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太平洋戰爭中的日本陸軍聯隊全史
作者:唐茜,叢丕 裝幀:平裝 定價:79.80 ISBN:978-7-5168-1125-2 齣版社:颱海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12 內麵紙張:105g銅版紙 頁數:336
在中國近代曆史上曾經染指神州大地的帝國主義列強中,以日本 為貪婪暴虐、窮凶極惡。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奉行“脫亞入歐”、“富國強兵”的基本國策,走上瞭窮兵黷武、對外侵略的道路,妄圖稱霸東亞、問鼎世界,而資源豐富、積貧積弱的中國成為日本 主要的侵略目標。崛起的日本立即成為列強對華侵略的積極參與者,通過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奠定瞭自己的強國地位,逐步推進侵吞中國的計劃,特彆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侵占中國東北,進而在華北地區進行經濟滲透、製造武裝衝突, 終在1937 年挑起瞭全麵侵華戰爭,之後又發動瞭太平洋戰爭,給中國及亞太地區各國人民帶來瞭深重的災難。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日本 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聯閤打擊下戰敗投降。然而,日本並未深刻反省其侵略曆史,在戰後的冷戰環境下,日本在美國的庇護下重新崛起,成為經濟大國,並利用冷戰結束後國際形勢的變化積極謀求恢復政治大國、軍事大國的地位。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日本始終是中國在國際上的有力競爭對手和國傢安全的潛在威脅。古語有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想戰勝對手,首先要瞭解對手,特彆是要瞭解它的曆史,因此研究日本軍事史在今天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本書以太平洋戰爭期間的日本陸軍聯隊為著述對象,以 主要作戰力量的步兵聯隊、炮兵聯隊和戰車聯隊作為研究對象,介紹其編製構成、武器裝備、戰鬥路綫,並配以相關的曆史圖片,揭示日本陸軍從誕生、發展直至覆滅的曆史過程,更展現齣其罪惡的侵略行徑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聯閤打擊下戰敗投降的必然。
前 言
上篇:步兵聯隊的作戰曆程
步兵聯隊的曆史沿革
南方進攻作戰
頂著炮火強襲登陸 步兵第56聯隊
通往吉隆坡的血路 步兵第42聯隊
三日突破英軍防綫 步兵第11聯隊
突擊直取香港要塞 步兵第228聯隊
婆羅洲油田的占領 步兵第146聯隊
東海林支隊剋萬隆 步兵第230聯隊
諫義裏奇襲奪橋戰 步兵第47聯隊
從上海到巴丹半島 步兵第8聯隊
激戰在仁安羌沙漠 步兵第214聯隊
曼德勒閃電追擊戰 步兵第114聯隊
從臘戌突進密支那 步兵第148聯隊
南方進攻作戰戰地寫真集
攻防的逆轉
瓜島反擊的急先鋒 步兵第28聯隊
叢林地獄中的睏境 步兵第124聯隊
馬坦尼考河生死鬥 步兵第4聯隊
糧彈兩缺的持久戰 步兵第16聯隊
賭命的夜襲總攻擊 步兵第29聯隊
嚮著莫爾茲比挺進 步兵第144聯隊
在萊城前綫的挫敗 步兵第66聯隊
海陸夾擊下的苦戰 步兵第78聯隊
在惡戰中摺損過半 步兵第237聯隊
布納戰役戰地寫真集
退入國防圈
激戰托羅基納灘頭 步兵第23聯隊
不計傷亡的反擊戰 步兵第45聯隊
睏守在新不列顛島 步兵第53聯隊
在新幾內亞的煎熬 步兵第224聯隊
比亞剋島的絞肉機 步兵第222聯隊
布乾維爾島戰役戰地寫真集
緬甸防禦戰
損兵三成的前哨戰 步兵第213聯隊
後續乏力的包圍戰 步兵第112聯隊
僵持在科希馬前綫 步兵第58聯隊
英帕爾的飢餓作戰 步兵第138聯隊
苦鬥後的無奈轉進 步兵第51聯隊
汙血橫流的盤山路 步兵第60聯隊
失誤連連的圍殲戰 步兵第215聯隊
勝利幻象轉瞬即逝 步兵第151聯隊
在死亡之榖的死守 步兵第55聯隊
怒江畔的三月鏖戰 步兵第113聯隊
軍旗失落長官自絕 步兵第106 聯隊
在英軍追擊下撤退 步兵第154 聯隊
緬北戰役戰地寫真集
國防圈的崩潰
塞班守備隊的覆滅 步兵第136聯隊
洞窟內的絕望抗擊 步兵第2聯隊
百無一生的殊死戰 步兵第59聯隊
摺鉢山下的殺戮場 步兵第145聯隊
菲律賓防禦戰
在塔剋洛班橋頭堡 步兵第33聯隊
兼程馳援決戰之地 步兵第1聯隊
萊濛山下摺戟沉沙 步兵第49聯隊
關東軍精銳的慘敗 步兵第57聯隊
決戰之夢隨風飄散 步兵第5聯隊
布拉文機場的墳墓 獨立步兵第13聯隊
虛張聲勢難免戰敗 步兵第17聯隊
在南呂宋的掃蕩戰 步兵第10聯隊
葬身在巴丹復仇地 步兵第39聯隊
敢死隊的白刃肉搏 步兵第64聯隊
五百人反擊登陸場 步兵第71聯隊
懷抱炸藥迎擊坦剋 步兵第72聯隊
呂宋戰役戰地寫真集
深陷中國戰場
中國大陸作戰初期寫真集
衡陽城下難越雷池 步兵第65聯隊
日夜不休侵襲柳州 步兵第34聯隊
解除印支法軍武裝 步兵第62聯隊
中國戰場美軍寫真集
後的決戰
在暴雨般的火力下 步兵第22聯隊
在阿爾山迎擊蘇軍 步兵第90聯隊
牡丹江的決死反擊 步兵第278聯隊
淹沒於鋼鐵洪流中 步兵第284聯隊
屍骨漂在黑龍江上 步兵第269聯隊
衝繩戰役戰地寫真集
下篇:炮兵聯隊、戰車聯隊的作戰曆程
太平洋戰爭中的炮兵聯隊
險峻山嶺中的炮擊 野戰重炮兵第8聯隊
挑戰世界第 要塞 野戰中炮兵第3聯隊
火力封鎖馬尼拉灣 重炮兵第1聯隊
炮兵總攻的指引者 炮兵情報第5聯隊
在常德城的廢墟中 野炮兵第3聯隊
身陷重圍堅持戰鬥 山炮兵第18聯隊
布乾維爾島的炮聲 野炮兵第6聯隊
炮火突襲洛陽城頭 野戰重炮兵第6聯隊
塞班島上激戰至死 高射炮第25聯隊
埋骨新幾內亞叢林 山炮兵第41聯隊
對抗超級空中堡壘 高射炮第26聯隊
消亡在馬尼拉城外 野戰重炮兵第22聯隊
馬背上的炮兵之花 騎炮兵第4聯隊
玉碎在衝繩群山間 野戰重炮兵第1聯隊
螳臂當車自取滅亡 野炮兵第128聯隊
驚弓之鳥且戰且退 野炮兵第107聯隊
重炮精英的不歸路 東寜重炮兵聯隊
小豆山上喪鍾鳴響 牡丹江重炮兵聯隊
太平洋戰爭中的戰車聯隊
夜色中的閃電突襲 戰車第6聯隊
鐵蹄踐踏在臨汝城 戰車第17聯隊
以卵擊石的迎擊戰 戰車第7聯隊
在火山灰的掩埋下 戰車第26聯隊
棄車持槍徒步戰鬥 戰車第27聯隊
終戰後的徒勞頑抗 戰車第11聯隊
炮兵、戰車聯隊作戰寫真集
參考資料
在中國近代曆史上曾經染指神州大地的帝國主義列強中,以日本 為貪婪暴虐、窮凶極惡。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奉行“脫亞入歐”、“富國強兵”的基本國策,走上瞭窮兵黷武、對外侵略的道路,妄圖稱霸東亞、問鼎世界,而資源豐富、積貧積弱的中國成為日本 主要的侵略目標。崛起的日本立即成為列強對華侵略的積極參與者,通過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奠定瞭自己的強國地位,逐步推進侵吞中國的計劃,特彆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侵占中國東北,進而在華北地區進行經濟滲透、製造武裝衝突, 終在1937 年挑起瞭全麵侵華戰爭,之後又發動瞭太平洋戰爭,給中國及亞太地區各國人民帶來瞭深重的災難。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日本 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聯閤打擊下戰敗投降。然而,日本並未深刻反省其侵略曆史,在戰後的冷戰環境下,日本在美國的庇護下重新崛起,成為經濟大國,並利用冷戰結束後國際形勢的變化積極謀求恢復政治大國、軍事大國的地位。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日本始終是中國在國際上的有力競爭對手和國傢安全的潛在威脅。古語有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想戰勝對手,首先要瞭解對手,特彆是要瞭解它的曆史,因此研究日本軍事史在今天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本書是國內首部以日本陸軍聯隊為著述對象的專著。聯隊是舊日本陸軍中的基本戰術兵團和單一兵種 的作戰單位,依據兵種分為步兵聯隊、騎兵聯隊、炮兵聯隊、工兵聯隊、戰車聯隊、輜重兵聯隊等多種類型,此外還有獨立混成聯隊(由一定比例的步兵和炮兵組成)、特設聯隊(見於太平洋戰爭後期)等特殊類型。在各兵種聯隊中步兵聯隊編製較為固定,員額將近4000人,但炮兵聯隊、戰車聯隊等部隊編製變化較大。在日軍的各種聯隊中,僅有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在成立時被天皇親自授予軍旗,作為部隊 重要的象徵,其他聯隊則沒有擁有聯隊軍旗的權利。
日本陸軍自明治初期始建,到太平洋戰爭結束,組建瞭數以百計的聯隊。本書選取其中作為 主要作戰力量的步兵聯隊、炮兵聯隊和戰車聯隊作為研究對象,以聯隊為單位,與戰役行動相結閤,講述瞭日軍各聯隊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作戰曆程。本書在結構上分成兩個部分, 部分為步兵聯隊的作戰曆程,第二部分為炮兵聯隊、戰車聯隊的作戰曆程。每一部分均按照太平洋戰爭的時間進程描述瞭不同聯隊在曆次戰役中的作戰錶現,並配以相關的曆史圖片和作戰地圖,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當時的情況。本書從聯隊的角度窺探日本陸軍從誕生、發展直至覆滅的曆史過程,可謂一部濃縮版的日本陸軍太平洋戰爭簡史。希望讀者在瞭解日本陸軍聯隊作戰曆史的同時,也能清楚認識到這些戰鬥力強悍的日軍部隊終究是日本對外侵略的工具,他們所謂的“勇敢”、“效忠”精神需要辯證地看待。
受到篇幅所限,本書不可能將日本陸軍數百個作戰聯隊的曆史一一講述,因此隻能選取曾經參與著名戰役的個彆聯隊進行介紹,還請讀者見諒。學識有限,難免疏漏,還請讀者和專傢學者批評指正。
唐茜
2016年7月於廣西柳州
唐茜,廣西柳州籍,2007年起專職從事日語翻譯工作。曾參與譯製多部二戰題材著作,係“戰艦”係列叢書主創之一,尤擅長日本海軍相關史料的翻譯整理,齣版有《日本海軍艦載兵器大圖鑒》。
叢丕,1977年生於遼寜丹東,遼寜大學曆史係世界曆史專業碩士,二戰史專傢,齣版有《虎之戰跡:二戰德國“虎”式坦剋部隊徵戰全記錄1942-1945(兩捲共四冊)》、《圖解第三帝國空軍綜閤事典1935-1945》《烈焰之島:斯大林格勒“街壘”火炮工廠攻防戰》《霍爾姆戰役1942: 105天的東綫血火地獄(上下冊)》《二戰德國陸軍第654重裝甲殲擊營官方戰史(上中下冊)》等軍事曆史專著。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