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草之精秀者為莢,獸之特群者為雄。
三國·魏·劉劭·《人物誌》
三國是英雄的時代,《三國誌》是英雄的曆史、《三國演義》是英雄的傳奇。它們是中國人的英雄夢。然而,問題在於:誰是英雄?
有一句老話:成者王侯敗者賊。顯然,那是一個功利主義的評價。《三國誌》是公認的良史,《三國演義》是不朽的名著,二者都不是那麼看的。每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因為評判標準各有不同。但是,真正的英雄應該經受得起時間的考驗。
一個人“生而有涯”,在價值係統紊亂或失衡的時代,判斷誰是英雄尤難,難免見仁見智。拿英雄自許或者許人,當然有各人的自由。後人如何看,後人的後人如何看,纔是曆史。古今多少事,問不勝問。但是總有一些話題值得迴味,不應“盡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樹立瞭新的曆史觀,叫作“不以成敗論英雄”。成敗是一時的,英雄是永遠的。如果還相信“公道自在人心”的話,就應該承認,世上確實存在超乎一時得失之上的東西,而且其價值比功利大,存在比功利久,影響比功利遠……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年輕時就希望結束天下大亂的無序狀態,為此選擇不同的方式,實踐著自己的理想。曹操,劉備和他最重要的搭檔關羽、諸葛亮,孫權和他最重要的搭檔周瑜——這六個人中,有君臣,有朋友,有兄弟;有恩人,有仇人,有敵人。《三國密碼》講述的就足他們之間的故事,對迴答誰是英雄,或許有所幫助。
揭密一個民族情感和精神走嚮的緣由,追尋綿延韆年的英雄情結。真實的三國背後,其實是一個我們夢想的三國……
史傢的眼光,學者的思考,文學的筆法,三國長盛不衰,探索中華民族情感精神走嚮緣由,真實的三國背後,哪些是我們夢想的三國。
內容簡介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年輕時就希望結束天下大亂的無序狀態,為此選擇不同的方式,實踐著自己的理想。曹操,劉備和他最重要的搭檔關羽、諸葛亮,孫權和他最重要的搭檔周瑜——這六個人中,有君臣,有朋友,有兄弟;有恩人,有仇人,有敵人。本書講述的就是他們之間的故事,對迴答誰是英雄,或許有所幫助。
三國是英雄的時代,《三國誌》是英雄的曆史、《三國演義》是英雄的傳奇,它們是中國人的英雄夢。然而,問題在於:誰是英雄?
有一句老話:成者王侯敗者賊。顯然,那是一個功利主義的評價。《三國誌》是公認的良史,《三國演義》是不朽的名著,二者都不是那麼看的。每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因為評判標準各有不同。但是,真正的英雄應該經受得起時間的考驗。 史傢的眼光,學者的思考,文學的筆法,揭謎三國長盛不衰,探索中華民族情感精神走嚮緣由。追尋綿延韆年的英雄情結,真實的三國背後,其實是一個我們夢想的三國……
目錄
一、為什麼是三國
二、為什麼是《三國誌》
三、為什麼是《三國演義》
四、三分·三角·三元
五、何嘗有《關羽傳》
六、先後輕重寓深意
七、“兵傢兒早習”
八、英雄起草莽
九、桃園今何在
十、異姓結義兄弟
十一、誰是第一忠義人
十二、白鼻頭的由來
十三、春鞦筆法現迴目
十四、曹劉關初會
十五、風雲際會虎牢關
十六、三國第一將
十七、“屠”與“忍”
十八、也有倆仨相好的
十九、是英雄要問齣處
二十、自我毀滅的呂布
二十一、關羽之跪
二十二、文采風流曹將軍
二十三、逐鹿許田
二十四、殺機四伏
二十五、笑到最後,笑得最好
二十六、溫酒·煮酒·對酒
二十七、為紅顔還是為兄弟
二十八、三罪·三便·三事
二十九、何為賢纔
三十、曹操的仁與不仁
三十一、曹操“包裝”關羽
三十二、朋友·兄弟·主臣
三十三、關羽為何成財神
三十四、繞瞭一個大圈子
三十五、為什麼不提張飛
三十六、高於知己之上的
三十七、踐桃園之約
三十八、裏應外閤
三十九、荊州失於大意?
四十、壞在讀《春鞦》上
四十一、聯盟破裂誰之過
四十二、北伐功敗垂成?
四十三、關羽之死
四十四、曹操之死
四十五、劉備之死
四十六、武帝·昭烈帝·聖帝
四十七、英雄·梟雄·奸雄
四十八、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四十九、兩個周瑜
五十、為孫權背黑鍋
五十一、赤壁有過火攻嗎
五十二、旁證是怎麼說的
五十三、滾滾長江東逝水
五十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五十五、要害在於“帆”字
五十六、從中國科技史齣發
五十七、曆史在重演
五十八、虛構由何而來
五十九、為何不提劉備
六十、周孫諸葛初會
六十一、藉荊州的是是非非
六十二、荊州問題的由來
六十三、魯肅與聯盟
六十四、敗於荊州,成於荊州
六十五、吳國為何張皇武功
六十六、蜀疑其眩吳惡其詐
六十七、周瑜英年早逝
六十八、既生瑜,何生亮
六十九、天地本寬廣
七十、智絕諸葛亮
七十一、何為八陣圖
七十二、兵傢奇纔
七十三、“空的”空城計
七十四、諸葛亮之憾
七十五、立嚮斜陽說孔明
七十六、木牛流馬之謎
七十七、“無聲手槍”諸葛弩
七十八、創新與三國
七十九、秤砣雖小壓韆斤
八十、他纔是大帝
八十一、麵對顧命老臣
八十二、管理大師孫權
八十三、說英雄誰是英雄
附:三國六人年錶
附:徵引論文目錄
精彩書摘
二、為什麼是《三國誌》
說到三國,就必須提到兩部書:《三國誌》與《三國演義》。沒有《三國誌》,也就沒有《三國演義》。不妨這麼說,後者是前者的故事化通俗讀本,看它的全名就足以說明問題——《三國誌通俗演義》。一部二十四史,人們談論得最多的就是《三國誌》。它先被搬上戲麯舞颱,又被說部編演為小說,是三國故事的源頭。
《三國誌》作者陳壽(233-297),原為蜀漢官員,後入晉,為著作郎,負責撰寫國史。說到三國的國史,當時曹魏已有《魏書》,孫吳也有《吳書》,唯獨蜀漢闕如。於是陳壽寫瞭《蜀書》(如仿,《漢書》、《後漢書》例,應命名為《季漢書》。當然晉朝是不允許的。),並將原《魏書》、《吳書》略加修訂,分彆刻印。三書中內容最豐富的是《魏書》,三十捲;其次是《吳書》,二十捲;《蜀書》隻有十五捲。以下簡稱《三國誌》為陳誌。後文所引傳記,如非特彆指明,均齣自該書。
陳誌曆來獲得的評價是很高的,美中不足之處是比較簡略,尤其是《蜀書》。南朝劉宋時期,中書侍郎裴鬆之(372-451)奉皇帝之命為陳誌加注。據說,裴鬆之在加注時參考瞭140多種(一說200種)漢魏三國人士的著作,注釋的字數遠遠超過陳誌,達到它的三倍。此舉也獲得曆代史學傢的好評,裴鬆之的注釋(以下簡稱為裴注)與陳壽的正文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陳誌裴注,與《世說新語》劉孝標注,酈道元《水經注》及《昭明文選》李善注並稱“四大古注”。
剛纔提到,《魏書》、《吳書》和《蜀書》在西晉是分彆刻印的。到瞭北宋,禦史中丞司馬光(1010-1086)把這三部書閤在一起,起名《三國誌》。這就引齣一個問題:中國的史書,以二十四史為例,從《史記》、《漢書》以來,不是叫“某史”,就是叫“某書”。‘隻有《三國誌》,孤零零的叫“誌”。而且其中偏偏沒有史書應備的禮樂刑法、天文地理、食貨藝文等“誌”,卻不順理成章地叫《三國書》。這是為什麼?
……
前言/序言
三國密碼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