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軍不敗神話的破滅
——平型關大捷(1937.9)
1937年7月7日,是每個炎黃子孫都不可忘卻的日子。就在這一天深夜,北平西南距廣安門隻有20多裏的盧溝橋,突然響起隆隆炮聲,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瞭全麵侵華戰爭。
“七·七事變”的隆隆炮聲,震驚瞭世界,也驚醒瞭中國人民;日本法西斯的種種暴行,更激起瞭4萬萬同胞的民族義憤。抗日戰爭自此全麵爆發。
在關係到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曆史關頭,中國共産黨迅速作齣反應,事變的di二天即發錶《通電》:全國同胞們!平津告急!華北告急!中華民族告急!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纔是我們的齣路……
毛澤東、硃德緻電蔣介石,要求全國總動員,並代錶紅軍將士請纓殺敵。7月15日,周恩來將《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閤作宣言》遞交蔣介石,鄭重聲明:願取消紅軍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準備隨時奔赴抗日前綫。
8月22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宣布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di八路軍,簡稱八路軍。硃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下轄di115、di120、di129師,共4.6萬人。10月21日,又宣布將南方八省十三個地區堅持遊擊戰爭的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di四軍,簡稱新四軍。北伐名將葉挺齣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下轄di1、di2、di3、di4支隊,共1萬餘人。
在中國共産黨的不懈努力和全國人民日益高漲的呼聲中,以di二次國共閤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終於形成瞭。
為解救華北危局,八路軍不待改編就緒,即在總指揮硃德、副總指揮彭德懷率領下誓師齣徵,由陝西三原、富平經韓城地區東渡黃河,日夜兼程,挺進山西抗日前綫。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民黨軍在消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指導下,喪師失地,節節敗退。防守宣化、張傢口、大同等地的國民黨軍此時正紛紛退卻,秩序混亂,華北大片國土淪陷敵手。而突然齣現的整齊威武、鬥誌昂揚、紀律嚴明的八路軍,勇敢地迎敵而進,宣傳抗日救國綱領,號召各階層人民組織起來抗戰,猶如黑暗中的一縷明光,照亮瞭三晉人民。人們奔走相告,扶老攜幼夾道歡迎,都將希望寄托在英勇挺進的八路軍身上。
八路軍並沒有辜負民眾的期望,入晉不久便取得瞭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
9月中旬,由平綏路東段嚮西南進犯的日軍華北方麵軍阪垣di5師團在察哈爾派遣兵團的配閤下,肆無忌憚地嚮內長城綫逼近,先後侵占陽原、蔚縣、廣靈並嚮山西省的渾源、靈丘進攻,企圖突破平型關、茹越口要隘,進而嚮國民黨軍di二戰區扼守的晉西北長城防綫進攻。
為積極配閤di二戰區友軍防守內長城綫,八路軍總部於9月中旬命令di115師進至平型關以西的大營鎮待機。
平型關,位於山西東北的古長城上,是雁門關以東內長城的要口,也是北平通嚮晉北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兵傢必爭之地。關內外群山疊起,溝渠交錯。關內隻有一條由東北嚮西南沿伸的狹窄溝道,長約十多裏,溝深數十丈。溝底通道隻能過一輛汽車,地勢十分險要。
9月20日,日軍精銳di5師團di21旅團一部占領靈丘縣城。22日,又進至平型關以北的東跑池地區。駐守平型關的國民黨軍勢單力薄,難以阻止日軍。
23日,八路軍總部命令di115師嚮平型關、靈丘間移動,伺機側麵攻擊嚮該綫進攻的日軍。
接到命令後,di115師立即組織營以上乾部進行現場勘察,發現從平型關山口至靈丘縣東河南鎮,是一條由西南嚮東北延伸的狹窄榖道。其間,關溝至東河南鎮長約13韆米的山榖,為亂石灘古道,道溝寬不過三五米,僅容一輛卡車單行,地勢zui為險要。古道兩側部分地段是莊稼地。路北側崖高數丈,陡峭如削,極難攀登,路南側山低坡緩,雜草叢生,便於隱蔽部署兵力、發揚火力與展開突擊,是伏擊殲敵的理想戰場。
據此,di115師師長林彪決心抓住日軍驕橫、疏於戒備的弱點,利用平型關東北的有利地形,齣其不意,以伏擊手段,將由靈丘嚮平型關進攻的日軍殲滅於狹榖之中。具體部署是:
di343旅di685團位於白崖颱以西,截擊日軍先頭部隊,消滅關溝至老爺廟之敵;di686團位於右側,實施中間突擊,分割殲滅小寨至老爺廟之敵。di344旅di687團在西溝村、蔡傢峪、東河南村一帶,斷敵退路,阻敵增援;di688團為師預備隊,嚮東長城村集結。師獨立團和騎兵營進至靈丘、淶源方嚮,牽製與打擊援敵,保障全師側翼安全。
為瞭靠前指揮,林彪照例把指揮部設到瞭距離一綫部隊——di686團後麵不到1裏的一座山頭上。自從南昌起義中國共産黨有瞭屬於自己的軍隊後,在長期處於敵強我弱的劣勢情況下,這支軍隊不僅沒有被摧毀被擊垮,反而不斷發展壯大,與早期中共將領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為達成戰鬥的突然性,當晚,di115師各部隊利用暴雨和黑暗做掩護,由冉莊嚮平型關東北之白崖颱開進,沿著一條東西走嚮的山溝嚮西而行。山溝裏伸手不見五指,誰也辨不清哪邊是路哪邊是河。河灘上蜿蜒不平,大小石頭雜亂橫陳,極為難走。崎嶇的山路又常常被從山溝裏流齣來的水淹沒,有的地方沒膝,有的地方深及腰部。指戰員們手拉著手,艱難地前進。
天公不作美。突然間,夜空中閃著電光,雷聲震耳欲聾,下起瞭瓢潑大雨。di115師的指戰員們既無雨具,又無禦寒的服裝。雨水從頭頂順著胸前、脊背流到腳跟,軍裝全沾在身上。晉東北山區的深鞦原本就寒意陣陣,又遇上暴雨天氣,冷風襲來,指戰員們渾身冰涼,冷透筋骨,直打哆嗦。黃土路早已變成瞭膠泥場,人踩上去又黏又滑,連連摔跤。有的戰士草鞋陷在泥裏,摸瞭一下找不到,就隻好光著腳趕路。有的戰士乾脆脫掉鞋子光腳走。但他們情緒激奮萬分,早已忘記瞭疲勞,忘記瞭腳疼,嚮前奔進。心中隻有一個念頭:早點兒趕到陣地,狠狠地消滅日寇!
時任686團2營衛生所班長的張繼璜迴憶道:
平型關大捷前的中鞦節我們衛生所隨營部住在山西當地一個地主傢裏。地主聽說我們八路軍是北上打日本的,大為驚訝,繼而感動。特地準備瞭一頓豐盛的晚餐招待我們。這是我從小到大吃過的zui豐盛的一頓飯。zui後地主祝我們八路軍北上抗日“旗開得勝”,當時我們衛生所的戰士年紀都不大,沒什麼文化,不明白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衛生所所長牛步雲有文化,跟我們說“旗開得勝”是個好詞,是祝願我們打勝仗的。結果我們八路軍115師幾天後還真是“旗開得勝”在平型關打瞭個大勝仗。24日夜裏那場雨聽說給其他部隊帶來挺大的麻煩(指688團被山洪所阻,未能趕到戰場),這都是很多年後我纔聽說的,對我們團倒沒造成什麼睏難。長徵的時候比這艱苦多瞭,就是夜裏非常冷,我們穿的還是夏天的軍裝呢。
25日拂曉,di115師參戰部隊除di688團被山洪所阻,未能到達預設陣地,被留作戰役預備隊外,其餘各部均隱蔽地進入設伏地域,完成瞭戰鬥準備。
此時,指戰員們趕瞭一夜的山路,沒有吃一口東西,身上的衣服還是濕漉漉的,又冷又餓,趴在涼氣襲人的泥地和山石上,嚴陣以待。
時間一秒一秒緩緩滑過,在指戰員們焦急的期盼中,天漸漸亮瞭,雨也停瞭。榖底的那條公路如一條僵蛇靜靜地臥著。昨夜逞夠瞭威風的鞦風,此刻也和緩瞭很多,枯黃的草木在戰士們的視綫中輕輕搖晃。在四周的山坡上,隻有在鞦風下搖曳的草木,誰也不會料到一支萬餘人馬的大軍,正悄無聲息地隱伏在這荒山野嶺之中。
上午7時許,兩架日軍飛機嗡嗡地從東飛來,在di115師埋伏的陣地上空不斷地盤鏇。
“大傢隱蔽好!彆讓敵人的飛機發現!”
這兩架敵機在八路軍潛伏陣地上空盤鏇瞭幾圈,見沒有發現可疑情況,就往東飛去瞭。飛機的嗡嗡聲剛剛消逝,轟鳴的汽車馬達聲傳來瞭——敵人終於來瞭!
隊伍的zui前麵是日軍的汽車,一輛接一輛,有幾裏路長,上麵坐著鬼子兵。中間是一長串輜重車輛,200多輛騾馬大車滿載寒衣、行李和彈藥浩浩蕩蕩地撞入狹溝。因為前有汽車隊開路,日軍更加疏於警戒,在後壓陣的一個小隊的騎兵饒有興趣地唱著當時在日軍中頗為流行的《滿洲姑娘》。這些侵略者們絕沒有想到:這條溝將是他們的葬身之地。
道路原本狹窄,加上大雨過後,更加泥濘難行。日軍車輛、人馬擁擠堵塞,行動緩慢,遠遠看去,像黃糊糊的長蛇順著深溝嚮西爬行。汽車喘著粗氣,爬到瞭溝的盡頭,慢慢地抬起頭來加大油門,嚮上爬行。
汽車越來越近瞭,zui頭上的一輛插著太陽旗,已經能看見車上的鬼子瞭。鬼子頭戴鋼盔,穿著黃呢大衣,懷抱三八大蓋步槍,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像看風景似的左看右看,還有幾個鬼子兵在車上嘰哩呱啦談笑自若。沉寂的山榖突然間充滿瞭汽車的引擎聲、馬蹄的鏘鏘聲和鬼子嘻笑怒罵鬍吆亂喝的聲音。驕橫的日軍既不派尖兵探路,左右又無搜索兵力,在一片嘻笑聲中一頭鑽進瞭八路軍的口袋陣。
伏擊的八路軍戰士們緊握子彈上膛的步槍,捏著開蓋的手榴彈,瞪大眼睛,怒火滿腔地注視著這群野獸。由於大雨過後的山土路格外泥濘,日軍的炮車和汽車擠成一團,不時傳來車輛陷進泥潭後的大呼小叫聲。
擔負攔腰衝擊的di686團團長李天佑在望遠鏡裏看到這種情況,認為這正是齣擊的極好時機,但總部那邊卻悄無聲息。
彆看李天佑隻有23歲,卻是位久經沙場的戰將。1914年1月8日,李天佑齣生在廣西臨桂縣六塘圩高皮寨。自幼聰穎的李天佑因傢境貧寒,隻讀過兩年私塾。1928年夏,北伐名將李明瑞在桂林招兵買馬,不滿15歲的李天佑報名投軍,當上瞭一名勤務兵。1929年,李天佑入廣西省政府南寜教導總隊學習,同年10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12月參加百色起義,任紅7軍排長,不久升任特務連連長。
李天佑是一員虎將,作戰十分勇敢。1931年1月,他率特務連作為紅7軍的先鋒,在永安關擊潰瞭扼守關口的湘軍1個排和民團武裝,為主力進軍湘南開闢瞭勝利之路。特務連由此得名“小老虎連”。這年7月,年僅17歲的李天佑任紅7軍di58團團長。
1933年,李天佑任紅三軍團di5師di13團團長,隨由軍團主力組成的東方軍入閩徵戰。圍泉上、戰歸化、攻朋口,襲夏道,李天佑的13團所嚮披靡,戰無不勝,一路凱歌高奏,成為彭德懷手中的一把利刃。尤其是芹山一戰,紅13團大敗號稱國民黨di十九路軍中zui有戰鬥力、從未打過敗仗的“鐵軍”——di366團,創造瞭以一個團兵力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一個團的驕人戰績。戰後,紅13團被授予“英雄模範團”的光榮稱號,李天佑獲得三等紅星奬章。1934年1月,李天佑升任紅5師師長,參加瞭中央蘇區di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徵。
1970年9月27日,李天佑在北京病逝。伍修權曾撰文稱贊他“必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專打惡仗硬仗,多少次在危急關頭扭轉戰場形勢,奪得戰鬥勝利”。
師指揮所裏,師長林彪和副師長聶榮臻看到日軍大隊進入包圍圈後,心情立刻沉重起來。據原來情報,從這裏通過的是一個旅團的日軍後勤補給聯隊,大約韆餘人。沒想到,今天進入包圍圈的已達4000多人,而且眼下,自己麵對的將是阪垣師團中zui為精銳的di21旅團。
怎麼辦?打不打?如果打,啃不動敵人怎麼辦?如果不打,將敵人放跑,那又將是天大的罪過。
在瞬息萬變、生死攸關的戰場上,作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必須要時刻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任何不理智的衝動行為都是萬萬不可取的。身材清瘦甚至略顯蒼白虛弱的林彪恰恰具有冷靜得有些孤僻、理智得近乎冷漠的性格。他少年老成,話語極少,不苟言笑,白?俊秀的臉上略帶稚氣,但濃眉下那一雙深邃的大眼,似乎能洞察一切,令人捉摸不透。
“打,必須打!打仗,有時候是要冒一點風險的。”林彪在反復掂量瞭這種風險的後果後,立刻接通瞭各部隊的電話,果斷地下達瞭齣擊的命令。
“叭!叭!”紅的綠的信號彈在長空劃過,di685團打響瞭di一槍,兩側的山岡頓時怒吼起來,機槍、步槍一齊開火,手榴彈像冰雹一樣落在日本鬼子汽車上爆炸。
刹時間,這條長達10餘韆米的道溝裏槍聲像炒豆似的響成一片,爆炸聲轟響不斷,硝煙騰空,塵土彌漫,被炸著瞭的汽車冒著滾滾濃煙,躥齣紅紅火苗。鬼子被炸得哭天嚎地,人仰馬翻,哇啦哇啦亂成一團。有的趴在汽車上,有的往車下跳,受到驚嚇的騾馬亂跑亂竄。敵人前頭的幾輛汽車癱瘓在山腳前,後麵的汽車撞上來,撞得東倒西翻,把公路也堵住瞭。
林彪從望遠鏡中俯視著整個戰場,發現直到半個小時後,遭伏的日軍仍未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抗,這纔稍稍鬆瞭一口氣。
“讓李天佑馬上到師部來一趟。”林彪一邊觀望著戰場上的情勢,一邊對身邊的參謀說。
師部距di686團的團部僅有一裏之隔,翻過一個山坡就到瞭。10分鍾後,李天佑氣喘籲籲地來到瞭師部。林彪直起身來,從望遠鏡中指點著說:
“李團長,看到瞭沒有?敵人數量雖然太多,但由於我們的動作突然,他們毫無準備,因此di一個迴閤他們已經吃瞭苦頭。估計敵人很快就會清醒過來,組織有效的抵抗。瞧,現在已經有一些敵人利用汽車作掩護,開始進行頑抗瞭。你們一定要沉著,戰鬥不會馬上結束的,你們團要以果敢的行動衝下山去,將敵人切割成幾塊,另外派一個營立即搶占對麵那座山頭。”
“瞧,敵人正往山上爬呢!”李天佑指著山溝裏的敵人說。
“你們的動作一定要快,要搶在敵人前頭,如果敵人先你們一步占領,你們一定要組織火力給我拿過來!這是決定整個戰鬥勝負的關鍵……”林彪果斷地命令道,臉上冷靜得不帶一絲錶情。
這位後來指揮di四野戰軍百萬大軍的著名戰將,嚮來隻注重理智,而不相信溫情。幾十年後,為瞭政治野心的需要,他在打倒一大批共同奮鬥的戰友時,同樣也不講溫情。
對他來說,溫情是平常人的事,講溫情的人永遠成不瞭統帥。
李天佑迴到團裏,馬上和政委楊勇進行瞭分工:由楊勇組織力量分割圍殲敵人,李天佑親自率領3營攻占對麵山頭。
“嘀嘀噠噠……”刹那間,嘹亮的軍號聲震撼山野,動人魂魄的喊殺聲如驚濤駭浪,戰士們一躍而起,一邊吼著“衝啊!殺啊!”,一邊端著明亮的刺刀,揮動著馬刀,勇敢無畏地衝下山去。
然而,阪垣師團畢竟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在經曆瞭zui初的慌亂之後,立刻明白瞭自己的不利處境,馬上利用汽車和溝溝坎坎進行就地阻擊。有的在車上射擊,有的趴在車下,以車為掩體嚮山上射擊,各自作戰,頑強抵抗。日軍中頗多武士道的道徒,打起仗來十分凶狠。尤其是日軍的機槍性能很好,射手訓練有素,火力異常猛烈。衝下山頭的八路軍戰士們無法壓住敵人的火力,在機槍的狂射麵前一片片倒下,其中di9連zui後隻剩下10餘人。
常言道:狹路相逢勇者勝。當實力不及對手時,拼命往往是zui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八路軍指戰員們士氣高昂,連長犧牲瞭排長頂替,排長犧牲瞭班長頂替,班長犧牲瞭戰士接續指揮,就是這樣前僕後繼,浴血奮戰,與鬼子拼死搏殺。
日軍di一次碰到比他們更為勇敢的軍隊,銳氣頓挫,在八路軍的刺刀的威逼下紛紛滾下山坡。麵臨滅頂之災的日軍在指揮官的驅使下破釜沉舟,作睏獸之鬥。戰鬥進入白熱化,雙方軍人都殺紅瞭眼,一次又一次攪殺在一起,似乎忘記瞭死亡的恐懼……
時di687團9連副連長的郭春林迴憶道:
戰鬥打響時,埋伏陣地下麵的喬溝裏堵滿瞭日軍的輜重車,我們隻需嚮下扔手榴彈就行瞭。開始鬼子拼命嚮溝兩側的山坡上爬,結果剛一露頭就被我們的火力乾掉。鬼子們沒有辦法隻能躲在夾溝兩旁的凹處,我軍火力難以發揮,戰鬥暫時沉寂瞭一刻。沒過多久,我們右側突然響起瞭瘋狂的機槍聲,從聲音可以明顯聽齣來不是我軍常用的馬剋沁重機槍和捷剋式輕機槍。原來一股日軍利用我軍視綫的死角偷偷爬上一個小山陵,並在那裏架起一挺機槍。我馬上命令連裏zui勇敢的同誌2排長秦二愣帶領10餘名戰士去消滅掉那股敵人。就在這時,我突然覺得左臂像被火燙瞭一下,這是我在8年抗戰中di一次負傷。秦二愣果然不負眾望,在那個小山陵底下用全身力量將一束手榴彈仍瞭上去,一下就炸死瞭幾個鬼子,其他的鬼子全被鎮住瞭,倉皇逃往山下。我連順勢嚮溝裏衝鋒,與日軍打起肉搏戰。一個鬼子看我受傷不能拼刺刀,嚮我撲過來。我剛要用駁殼槍嚮他射擊,秦二愣從側麵猛撲過來,一刀將其刺倒。我看到秦二愣已經多處負傷,勸他下去休息。他什麼也沒說就嚮一群鬼子衝去,結果被鬼子包圍。等我和其他戰士趕到,他已經被鬼子刺倒。我俯身去摸他的心髒,希望他還活著,但是心髒已經停止瞭跳動,事情發生得這樣快,令人不敢相信,全連zui勇敢的同誌,也是我zui好的一個戰友就這樣犧牲瞭。
縱觀整個平型關作戰,林彪的指揮並非無懈可擊,還是齣瞭兩個紕漏。
一是24日夜因山洪暴發,di688團沒能趕到戰場,使八路軍參戰部隊少瞭三分之一,對日軍的兵力優勢變弱。
另一個就是戰場的一個重要製高點老爺廟梁未派部隊占領。而這一疏漏在戰鬥打響後,很快就被日軍發現並利用,從而給八路軍帶來很大傷亡。老爺廟一帶是南低北高的山地,再往北是製高點老爺廟梁。可以說,誰占領瞭老爺廟誰就掌握瞭戰場的主動權。
據當時在3營任排長的田世恩迴憶:
當我帶領全排衝到老爺廟坡下時,見前麵有一個鬼子正往老爺廟那邊跑,我就挺著刺刀拼命追。不想在我右邊,藏在鬼子屍首堆裏的一個鬼子正要嚮我開槍,這時突然從土坡後麵跳齣一位高個兒漢子,一下就抓住瞭那鬼子的脖子,那鬼子哇哇叫兩聲就老實瞭。我見老百姓也來參戰,勁頭更足瞭,緊爬幾步追上逃跑的那個鬼子,一刀就將他刺下瞭山。不過,有的鬼子的刺刀技術確實不錯,我後來遇到的一個鬼子個兒不高,動作非常熟練。來迴幾個迴閤不但沒找到他的漏洞,反而把我的刺刀給擋彎瞭。正在這時,我的右肩膀被擊中。那傢夥見狀以為有機可乘,嚮我撲過來,我順勢掄起槍托劈到那鬼子頭上……
我們足足拼瞭半個小時,鬼子頂不住瞭,紛紛鑽到車下,我們乘機直奔老爺廟。占領老爺廟的一小股敵人見我們開始往上爬,就機關槍掃個不停,溝裏的鬼子也從後麵湧上來。這時2營從側麵衝過來,消滅瞭湧上來的敵人。我們沒瞭後顧之憂,繼續前進。我帶著兩個班的戰士冒著彈雨,匍匐前進,在離山頂不遠處嚮敵人投彈。敵人的機槍啞瞭,他們就端著刺刀衝下來。有經驗的人都清楚,這種依托陣地的反衝鋒是很厲害的,但我們的人多,三五個戰士對付一個鬼子,一個鬼子zui少也要挨上兩三刺刀。我們占領老爺廟後,居高臨下進行攻擊,打得溝裏的鬼子無處藏身。
日軍此時方纔如夢方醒,明白瞭製高點的作用,急忙組織起幾百人進行軍團衝鋒。腳穿皮靴的日軍,爬山的速度極慢,在八路軍的近戰射擊下,根本形不成威脅。
激戰至下午3點,八路軍發起總攻。鬼子再也頂不住瞭,紛紛潰敗下去。這時槍聲稀瞭,喊聲也漸漸弱瞭,鬼子是在做zui後的垂死掙紮。除一部突圍外,被包圍在溝裏公路上的日軍全部被擊斃,居然無一人被俘。
這麼大的伏擊戰沒有抓到一個俘虜,在紅軍戰史上尚無先例。可見日軍的頑抗到瞭何等地步,雙方搏殺的殘酷程度由此可見一斑。時任di686團組織處股長的歐陽文迴憶道:
戰前我們給戰士作動員,說是要優待俘虜,我們準備要抓1000個俘虜好送到全國各地去作展覽。結果一個也沒抓到,這時的鬼子還真有點“武士道”精神,到死都不投降。我親眼看著我們團的一個副營長背起一個鬼子的傷員往後走,結果被鬼子把耳朵給咬下來瞭,氣得旁邊的一個排長一刀把那個鬼子的腦袋給砍下來瞭。
此役,di115師發揮瞭善於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保證瞭戰鬥的突然性,以劣勢裝備一舉擊斃日軍精銳闆垣師團di21旅團韆餘人,擊毀汽車百餘輛、馬車200輛,繳獲九二式步兵炮1門、輕重機槍20多挺、步槍1000餘支、軍馬50多匹,以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
一位參加過平型關戰鬥的八路軍戰士迴憶道:
長長的山溝裏,到處都是被打翻擊毀鬼子的汽車和大車,燒著瞭的還在冒煙,汽車上麵和車輪下麵都是鬼子屍體,有的還掛在汽車擋闆上,從姿勢看,顯然是沒來得及下車就被擊斃瞭;半山坡上鬼子的騎兵,連人帶馬屍橫遍地。死屍中間,有的是被我們戰士用刺刀戳死的。橫七竪八,倚躺仰臥,各式各樣的醜態都有。公路上的汽車和大車還滿載著彈藥、裝具、被服、糧食、餅乾、香煙……遍地都扔著槍支彈藥,鬼子兵的黃呢軍服、大頭鞋子、牛皮背包、水壺和飯盒……不可盡數,那大大小小的太陽旗,布的、綢的、寫滿字的、畫瞭符號的,都像垃圾一樣扔在地上;那一份份作戰計劃、命令、情報等機密文件如同給日軍送葬的紙錢飄飛起落。附近山溝裏的老百姓聽說八路軍把鬼子打敗瞭,都歡天喜地地跑來幫助部隊收攏和搬運戰利品,運不走的汽車也點上把火燒瞭。
日本1973年齣版的《濱田聯隊史》是這樣描述平型關戰鬥的:
汽車一過關溝村即與敵遭遇,當即火速下車,令吉川中隊嚮北邊高地,內藤中隊嚮南邊高地,機槍中隊協助龍澤中隊從中間平地進行攻擊。然後敵人以迫擊炮、重機槍猛烈射擊,兵力看來也比我方多十幾倍。尤其吉川中隊正麵之敵舉起軍旗、吹起軍號,士兵各自扔齣手榴彈,反撲過來。我方寡不敵眾而毫無辦法……
9月28日,龍澤中隊得到友軍的支援後,勇氣百倍再次繼續前進,此時遇到意外情景,刹那間所有人員嚇得停步不前。冷靜下來看時,纔知道行進中的汽車聯隊已遭到突襲全部被殲滅,100餘輛汽車慘遭燒毀,每隔約20米,就倒著一輛汽車殘骸。公路上有新莊中佐等無數陣亡者,及被燒焦躺在駕駛室裏的屍體,一片慘狀,目不忍睹。
平型關一戰,打瞭闆垣師團一個措手不及,日本國內輿論一片嘩然。
戰鬥結束後的當天晚上,東京廣播電颱報道瞭一條爆炸性新聞:
“皇軍zui老的wang牌di5師團在山西北部山嶽地帶遭中國軍隊的突然襲擊,一名高級軍官陣亡……”
日軍大本營連續急電駐天津的華北方麵軍司令部,命令火速查清那位陣亡者姓名。還未等華北方麵查清情況,di二天東京就傳開瞭“闆垣徵四郎被擊斃”的消息。有的報紙更是將“闆垣之死”與其嶽父——日俄戰爭中在奉天紅土嶺戰鬥中戰死的“軍神大越”聯係起來。
更為可笑的是,闆垣的“死訊”傳到山西蔚縣的日軍di5師團司令部。闆垣本人極為惱怒,於9月28日親率一部日軍開往平型關復仇,不過等待他的也隻有一地屍骨瞭。
平型關大捷是中日戰爭全麵爆發後,中國軍隊取得的di一個大勝利,沉重打擊瞭日軍的囂張氣焰,粉碎瞭“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增強瞭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提高瞭共産黨和八路軍的聲威,在抗戰史上寫下瞭光輝的一頁。
八路軍、115師也因“平型關大捷”而名揚天下。捷報傳齣,舉國歡騰!嚮八路軍緻敬和慰問的電報如雪片般飛嚮延安和八路軍總部,盛贊八路軍“受命抗敵,立奏奇功”的英雄業跡。
蔣介石也發來賀電:
硃總司令、彭副總司令勛鑒:
二十五日電悉,二十五日一戰,殲寇如麻,足徵官兵用命,深堪嘉蔚,尚希益勵所部,繼續努力,是所至盼。
國民黨元老、di二戰區戰地動員委員會主任續範庭專門著文寫道:
謹按平型關戰役,八路軍的大捷,其估價不僅在於雙方死亡的慘重,而在於打破瞭“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我們的士氣。在敵人方麵,從南口戰役以來,日寇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在平型關忽然受到慘重的打擊,使日寇知道中國大有人在,銳氣挫摺,不敢如以前那樣的長驅直進。忻口戰役敵人未敢貿然深入,我軍士氣高漲,未嘗不是平型關殲滅戰的影響。
英國《每日先驅報》發錶評論:
一部分進攻的日軍在平型關遭受慘敗。那是一種山地上的運動戰,但它展開瞭中國抗戰的新局麵,防守的軍隊在這裏di一次采用主動進攻的戰術,用積極的進攻行動迴答日軍……
平型關,這個古老、險要的內長城關隘,一戰天下聞,成為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象徵。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