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書法名傢大圖範本·董其昌(1):勤政勵學箴

曆代書法名傢大圖範本·董其昌(1):勤政勵學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東勝 編
圖書標籤:
  • 書法
  • 董其昌
  • 明代書法
  • 書法臨摹
  • 書法字帖
  • 書法技法
  • 勤政勵學箴
  • 書法入門
  • 藝術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8014126
版次:1
商品编码:11078481
包装:平装
开本:6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董其昌(1555-1636)明代書法傢、畫傢。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南直隸鬆江府華亭(今上海鬆江)人。萬曆十六年(1588)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卒謚文敏。工書法,自謂於率易中得之,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彆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於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閤瞭晉、唐、宋、元各傢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圓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劄,流布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書為宗法,備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緻使董書風靡一時,齣現瞭滿朝皆學董書的熱潮。一時追逐功名的士子幾乎都以董書為求仕捷徑。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傢無法比擬的。
《曆代書法名傢大圖範本·董其昌(1):勤政勵學箴》取法顔真卿,用筆莊敬,圓勁秀逸,肥瘦適中。全作自首迄末,無一破體,神完氣足,既存顔之形貌,又具顔之神韻。行筆運腕,點畫之間,又蘊涵董氏自傢書法風範,是其楷書中的精湛之作,從中可以品味到成熟顔體結體寬綽、雍容大度的富態之美。此作現藏於遼寜省博物館。

內頁插圖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以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富收藏,精鉴赏,为明代晚期的画坛领袖,松江画派的创立者。书画集历代名家之长,各有新创,并以“南北宗”理论,对清代艺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评分

董其昌 楷书《勤政励学箴》。纵观此楷书轴,不失为一件以秀美典雅为基调、博采众美、略呈“拙”趣而具有自家面目的集大成之作,笔法圆熟,点画精到,结体端庄,从中可以品味到成熟颜体结体宽绰、雍容大度的富态之美,体现了董其昌深厚的书法功力。

评分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以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富收藏,精鉴赏,为明代晚期的画坛领袖,松江画派的创立者。书画集历代名家之长,各有新创,并以“南北宗”理论,对清代艺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评分

评分

纸本 楷书 纵214.5厘米 横61.8厘米

评分

董其昌的字不错,印刷精美,很好的字帖。董其昌楷书勤政励学箴轴董其昌 楷书勤政励学箴轴[1]

评分

董其昌书法创作以行草最多,造诣最高,然其楷书造诣颇深、具相当功力。此卷是其楷书中的精湛之作,传达出淡雅萧散的逸韵

评分

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法家、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六年(1588)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徵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致使董书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