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張學良口述曆史 | 齣版社: 山西人民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3-02-01 |
| 作者:唐德剛 | 譯者: | 開本: 32開 |
| 定價: 38.00 | 頁數:257 | 印次: 1 |
| ISBN號:9787203080473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口述曆史唐德剛先生國內授權
附贈原聲現場光盤
晚年張學良如何讓看待西安事變?
“花花公子”究竟有多少女人?
東北易幟是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張作霖與日本的關係如何?
《張學良口述曆史》中,在張氏印象裏,張作霖吃飯,四菜沒湯;張作相節儉,一個雞蛋分兩餐;葉公超好色,顧維鈞風流;蔣介石隻剩下瞭個派頭;汪精衛、陳壁君的奇妙夫妻檔;鬍漢民發牢騷;孫中山一句話論東北局勢;郭鬆齡寜摺不彎,吳佩孚浪得虛名;閻锡山見風使舵、張宗昌能戰、孫傳芳不甘寂寞;以及溥儀溥傑,沒落的皇室傢族的種種……張氏的口述,隨興而談,隨意而至,流於細碎,卻趣味盎然,更往往於不經意間,好比在曆史的鐵屋子裏,開齣一片極窄的天窗,露齣來的,是遍尋史書也不能得的真實。
唐德剛,著名曆史學者,生於1920年,安徽閤肥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博士。長期緻力於美國史、亞洲史和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並對口述曆史的發展有很大貢獻。主要著作有《顧維鈞迴憶錄》、《李宗仁迴憶錄》、《鬍適口述自傳》、《晚清七十年》等。
齣版說明
張學良自述的是是非非(代序)
第一章 身世:大帥起自草莽
1. 張傢發跡前
2. “那國傢的玩意兒,能隨便給你麼
3. 大帥本是草莽英雄
4. 父親有雄纔
第二章 年少時:將門父子情
1. 少年聰慧
2. 本想學救人,卻變成殺人
第三章 女人們:平生無缺憾,*好女人
1. 賢妻良母於鳳至
2. 我和趙四
3. 非常喜歡梁九小姐
4. 很多女朋友
5. 葉公超、顧維鈞逸事
第四章 內戰和將領們
1. 我的帶兵之道
2. 吳佩孚:西蜀無大將,廖化為先鋒
3. 郭鬆齡:寜摺也不彎
4. 南口軍紀案
5. 張宗昌之死
6. 厭倦瞭內戰
7. 我就想自個兒逃瞭
第五章 不做東北皇帝
1. 東北易幟
2. 閻锡山乾不過我
3. 美麗的東北
4. 市長風波
5. 和汪精衛的交往
6. 熱河失守:東北軍是我的包袱
7. 墨索裏尼小姐
8. 鬍漢民
第六章 “九一八”與西安事變
1. 要還,就把東三省還國傢
2. 我的事情就是到36歲
第七章 餘生:英雄坐老
1. “懺悔錄”風波
2. 我和溥傑
3. 我的孩子們
4. 喜京戲好字畫
外編 唐德剛論張學良
從北京政變到皇姑屯期間的奉張父子
花花公子·政治傢·軍事傢
張學良將軍的赤子之心
敬悼張學良將軍“舊”詩一束
附錄一先大元帥的早年生活和事功
附錄二本書所述大事年錶
2.我的事情就是到36歲
……
蔣先生是原諒我瞭,不原諒我,他不把我槍斃呀?我到南京是預備被槍斃的,我是應該被處死刑的,我是個軍人,我懂得。我也帶兵,也帶過部下。假設我的部下這樣,我就把他槍斃瞭。
到南京,我真是都準備好,預備死!我這個人就是這麼一個人呀,我不在乎的,真是不在乎!就是今天我還敢說這句話,當你麵說,假如國傢要用(得)著我,雖然九十歲瞭,我赴湯蹈火我不推辭!好事我不乾,假設那個事沒人能乾,沒人敢乾,我今天雖然九十瞭,我還是想。可是為私人事情,我也不幫誰私人忙,也不幫誰,我就是過去,我也不是幫蔣先生忙,也不是幫誰私人的忙,我完全是問心無愧!
西安事變的時候,(有人)說我放瞭蔣公是為瞭給蔣夫人一個生日禮物。
到南京的時候,那我真決心去死啊,南京把我槍決瞭,我不敢說;要是我部下這樣子,我就把他槍決瞭。那我對老先生,我要負起責任呐,可以說,大部分的決心我是下定要死瞭。
他不在瞭,現在我講,否則,我不講。本來我是決心至死不說齣來這個事情的,西安這事,至死我不說齣去的,不是因為麵子的事情。你問我,我不能不說。
彆人說“擴大會議”的時候,我是幫蔣先生的忙。不是!
是我的主張,我認為他那麼做是不對的。
我跟蔣先生兩個衝突,沒旁的衝突,就是衝突這兩句話,
就是兩句話:他是要“安內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內”。我們兩個衝突就是衝突這點,沒有旁的衝突,一點衝突沒有,旁的沒有衝突。所以呀,蔣先生的那個秘書,叫汪日章,他說,我從來沒聽見有人敢跟他這樣子吵的!
我跟蔣先生是痛陳呐,蔣先生也罵我,罵得很厲害的!我說,這樣下去,你就等於投降呀。蔣先生說,漢卿呀,你真是,你無恥,咱們軍人從來沒有“降”這個字。我說,你這樣做比投降還厲害,不戰而屈人之兵,上策也。你這樣子叫人傢不戰就把我們中國一點點吞去,你不等於比投降還不如?
蔣先生大罵我呀,我跟他這樣吵呀,蔣先生當時看我的情形很怪,後來也很安慰我幾句。
還有蔣先生幾句話,現在他已經不在瞭,(否則)我不願意說齣來。他一句話把我激怒瞭,我真怒瞭,就因為學生運動時候,我不好意思再說他瞭,因為我真是氣呀,他說用機關槍打,我說機關槍不去打日本人,怎麼能打學生?我火瞭,我真火瞭,所以這句話把我激怒瞭。
我這個人是這樣子,你彆看我太太跟我這麼凶,她可是怕我發火,我要是發瞭火,我誰也不怕的,我發火會開槍打人的。我真怒瞭,所以我纔會有西安事變。我怒瞭什麼呢?我的意思是這麼一句話:你這個老頭子,我要教訓教訓你!我現在已經九十歲瞭,我就是這麼一個人。我*近我自己發現一個事兒,我的事情是到三十六歲,以後就沒有瞭,真是三十六歲,從二十一歲到三十六歲,這就是我的生命。
蔣公這個人,我認為他失敗瞭。
蔣先生這個人,我跟你講,我不願意批評他。蔣先生這個人很頑固,很守舊的,太守舊瞭!這麼講吧,我擱這麼一句話批評他,假設能做皇帝,他就做皇帝瞭。就這麼一句話。他認為我說的事都是對的,我做的事情就應該是對的,他就剩個派頭。
說實在的,蔣先生對我,我暗中想,他對我也相當看得起。覺得我有種?這話倒不敢說,他不能容忍人傢挑戰他的*,我損害瞭他的尊嚴。
但是,我到瞭南京的時候,我也說這句話,我當時在西安,我也說過這個話,不曉得西安現在還有人在不在,不過*近死瞭一個人,還有我的處長都在那兒。我當時就說,好像燈泡,我暫時把它關一下,我給它擦一擦,我再給它開開,讓它更亮。實際上我這樣做,他不是更亮瞭?
我到南京,他們問我,你為什麼你要自己來送。我說說句不客氣的話,我說那是個泥菩薩呀,所謂首領就是個泥菩薩呀,我把那泥菩薩已經扳倒瞭,那我隻好把這個泥菩薩扶起來。它有靈,拿(它)我腦袋疼,不能不給他磕頭呀。到南京,我一樣是請罪,(再)一樣我也是讓他維護*,既然這樣答應瞭。
那蔣先生也真是說到做到,當時我沒跟他講,現在我可以說,他後來也真是做到瞭,他沒說假話:我不剿共,我不剿共,跟共産黨閤作。
這是他親自跟我講的。不是我當時聽到,我絕不說這話。
現在事情已經過去瞭,他不願意我把這個事情說齣來,但這個事情,我現在都可以直截瞭當說的。我是跟周恩來見麵瞭,我跟你說,中國現代人物,
對於我這樣對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這段跌宕起伏的時期深感興趣的讀者而言,任何能夠提供新視角、新解讀的史料都具有極高的價值。張學良,這位“少帥”,他的名字總是伴隨著一係列充滿爭議的曆史事件,從他接手東北軍,到“不抵抗政策”,再到舉世矚目的“西安事變”,以及長達半個世紀的軟禁生涯,他的人生充滿瞭戲劇性的轉摺,也深深地影響瞭中國近代史的進程。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一個不同於官方史書描繪的、更加豐富和 nuanced 的張學良。我期待能夠瞭解到他在決策過程中所麵臨的巨大壓力,他的內心掙紮,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權衡與考量。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傳記,更是我理解那個時代政治博弈、軍事鬥爭以及民族危亡時期,知識分子和軍事將領們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途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更具象化的細節,讓我能夠更貼近那個時代,更深入地理解那些復雜的曆史事件及其背後的驅動力。
评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時代,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傾聽那些親曆者的聲音。張學良,作為民國時期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的經曆本身就代錶瞭那個時代的無數縮影。他身處權力漩渦的中心,親曆瞭北洋軍閥的混戰,見證瞭抗日戰爭的烽火,也承受瞭漫長的軟禁歲月。我渴望在這本書中,聽到他最真實的聲音,最直接的感受。那些曆史事件,在官方的記錄中,往往充滿瞭宏大的敘事和冷靜的分析,但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往往是細節,是情感,是那些隱藏在冰冷史實背後的溫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齣張學良作為一個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喜怒哀樂,他的睏惑,他的堅持,他的遺憾,他的釋然。這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更是一次與曆史對話的機會,通過一個鮮活的個體,去觸碰那個時代真實的肌理。我期待著,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穿越時空的共鳴,讓我能更深刻地理解,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個體命運與時代洪流如何交織,又如何書寫齣屬於自己的篇章。
评分讀曆史,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夠串聯起零散事件的綫索,尋找那些能夠解釋人物行為動機的深層原因。張學良,這個名字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一生,無疑是那個動蕩時代最生動的寫照之一。從錦州指揮部到西安事變,再到漫長的幽居歲月,他的每一個重大決定,都牽動著中國的命運。我渴望在這本書中,能夠尋找到一些關於他的“初心”和“執念”的答案。他究竟是怎樣一步步走嚮瞭人生的重大轉摺?在那些關鍵時刻,他的腦海中閃過的究竟是怎樣的念頭?是傢國情懷,還是個人情誼,抑或是更復雜的考量?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對張學良個人生平的梳理,更是一次對那個特殊曆史時期,政治生態、軍事力量以及社會思潮的深度探索。我期待著,通過他的視角,能夠更清晰地看到當時錯綜復雜的政治格局,理解不同派彆之間的博弈,以及在民族危亡的關頭,那些身處風暴中心的人物,是如何做齣他們的選擇,又如何承受這些選擇帶來的後果。
评分每次翻閱史書,我總會對那些在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記的人物産生無限的遐想。張學良,無疑是其中一個繞不開的焦點。他的人生,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充滿瞭權力、愛情、戰爭、背叛,以及最終的贖罪。我尤其關注他作為東北王之子,肩負傢國重任,卻又身處政治漩渦中心,所經曆的種種考驗。那些關於“西安事變”的討論,總是能引發我的深度思考,那是一場怎樣的決心,又背負著怎樣的壓力?而事變之後,他的人生又走嚮瞭怎樣的沉寂?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瞭解張學良個人經曆的載體,更是我探索那個時代復雜政治格局,理解國民黨、共産黨乃至日本侵略者之間錯綜關係的切入點。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看到更深層次的分析,理解那些曆史事件的根源,以及張學良在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讀史,便是讀人,讀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讀那些影響中國命運的決策。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在於它能否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野,讓我能更清晰地把握曆史的脈絡,更深入地理解那些曾經塑造瞭我們今天的事件。
评分作為一名對近現代史,尤其是民國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期待著能有這樣一本深入剖析那個波詭雲譎時代的著作。張學良,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瞭太多的傳奇與爭議。他的人生軌跡,從民國少帥到“韆古罪人”,再到晚年的平靜,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戲劇性的張力,也牽動著無數人的好奇心。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張學良,不僅僅是曆史書上那個被符號化的存在,而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掙紮的個體。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那個時代,瞭解那位傳奇人物的窗口。我渴望從中挖掘齣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理解他那些重大的抉擇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考量和無奈。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記錄一個人的生平,更在於它能否摺射齣那個風雲激蕩年代的復雜圖景,以及塑造齣那個時代大人物的深層動因。我期待著,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張學良的書,更是一部能夠引領讀者穿越時空,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洪流,去體味那個時代變革中個人命運的悲歡離閤的生動篇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