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大都無城:中國古都的動態與解讀 (共2冊)

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大都無城:中國古都的動態與解讀 (共2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恒元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三联出版社
ISBN:9787108056832
商品编码:10874235745

具体描述

何以中國: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

  • 版 次:1
  • 頁 數:181
  • 字 數:73000
  • 印刷時間:2016-5-1
  • 開 本:32開
  • 紙 張:膠版紙
  • 印 次:1
  • 包 裝:精裝
  • 叢書名:許宏作品集
  •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8056832
  • 圖書>曆史>文物考古>考古理論
內容推薦  

“中國”的稱謂從何而來?為什麼我們的國傢叫做“中國”?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銅器何尊上,齣現瞭“中國”二字。這一重器於20世紀60年代齣土於陝西寶雞,長達122字的銘文講述瞭周武王在滅商之後計劃營建東都的重大決策,其中“餘其宅茲中國,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於天下的中心,在這裏統治人民。其實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遠的時間——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區,早的中國已經開始展開她廣袤而悠長的畫捲瞭。

“何以中國”是對早的中國如何産生的追問,本書為讀者展開瞭一個時間長綫,打開瞭一個扇麵,嚮大傢一一講述始於公元前2000年,中原發生的一係列事件,通過陶寺的興衰、嵩山地區文化的星羅棋布、新砦遺址的崛起等,後輻輳到二裏頭遺址——中國早廣域王權國傢的橫空齣世上來,進而解構中國第個王朝——夏王朝的誕生。

作者簡介

許 宏  1963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裏頭工作隊隊長。主要從事夏商周考古和中國古代城市考古研究,關注中國文明形成與早期國傢的考古學研究。 著有《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和“解讀早期中國”係列叢書。

目錄

解 題 1

一 陶寺的興衰 1

陶寺“革命”瞭? 3

都城與陰宅的排場 6

龍盤、鼉鼓和特磬 10

“革命”導緻失憶? 13

“拿來主義”的碩果 16

大邑小國 18

小銅器的大問題 22

是字嗎?什麼字? 25

尋“夏墟”找到陶寺 27

禹都乎?堯都乎? 30

衰亡的謎團與意義 33

二 嵩山的動嚮 37

“地理王國”齣中原 39

兩大集團 42

林立的聚落群 45

撲朔迷離話城址 48

城邑分布有玄機 50

危險來自鄰人? 52

近看大邑王城崗 55

“王城”是怎樣造齣的 58

大洪水,傳說還是史實 60

大禹在哪兒治水? 63

“王城”下遊有大邑 65

大邑瓦店的氣派 67

方正城池的由來 69

“貴族社區”平糧颱 72

不可小瞧古城寨 75

暴力:現象與動因 78

三 新砦的發軔 81

新砦的分量 83

眾說紛紜話新砦 85

睏惑與收獲 87

從圍垣到環壕 90

銅禮器的訊息 92

古書中“挖”齣銅鬶 96

龍形象,權貴的秘符? 99

墨玉璋的來龍去脈 102

那年月,有國傢嗎? 105

逐鹿何以在中原 107

四 大邑二裏頭 111

山北的政治圖景 113

二裏頭人從何而來? 115

此洛河非彼洛河 117

一水衝三都 119

“半島”上的新居民 122

都邑大建設 124

走嚮全盛 129

持續輝煌與都邑終結 133

不堪重負的陶器 136

難哉,一刀斷夏商 137

五 中原與中國 141

文化大擴張 143

二裏頭國傢的“疆域” 145

“畿外”的殖民據點? 148

長江邊的“飛地” 150

銅與鹽,擴張的動因? 153

國傢群與“國上之國” 155

軟實力催生“中國”世界 158

餘 論 162

顯示部分信息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解 題

“何以中國”,本來是拙著《早的中國》(科學齣版社2009年齣版)後一節的標題。它以設問的形式給瞭這本小書一個開放式的收束:

深入發掘“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環境與文化底蘊,無疑會更全麵地澄清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傢形成的曆史軌跡。對中國曆史的長程觀察有助於瞭解早的“中國”何以誕生。

“何以中國”,本來是對原因的追問,按說迴答也應是思辨性的、哲理性的討論,但這本小書基本上是在敘述一個過程,講一個故事——早的“中國”誕生的故事。顯然,僅僅敘述過程,無法圓滿迴答“何以中國”的追問,但對過程的敘述或許比論理更能迫近答案。這本小書所做的就是這種“迫近”的嘗試。

如果說《早的中國》寫的是二裏頭王都這一個“點”,那麼《何以中國》則試圖講述二裏頭這個早“中國”的由來。故可以認為,它是《早的中國》的姊妹篇。

自“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先生1926年發掘山西夏縣西陰村,1928年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發掘河南安陽殷墟以來,中國考古學參與古史建構的曆史已近百年。通觀上個世紀學術界對中國早期文明史的探索曆程,由於豐富的文獻材料及由此産生的史學傳統,這一探索理所當然地以對具體國族、王朝的確認為中心。“證

經補史”情結與研究取嚮,基本上貫穿瞭學術史的始終。

在超脫瞭“證經補史”的理念和話語係統之後,古史建構仍被考古學者引為己任,這裏的“史”開始被看作囊括整個社會文化發展進程的大曆史。作為兄弟學科的文獻史學和考古學,則更多地可以看作建構這一大的曆史框架的途徑和手段。解讀文字誕生前後“文獻不足徵”時代的無字地書,進而構建齣東亞大陸早期文明史

的框架,考古學的作用無可替代,已是不爭的事實。考古人參與寫史勢所必然,但話語係統的轉換卻並非易事。本書就是這一路嚮上的一個嘗試,試圖夾敘夾議地勾畫齣那個時代的輪廓。

隻能勾畫一個輪廓,這主要是由考古學的學科特點決定的。那就是,其以長時段的、曆史與文化發展進程的宏觀考察見長,而對精確年代和具體曆史事件的把握則不是它的強項。受這些特性的影響,考古學角度的敘述與文獻史學對曆史時期的敘述相比肯定是粗綫條的。由此,可以理解的是,公元前2000年這一時間點,上下浮動數十乃至上百年都是可能的。這個絕對年代隻是一個約數,考古學觀察到的與這個年代相關的現象隻是考古學和年代學目前的認識。以耶穌誕辰為計數起點的這個時間整數,本不具有太多的曆史意義。在本書中,它隻是我們探究中國早期文明進程的一個切入點而已。

話雖如此,它又是一個頗具興味的切入點。

按古典文獻的說法,夏王朝是中國早的王朝,是破壞瞭原始民主製的世襲“傢天下”的開端。一般認為,夏王朝始建於公元前21世紀,“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夏王朝建立的年代估定為公元前2070 年左右,也有學者推算夏王朝始年不早於公元前2000年。總之,在以傳世文獻為本位的夏王朝始年的推定上,公元前2000年是一個便於記憶的年數。

但文獻中的這些記述,卻不易與具體的考古學現象相對應。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無法在缺乏當時文字材料的情況下,確證堯、舜、禹乃至夏王朝的真實存在,確認哪類考古學遺存屬於這些國族或王朝。狹義的王統的話語係統和視角,也不足以涵蓋勾勒齣這段曆史的波瀾壯闊。在考古學上,那時仍處於“龍山時代”。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的一二百年時間裏,也即在所謂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學上看不到與傳世文獻相對應的“王朝氣象”。依考古學的觀察,這段曆史還有重新敘述的必要。

但紛亂中又孕育著新的動嚮。大體在公元前2000 年前後,大河以東的晉南地區,輝煌一時的陶寺文化由盛轉衰;幾乎與此同時,大河之南的嵩山一帶,在“逐鹿中原”的躁動中逐漸顯現齣區域整閤的跡象,新砦集團開始“嶄露頭角”。顯然,它的崛起,為隨後以二裏頭為先導的中原廣域王權國傢的飛躍發展奠定瞭基礎。在地緣政治上,地處中原腹地的鄭州—洛陽地區成為中原王朝文明的發祥地。

鑒於此,公元前2000年,是中原文明史乃至中國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摺點。

大都無城:中國古都的動態與解讀

  • 版 次:1
  • 頁 數:249
  • 字 數:80000
  • 印刷時間:2016-5-1
  • 開 本:32開
  • 紙 張:膠版紙
  • 印 次:1
  • 包 裝:精裝
  • 叢書名:許宏作品集
  •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8055347
  • 圖書>曆史>文物考古>考古理論
內容推薦  

考古發現的遺跡,尤其是作為大型遺跡的都城遺址,相對於遺物來說,不是那麼直觀和易於觀察,但它正是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載體。如果有人說,從二裏頭國傢(夏或商王朝)誕生到漢代的絕大部分都城是沒有外城的,甚至說這一韆多年是不設防的時代,您相信嗎?本書許宏是繼《何以中國》之後,從另一個角度對早期中國的解讀,同時也是考古學者用自己的方式構建曆史、體現考古學傢在古史構建中發揮作用的又一力作。如何觀察古代都城在先秦時期的時代變遷,如果理解“大都無城”現象在中國古代文明中的文化內涵,我們跟隨考古學傢,從本書中尋找答案。

作者簡介

許 宏  1963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裏頭工作隊隊長。主要從事夏商周考古和中國古代城市考古研究,關注中國文明形成與早期國傢的考古學研究。 著有《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和“解讀早期中國”係列叢書。

目錄

引 子 1

不是“無邑不城”嗎? 3

不得不辨的城郭名實 6

城與城址 6

城市與都城 7

城與郭(小大城、內外城) 8

宮城與皇城 9

大傢都曾怎麼說 10

俞偉超:閤東周兩漢為一大階段 11

徐蘋芳:秦漢都城是劃時代變革 12

楊寬:兩漢都城無外郭城說 13

劉慶柱:秦漢都城形製滯後說 14

城郭形態韆年觀 15

文獻的視角:大邑無城墉 18

一 魏晉以降 城郭裏坊 23

魏晉至隋唐 25

宋元明清 29

二 秦漢京畿 帝國霸氣 39

西漢長安:城郭之辯 41

是城還是郭 41

城外有無郭區 45

東西兩市究何在 50

朝嚮與軸綫 53

設計思想探源 58

秦都鹹陽:有城還是無城 60

東漢洛陽:後的無郭之都 67

三 東周城郭 亂世獨作 71

內城外郭話春鞦 74

魯都麯阜 75

齊都臨淄 78

鄭都新鄭 81

城郭並立惟戰國 85

齊都臨淄 86

趙都邯鄲 89

魯都麯阜 94

韓都新鄭 95

燕下都 100

東周王城與成周 108

楚都紀南城 115

西土模式看雍城 119

四 三代大都 王國孔武 123

春鞦:“大都無城”的孑遺 125

東周王城 125

晉都新田 129

楚都紀南城 135

秦都雍城 137

西周:“守在四夷”的自信 140

周原 140

豐鎬 147

洛邑 150

麯阜與臨淄 153

殷墟:開啓數百年“無城”時代 155

洹北城(方壕) 160

洹南大邑 164

二裏崗:城郭“帝國”二百年 169

鄭州城 173

小雙橋 180

偃師城 184

周邊城邑 191

二裏頭:“大都無城”的肇始 205

二裏頭 206

從圍垣到環壕 211

餘論:晚齣的大中軸綫 217

後 記 249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