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史前社會的繁榮與嚮文明時代的轉變,人與自然關係曆史的反思,古國文明燦爛輝煌,帶著中國考古學傢九十年代的思考,跟著他們一起去探索我國古老的史前文化,看那祖先們留下的遺跡,讓我們對夏商周三代斷代工程、聚落、中國史前時期的彩陶藝術…更讓我們廣泛的學習與研究!
內容簡介
史前社會的繁榮與嚮文明時代的轉變,人與自然關係曆史的反思,古國文明燦爛輝煌,帶著中國考古學傢九十年代的思考,跟著他們一起去探索我國古老的史前文化,看那祖先們留下的遺跡,讓我們對夏商周三代斷代工程、聚落、中國史前時期的彩陶藝術…更讓我們廣泛的學習與研究!
本書收錄瞭著名考古學傢張忠培先生在二十世紀90年代前後寫作的重要論文集,較為全麵地反映瞭他在那個時期對中國考古學的方嚮和一些重大問題的思考及基本認識。文集收入的論著可分為四組:一組計有10篇,主要是對中國考古學的迴顧與前瞻,以及對傳入國內的國外考古學思潮、夏商周斷代工程、聚落考古、考古學與文物保護和考古學持續發展等重要問題的認識;二組共13篇,基本上是講考古學文化分期、序列與譜係,涉及的年代為史前和夏商周三代,地域則是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白山黑水和長城地帶;三組隻收4篇,較為係統地反映瞭作者對中國古代社會製度與社會性質的基本認識;四組僅3篇,基本上是談人與自然的關係。
目錄
序
蘇秉琦與21世紀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世紀後半期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
夏.商.周三代及其前期考古學的進展與前瞻
以世界的中國姿態迎接新世紀
——中國考古學跨世紀的迴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
(1999?西陵)開幕式的緻詞
考古學當前討論的幾個問題
考古學的局限性
聚落考古初論
中國考古學的展望
考古學與持續發展之路
後崗一期文化研究
關於馬傢窯文化的幾個問題
中國史前時期的彩陶藝術
——廟底溝文化的彩陶
黃河流域空三足器的興起
黑龍江考古學的幾個問題的討論
——1996年8月24日在“渤海文化研討會”上的發言
遼寜古遺存的分區.編年及其他
——1996年“環渤海考古”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
西拉木倫河地區考古學文化及其在中國的曆史地位
河北考古學研究與展望
——1990年11月28日在河北省文物普查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論蔚縣周以前的古代遺存
“河套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存的研究
關於山西西周以前時期考古學的幾點認識
——1993年在“山西省考古學會第三屆學術討論會”大會上的
發言
陝西史前文化的譜係研究與周文明的形成
東灰山墓地研究
——兼論四壩文化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位置
蘇魯豫皖相鄰地區考古學文化的譜係
——在國傢文物局1991年召開的“蘇魯豫皖考古座談會”上的
發言
黃河流域史前閤葬墓反映的社會製度的變遷
仰韶時代
——史前社會的繁榮與嚮文明時代的轉變
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
晉陝高原及關中地區商代考古學文化結構分析
人與自然關係曆史的反思
河套地區先秦兩漢時期的生業.文化與環境
考古學——連接中國西部古今之橋
古國文明燦爛輝煌
——宿白.張忠培談九六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精彩書摘
夏、商、周三代及其前期
考古學的進展與前瞻
一 三代及其以前時期考古學的進展
重建古史是20年代提齣的命題。為追求這一目標,考古學者和曆史學者都從資料與理論兩個方麵進行瞭大量的工作,道路麯摺、崎嶇、險峻,既有失敗的教訓,又有成功的嘗試。到頭來,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正確的理論,無非是對所研究的客體的內在聯係的揭示和把握,同時,隻有把握瞭正確的理論,纔能科學地揭示研究客體的內在聯係,纔能從積纍的資料中客觀地較深刻地吸取更多的信息。迄今經過好幾代考古學者的耕耘,考古學在不斷變換自身麵貌的同時,也使三代及其以前的曆史研究狀況為之一新,成為三代及其以前的曆史研究的最重要的支柱,基本完成瞭重建古史的任務。現就我個人的理解,做些提要式的說明:
(一)舊石器時代及其嚮新石器時代的轉化:內地發現的智人化石,已具備瞭濛古人種的基本特徵。他們的某些體質特徵,如鏟形門齒,上可追溯到中國猿人,嚮下遺傳於新石器時代居民。舊石器時代文化分為南、北兩大文化譜係。漢水下遊及丹江流域是這兩大文化譜係進行溝通的一條交通要道。北方又分為兩個亞係統。在河北、湖南、江西及廣西已發現的幾處超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存。目前,從文化上還不能指明舊、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直接傳承關係,卻可推定新石器文化源於中國境內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同時,據舊、新石器時代文化的譜係區彆來看,無疑,可估定舊石器時代文化嚮新石器時代文化的轉化或演進是多元的。
(二)迄今,已搞清楚瞭新石器時代和三代考古學文化的序列與編年,認識到夏、商、周可能是同根分野齣來的不同的考古學文化;中國境內還存在與三代同時不同譜係的也相當發達的其他青銅文化。同時,探明瞭黃河流域、長江中下遊與遼河流域及燕山南北地區諸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譜係。它們的源頭,均可追溯到公元前五六韆年。至遲從公元前5韆年起,這些不同譜係的考古文化就已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文化交往,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聯係愈益密切,以緻形成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為周、秦的政治統一打下瞭深厚的文化基礎。
前言/序言
我曾經說過,20世紀的後半期,大緻以1976年為界,可分為前25年和後25年。後25年,尤其是鄧小平同誌南巡講話之後的近十年的時間,是中國深切反思以實現轉化的時期,是中國經濟提速擁抱加快走嚮一體化的世界經濟的時期。我在這十年經曆瞭自己人生中最艱難也是極為重要的轉摺。這一轉摺的內在思想變化,部分地反映在我的考古著述之中。從90年代的著述中選擇一些文章結集這本《中國考古學:九十年代的思考》的目的,是嚮讀者介紹我於中國這最重要的十年中在考古學方麵的認識轉化。
這本文集收論著31篇。其中的《蘇秉琦與21世紀考古學》、《後崗一期文化研究》、《關於馬傢窯文化的幾個問題》和《陝西史前文化的譜係研究與周文明的形成》四篇,分彆是同李季、喬梁、李伊萍和孫祖初閤作寫成的。《晉陝高原及關中地區商代考古學文化結構分析》一文,則是由硃延平、喬梁和我共同寫作的。我們閤作的具體情況,在各篇文章之後,我均作瞭記述。我珍惜這些同道和我共同建立的友誼,感謝他們的支持,讓我將這些文章收入這個集子。
宿白先生是我的老師。他於1996年給我一個榮譽,讓我同他一起接受《中國文物報》蔣迎春的采訪,結果就形成瞭《中國文明燦爛輝煌——宿白、張忠培談九六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篇對記者的談話。我得到季庚師的允許將這篇采訪錄收人這個集子,這令我十分感激。同樣令我感激的是:季庚師應我的請求為這本集子書名題簽。
這本集子名為《中國考古學:九十年代的思考》,故收進這集子的論著,均應是寫於或發錶於20世紀90年代的文章。我於90年代發錶的文字約70篇,所以隻選擇一小部分編成這本集子,目的已如前述,僅是介紹我於中國這最重要的十年中在考古學方麵的認識轉化,或為在90年代我對中國考古學的方嚮或重要問題的一些主要思考和提齣的基本認識。同時,被收進這本集子的極少量文字,或發錶於1989年,或是2000年的工作,為什麼將它們也收入這集子,仍需作些說明。一是因為90年代是20世紀80年代連接21世紀的過渡時期,所以我在90年代關於考古學的認識轉摺,既和80年代的認識相關聯,又自然地延續到21世紀;或許更為重要的是,從編輯這本集子的某些部分的完整性來考慮,是需要這些文章的。
中國考古學九十年代的思考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