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將要遇見的十三個人有一個共通之處:他們在我身上留下瞭影響。因此在每一章裏我都會問自己,他們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什麼痕跡?我如何因著與這十三個人直接或間接的接觸而有所改變?
——本書作者 楊腓力
雖然彼此在地理和文化上相距何止韆裏,信仰的曆程竟然可以那麼相近……讓我們明白幸存者往往比未經風浪的人更珍惜生命,浪子往往比在傢的孩子更接近上帝。
——本書譯者 許立中
著名作傢楊腓力用十三篇精彩的人物素描,在本書中活畫齣他的靈性生活影響至深的十三個生命故事:從馬丁·路德·金到甘地,從托爾斯泰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從班德醫生到盧雲神父……他們的懷疑和堅定,他們的軟弱和勇敢,他們遇到的挑戰,他們一生的爭戰,讓我們恍悟:原來一個朝聖者的真實掙紮可以成為其他人安慰的源頭和信仰的磐石,而我們生命的本相更是難以預測的充實和豐盛。
本書既是楊腓力個人的信仰履曆錶,也是所有具有人文情懷的人的靈性參考書。
楊腓力(Philip Yancey),當代美國zui重要、zui受歡迎的基督教思想傢和作傢之一,《今日基督教》雜誌的主編。
楊腓力於1949年在美國佐治亞州齣生,一歲時父親即逝。在美國南方嚴肅、正統的教會氛圍下長大的楊腓力,反而成為瞭一個對上帝充滿懷疑、叛逆甚至憤怒的異數。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他在惠頓神學院讀書期間,在那裏,楊腓力第 次對神有瞭全新的認識和經曆,並決定一生委身於文字事奉之中。
1971年,楊腓力成為《校園生活》雜誌的編輯。1977年,《有話問蒼天》問世,這本書獲得瞭ECPA(Evangelical Christian Publishers Association)年度圖書金奬。三十多年來,楊腓力筆耕不輟,12次獲得美國ECPA年度圖書金奬,其中《耶穌真貌》和《恩典多奇異》更在1996年和1998年被評為ECPA年度圖書;他的作品被翻譯成25種文字,流傳到世界各國,影響瞭超過1500萬讀者的生命。
楊腓力的文字功底純熟,洞察力深沉過人,他的作品誠實、生動地探討信仰生活中的艱難和睏惑。楊腓力說,他的呼召正是“為那些生活在信仰邊緣的人發言”。
楊腓力的代錶作有《靈魂幸存者》、《有話問蒼天》、《無語問上帝》、《耶穌真貌》、《上帝的情書》、《恩典多奇異》和《尋便尋見》等書,他曾與保羅·班德醫生閤著《神的傑作》、《神的形象》,也曾與蒂姆·斯塔福閤著《聖經閱讀指南:新約》和《聖經閱讀指南:舊約》等書。
緣起:從教會的傷害中復原
01 馬丁·路德·金:黎明前的漫漫長夜
02 切斯特頓:海灘上的遺跡
03 班德醫生:通往快樂的繞道
04 寇爾斯醫生:柔弱的生命與宇宙的攻擊
05 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追尋恩典
06 聖雄甘地:異地的迴響
07 庫普醫生:廣場上的毒蛇與鴿子
08 鄧恩:當他垂死躺著
09 安妮·狄勒德:平凡中的異彩
10 布希拿:來自颱側的微聲細語
11 遠藤周作:背叛者的避難所
12 盧雲:負傷的治療者
跋
盧雲所留下來的影響仍然繼續。在整理這些反思的過程中,我另外想到兩件事可以作為他生命的後記或附注。
第 事是我在德國法蘭剋福一個國際書展中談到盧雲的時候所聽到的。一位荷蘭的齣版商後來走來對我說:“喔,但你不知道故事後來的發展呢。你提到他在他的傢庭中如何感到錯配誤置,以及他們的靈性空虛如何使他感到憂傷。就在這時,他的死後,那正在改變當中。他的兄弟,多年來領導著荷蘭zui大的旅遊協會,站在一群政要、大使、國會議員和其他尊貴的人物麵前。他說到坐在盧雲的葬禮聽著很多不同國傢的人——加拿大、美國、法國、比利時、荷蘭——談及盧雲對他們生命的影響。‘我理解到跟盧雲比較,我實在一無所有,’他說。‘當我坐在那裏聽著的時候,那分彆變得明顯——盧雲有上帝。那就是一切分彆的所在。’他繼而談到妻子因癌病過身,然後是父親的去世,他僅僅活多過盧雲一段很短的時間。然後他以一種謙卑的態度談到他現時在自己的生命中作齣的種種改變,去更好地預備死亡,去修補跟上帝的關係——是盧雲認識得那麼深的。所以你看,或者盧雲zui終亦不是那麼錯配。”
第二個迴憶發生於我無意地踏進加州一個海岸市鎮的一個教會聚會。“低禮儀教會”這個詞正好描寫他們的崇拜文化:一個穿著寬鬆滑浪衫的領會者放下他的吉他,靠近颱前問:“唏,今日有沒有人想分享點什麼?”
那個特彆的早晨,剛好有三個年輕女人預備好追憶盧雲,她們在一個小組中一起研讀他的著作《活齣有愛的生命》(Life of the Beloved)。
第 個發言的是伊莉沙白,她依照事先預備好的一疊筆記發言。她說到曾經立誌成為一個成就超凡的人。中學的時候她努力爭取全甲級的成績,贏取一項州際網球大賽,帶領學生會,盡可能參加每一個學會。她贏取瞭她學校的“超級海鷹”奬。讀到盧雲的著作,她認識到自己正在他爭取超級成就的階段。她明白到她就像盧雲一樣,一直在渴望得到上帝的愛,並拼命地努力去贏取。從他身上,她明白瞭視自己為上帝所愛,並且從以開始就被愛而毋須去證明自己的價值,大概是什麼意思。
第二個發言的是凱特,她帶瞭一部手提電腦上颱,用鼠標去找她的講稿。那天早上她的打印機拒絕閤作。“這剛好就像我生命的徵狀,”她說。“所有事物 後都總是齣問題的。”不像伊莉沙白,她並沒有驕人成就的履曆錶。事實上,她的輔導員有一次告訴她,“凱特,我見過有些人有一種彌賽亞情結,那些人以為自己能夠拯救世界。你有一種撒但情結,你以為你會獨力毀滅整個世界。”她確實相信自己是被咒詛的,無力達到任何美善。從盧雲的作品,她開始學習去想像自己是被祝福而不是被咒詛的。
凱特作瞭幾個自嘲的批評後,在所有人的笑聲中閤起她的手提電腦。然後嘉菲站瞭起來。她的嘴唇微顫,眼角閃著淚光。會眾靜瞭下來。“你們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的故事。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被性騷擾,然後到瞭中學我又曾經被迷奸。我不斷在問,‘為什麼是我?’我也曾盡力做好,我每個星期都去教會等等。所以我放棄瞭。我用酒精去麻醉痛苦。當然那隻是帶來更多的痛苦,因此我就喝得更厲害。我隻是漫無目的地在轉圈,未曾年輕就已經感到衰老。有一天我路過以前的教會,就隻是想看看裏麵有什麼改變。在那空洞的建築物裏麵,沒有任何預計之下,我開始祈禱。我開始好像一個嬰兒般叫喊。
“當然,不是所有的問題在那天都獲得解決。那痛苦並沒有離開。我在教堂裏麵所麵對的隻是我的破碎,不是我的醫治。但透過盧雲,我學到痛苦與喜樂是可以並行的,上帝能夠使用我們生命中的一切,甚至是那驅之不去的痛苦。我學會瞭重新掌握我的破碎。
“我為瞭這些發生在我身上的壞事高興嗎?不。但我卻明白到,它們讓我成瞭今天我這個人。我能夠成為彆人真正的朋友。我能夠為其他正在經曆睏難的人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
嘉菲以路加*第4章的個人意譯去完結分享,那戲劇性的場麵是耶穌進入會堂宣告,“上主的靈在我身上。他差派我去醫治那些心靈破碎的。”
她坐下幾分鍾之後都沒有人動,除瞭去拿紙巾和手帕。外麵的交通、陽光普照的日子、星期天到海灘的計劃——那一切都不再重要。上帝就在那個地方。
然後三位曾經發言的女士站起來彼此分享聖餐。“這是基督的身體,為你擘開的,”凱特說,將餅遞給伊莉沙白。“基督的血,為你流的,”伊莉沙白說,將杯遞給嘉菲。我們其餘的人則在中間的通道大概形成參差的兩行,吃喝著上帝的破碎。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