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傢庭道德教育研究:以獨生子女道德教育的視角》主要內容包括: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研究概述、我國獨生子女政策的曆史文化背景、獨生子女的內涵規定與産生原因、國內外獨生子女教育研究綜述、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研究的意義、獨生子女道德的發生與發展、個體道德發生與發展研究綜述、個體道德發生、發展的階段、規律和動力、獨生子女道德的發生與發展、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環境等內容。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研究概述
一、我國獨生子女政策的曆史文化背景
(一)我國獨生子女政策的人類曆史文化背景
(二)我國獨生子女政策的國內曆史文化背景
(三)我國獨生子女政策的現實文化背景
二、獨生子女的內涵規定與産生原因
(一)獨生子女的內涵規定
(二)獨生子女産生的原因
三、國內外獨生子女教育研究綜述
(一)國外獨生子女教育研究簡介
(二)中國獨生子女教育研究概述
四、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研究的意義
(一)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研究的社會意義
(二)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研究的傢庭意義
(三)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研究的主體意義
第二章 獨生子女道德的發生與發展
一、個體道德發生與發展研究綜述
(一)人類在個體道德發生問題上的哲學探討
(二)人類在個體道德發生問題上的實證研究
(三)在個體道德發生、發展問題上馬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二、個體道德發生、發展的階段、規律和動力
(一)個體道德發生的三個環節
(二)個體道德發展的三個階段
(三)個體道德發生、發展的規律
(四)個體道德發生、發展的條件
(五)個體道德發生、發展的動力係統
三、獨生子女道德的發生與發展
(一)獨生子女兒童時期生理發育的特點
(二)獨生子女兒童時期心理發育的特點
(三)獨生子女兒童時期道德發生、發展的特點
(四)獨生子女道德品性中的缺憾
第三章 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主體係統
一、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根本主體——父母
(一)獨生子女道德發展中的親子關係
(二)獨生子女父母傢庭教育主體資格的培養
(三)獨生子女父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二、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基本主體——祖父母、外祖父母
(一)祖孫關係的基本特徵
(二)祖輩在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三)祖輩在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時應遵循的原則
三、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特邀主體——同齡夥伴
(一)夥伴關係對兒童道德産生發展的意義
(二)獨生子女的夥伴關係的缺乏及影響
(三)獨生子女因缺乏夥伴關係而産生的道德缺憾
(四)獨生子女夥伴關係的建立
第四章 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環境
一、傢庭道德教育環境的含義與構成
(一)傢庭道德教育環境的含義
(二)傢庭道德教育環境中影響個體道德發展的因素
二、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外部環境
(一)社會環境與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
(二)社區環境與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
(三)學校環境與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
三、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內部環境
(一)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內部物質環境
(二)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內部精神環境
第五章 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過程、原則與規範
一、獨生子女道德教育的一般過程
(一)提高獨生子女的道德認識
(二)培養獨生子女的道德情感
(三)磨煉獨生子女的道德意誌
(四)形成獨生子女的道德信念
(五)養成獨生子女的道德行為習慣
二、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則
(一)以身作則原則
(二)實踐性原則
(三)一貫性原則
(四)發展性原則
(五)主體性原則
三、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主要規範
(一)尊重獨生子女的人格、尊嚴、權利和個性
(二)以期待、信任的積極心態對待獨生子女的道德發展
(三)以堅持不懈的耐心和恒心對待獨生子女的道德發展
(四)激發自我道德需要,促進獨生子女道德發展
第六章 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內容、方法與技巧
一、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內容
(一)傢庭道德教育內容的基礎性
(二)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內容要反映社會對新型人纔的需求
(三)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二、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針對獨生子女之“獨”的傢庭德育方法
(二)針對獨生子女身心發展不同階段的傢庭德育方法
(三)針對不同類型獨生子女的傢庭德育方法
三、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技巧
(一)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時機選擇技巧
(二)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批評技巧
(三)獨生子女傢庭道德教育的錶揚技巧
四、我國古代傢訓中的傢庭道德教育智慧
(一)重視德育是我國古代傢庭教育的基本特徵
(二)在傢庭道德教育的時機上古代傢訓強調早期教育
(三)在傢庭道德教育的方式上古代傢訓重視“熏陶”
參考書目
附錄
一、聯閤國《兒童權利公約》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三、傢長教育行為規範(試行)·附件
後記
精彩書摘
人類社會從必然到自由的發展,人類生育行為從無序到有序、從盲目到理性的曆史趨勢,是我國計劃生育的大的曆史文化背景。生育行為是人類實現種的延續、類的繁衍而産生的必然行為。然而,人類的生育行為一開始就不是一種純生物的、純自然的行為,它包含著豐富的社會性內容。馬剋思說:“一開始就納入曆史發展過程的第三種關係就是:每日都在重新生産自己生命的人們開始生産另外一些人,即增殖。”①正是由於人類最初的物質資料的生産和人口的生産纔生産齣瞭人類其他所有的社會關係。因此,人類的生育行為一開始就具有豐富的社會意義和道德意義,同人類的其他行為一樣,也經曆瞭一個從無序到有序、從盲目到理性、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
原始社會早期,人類剛剛從動物界脫胎而齣,人的所有行為都帶有顯著的動物性特徵。早期的原始人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極其低下,尚無力認識生育的奧秘,當然也就不可能對生育行為進行自覺的理性調節。所以,原始人類早期的生育行為是盲目的、無序的,與此相聯係的婚姻方式也尚處於雜交狀態。自然規律在人類生育活動中起著根本的:唯一的調節作用,人口的數量、質量都取決於“天然的秩序”。“所有不控製自己生殖的物種都靠飢饉、寄生蟲、捕食性動物代替自己來進行這種控製”。②原始社會早期人類的生育行為就處於這種自然調節的階段上。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原始人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逐漸地提高,他們在生育經驗的積纍中部分地認識瞭生育的奧秘。為瞭提高氏族人口的質量,原始氏族內部對人類的兩性關係做齣瞭最初的道德規定,排除瞭族內婚,禁止瞭血緣群婚,這就有效地控製瞭因近親繁殖所帶來的遺傳性疾病,使氏族齣生人口的質量得到瞭提高。這就是人類最原始意義上的“計劃生育”。它第一次使人類的生育行為注人瞭自覺理性,使人類的婚姻製度走齣瞭雜交狀態,顯露瞭人類生育文明史上的第一縷文化曙光。
……
前言/序言
傢庭道德教育研究:以獨生子女道德教育的視角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