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硯石是華夏文明最絢麗華美的樂章之一。從硯的曆史源流來看,文化是貫穿整個硯史的主綫。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硯石反映瞭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使用群體,在硯中注入瞭不同的文化取嚮和內容。從曆代文化名人與硯相依為命、難捨難分的情結中,也可以看齣硯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硯石收藏冷中有熱
第二章 硯石的曆史源流
第三章 硯的種類
第四章 硯石的收藏價值
第五章 硯石的鑒賞
第六章 端硯的文化品位
第七章 端硯石與坑口
第八章 欣賞端硯賞什麼
第九章 端硯的收藏要點
第十章 歙硯鑒賞與收藏
第十一章 洮硯鑒賞與收藏
第十二章 澄泥硯鑒賞與收藏
第十三章 紅絲硯鑒賞與收藏
第十四章 石城硯鑒賞與收藏
第十五章 鬆花硯鑒賞與收藏
第十六章 其他硯鑒賞與收藏
第十七章 石硯的收藏方法
第十八章 石硯的保養
第十九章 名人與硯的故事
第二十章 藏傢的成功之路
第二十一章 石硯的鑒定和辨僞
第二十二章 石硯的收藏投資
後記
精彩書摘
宋代歙硯石色之多,質地之細,為諸硯之冠。當時的著名文人、學士、書畫傢,對歙硯無不贊美。如洪景伯、鬍仔、蘇東坡、歐陽修、周必大、黃山榖等都寫瞭許多贊美歙硯的詩文,指齣歙石的各種妙處。此外,北宋書法四大傢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也對歙硯作過極高的評價。在此期間,一些論述歙硯的專著,如《歙州硯譜》《歙硯說》《歙石辨》等也相繼刊印。南宋(1225~1264)歙州知府謝暨每年都嚮理宗進貢“新安四寶”,即“澄心堂紙、李廷圭墨、汪伯立筆、羊頭嶺古坑硯”。其中羊頭嶺,今稱羊鬥嶺,與龍尾山相連,羊頭嶺古坑硯即龍尾古硯。
如今,在安徽省博物館內尚保存著一批新中國成立後齣土的宋代歙硯,其石質堅潤細密,雕琢古樸雅潔,瞭無繁縟之飾,令人賞心悅目。
1953年歙縣宋代窯藏齣土17方歙硯,石質與造型各異,製作巧妙,展現瞭歙石精美絕倫的麵貌。據硯譜記載,宋時歙石名目有眉子紋7種,外山羅紋13種,水玄金文厥狀10種,各種紋色美輪美奐。正如宋代書法傢蔡君漠所贊:“玉質純蒼理緻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詩中將歙硯與卞和玉相媲美,認為歙石價值連城。元代至元年間,婺源縣令汪月山為瞭滿足達官顯貴的貪欲.曾經“發數都之夫力”去挖掘歙石,結果“石盡山頹,壓死數人乃已”。舊坑淹沒後,又轉往緊足坑挖掘,經年纍月,愈挖愈空,結果到瞭後至元五年(1339年),緊足坑又宣告塌陷。關於這一次坑洞塌崩的情景,元代江光啓《送侄濟舟售硯序》一文,記之最詳:“今至五年十月十八日夜,淹聲如驚雷,隔溪房瓦皆震,人驚獸駭;數年前工人告予,緊足石斷鑿已盡,予不之信,至是果然。六十年兩見此事,亦可一慨。”
……
硯石鑒賞與收藏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