解釋的飢餓
2000
2002 擲小棍的數學
2003 遭遇機器狗
鳴謝
精彩書摘1300
1304 迪特裏希走嚮彩虹
1304—1310年間的某個時刻,多明我會修士迪特裏希·馮·弗賴貝格(Dietrich von Freiberg)將一個圓形的玻璃瓶注滿水舉到陽光下。據說後人評價這一舉動為“中世紀西方世界偉大的科學貢獻”。
此前已有無數學者試圖探尋彩虹背後的秘密。有些人猜測,空中的弧形是對日輪的反射,另一些人認為,雨中的雲霧就像一麵透鏡。總之可以確認的是,雨以某種方式反射瞭日光,因為人們隻能在太陽位置很低的時候背嚮太陽看見彩虹。但是為什麼彩虹總是個始終一樣大的弧形?不同顔色的排列順序該如何解釋?有時在一道彩虹上方還會齣現第二道彩虹,且顔色排列順序剛好相反,這又是怎麼迴事昵?
僅憑肉眼觀察是不能解答彩虹形成的問題的。但又怎麼纔能把自然奇觀帶入實驗室呢?雖然人們知道,太陽光透過充滿水的玻璃瓶照射時就會齣現不同顔色,但是如果認為這樣的水瓶就像縮微的雨雲的話,它卻産生不齣彩虹來。
……

  • 齣版社: 
  • ISBN:9787108051479
  • 品牌:
  • 定價:36.00
  • 包裝:平裝
  • 叢書名: 
  • 外文名稱:
  • 開本:16開
  • 齣版時間:2015-01-01
  • 用紙:膠版紙
  • 頁數:299
  • 字數:241000
  • 正文語種:中文
編輯推薦《瘋狂實驗史(2)》是一本以輕鬆的筆調講述的科學實驗史,這些實驗有喜有悲。有的實驗者因此斷送瞭婚姻,結束瞭科學研究生涯;有的實驗盡管從來沒有進行過,卻引來瞭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宣傳。有的實驗令人作嘔,有的實驗堪稱恐怖,有的實驗具奇幻色彩,有的實驗引發瞭社會倫理問題。內容簡介作者的《瘋狂實驗史》一本齣版後,反響和銷售都很好。除瞭在瑞士和德國齣版,還有英文版、荷蘭版、瑞典版、韓國版、波蘭版、意大利版,當然還有我社齣版的中文版。
於是作者又因勢推齣瞭《瘋狂實驗史(2)》,反正他手裏積纍瞭多年調查的各種材料,繼續自己對於那些不可思議的科學實驗的發現與探索,為讀者帶來更多新鮮有趣、同時又令人好奇、不為人所知的實驗。例如,如果我們不管教孩子,孩子會自己找什麼東西吃?人是否可以象精子一樣遊泳?在比較商品時,顧客真的會認為售價99.95歐元的東西比售價100歐元的東西更實惠嗎?
作者簡介雷托·U·施耐德,1963年齣生,《新蘇黎世報》下設雜誌《弗裏歐》的副主編。他介紹的許多瘋狂實驗初都刊載於這本雜誌。他是一位科學記者,文章多次獲奬。本書的“前傳”——《瘋狂實驗室》曾經榮登瑞士“暢銷圖書”榜單。目錄前言
1600
1654 啤酒桶裏的“真空”區域

1700
1747 甲闆上的殺手
1752 “閃”念
1758 平息“怒濤”的橄欖油

1800
1822 齣自《聖經》之一:從國外“引進”的鬣狗
1874 嚮屍體射擊
1875 惡魔般的裝置
1881 順風而行的光
1882 “升掛”還是“甩墜”?
1887 把尾巴去掉!
1888 “人道”的處決方式

1900
1905 “自縊”12次的人

1910
1911 “40桶可口可樂”案件

1920
1926 給孩子們的驚喜
1927 一項無聊的實驗
1928 無須配菜

1930
1932 不一樣的雙胞胎
1932 迴答“我願意”時的血壓值
1932 撓癢癢之一:動手前請戴上麵具
1932 齣自《聖經》之二:1個十字架、3隻釘子、1把錘頭和1具屍體
1933 神奇增多的果汁濃漿
1935 變“蠢纔”為天纔
1936 水平麵任務
1936 大衣的價格為什麼是9.99美元?1938 討厭的達涅蘭人
1950
1951 我可不能唱反調
1954 世上快的“司閘員”
1954 老鷹對戰響尾蛇
1956 吸煙無害健康
1958 我看的和你看的不一樣
1960
1960 “四卡問題”
1960 瞳孔研究員與招貼畫女郎
1960 浴缸宇航員
1961 長鰓的老鼠
1962 請您寫下遺囑!
1962 穴居人
1964 為何無人伸齣援手?1964 以毒攻毒
1964 不眠不休的蘭迪·加德納
1965 交流中的“醜角”
1966 包裝能手
1967 一颱壞掉的測謊儀如何正常工作
1968 對兩塊棉花糖的漫長等待
1968 長著黃色犄角的牛羚
1969 一場非常特殊的萬聖節聚會
1970
1970 1頭海豚和40名裸女
1970 撓癢癢之二:實驗前請洗腳
1972 我開得快,所以先到終點
1972 地鐵裏的膽小鬼
1975 颳擦黑闆聲的聽覺效應
1977 非洲女性的完美行走方式
1979 吧颱前的娃娃
1980
1980 我們是怎麼插隊的
1984 齣自《聖經》之三:在客廳裏被釘上十字架
1984 一次令人滿意的實驗
1986 經期同步化
1986 一把園藝鐮刀在石闆上的緩慢颳擦
1987 現在請您彆去想白熊
1987 用來減肥的閤適男子
1988 當運動員們“眼前一黑”
1989 如何讓拉斯普京討人喜歡
1990
1991 慕尼黑啤酒節上的科學
1991 溫室裏的生死鬥
1992 小男孩天生愛好玩具汽車
1992 如何讓一頭死去的鯨沉沒
1992 哥斯達黎加奇跡
1992 價格溫吞吞
1993 被調包的和平計劃
1993 屍體農場
1994 撓癢癢之三:機器能撓癢癢嗎?1994 法庭上的物理學
1995 先看電視,再吃早餐
1996 背麵掩護
1997 我的朋友——電腦之一:屏幕前的助人為樂精神
1998 被人牽著“品酒”的鼻子走
1999 因為無能,所以自信
1999 我的朋友——電腦之二:屏幕前的禮貌
1999 為什麼會有主場優勢?
2000
2000 我的朋友——電腦之三:屏幕前的隱私
2001 電子郵件親緣關係
2001 精子記憶測試
2001 在射精時按下製錶鍵
2002 如果好萊塢演員成瞭加油站劫匪
2002 為什麼女侍者應該對客人學舌
2003 猴子喜歡什麼樣的音樂?2003 在糖漿裏遊泳
2005 阻止邁齣步
2006 狗之一:四足失敗者
2006 立體嗅聞
2007 狗之二:不對稱地搖尾巴
2008 狗之三:打個大哈欠
緻謝

精彩書摘《新知文庫:瘋狂實驗史(2)》:
他曾做過一項令人不安的實驗:實驗參與者是一群女性,她們都戴著一副麵具,穿著一條超大圍裙,誰也認不齣誰,她們要對另一個人進行電擊。在僞裝的情況下,她們施加電擊的持續時間與沒有僞裝並且佩戴姓名標牌時相比,整整翻瞭一番。這一效應被稱為“去個體化”,它會導緻身處群組中的人做齣他們作為個體絕對不會做的事情來。
不過,上述實驗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弗雷澤想要知道,這一效應在實驗室之外,也就是在自然環境中是否也能得到證明。於是他打起瞭萬聖節的主意:11月1日前夜的“變裝”傳統對他的去個體化實驗十分有利。於是他開始尋找研究助手,以及願意送孩子們來參加聚會的傢長。
盡管弗雷澤對結果早有預料,實驗的進展還是讓他吃瞭一驚。在所有人都穿上變裝服飾之後,一種攻擊性的氛圍迅速擴散開來。這時再讓孩子們去參加比賽,更多的孩子就會選擇對抗性的遊戲。許多人甚至乾脆不玩遊戲瞭,而是互相推撞、大喊大叫或者彼此毆打。
那盞黃色的燈仍然每隔20秒鍾閃爍一次。隨著這一節奏,各位研究助手會觀察並記錄,此時哪些孩子的錶現具有攻擊性。弗雷澤希望通過比較各組數據,研究由變裝帶來的匿名化效應是否推動瞭群組中攻擊性的增長。孩子們不再老老實實地投擲水球,還會拿平衡遊戲裏使用的木闆作為武器來進攻,混亂的局麵增加瞭他們的工作難度。
與實名階段一樣,匿名階段本來也該持續一個小時。“然而情況完全失控瞭,”弗雷澤說,“我已經不太擔心孩子們的安全,而是擔心起研究助手們的安全來。”因此他提前中止瞭這一部分的實驗。
他編瞭一個藉口,說另外一個聚會還要使用這些變裝服飾,孩子們必須把它們脫掉。之後他們還能再玩1個小時,依然可以贏得兌換券。沒有瞭變裝服飾的孩子們立刻又平靜下來。通過統計兌換券的數量可以看齣,攻擊性的行為對他們有害無益:在變裝階段,每個孩子平均收集到31張券,而在之前的階段是58張,在之後的階段甚至有79張。群組中的匿名性促進瞭攻擊性,盡管從根本上講,這與個體的利益相悖——兌換券數量下降就是一個明證。“攻擊行為帶來瞭‘遊戲的樂趣’,這就是它本身的奬勵。在這一奬勵麵前,其他更加遙遠的目標則被忽略瞭。”菲利普,津巴多日後寫道。
後來,斯科特,弗雷澤從紐約來到位於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他再一次為萬聖節實驗尋找起瞭“受害者”。與在紐約的實驗不同,這次實驗並非隻在一所房子裏,而是在西雅圖的27所房子裏同時進行。通過預談,他獲得瞭這些房子的支配權。所有房子的入口處看起來都一樣:一張桌子上放著2隻碗,一隻碗裏裝著糖果,60厘米之外的另一隻碗裏則裝著零錢。按照傳統習慣,住在附近的孩子們會挨傢挨戶敲門討糖。一位他們並不認識的女士會把他們請進門,並對他們說:“每個人都可以拿1塊糖。我得迴另一個房間乾活去瞭。”
現在孩子們被單獨留下,自由行動:有些孩子很聽話,隻拿瞭1塊糖,另外一些則拿瞭2塊,或者嚮放著零錢的碗裏抓去。他們並沒有注意到,弗雷澤的一位助手正藏在櫃子裏,通過一個微小的窺視孑L觀察著他們。
這次實驗再次證明瞭群組中的匿名性所帶來的影響:如果那位女士在離開房間之前詢問過孩子們的名字,隻有21%的孩子會去偷竊。如果孩子們保持匿名,比率就變成瞭57%。另外,那位女士有時會對群組中的一個孩子單獨強調:“如果丟瞭什麼東西的話,就是你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有80%的孩子會去偷竊。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