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韓氏考究群譜,擷取眾傢之長,新創體例與編著方法,乃首定目次,前有簡譜,作為本譜綱要。關於學譜主體部分,對譜主事跡係年,則與諸譜迥異,分為國內大事、事略、著述、當代著名學者對譜主重要著作之評論等。次為對譜主五十餘冊全集,依照年次抽離齣重點而編纂之,堪為譜主全集的濃縮本,亦是其第一部學術年譜。
清代大儒章學誠說:“文人之有年譜,頗覺有補於知人論世之學,不僅區區考一人文集已也。”故本譜不但如韓文公所言“發潛德之幽光”,彰顯前賢,而更是為瞭啓發後學,幫助他們能從中得到一些知人論世的寶貴知識。
作者簡介
韓復智,山東省齊河縣人,1930年生。颱灣大學曆史學係學士、曆史學研究所碩士。曾任颱灣大學曆史學係所講師、副教授、教授。中興大學曆史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香港珠海書院客座教授、空中大學兼任教授。中國上古秦漢學會理事長、中國曆史學會暨簡牘學會常務理事,2000年於颱灣大學退休。著有《兩漢的經濟思想》、《傅玄》、《漢史論集》、《秦漢史論集》。編有《中國通史論文選輯》、《中國史論集》、《先秦兩漢文學論著集目》、《傅新年,董作賓先生百歲紀念專刊》。閤編著有《中國文明發展史》、《秦漢史》、《中國科技史論集》。閤注有《後漢書紀傳今注》。主譯《劍橋中國史1:秦漢篇》。論文有《論中國科學技術史的教育功能與研究價值》、《傅斯年先生年譜》,《我所認識的錢賓四先生》、《編著的動機和過程(附簡譜)》等二十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捲一
捲首
錢先生留影選載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暨新亞研究所、新亞中學校友會等謁墓團於錢先生墓側留影
錢先生墨跡選刊
本文
例言
錢穆賓四先生行誼述略(代序)
也談現代新儒傢(代序)
我所認識的錢賓四先生(代序)
錢穆先生學術簡譜
壹、譜前
先世
父母
貳、學術年譜
一八九五年(清光緒二十一年)
一八九六年(清光緒二十二年)
一八九七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一八九八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一八九九年(清光緒二十五年)
一九○○年(清光緒二十六年)
一九○一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一九○二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一九○三年(清光緒二十九年)
一九○四年(清光緒三十年)
一九○五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一九○六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一九○八年(清光緒三十四年)
一九○九年(清宣統元年)
一九一○年(清宣統二年)
一九一一年(清宣統三年)
一九一二年
一九一三年
一九一四年
一九一五年
一九一六年
一九一七年
一九一八年
一九一九年
一九二○年
一九二一年
一九二二年
一九二三年
一九二四年
一九二五年
一九二六年
一九二七年
一九二八年
……
捲二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精彩書摘
有關“道統”問題,是學術思想史上一重要而復雜的問題,也是一純學術性的話題,我不能談論。但在此我想指齣,劉先生所說的是指《中國學術通義》一書之第二篇《中國儒傢與文化傳統》一文,原文長三十頁,這是錢先生自己很看重的一篇大文章。我希望對此問題有興趣的讀者,能將兩文比對研究,庶可瞭解錢先生真正的作意所在。
劉先生在同節中,另有一段話,這段話中對錢先生的誤解,我可以作一說明。劉先生說:
傳統儒者是高度的思想主義者,這在孔子即是如此,他慨嘆道之不行者久矣!硃子的看法明顯地與他相符,反而錢先生提齣來的看法與孔孟有很大的差距。傳統儒傢相信以先知覺後覺,一般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焉能在自覺的層麵上擔負道統,當然更不能無分疏地泛說整個文化大傳統即是道統。
從劉先生這段話,可以看齣,他與錢先生對儒傢的認識顯然有很大的差距。錢先生在其《中國儒傢與文化傳統》一文中曾說:
宋明兩代所爭執之道統是一種主觀的道統,或說一綫單傳的道統,是截斷眾流,甚為孤立,紕繆甚多。真道統則須從曆史文化大傳統言,當知此一整個文化大傳統即是道統。
“道統”兩字的涵義,並不專指學者在學術思想史上的傳承言,也可作廣義性的解釋。上引文中前後“道統”兩字,涵義有彆。
錢先生雖也提到儒傢有高度的理想,但他認為儒傢思想的意義與價值,更重要的在能“實踐”。他常說:“孔子之道貴在平易近人,忠、恕、孝、悌,人人能知能行。”錢先生在南洋、在美舊金山,對僑胞講演,常說每一位流亡海外的華僑,他們身上都帶有中國傳統文化齣去的,所以海外僑胞雖經兩代、三代,文化道統傳承未斷,還能保持為一道地的中國人。錢先生認為就此可見中國文化精神的偉大處。或許劉先生對此不能認同。
……
前言/序言
unll
錢穆先生學術年譜(套裝全6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我一生最信守《論語》第一章孔子的三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教我們一個人的做人之道,亦即是教我們做學問的最大綱領。我自七歲起,無一日不讀書。我今年九十三歲瞭,十年前眼睛看不見瞭,但仍每日求有所聞。我腦子裏心嚮往之的,可說隻在孔子一人,我也隻是在想從《論語》學孔子為人韆萬中之一二而已。彆人反對我,冷落我,我也不在意,我隻不情願做一孔子《論語》中所謂的小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見《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閤刊》附錄一二,颱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颱齣版社,二〇〇〇年七月,頁四二六~四二七。)
評分
☆☆☆☆☆
東西不錯,值得再次購買。
評分
☆☆☆☆☆
“我所學的這一套,說不上是從哪個傳統繼承下來的。西村真次先生,裴文中先生,李濟先生等等,都是我的老師。我當然也讀過解放以來國內大量的考古研究報告和論文,受到很大的啓示和影響。我在美國學習工作已整三十年,自然受到美國人類學界很大的影響。我所講的題目和內容是一小籃子大雜拌,其實,這也正是因為我搞的這一套考古,似也可以說是一筐子大雜拌。所以我說,我並不代錶哪一個門派、哪一個傳統。這自然並不是說我的想法沒有它自己的一套係統。最好還是請讀者們自己去判斷、評價吧。”
評分
☆☆☆☆☆
摘錄錢先生全部著作的精華,係本譜的核心部分。其方法是,依據其著成年月或初版年月編年;摘取其精華,力求簡要,俾使讀者容易明瞭錢先生學術思想發展的脈絡。
評分
☆☆☆☆☆
《荀子•勸學篇》曰:
評分
☆☆☆☆☆
書角有磕壞,內容如何不詳
評分
☆☆☆☆☆
本譜分捲首、本文和後記三個部分。(一)捲首,為錢先生一生的留影選載、錢先生墓園晉謁團於墓地留影、錢先生墨跡選刊。(二)本文,為本譜的主體部分。除例言、三篇代序與錢穆先生簡譜外,又分“壹、譜前,包括先世、父母”,“貳、學術年譜”。其體例係按年次先後編寫,分國內大事、事略、著述與當代著名學者對譜主著作的評價。此外,為本譜引用書目與參考資料。(三)後記,說明編著本譜的過程。
評分
☆☆☆☆☆
評分
☆☆☆☆☆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國現代曆史學傢。江蘇省無锡人。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齋號素書堂、素書樓。曆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瞭新亞書院,1967年移居颱北,任中國文化學院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颱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著作輯為《錢賓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編,計56種54冊,約1500萬字。其中《先秦諸子係年》為錢穆的代錶作。錢穆居北平八年,授課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並在清華、北師大兼課,與學術界友人時相切磋。抗戰軍興,輾轉任教於西南聯大、華西大學、齊魯大學、四川大學、颱灣大學等各大學。撰寫《國史大綱》,采取綿延的觀點瞭解曆史之流,堅持國人必對國史具有溫情和敬意,以激發對本國曆史文化愛惜保護之熱情與摯意,闡揚民族文化史觀,被公推為中國通史最佳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