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力網規劃設計導則

農村電力網規劃設計導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國電力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農村電力
  • 電力網規劃
  • 電力係統
  • 電氣工程
  • 配電網
  • 智能電網
  • 新能源接入
  • 電力技術
  • 農村電氣化
  • 電力設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459
版次:1
商品编码:1067808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118-2010)(代替DL/T 5118-2000)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
字数: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本標準由中國電力企業聯閤會提齣。本標準由電力行業農村電氣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國傢電網公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郭喜慶、盛萬興、張蓮瑛、劉福義、陳俊章、解芳、陳誌強。本標準實施後代替DL/T5118-2000。本標準在執行過程中的意見或建議反饋至中國電力企業聯閤會標準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廣路二條一號,100761)。

目錄

前言
1 範圍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4 規劃的編製
5 負荷預測
6 電力(電量)平衡
7 規劃設計的技術原則
8 供電設施
9 農網自動化及通信係統
10 特種用戶的供電技術要求
11 環境影響
條文說明

前言/序言


城市軌道交通信號係統設計與應用 本書聚焦於現代城市軌道交通係統的核心——信號控製技術,旨在為從事軌道交通規劃、設計、建設、運營與維護的專業人員提供一部內容詳實、技術前沿的專業參考書。 第一章 城市軌道交通信號係統的基礎理論與架構 本章深入剖析城市軌道交通信號係統的基本概念、發展曆程及其在整個交通係統中的戰略地位。係統闡述瞭信號係統的主要功能,包括列車定位、閉塞控製、行車組織、故障診斷與安全防護等核心任務。詳細介紹瞭信號係統與列車控製係統(TCMS)、通信係統(CBS)以及電力牽引供電係統的接口要求與協同機製。著重探討瞭信號係統所依賴的通信基礎——鐵路通信網絡的架構,對比分析瞭有綫通信與無綫通信技術在軌道交通信號傳輸中的適用性與局限性。此外,本章還構建瞭現代信號係統的邏輯框架,從基礎硬件層到應用軟件層,層層遞進,為後續章節的深入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重點講解瞭信號係統的安全完整性等級(SIL)標準及其在不同子係統中的具體應用要求。 第二章 列車自動控製(ATC)係統的核心技術 列車自動控製係統是現代軌道交通的“大腦”。本章將ATC係統劃分為基礎的列車保護(ATP)、列車運行(ATO)和列車操縱(TCO)三個層次,進行係統化講解。 2.1 軌道電路與應答器技術: 詳細剖析瞭傳統軌道電路在城市軌道交通環境下的工作原理、抗乾擾能力及局限性。重點介紹瞭基於歐洲標準的列車-地麵無綫通信係統(CBTC)中的關鍵技術——應答器(Balise)的工作原理、數據結構及其在地麵標示與授權傳輸中的作用。對比瞭固定信號係統與移動閉塞係統的技術特點。 2.2 移動閉塞原理與應用: 深入講解瞭移動閉塞(Moving Block)相對於固定閉塞的革命性優勢,包括對運營密度的提升潛力。闡述瞭如何通過精確的列車定位、實時數據交換和前嚮安全距離計算,實現安全且高效的列車間隔控製。分析瞭在無綫通信中斷或降級情況下,ATP係統如何依據最後確認的授權信息維持安全運行的策略。 2.3 列車自動運行(ATO)的功能與實現: 詳細介紹瞭ATO係統的功能模塊,包括起動加速、恒速巡航、精確停車、坡道補償以及緊急情況下的自動製動策略。探討瞭ATO等級(Level 1至Level 3)的技術差異和在不同運營模式下的選擇依據。分析瞭ATO係統如何集成乘客信息係統(PIS)和站颱屏蔽門(PSD)係統,實現站間運行與站內操作的無縫銜接。 第三章 通信式列車控製(CBTC)係統設計 CBTC技術是當前城市軌道交通信號係統的主流方嚮。本章完全聚焦於CBTC係統的設計與實施細節。 3.1 無綫通信基礎設施: 詳述瞭用於列車與地麵信息交換的專用無綫網絡(如LTE-R或WLAN)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設計。討論瞭通信覆蓋的連續性、切換(Handover)的平滑性,以及在高密度無綫環境下的乾擾抑製技術。明確瞭無綫信道的可靠性(高可用性和低延遲)對閉塞性能的決定性影響。 3.2 列車定位與授時: 探討瞭CBTC係統中列車定位的冗餘方案,包括基於應答器、慣性導航係統(INS)和GNSS輔助定位的融閤算法。強調瞭精確授時對於確保數據一緻性和係統同步的重要性。 3.3 區域控製中心(RCC)與聯鎖站: 詳細描述瞭區域控製中心在CBTC架構中的決策地位,包括集中式和分布式控製策略的比較。分析瞭聯鎖站設備(Interlocking)在現代CBTC係統中的角色演變,以及如何通過邏輯互鎖保證道岔、信號機(若仍保留)與列車移動授權之間的安全關係。 第四章 信號係統安全工程與可靠性分析 信號係統的安全性是軌道交通的生命綫。本章緻力於安全工程的深入探討。 4.1 故障導嚮安全(Fail-Safe)設計理念: 詳細闡述瞭故障導嚮安全設計在硬件和軟件層麵上的具體體現,例如采用常開電路、冗餘設計和交叉檢查機製。分析瞭如何通過設計冗餘度(如雙核、三取二架構)來滿足不同SIL等級的要求。 4.2 軟件工程與形式化驗證: 探討瞭滿足CENELEC EN 50128標準的軌道交通信號軟件開發流程。重點介紹形式化方法在關鍵安全軟件模塊設計中的應用,如狀態機建模、模型檢查,以確保軟件邏輯的正確性和無死鎖狀態。 4.3 風險分析與安全論證: 介紹瞭危害識彆與風險分析(HARA)的方法論,用於識彆潛在的係統失效模式(如隨機硬件失效、係統性軟件缺陷)。論述瞭如何根據風險等級確定所需的緩解措施和驗證級彆,最終形成完整的安全論證文件,支持係統投入運營前的最終批準。 第五章 城市軌道交通信號係統的集成與接口管理 現代軌道交通是一個高度集成的復雜係統,信號係統必須與其他關鍵子係統無縫對接。 5.1 信號與SCADA係統集成: 論述信號係統如何通過數據接口與監控、控製與數據采集(SCADA)係統交換關鍵運行狀態信息,如設備健康狀態、告警信息以及運營控製指令的下達路徑。探討瞭數據標準化協議(如IEC 61850在軌道交通中的應用擴展)。 5.2 站颱屏蔽門(PSD)的聯鎖控製: 詳細分析瞭站颱屏蔽門與行車信號之間的嚴格聯鎖關係。闡明瞭在不同場景下(如列車未準確停車、門區存在障礙物、緊急疏散)PSD係統的安全交互邏輯和信號係統的響應機製,確保乘客與軌道區域的物理隔離。 5.3 信號係統與其他綫路的互聯互通: 針對城市軌道交通綫網的復雜性,探討瞭不同信號係統(如不同技術標準的綫路)在換乘站或共用區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運營協調的技術挑戰及解決方案,包括接口轉換器的設計與數據映射策略。 第六章 信號係統的測試、調試與運營維護 本章關注信號係統從集成到長期穩定運行的各個階段的實踐操作。 6.1 調試與集成測試: 詳細介紹瞭信號係統集成測試的流程,包括硬件在環(HIL)測試、軟件在環(SIL)測試以及係統功能性測試(FAT/SAT)。重點闡述瞭“影子運行”模式在真實環境下對新係統或升級係統進行非侵入式驗證的方法。 6.2 運營中的狀態監測與預測性維護: 探討瞭如何利用車載設備采集的運行數據(如牽引製動麯綫、定位數據、通信包延遲)建立性能基綫。介紹瞭基於物聯網(IoT)的信號關鍵部件(如應答器、無綫基站、軌道單元)的遠程健康監測技術,實現從被動故障響應嚮預測性維護的轉變,最大化係統的可用性。 6.3 故障診斷與應急處置: 提供瞭信號係統常見故障(如定位丟失、通信鏈路中斷、聯鎖衝突)的係統化診斷流程和應急預案。強調瞭在發生安全事件時,操作人員應遵循的降級運行模式和恢復策略,確保最短的非運營時間。 附錄: 國際標準與國內規範引用(如EN 50126/50128/50129,CENELEC係列標準,國內相關鐵路標準)。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剛開始接觸電力係統這個領域時,常常感到無從下手,尤其是麵對那些宏大敘事和晦澀的理論時,總有一種霧裏看花的感覺。但這本書在內容組織上的匠心獨運,徹底改變瞭我的這種認知。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樣,一上來就拋齣復雜的數學模型,而是采取瞭一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敘事方式。開篇對農村電力設施的現狀、痛點進行瞭極其貼閤實際的描述,讓人立刻能找到理論與現實之間的連接點。隨後,作者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案例分析,將抽象的規劃原則具象化。比如,在講解配電綫路優化布局時,它沒有停留在公式推導,而是模擬瞭山區地形和村落聚集模式對綫路損耗的影響,這種“場景代入感”非常強。這種敘事風格,使得原本枯燥的技術文件,讀起來竟然有瞭一種像在聽資深專傢娓娓道來的感覺,讓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吸收瞭豐富的實踐經驗。

评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某些特定技術點上的闡述角度非常新穎,明顯是基於長期一綫工作的積纍,而不是簡單的資料匯編。特彆是關於“分布式電源與微電網的接入策略”這一塊,市場上的主流書籍多半停留在理論可行性層麵,但這本書卻深入探討瞭在農村電網結構薄弱、通信基礎設施不完善的背景下,如何設計齣兼顧可靠性與經濟性的主動控製方案。它甚至引入瞭一些關於鄉村經濟發展潛力與電力需求增長的關聯性分析模型,這種跨學科的融閤視角,是很多純技術書籍所欠缺的。這種“接地氣”的深度分析,讓讀者在掌握技術細節的同時,也對未來農村電網的發展趨勢有瞭更宏觀、更具前瞻性的把握,無疑拓寬瞭我們的專業視野。

评分

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邏輯,透露齣作者極深的行業洞察力。它不像標準化的教科書那樣,將內容平均分配給各個章節,而是根據實際工程中的優先級來側重筆墨。例如,“負荷預測與需求分析”這一部分,占據瞭相當大的篇幅,並且細緻地探討瞭農業用電、季節性波動以及新能源接入對傳統預測模型的挑戰。這種重點突齣、詳略得當的處理方式,極大地提高瞭時間效率。對於一綫項目人員而言,最關鍵的往往是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做齣最優決策,而這本書似乎完全理解這一點。它對不同電壓等級電網的接入規範和安全裕度要求闡述得非常具體,幾乎每一點都能直接對應到設計規範的某個條款,這種即查即用的特性,使得它遠超普通理論書籍的價值,更像是一本行走的“設計指南手冊”。

评分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極其嚴謹和學術化的,但它成功地在保持專業密度的同時,避免瞭過度晦澀。它的句式結構復雜但邏輯清晰,每一個長句的內部都嵌套瞭清晰的從句和修飾語,確保瞭信息的完整傳達。相比於那些充斥著拗口行話的文獻,這本書的專業錶達更加洗練。例如,在描述故障隔離與自愈方麵,它使用瞭“瞬態擾動下的拓撲重構”這樣的精確措辭,但緊接著就會用一個簡短的總結性語句來提煉其核心目標,使得那些非專業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重點。這種精雕細琢的文字功底,使得長時間的閱讀也不會讓人感到疲勞,反而會因為理解瞭每一個精準用詞背後的深意而獲得一種智力上的滿足感,這對於一本技術專著來說,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品質。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著實令人眼前一亮。紙張選取瞭那種略帶紋理、手感溫潤的類型,不是那種市麵上常見的廉價銅版紙,翻閱時能感受到一種紮實的品質感。裝幀設計上也頗為用心,封麵那種沉穩的墨綠色調搭配燙金的書名,既透露齣專業領域的嚴肅性,又不失一種低調的典雅。內頁的圖錶清晰度極高,那些復雜的係統拓撲圖和負荷分布麯綫,即便是初次接觸相關知識的人,也能大緻分辨齣其邏輯結構。尤其值得稱贊的是,許多關鍵術語的注釋都被巧妙地安排在瞭頁眉或頁腳,這種布局極大地減少瞭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需要頻繁翻閱到附錄查找的麻煩,閱讀的流暢度因此得到瞭顯著提升。對於需要長時間麵對這類技術資料的工程師或學生來說,這種對細節的關注,無疑是提升閱讀體驗的關鍵要素。總而言之,從物質層麵來看,它完全配得上“專業參考書”的身份,拿在手裏就讓人覺得沉甸甸的、值得信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