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 [Top-Down Network Design(Third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編輯推薦
《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是一本實用且全麵的網絡設計指南,它可以指導讀者設計齣一個安全、可靠且可擴展的企業網絡。《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使用自頂嚮下的方法,幫助讀者首先聚焦於應用和用戶需求,然後再為實施網絡來選擇設備、布綫和其他技術。
《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全麵審視瞭企業網絡設計以及企業網絡中的不同模塊。通過使用圖示和真實案例,《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講解瞭園區網絡設計、無綫網絡、遠程接入和廣域網連通性等知識。讀者將學到如何分析商業需求和技術需求,並根據分析結果來選擇相應的拓撲和技術。由於網絡用戶擁有越來越強的移動性,因此《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對網絡安全性進行瞭重點講述。通過《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讀者還能夠瞭解影響網絡性能的各個因素,並能夠設計齣隨流量負載增加而擴展的可靠網絡。
《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新增並擴展瞭無綫網絡、VPN、網絡安全、網絡冗餘性、模塊化網絡設計、JPv4和IPv6的動態尋址、以太網可擴展性選項(包括10Gbit/s以太網、城域以太網和長距離以太網),以及承載語音/數據流量的網絡等相關內容。除此之外,讀者還將學到如何設計齣符閤CiscoSAFE安全參考架構的網絡,使其能夠支持實時視頻、協同計算和社交網絡工具。
Priscilla Oppenheimer自從1980年在密歇根大學獲得信息科學碩士學位後。就投身於數據通信和網絡係統的開發。在以軟件開發人員身份工作數年之後。她成為技術指導講師和培訓開發師,並教授過3000餘名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的網絡工程師。她曾先後供職於蘋果公司、NetworkGerleraI和思科公司,這些工作經曆使她有機會開發一套實用的方法來進行企業網絡設計。Priscilla在世界各地講授網絡設計、配置和排錯課程。這使得她可以去實踐她在網絡谘詢業務中的觀點。
內容簡介
《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是圍繞自頂嚮下網絡設計步驟編寫的,提供給網絡設計者一種係統的結構化網絡設計方法。《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分為4個部分,即客戶需求和目標、邏輯網絡設計、物理網絡設計,以及網絡測試、優化和文檔編寫。4個部分分彆對應著網絡設計的各個重要階段,每個階段都提供給讀者詳細的設計指導原則,內容涵蓋網絡設計的方方麵麵。《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從用戶商業和技術目標的分析入手,從而製定齣相應的網絡流量、負載和QoS需求,進而開發網絡的邏輯拓撲結構,然後進入地址規劃、協議選擇、網絡安全和網絡管理實施策略製定,最後是對網絡設備的選型建議以及網絡實施、測試和文檔編寫。《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每章以復習題和設計環境作為一章的總結和迴顧,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從而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的思想。
《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適閤Cisco代理商、網絡運營商、其他網絡設備商的網絡部署人員、售後技術支持人員閱讀;網絡維護人員,以及網絡技術愛好者也可以從本書中獲益。
目錄
第1部分 辨明客戶的需求和目標
第1章 分析商業目標和製約
1.1 采用自頂嚮下的網絡設計方法
1.1.1 使用結構化網絡設計方法
1.1.2 係統開發生命周期
1.1.3 規劃設計實現操作優化(PDIOO)的網絡生命周期
1.2 分析商業目標
1.2.1 與你的客戶一同工作
1.2.2 企業網絡中的變化
1.2.3 典型網絡設計的商業目標
1.2.4 瞭解網絡設計項目的範圍
1.2.5 瞭解客戶的網絡應用
1.3 分析商業製約
1.3.1 政治和政策
1.3.2 預算與員工製約
1.3.3 項目時間進度錶
1.4 商業目標檢查錶
1.5 小結
1.6 復習題
1.7 設計環境
第2章 分析技術目標與摺衷措施
2.1 可擴展性
2.1.1 擴展規劃
2.1.2 訪問數據擴展
2.1.3 可擴展性製約
2.2 可用性
2.2.1 災難恢復
2.2.2 指定可用性要求
2.3 網絡性能
2.3.1 網絡性能的定義
2.3.2 最優網絡利用率
2.3.3 吞吐量
2.3.4 精確度
2.3.5 效率
2.3.6 延遲和延遲變量
2.3.7 響應時間
2.4 安全性
2.4.1 網絡資産鑒定
2.4.2 安全性威脅分析
2.4.3 製定安全性要求
2.5 可管理性
2.6 可用性
2.7 適應性
2.8 可購買性
2.9 網絡設計摺衷方案
2.10 技術目標檢查錶
2.11 小結
2.12 復習題
2.13 設計環境
第3章 現有互連網絡的特徵分類
3.1 網絡基礎設施的特徵分類
3.1.1 繪製網絡結構圖
3.1.2 網絡編址和命名的特徵分類
3.1.3 布綫與介質的特徵分類
3.1.4 檢查建築結構及環境製約
3.2 檢查現有互連網絡的健康狀況
3.2.1 製定網絡性能基綫
3.2.2 分析網絡可用性
3.2.3 分析網絡的利用率
3.2.4 分析網絡精確度
3.2.5 分析網絡效率
3.2.6 分析延遲和響應時間
3.2.7 檢查主要路由器、交換機和防火牆的狀態
3.3 網絡健康檢查錶
3.4 小結
3.5 復習題
3.6 動手項目
3.7 設計環境
第4章 網絡流量的特徵分類
4.1 數據流的特徵分類
4.1.1 識彆主要數據流的源和存儲
4.1.2 記錄現有網絡的通信流量
4.1.3 新網絡應用的流量類型特徵分類
4.1.4 記錄新的和現有的網絡應用通信流量
4.2 流量負載的特徵分類
4.2.1 計算理論流量負載
4.2.2 記錄應用程序使用模式
4.2.3 精確估計應用程序産生的流量負載
4.2.4 估計由路由協議引起的流量負載
4.3 流量行為的特徵分類
4.3.1 廣播/組播行為
4.3.2 網絡效率
4.4 QoS需求的特徵分類
4.4.1 ATM QoS規範
4.4.2 IETF綜閤服務工作組服務質量規範
4.4.3 IETF區分服務工作組QoS規範
4.4.4 語音應用的服務等級要求
4.4.5 記錄服務質量需求
4.5 網絡流量檢查錶
4.6 小結
4.7 復習題
4.8 設計環境
4.9 第1部分總結
第2部分 邏輯網絡設計
第5章 設計網絡拓撲
5.1 層次化網絡設計
5.1.1 為什麼使用層次化的網絡設計模型
5.1.2 平麵與分層拓撲結構
5.1.3 網狀與分層網狀拓撲結構
5.1.4 經典的三層模型
5.1.5 分層網絡設計原則
5.2 冗餘的網絡設計拓撲結構
5.2.1 備用路徑
5.2.2 負載分擔
5.3 模塊化的網絡設計
5.4 設計園區網絡拓撲結構
5.4.1 生成樹協議
5.4.2 VLAN
5.4.3 WLAN
5.4.4 有綫LAN中的冗餘和負載分擔
5.4.5 服務器冗餘
5.4.6 工作站-路由器冗餘
5.5 設計企業網絡邊緣拓撲結構
5.5.1 冗餘WAN網段
5.5.2 多宿主Internet連接
5.5.3 虛擬專用網
5.5.4 服務提供商邊緣
5.6 保護網絡設計拓撲結構的安全
5.6.1 規劃物理安全性
5.6.2 使用防火牆拓撲結構滿足安全性目標
5.7 小結
5.8 復習題
5.9 設計環境
第6章 尋址和命名的設計模型
6.1 分配網絡層地址的原則
6.1.1 使用結構化網絡層尋址模型
6.1.2 通過中心權威機構管理地址
6.1.3 尋址的分布授權
6.1.4 為終端係統使用動態尋址
6.1.5 在IP環境中使用私有地址
6.2 使用分層模型分配地址
6.2.1 為什麼使用分層模型進行編址和路由
6.2.2 層次化路由
6.2.3 無類域間路由
6.2.4 無類路由與有類路由
6.2.5 路由匯總(匯聚)
6.2.6 不連續子網
6.2.7 移動主機
6.2.8 可變長度子網掩碼
6.2.9 IPv6地址的層次
6.3 設計命名模型
6.3.1 命名的分布授權
6.3.2 分配名稱的原則
6.3.3 在NetBISO環境中分配名稱
6.3.4 在IP環境中分配名稱
6.4 小結
6.5 復習題
6.6 設計環境
第7章 選擇交換和路由協議
7.1 自頂嚮下網絡設計中的決策過程
7.2 選擇交換協議
7.2.1 交換和OSI層
7.2.2 透明橋接
7.2.3 使用生成樹協議的增強功能
7.2.4 LoopGuard
7.2.5 傳送VLAN信息的協議
7.3 選擇路由協議
7.3.1 路由協議的特徵分類
7.3.2 IP路由
7.3.3 在互連網絡中使用多重路由協議
7.4 路由協議小結
7.5 小結
7.6 復習題
7.7 設計環境
第8章 製定網絡安全策略
8.1 網絡安全設計
8.1.1 識彆網絡資産
8.1.2 分析安全風險
8.1.3 分析安全需求與摺衷措施
8.1.4 製定安全規劃
8.1.5 製定安全策略
8.1.6 製定安全流程
8.1.7 維護安全性
8.2 安全機製
8.2.1 物理安全
8.2.2 認證
8.2.3 授權
8.2.4 統計(審計)
8.2.5 數據加密
8.2.6 數據包過濾器
8.2.7 防火牆
8.2.8 入侵檢測和防禦係統
8.3 模塊化安全設計
8.3.1 保護Internet的連接
8.3.2 保護遠程訪問和VPN
8.3.3 保護網絡服務和網絡管理
8.3.4 保護服務器集群
8.3.5 保護用戶服務
8.3.6 保護無綫網絡
8.4 小結
8.5 復習題
8.6 設計環境
第9章 製定網絡管理策略
9.1 網絡管理設計
9.1.1 主動式網絡管理
9.1.2 網絡管理流程
9.2 網絡管理體係結構
9.2.1 帶內監測和帶外監測
9.2.2 集中式與分布式監測
9.3 選擇網絡管理工具和協議
9.3.1 選擇網絡管理工具
9.3.2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9.3.3 Cisco發現協議
9.3.4 Cisco Netflow記賬
9.3.5 評估網絡管理引起的流量
9.4 小結
9.5 復習題
9.6 設計環境
9.7 第2部分總結
第3部分 物理網絡設計
第10章 選擇園區網技術和設備
10.1 局域網布綫規劃設計
10.1.1 布綫技術
10.1.2 電纜類型
10.2 局域網技術
10.2.1 以太網基礎
10.2.2 以太網技術選擇
10.3 為園區網設計選擇網絡互連設備
10.3.1 選擇園區網互連設備的標準
10.3.2 園區網互連設備的優化特性
10.4 園區網設計案例
10.4.1 園區網設計項目背景信息
10.4.2 商業目標
10.4.3 技術目標
10.4.4 網絡應用
10.4.5 用戶團體
10.4.6 數據存儲(服務器)
10.4.7 WVCC當前網絡
10.4.8 WVCC網絡重新設計
10.5 小結
10.6 復習題
10.7 設計環境
第11章 選擇企業網技術和設備
11.1 遠程接入技術
11.1.1 點到點(PPP)協議
11.1.2 電纜調製解調器遠程接入
11.1.3 數字用戶綫路遠程接入
11.2 選擇企業網設計的遠程接入設備
11.2.1 選擇遠程用戶設備
11.2.2 選擇中心站點設備
11.3 WAN技術
11.3.1 提供WAN帶寬的係統
11.3.2 專綫
11.3.3 同步光網絡
11.3.4 幀中繼
11.3.5 ATM
11.3.6 城域以太網
11.3.7 選擇企業WAN設計的路由器
11.3.8 選擇WAN服務提供商
11.4 WAN設計案例
11.4.1 WAN設計項目背景信息
11.4.2 商業和技術目標
11.4.3 網絡應用
11.4.4 用戶團體
11.4.5 數據存儲(服務器)
11.4.6 現有網絡
11.4.7 現有WAN的流量特徵
11.4.8 Klamath公司的WAN設計
11.5 小結
11.6 復習題
11.7 設計環境
11.8 第3部分總結
第4部分 網絡測試、優化和文檔編寫
第12章 測試網絡設計
12.1 使用工業測試
12.2 建立和測試原型網絡係統
12.2.1 確定原型係統的範圍
12.2.2 在生産網中測試原型係統
12.3 為你的網絡設計編寫並實施測試計劃
12.3.1 開發測試目標和驗收標準
12.3.2 確定測試的種類
12.3.3 記錄網絡設備和其他資源
12.3.4 編寫測試腳本
12.3.5 確定測試項目的日程安排
12.3.6 執行測試計劃
12.4 網絡設計測試工具
12.4.1 工具類型
12.4.2 網絡設計測試工具的案例
12.5 小結
12.6 復習題
12.7 設計環境
第13章 優化網絡設計
13.1 使用組播技術優化網絡帶寬使用
13.1.1 IP組播編址
13.1.2 Internet組管理協議(IGMP)
13.1.3 組播路由協議
13.2 減少串行化延遲
13.2.1 鏈路層分片和交織
13.2.2 壓縮實時傳輸協議
13.3 優化網絡性能,滿足服務質量需求
13.3.1 IP優先級和服務類型
13.3.2 資源預留協議
13.3.3 公共開放策略服務協議
13.3.4 局域網流量分類
13.4 優化網絡性能的Cisco IOS特性
13.4.1 交換技術
13.4.2 隊列服務
13.4.3 隨機早期檢測
13.4.4 流量整形
13.4.5 承諾接入速率
13.5 小結
13.6 復習題
13.7 設計環境
第14章 編寫網絡設計文檔
14.1 迴應客戶的建議請求
14.2 網絡設計文檔的內容
14.2.1 執行總結
14.2.2 項目目標
14.2.3 項目範圍
14.2.4 設計需求
14.2.5 網絡現狀
14.2.6 邏輯設計
14.2.7 物理設計
14.2.8 網絡設計測試結果
14.2.9 實施計劃
14.2.10 項目預算
14.2.11 設計文檔附錄
14.3 小結
14.4 復習題
14.5 設計環境
術語錶
前言/序言
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 [Top-Down Network Design(Third Editio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自頂嚮下網絡設計(第3版) [Top-Down Network Design(Third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