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學術年譜(套裝全6捲)

錢穆先生學術年譜(套裝全6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韓復智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04467
版次:1
商品编码:1100988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57
套装数量:6
字数:18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韓氏考究群譜,擷取眾傢之長,新創體例與編著方法,乃首定目次,前有簡譜,作為本譜綱要。關於學譜主體部分,對譜主事跡係年,則與諸譜迥異,分為國內大事、事略、著述、當代著名學者對譜主重要著作之評論等。次為對譜主五十餘冊全集,依照年次抽離齣重點而編纂之,堪為譜主全集的濃縮本,亦是其第一部學術年譜。
   清代大儒章學誠說:“文人之有年譜,頗覺有補於知人論世之學,不僅區區考一人文集已也。”故本譜不但如韓文公所言“發潛德之幽光”,彰顯前賢,而更是為瞭啓發後學,幫助他們能從中得到一些知人論世的寶貴知識。

作者簡介

韓復智,山東省齊河縣人,1930年生。颱灣大學曆史學係學士、曆史學研究所碩士。曾任颱灣大學曆史學係所講師、副教授、教授。中興大學曆史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香港珠海書院客座教授、空中大學兼任教授。中國上古秦漢學會理事長、中國曆史學會暨簡牘學會常務理事,2000年於颱灣大學退休。著有《兩漢的經濟思想》、《傅玄》、《漢史論集》、《秦漢史論集》。編有《中國通史論文選輯》、《中國史論集》、《先秦兩漢文學論著集目》、《傅新年,董作賓先生百歲紀念專刊》。閤編著有《中國文明發展史》、《秦漢史》、《中國科技史論集》。閤注有《後漢書紀傳今注》。主譯《劍橋中國史1:秦漢篇》。論文有《論中國科學技術史的教育功能與研究價值》、《傅斯年先生年譜》,《我所認識的錢賓四先生》、《編著的動機和過程(附簡譜)》等二十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捲一
捲首
錢先生留影選載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暨新亞研究所、新亞中學校友會等謁墓團於錢先生墓側留影
錢先生墨跡選刊
本文
例言
錢穆賓四先生行誼述略(代序)
也談現代新儒傢(代序)
我所認識的錢賓四先生(代序)
錢穆先生學術簡譜
壹、譜前
先世
父母
貳、學術年譜
一八九五年(清光緒二十一年)
一八九六年(清光緒二十二年)
一八九七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一八九八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一八九九年(清光緒二十五年)
一九○○年(清光緒二十六年)
一九○一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一九○二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一九○三年(清光緒二十九年)
一九○四年(清光緒三十年)
一九○五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一九○六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一九○八年(清光緒三十四年)
一九○九年(清宣統元年)
一九一○年(清宣統二年)
一九一一年(清宣統三年)
一九一二年
一九一三年
一九一四年
一九一五年
一九一六年
一九一七年
一九一八年
一九一九年
一九二○年
一九二一年
一九二二年
一九二三年
一九二四年
一九二五年
一九二六年
一九二七年
一九二八年
……
捲二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精彩書摘

有關“道統”問題,是學術思想史上一重要而復雜的問題,也是一純學術性的話題,我不能談論。但在此我想指齣,劉先生所說的是指《中國學術通義》一書之第二篇《中國儒傢與文化傳統》一文,原文長三十頁,這是錢先生自己很看重的一篇大文章。我希望對此問題有興趣的讀者,能將兩文比對研究,庶可瞭解錢先生真正的作意所在。
劉先生在同節中,另有一段話,這段話中對錢先生的誤解,我可以作一說明。劉先生說:
傳統儒者是高度的思想主義者,這在孔子即是如此,他慨嘆道之不行者久矣!硃子的看法明顯地與他相符,反而錢先生提齣來的看法與孔孟有很大的差距。傳統儒傢相信以先知覺後覺,一般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焉能在自覺的層麵上擔負道統,當然更不能無分疏地泛說整個文化大傳統即是道統。
從劉先生這段話,可以看齣,他與錢先生對儒傢的認識顯然有很大的差距。錢先生在其《中國儒傢與文化傳統》一文中曾說:
宋明兩代所爭執之道統是一種主觀的道統,或說一綫單傳的道統,是截斷眾流,甚為孤立,紕繆甚多。真道統則須從曆史文化大傳統言,當知此一整個文化大傳統即是道統。
“道統”兩字的涵義,並不專指學者在學術思想史上的傳承言,也可作廣義性的解釋。上引文中前後“道統”兩字,涵義有彆。
錢先生雖也提到儒傢有高度的理想,但他認為儒傢思想的意義與價值,更重要的在能“實踐”。他常說:“孔子之道貴在平易近人,忠、恕、孝、悌,人人能知能行。”錢先生在南洋、在美舊金山,對僑胞講演,常說每一位流亡海外的華僑,他們身上都帶有中國傳統文化齣去的,所以海外僑胞雖經兩代、三代,文化道統傳承未斷,還能保持為一道地的中國人。錢先生認為就此可見中國文化精神的偉大處。或許劉先生對此不能認同。
……

前言/序言

unll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三,还有前后引用雷同的现象,比如《学龠》中近百年读书风气一文,在三十年代发表时,韩先生就基本上全部引用,但到了《学龠》发表时,又再次引用该篇。这不能不说是浪费篇幅了。

评分

第二位妻子叫张一贯,1929年在苏州与钱穆成婚。张一贯是

评分

  此外,要说明的是,严耕望归田先生在生前面允笔者编著本谱时,可以采用他写的《钱穆宾四先生与我》一书中《钱穆宾四先生行谊述略》一文作代序,未料他还没有看到本谱,即因病去世。今日又翻阅严先生赐给我这本书于一九九二年七月九日的签名时,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过与感念。严先生是一经师人师,笔者十分敬佩他的做人和治学,他与钱先生的先后遽归道山,诚是我国学术思想界和教育界无可弥补的极大损失。其次,深蒙钱师母胡美琦教授的金诺,将她所撰的《也谈现代新儒家》的一文作为本谱的第二篇代序。严先生之文精粹扼要地说明钱先生一生的行谊。师母的大作主要说明钱先生从来不反对新儒家,只是不承认别人硬说他是新儒家。这两篇代序,实为本谱增添了极大的光辉。谨在此特别表示由衷的感谢。

评分

  

评分

本谱的取材有二:(一)以台北市素书楼文教基金会•兰台出版社出版的钱穆先生全部著作为主(以下简称兰台版),辅以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印行的《钱宾四先生全集》(以下简称《全集》)与商务印书馆出版有关钱先生的著作(以下简称商务版)。(二)多种相关书文资料,详见后面“引用书目与参考资料”。

评分

非常好的书,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

评分

    一、体例

评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其中《先秦诸子系年》为钱穆的代表作。钱穆居北平八年,授课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并在清华、北师大兼课,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抗战军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华西大学、齐鲁大学、四川大学、台湾大学等各大学。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

评分

大陆刚出的,对于钱大师的一生学术思想行迹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很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