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653-2009-高壓並聯電容器用放電綫圈使用技術條件

DL/T 653-2009-高壓並聯電容器用放電綫圈使用技術條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國電力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DL/T 653-2009
  • 高壓並聯電容器
  • 放電綫圈
  • 技術條件
  • 電力設備
  • 電氣標準
  • 測試規範
  • 安全標準
  • 電容器
  • 放電裝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083.2212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220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DL/T 653-2009-高壓並聯電容器用放電綫圈使用技術條件》規定瞭高壓並聯電容器用放電綫圈的定義、産品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誌、包裝、運輸和儲存。本標準適用於50Hz、6kV~66kV電力係統中高壓並聯電容器組所配用的單相放電綫圈。型式為全密封油浸式、充氣式和乾式(僅適用於戶內)。放電綫圈高壓繞組與高壓並聯電容器組並聯連接,使電容器從電力係統切除後在規定時間內將電容器剩餘電壓降至要求值。當放電綫圈有二次繞組時,可兼作電壓測量和為繼電保護提供電壓信號。

目錄

前言
1 範圍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4 性能與要求
5 試驗方法
6 檢驗規則
7 標誌、包裝、運輸和儲存
附錄A (規範性附錄) 放電綫圈的接綫方式及額定電壓
附錄B (規範性附錄) 型號錶示

精彩書摘

高壓並聯電容器用放電綫圈使用技術條件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瞭高壓並聯電容器用放電綫圈的定義、産品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誌、包裝、運輸和儲存。
本標準適用於50Hz、6kV~66kV電力係統中高壓並聯電容器組所配用的單相放電綫圈。型式為全密封油浸式、充氣式和乾式(僅適用於戶內)。放電綫圈高壓繞組與高壓並聯電容器組並聯連接,使電容器從電力係統切除後在規定時間內將電容器剩餘電壓降至要求值。當放電綫圈有二次繞組時,可兼作電壓測量和為繼電保護提供電壓信號。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311.1-1997高壓輸變電設備的絕緣配閤
GB1094電力變壓器
GB1207電壓互感器
GB2900.16電工術語電力電容器
GB6450乾式電力變壓器
GB/T7252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分析和判斷導則
GBfr7354局部放電測量
GB/T7595運行中變壓器油質量標準
GB/T11023高壓開關設備六氟化硫氣體密封試驗方法
GB/T11024高電壓並聯電容器
GB/T169271~16927.2-1997高電壓試驗技術
JB/T5357電壓互感器試驗導則
IEC60076電力變壓器第11部分:乾式變壓器
3 術語和定義
除本標準內明顯說明的定義以外,其餘定義符閤GB2900.16的規定。
3.1
放電綫圈discharge coils
當電容器從電源脫開後能將電容器端子上的電壓在規定時間內降到規定值的帶有繞組的器件。
3.2
高壓端子high voltage terminal
與電容器並聯連接構成泄放電容器剩餘電荷的放電綫圈的齣綫端子。
3.3
一次繞組primary winding
與高壓端子相連的繞組。
……

前言/序言


替代性技術標準與應用規範綜述:聚焦電力係統保護與電能質量控製 本篇概述旨在介紹一係列與電力係統運行、設備選型、安全防護以及電能質量控製密切相關的技術標準與應用規範,這些標準共同構成瞭現代電力工程實踐的基石。需要明確的是,本文所涵蓋的範圍不包括特定針對“高壓並聯電容器用放電綫圈使用技術條件”(如DL/T 653-2009)的詳細內容,而是側重於電力係統更宏觀、更基礎的通用性要求及其他關鍵設備的技術規範。 第一部分:電力係統繼電保護與自動化技術規範 電力係統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快速、準確的故障檢測與隔離能力。繼電保護係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技術。 1. 繼電保護裝置的通用技術要求 電力行業對於所有繼電保護裝置(包括微機保護、繼電器、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等二次設備)都有嚴格的通用性技術要求。這些要求涵蓋瞭裝置的環境適應性(如溫度、濕度、抗振動和電磁兼容性EMC)、基本性能指標(如動作時間、準確度等級、二次迴路的耐壓要求)以及人機界麵和通信協議的標準化。例如,標準會詳細規定在不同海拔、不同季節的運行溫度範圍,以及在強電磁乾擾環境下裝置應如何保持穩定運行和正確動作。 2. 變電站自動化係統集成標準 現代變電站依賴於綜閤自動化係統(SAS)實現信息采集、保護、控製和監測的一體化管理。相關的技術規範著重於係統架構設計、過程層、站控層和間隔層之間的信息交互標準(如IEC 61850係列標準)。這包括數據模型的定義、報文的優先級劃分、網絡冗餘設計、時間同步的要求(如采用IEEE 1588 PTP技術)以及網絡安全防護體係的構建,確保保護和控製信息的實時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3. 特定電氣設備保護定值與校驗規程 針對變壓器、綫路、母綫等關鍵一次設備,存在專門的保護定值整定與現場校驗規程。這些規程詳細規定瞭如何根據設備的銘牌參數、係統短路電流水平、非對稱度、暫態特性等,計算齣過流保護、縱差保護、瓦斯保護、距離保護等的精確動作定值。校驗規程則指導現場工程師如何使用測試設備,模擬各種工況(如直流分量、二次迴路斷綫、輔助電源中斷等)來驗證保護裝置的定值是否正確、功能是否完備。 第二部分:電能質量控製與諧波治理標準 隨著電力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電能質量問題日益突齣。相關的技術標準旨在規範電能質量指標的監測、評估和治理措施。 1. 電能質量監測與評估導則 標準界定瞭電能質量的各項基本參數,如電壓偏差、三相不平衡度、電壓波動與閃變、諧波與間諧波、瞬態過電壓等。它們規定瞭監測點位的選取原則、監測儀錶的準確度等級、數據統計的周期與方法,以及如何依據監測數據對用戶或供電係統的電能質量水平進行分級評價的準則。 2. 諧波控製與治理技術規範 針對電力係統中常見的諧波汙染問題,標準提供瞭從源頭抑製和末端治理相結閤的技術指導。這包括對非綫性負載(如變頻器、整流設備)的諧波注入限製要求(如符閤GB/T 14549的限值),以及在電網側設計和應用有源濾波器(APF)、無功補償裝置(SVG/SVC)和無源濾波器時的設備選型、設計計算、接入點選擇和投運測試的標準。規範會詳細說明濾波器並聯或串聯接入係統的阻抗匹配原則。 3. 無功補償與電壓穩定技術 與電容器相關的規範通常涵蓋瞭中低壓側的自動無功補償裝置(SVG、SVC、TSC/TSR等)的設計與應用。這些規範側重於如何根據係統潮流和負荷特性,動態調整無功功率輸齣,以維持係統電壓穩定。要求包括動態響應速度、穩態補償精度以及多套裝置間的協調控製策略。 第三部分:高壓電氣設備通用安全與試驗規範 高壓設備(如斷路器、隔離開關、套管、GIS等)的製造、驗收和運行維護,必須嚴格遵循國傢或行業規定的試驗和驗收標準。 1. 典型高壓電氣設備的交接試驗與預防性試驗規程 這些規程是確保設備齣廠閤格和長期可靠運行的關鍵。它們詳細規定瞭對各類高壓設備的例行試驗(Routine Tests)、型式試驗(Type Tests)和特殊試驗(Special Tests)。例如,對於斷路器,規範會詳細描述在不同電流、電壓等級下進行分、閤閘時間測量、超溫試驗、介質強度試驗(如雷電衝擊試驗、工頻耐壓試驗)的具體步驟、環境條件和閤格判據。 2. 絕緣配閤與套管技術要求 絕緣配閤是高壓設備設計的基礎,標準規定瞭不同電壓等級下,設備外絕緣(如汙穢等級、爬距設計)和內絕緣的耐受電壓水平。針對變壓器和開關等設備上的套管,有專門的技術條件規定瞭其結構設計、材料要求、局部放電試驗的限值以及在特定大氣條件下的運行要求,以防止閃絡和擊穿事故的發生。 3. 電纜附件與綫路運行維護 高壓和超高壓電纜係統(包括電纜本體、接頭、終端)的安裝和維護有著極其嚴格的規範。這包括對電纜敷設環境的溫度和機械保護要求,對電纜接頭製作過程的潔淨度控製,以及投入運行後的局放測試和直流/交流耐壓試驗的流程和標準。這些規範確保瞭電纜綫路這一重要輸電通道的長期可靠性。 總而言之,本綜述所描述的技術規範體係,覆蓋瞭電力係統的保護自動化、電能質量治理、關鍵高壓設備的製造驗收與運行維護等多個維度,共同構成瞭現代電力工程實踐中對設備性能、係統安全和運行可靠性的綜閤性技術約束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長期在一綫從事設備維護和故障排查的資深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體現於其對“異常工況”的詳盡預判。標準的製定往往側重於“正常”運行下的要求,但現實中,設備的壽命往往取決於它們如何應對那些“不正常”的瞬間。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為齣色,它詳細列舉瞭由於電網諧振、操作過電壓以及環境溫度驟變可能對放電綫圈造成的特定損傷模式,並給齣瞭相應的預防性維護建議。例如,對於長期處於高濕環境中運行的綫圈,書中不僅提及瞭乾燥劑的選擇,還提供瞭基於介損因數(Tanδ)變化率來提前預測絕緣劣化速度的具體計算模型。這種“防患於未然”的實踐指導,遠比單純的“閤格/不閤格”判斷更有實操意義。總而言之,它更像是一本經驗的總結和知識的傳承,幫助後來者規避瞭無數重復試錯的彎路,是名副其實的“避坑指南”。

评分

這本關於高壓並聯電容器用放電綫圈技術條件的專著,在我看來,簡直就是電力係統工程師的案頭必備寶典。它沒有過多糾纏於電容器本身的設計細節,而是精準地聚焦在瞭那個看似不起眼卻至關重要的組件——放電綫圈上。從導體的材料選擇、繞組的絕緣結構,到綫圈的散熱設計和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性能穩定性,每一個技術參數的論述都深入骨髓。尤其是關於暫態過電壓抑製的章節,作者引用瞭大量的現場故障數據和仿真模型,清晰地闡釋瞭不同阻值和電感值配置對係統安全裕度的實際影響。我特彆欣賞它對標準解讀的嚴謹性,它不僅僅是照搬瞭DL/T 653-2009的條款,而是將其置於更宏大的電網運行背景下進行瞭剖析,讓讀者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應該”怎麼做。對於那些負責500kV及以上變電站電氣設備選型和維護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僅是規範,更是一種深層次的設計哲學和風險控製思路。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十分閤理,從基礎原理到具體製造工藝,再到最終的型式試驗和現場驗收標準,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閉環,讓人讀完後對放電綫圈的“脾氣秉性”瞭如指掌。

评分

初次翻閱這本技術條件時,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行業標準解讀集,畢竟“技術條件”這幾個字聽起來就帶著濃濃的官方文件色彩。然而,事實證明我的預判是錯誤的。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相當具有前瞻性。它沒有沉溺於描述曆史上的老舊設計,而是將焦點牢牢鎖定在瞭現代超高壓電網對快速、可靠諧波抑製和電壓控製的需求上。其中關於非綫性負載增加導緻放電綫圈工作狀態變化的分析部分,是我認為價值最高的。作者似乎非常理解變電站操作人員在實際巡檢中遇到的痛點,例如如何通過簡單的電氣參數監測來判斷綫圈是否發生瞭內部絕緣老化或局部放電加劇的早期跡象。書中還穿插瞭一些與國際主流IEC標準進行對比的圖錶,這種跨標準的參照,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最佳實踐”的理解邊界。對於那些正在進行設備升級換代的項目經理而言,這本書提供的技術論據比任何銷售宣傳都更具說服力,它詳實地量化瞭優質放電綫圈在提高電能質量方麵帶來的經濟效益,這一點著實令人信服。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說實話,初看之下並不算搶眼,典型的專業技術書籍風格,圖錶密度高,公式符號繁復,對於非電力專業背景的人來說,門檻不低。但這恰恰說明瞭其內容的純粹性與專業深度。我尤其關注瞭其中關於電磁兼容性(EMC)和抗雷擊性能的章節。在高壓設備設計中,電磁乾擾是一個越來越難以忽視的問題,放電綫圈作為大電流迴路的一部分,其自身的電磁輻射和對周圍傳感器的影響不容小覷。這本書非常細緻地討論瞭屏蔽層的設計、接地網的優化,以及綫圈本體在模擬雷擊脈衝作用下的動態響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未將這些內容當作孤立的章節來處理,而是通過一個貫穿始終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在一個完整的變電站設計方案中,協調電容器組、斷路器以及放電綫圈三者之間的時序和電磁特性,確保整個裝置包在復雜瞬變過程中的整體可靠性。這種係統集成層麵的思考,對於提升工程設計的完備性至關重要。

评分

這本書在技術細節的描繪上,展現齣一種近乎偏執的精確性,這對於要求零失誤的電力行業來說,是極大的優點。例如,在描述綫圈內部引齣綫的焊接工藝時,它不僅給齣瞭所需的焊料成分和加熱溫度範圍,還特彆指齣瞭在特定連接點可能齣現的“冷焊”或“過度氧化”的後果,並配有相應的金相分析示意圖。這種對微觀工藝的關注,直接關係到設備在數十年運行周期中的長期可靠性。此外,書中對不同電壓等級(如110kV、220kV、330kV等)的放電綫圈在設計參數上的遞進關係,進行瞭非常清晰的層級劃分,幫助讀者理解為什麼電壓越高,對絕緣裕度和散熱結構的要求呈指數級增長。對於正在進行新産品開發或替代性技術評估的研究人員而言,這本書提供的技術基綫是極其紮實和不可動搖的,它為所有創新提供瞭必須跨越的性能門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