皕一選方治驗實錄(下冊)

皕一選方治驗實錄(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陶禦風 等 編
圖書標籤:
  • 中醫
  • 方劑
  • 驗方
  • 醫案
  • 清代醫學
  • 傳統醫學
  • 皕一選方
  • 治驗
  • 醫學史
  • 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32237
版次:1
商品编码:1055660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84
字数:1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皕一選方治驗實錄》是在完成“中醫古方篩選方案和利用研究”課題的基礎上,又經深入發掘,編寫而成。從近10萬首方劑中,最終篩選齣581首古方,其比例約為二百選一,而與之相關的5200佘則治驗記錄又是《皕一選方治驗實錄(下冊)》的主要內容,故將書名定為《皕一選方治驗實錄》。
《皕一選方治驗實錄(下冊)》書由陶禦風、史欣德擔任主編編寫,分上、下兩冊。本冊為下冊,收錄宋元明清方。

內容簡介

中醫有方名的古方,數以十萬計,如何汰蕪存菁,並藉鑒古今醫傢運用經典方的經驗,為現代臨床服務,是《皕一選方治驗實錄(下冊)》編寫的主要目的。《皕一選方治驗實錄(下冊)》是在完成“中醫古方篩選方案和利用研究”課題的基礎上,又經深入發掘,編寫而成。從近10萬首方劑中,最終篩選齣581首古方,其比例約為二百選一,而與之相關的5200餘則治驗記錄又是《皕一選方治驗實錄(下冊)》的主要內容,故將書名定為《皕一選方治驗實錄(下冊)》。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收錄漢唐方,下冊收錄宋元明清方,編次以方為綱,以案為目,每一方劑又分方源記載和治驗實錄兩部分。書末附有方名索引、中醫病證索引、西醫病癥索引和引用書目,方便讀者檢索。《皕一選方治驗實錄(下冊)》匯集瞭經典方的古今治驗實錄,是中醫臨床醫生必備的參考書之一。擁有它,就如同跟隨古今名醫侍診。通過品讀某經典方的一則則驗案,將有助於領悟該方的適應證及其運用心法,大大提高中醫治病的療效。

目錄

上冊 漢唐方
張仲景方
十棗湯
三物備急丸(備急丸、備急大黃丸)
乾薑附子湯(薑附湯)
乾薑人參半夏丸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下瘀血湯
大半夏湯
大青龍湯
大建中湯
大承氣湯
大柴鬍湯
大陷胸丸
大陷胸湯
大黃甘遂湯
大黃牡丹湯
大黃附子湯(大黃附子細辛湯)
大黃廑蟲丸
大黃黃連瀉心湯
小青龍湯
小建中湯
小承氣湯
小柴鬍湯
小陷胸湯
小半夏加茯苓湯
小青龍加石膏湯
天雄散
五苓散
木防己湯
風引湯
烏頭湯
烏頭煎(大烏頭煎)
烏梅丸
烏頭桂枝湯
甘草湯
甘草乾薑湯
甘草附子湯
甘草瀉心湯
甘遂半夏湯
甘草小麥大棗湯(甘麥大棗湯)
甘草乾薑茯苓白術湯(甘薑苓術湯、腎著湯)
四逆湯
四逆散
四逆加人參湯(四味迴陽飲)
生薑瀉心湯
白散(桔梗白散、三物白散)
白術散
白虎湯
白通湯
白頭翁湯
白虎加人參湯
白虎加桂枝湯
白通加豬膽汁湯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瓜蒂散
瓜蔞桂枝湯(栝蔞桂枝湯)
瓜蔞瞿麥丸(栝蔞瞿麥丸)
瓜蔞薤白白酒湯(栝蔞薤白白酒湯)
瓜蔞薤白半夏湯(栝蔞薤白半夏湯)
半夏湯(半夏秫米湯)
半夏散
半夏瀉心湯
半夏厚樸湯(大七氣湯、四七湯、七氣湯)
百閤知母湯
芍藥甘草湯
芍藥甘草附子湯
芎歸膠艾湯(膠艾湯、膠艾四物湯)
當歸散
當歸四逆湯
當歸芍藥散
當歸貝母苦參丸
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竹皮大丸
竹葉石膏湯
防己地黃湯
防己茯苓湯
防己黃芪湯
麥門鼕湯
赤石脂丸(烏頭赤石脂丸)
吳茱萸湯(茱萸湯)
皂莢丸
附子湯
附子瀉心湯
附子粳米湯
苦酒湯
苓甘五味薑辛湯
苓甘五味加薑辛半夏杏仁湯(苓甘薑味辛夏仁湯)
奔豚湯
抵當丸
抵當湯
腎氣丸(金匱腎氣丸、八味丸、桂附八味丸)
炙甘草湯(復脈湯)
瀉心湯(三黃湯、三黃瀉心湯)
澤瀉湯
茵陳蒿湯
茵陳五苓散
茯苓甘草湯
茯苓四逆湯
茯苓澤瀉湯
茯苓杏仁甘草湯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苓桂甘棗湯)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苓桂術甘湯)
枳實薤白桂枝湯
柏葉湯(側柏葉湯)
梔子豉湯
梔子大黃湯
梔子柏皮湯
梔子厚樸湯
梔子甘草豉湯
梔子生薑豉湯
厚樸七物湯
厚樸三物湯
厚樸麻黃湯
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侯氏黑散
桂枝湯(陽旦湯)
桂枝人參湯
桂枝甘草湯
……

下冊 宋元明清方
宋元方
明清方
附錄一 方名索引
附錄二 中醫病證索引
附錄三 西醫病癥索引
附錄四 引用書目

精彩書摘

1.痢疾(吳篪醫案)
製府孫平叔當編修時,鞦初患痢,凡枳、樸、香、連等劑,服之月餘無效。餘診右關滑大有力。由於酒醴不節,飽食太甚,停滯中脘,濕熱壅甚,積於腸胃,緻成實痢失下之證。亟用芍藥湯去肉桂、甘草,加石菖蒲、枳實,下齣穢物有限,其痢雖減,而脈尚有力。仍以前方倍加大黃,便齣積滯如魚腸者甚多,調理半月而安。(《臨證醫案筆記·痢疾》捲二)
2.痢疾(吳篪醫案)
相國王惺園七十有六,患痢兩月,醫論寒熱虛實不一,延餘決之。按脈大滑數。緣濕熱蘊積,初作失於清解,鬱久則營衛俱傷,氣血皆滯,緻大便下迫不止。雖年高痢久而幸非虛證,宜宗河間用芍藥湯,行血則膿血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遂服二劑,下積滯甚多,惟脈尚大,後重未解。以原方去大黃、檳榔,加升麻提之,服之膿垢、後重俱止。至腹中尚有微痛,乃營氣不和,肝木乘脾,以芍藥甘草湯和之,繼用歸芍異功散調攝而痊。(《臨證醫案筆記·痢疾》捲二)
3.痢疾(薛己醫案)
判官汪天锡,年六十餘,患痢,腹痛後重,熱渴引冷,飲食不進。用芍藥湯內加大黃一兩,四劑稍應;仍用前藥,大黃減半,數劑而愈。此等元氣百無一二。(《內科摘要·脾胃虧損停食痢疾等癥》捲上)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原文】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故冬不按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评分

  以上所说。都是人体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互联系又相互对应的例子,它们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是相互对应的。

评分

《皕一选方治验实录》是在完成“中医古方筛选方案和利用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又经深入发掘,编写而成。从近10万首方剂中,最终筛选出581首古方,其比例约为二百选一,而与之相关的5200佘则治验记录又是《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下册)》的主要内容,故将书名定为《皕一选方治验实录》。

评分

  【原文】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评分

  【原文】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故冬不按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评分

有价值的好书,非常适合阅读。

评分

 中医有方名的古方,数以十万计,如何汰芜存菁,并借鉴古今医家运用经典方的经验,为现代临床服务,是《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下册)》编写的主要目的。《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下册)》是在完成“中医古方筛选方案和利用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又经深入发掘,编写而成。从近10万首方剂中,最终筛选出581首古方,其比例约为二百选一,而与之相关的5200余则治验记录又是《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下册)》的主要内容,故将书名定为《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下册)》。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收录汉唐方,下册收录宋元明清方,编次以方为纲,以案为目,每一方剂又分方源记载和治验实录两部分。书末附有方名索引、中医病证索引、西医病症索引和引用书目,方便读者检索。《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下册)》汇集了经典方的古今治验实录,是中医临床医生必备的参考书之一。拥有它,就如同跟随古今名医侍诊。通过品读某经典方的一则则验案,将有助于领悟该方的适应证及其运用心法,大大提高中医治病的疗效。

评分

岐伯对日: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