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齊如山文論 |
作者: | 齊如山 |
市場價: | 36.00元 |
ISBN號: | 9787538285895 |
齣版社: | 遼寜教育齣版社 |
開本: | 32 |
頁數: | 372 |
編輯推薦 | |
《齊如山文論》: 《國劇畫報》閤訂本(上捲)封麵書影。 民國二十年(1931),齊如山同梅蘭芳、餘叔岩、莊清逸、張伯駒、傅蕓子等發起創立瞭北平國劇學會,會址租用宣武南大街虎坊橋路北一所大房宅。學會研究國劇原理,搜羅國劇資料,於1952年1月相繼創辦《戲劇叢刊》《國劇畫報》,並設國劇傳習所。《國劇畫報》惜於1933年8月停刊,總計齣版53期,閤訂為上捲40期本和下捲13期本。 |
內容簡介 | |
《齊如山文論》內容簡介:戲館子,是藝術史不會遺忘的角落。走進《戲館子》,來感受不曾感受的感受;然後坐進煌煌當代大戲院.去悟知方曾悟知的悟知。戲班,卻是社會學不可失落的記憶。參與《戲班》吧——中國戲非歌舞所能概括.更非一個“戲”字所能瞭得。國劇者,惟漫遠求索不能“要略”,惟要義鑽研不得“漫談”。讀一讀本《文論》,或可訪到成就這位戲麯理論大宗師之堂奧。 |
目錄 | |
第一章 定名 第二章 戲館建築及座位布置 第三章 營業戲館建築情形 戲颱(16) 堂裏(17) 場麵颱(18) 後颱(19) 第四章 論戲館內地位之分析 池子(21) 小池子(21) 兩廊下(22) 正麵樓下(22) 官廂(22) 三麵樓(23) 倒官廂(24) 第五章 執事人員 老闆(26) 頭目人(26) 管賬人(27) 堂頭(27) 賣座人(28) 攔門的(29) 第六章 營業情形 安轉(30) 下簽(31) 戲報(31) 迴戲(33) 夜戲(34) 男女閤座(35) 戲單(36) 好腳不一定露演(39) 忌辰齋戒(40) 第七章 款項 雇用人員無工資(42) 約班演唱無須預付款項(43) 捐稅(43) 電燈費(44) 廣告費(44) 登報費(44) 糖果點心(45) 水果(45) 乳酪(45) 戲單(45) 手巾(46) 茶錢(46) 吃座(46) 第八章 戲館子與官場 報營業(48) 平日監察(50) 彈壓(55) 捐稅(56) |
後記 | |
本捲包括《戲館子》,《戲班》,《國劇要略》和《國劇漫談》。總書名因為難於以一代全,遂考慮四書名都直擊戲麯藝術理論,就仿《齊如山戲本》的做法,稱之為《齊如山文論》。 《齊如山作品係列》中《國劇藝術匯考》《京劇之變遷》都是文論方麵的專著或專輯,其他如《中國風俗叢談》,《齊如山隨筆》,又如《梅蘭芳遊美記》,《諺語錄》,乃至《北平懷舊》,《齊如山迴憶錄》,也時有涉及。然而齊如山關於戲麯藝術方方麵麵的真知灼見,真是迴顧不已,發見不絕,不少學者、專傢和戲迷都希望《係列》所收不止於上述種種。遵衣食父母之教,就有瞭這個論集的選編、校點、編纂和齣版。 《國劇要略》《國劇漫談》曾被颱灣聯經齣版業同仁收入《齊如山全集》第三冊。《要略》恰可顧名思義,齊先生從“劇本”和“演法”兩方麵作宏旨之談,徑論“特點”,極盡簡練,可供戲迷悟戲。《漫談》原收十六篇,我們選來十二篇:其《國劇名詞的由來》未錄,是因為齊如山不少篇作都曾有研究之得,本篇雖有集錦之要,卻因本捲篇幅過長,隻能忍痛割愛;至於《國劇中的樂器》《國劇之切末》《國劇的尖團字》三篇之捨。 |
文摘 | |
本書之宗旨,本係述說吾國戲館營業組織之情形,但戲館建築之來源,亦不可不稍為述及,因其亦有極重要之曆史及變遷關係也。查吾國演戲之場所,除宮中戲颱及新式仿歐美戲館外,其餘如宋元明等朝之戲颱,及鄉間廟宇前之席棚、石颱等等構造,皆極簡單草率。然此正為其特殊精神處,何也?因吾國演戲,嚮為平民式(歐洲古代亦然,但久已改變,且其當時之情形,亦不及吾國之尤為平民化也)。平常演戲,大緻皆為慶賀、賽神等事。故齣資者不是一傢獨任,便是闔村公集。至看戲之人,則未有齣一錢者。故鄉間之席棚,廟前之戲颱,南方之戲船,演戲時盡係任人觀看,無一毫檢查限製之手續。就是城池中廟宇前,及會館飯莊內之戲颱,亦專為租與人傢賽神、慶賀而設,其性質與鄉間亦同。故亦無管理員、司賬、賣座、看座、夫役人等之組織。所以與鄉間稍異者,隻有與主人相熟者方得進觀,不似鄉間之任人觀看耳。然觀劇者不用齣資,則與鄉間無以異也。至明清間,之查樓舊圖構造之形式,車馬皆可到颱下,則觀劇亦似不必齣資者。吾國觀劇齣資,不知起於何時,大緻有清一代方始盛行,故戲園 已有帳房賣座、查座(當年並不用票,故名日賣座、查座)等等 人員之組織。但鹹豐以前,觀劇者雖齣資而仍係茶錢性質,蓋當 年茶園為招來顧客起見,特約戲班在園中演唱,任人觀聽,藉可多收茶錢,觀客固不必另齣觀劇之費也。故演劇之場所,至民國 後仍名日茶園。在鹹豐前,觀劇者齣茶錢不過五六文;以現時銀 價衡之,約閤洋元二三分耳。同光間茶錢漸漲,由十餘文漲至二 十餘文;約閤現在洋元四分至八分。光緒晚年,茶資之名乃改稱 戲價。戲價之名興,茶錢之名乃廢。以後戲館除戲價外,雖有茶 資之名,然不過是賞茶役者,初不以茶之優劣、水之多寡計價也。 故不飲茶者亦有茶資之犒賞。在有清二百餘年間,雖有齣資觀劇 之事實,而仍無齣資觀劇之名稱。是猶有當年平民式之遺意也。 民國後,歐風東漸,始建築歐式劇場,齣資購券,對號入座;茶 點則以杯碟計價,用則齣資,不用聽便。至此,名稱事實則純粹 為齣資觀劇,將昔日平民式自由觀劇之情形,完全消滅矣。然除 十數處大城商埠外,其餘全國鄉間演戲,則仍如往昔。觀客仍無 齣資者。故演劇之場所,仍無一些營業式之設備。綜以上往昔演 戲之情形觀之,皆純為民眾公共娛樂場所,絕無一些營業性質。 則其構造之不宏麗,組織之不完備者,非不能也,蓋不必也。餘 藏有古今及各省戲颱圖畫,及影片數百種,茲先將極特彆之非營 業式者,略述數種如下。 廣場式(圖一) 吾國演戲場所,*初多係臨時性質,大緻情形不過如此。所謂鹿場隙地,歌場舞場者是也。迄今評書雜耍各場,皆仍如此。大江以北,年節之“五虎”“少林”各種歌舞升平之會,均係扮演故事。其性質與戲劇無異,而其會場亦仍如此,蓋皆為歲辰臨時性質。故其場所布置,仍如舊慣,尚未有重大之變更也。觀客可隨便往來。 席棚式(圖二) 此種便可名日戲颱或戲棚矣。按此較廣場式又進一步。蓋因廣場式在平地,倘觀眾人數太多,則後立者不易觀看。於是乃特搭為高颱,歌舞其上,則觀眾皆得觀矣。如今鄉間,*普通之戲颱仍係如此。凡遇豐年報賽,歌舞升平,喜慶諸事演劇,每次不過三五日,故皆臨時搭一闆颱及席棚。遇有巧匠,則往往有極美觀者。然費亦不貲。兩旁搭有席棚,皆為婦女觀戲之所;中間乃男客立觀之處,觀客可隨便往來。 布棚式(圖三) 此圖係由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摩繪者。餘所見圖畫中之戲颱,以此為*早。颱係木質搭成,而前颱之棚,則係布帳。當然亦係臨時生質,與現在之席棚情形無大分彆,固知席棚之來源亦很遠也;觀客亦可隨便往來。 方颱式(圖四) 此種真可名日戲颱。因其除一颱外,無他物也。大河以北,鄉間廟前多有之。隻用磚石築一方颱,蓋較木闆颱又進一步。山村中尤多,因石料便宜,且建築耐久。每逢演戲,則臨時搭一席棚。有時演各種雜耍,或並席棚亦不搭,觀客可隨便往來,不至壅擠,尤為此式之特長。 |
好书不贵,真正实惠。赞一个!
评分正版书
评分正版书
评分正版书
评分不错。
评分正版书
评分好书不贵,真正实惠。赞一个!
评分正版书
评分正版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