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社會心理學(第2版)
價: 48.00元
作者:金盛華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ISBN:9787040277241
頁碼:517頁
版次:第2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ASIN:B003BXTQRQ
商品標識:asinB003BXTQRQ
內容提要
目錄
d一部分 社會心理學概論
d一章 社會心理學及其發展
d一節 社會心理學的界定
一、關於社會心理學理解的分歧
二、定義社會心理學的依據和背景
三、社會心理分類係統
四、本書的社會心理學定義
第二節 社會心理學與相關學科的聯係和區彆
一、社會心理學分析的獨特性
二、社會心理學與人格心理學
三、社會心理學與社會學
第三節 社會心理學研究範疇
一、社會心理發展
二、認知社會心理學
三、社會互動
四、社會影響
第四節 社會心理學的發展
一、史前思想積纍階段
二、産生階段
三、迅速發展階段
第五節 社會心理學現狀與趨勢
一、西方社會心理學現狀與趨勢
二、中國社會心理學現狀與趨勢
第二章 社會心理學理論
d一節 強化導嚮的社會心理學理論
一、強化理論溯源
二、強化理論的核心概念
三、社會學習理論
四、社會交換理論
第二節 認知導嚮的社會心理學理論
一、認知理論的主要概念和特點
二、認知失調理論
三、圖式理論
四、認同理論
五、社會同一性理論
六、自我類化理論
第三節 角色理論
一、角色理論的概念及其來源
二、角色理論的主要概念
三、角色理論的主要觀點
第四節 自我價值定嚮理論
一、自我價值定嚮理論的背景
二、自我價值定嚮理論的原理:四個基本命題
三、自我價值定嚮理論的主要概念
四、自我價值定嚮理論的係統支持
第三章 社會心理學研究方法
d一節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方法學路徑
一、現象揭示研究
二、關係解釋研究
三、因果聯係證實研究
第二節 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觀察法
二、檔案法
三、調查法
四、現場研究與現場實驗
五、實驗室實驗
六、準實驗研究
第三節 社會心理學實驗研究的變量與操作
一、變量
二、操作
三、研究的控製與誤差
第四節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原則
一、客觀性原則
二、分析與綜閤原則
三、交互作用分析原則
四、宏觀與微觀相統一的原則
五、倫理性原則
第二部分 社會心理發展
第四章 社會化
d一節 社會化的概念及其實質
一、社會化的概念
二、語言社會化的特殊地位
三、社會化與個性化
第二節 社會化的心理機製
一、社會角色引導
二、社會比較機製
三、社會學習機製
四、亞社會認同
第三節 社會化的影響源
一、文化
二、傢庭的特殊作用
三、同輩群體
四、學校
五、媒體
第四節 社會化的結果
一、語言與認知能力
二、道德觀念與行為製約機製
三、性彆角色的獲得
第五節 *社會化
一、*社會化的必要性與內容
二、*社會化的文化反哺機製
三、角色獲得
四、角色改變
五、再社會化
第五章 態度及其測量
d一節 態度的實質
一、什麼是態度
二、態度的特點
三、態度的維度
四、態度與有關概念的聯係與區彆
第二節 態度的形成
一、學習經驗與態度的形成
二、態度的功能與態度的選擇
三、影響態度形成的因素
第三節 態度與行為的關係
一、態度同行為的分離與一緻
二、態度與行為關係的理論解釋
第四節 態度的測量
一、瑟斯通量錶
二、李凱特量錶
三、語義差異量錶
四、投射測驗
五、內隱態度測驗
六、態度的實證測定
第三部分 認知社會心理學
第六章 社會知覺
d一節 社會知覺的概念
一、社會知覺的定義
二、社會知覺的分類
三、社會知覺與有關概念的聯係與區彆
第二節 印象形成過程
一、印象及其定嚮作用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選擇傾嚮
三、總體印象形成模式
四、對他人情緒與個性的知覺
第三節 社會知覺偏差
一、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二、暈輪效應
三、預言自動實現效應
四、認知啓發與社會知覺誤差
五、影響社會知覺偏差的其他因素
第四節 印象管理與自我錶現
一、印象管理的概念
二、情境同一性與自我錶現
三、自我錶現策略
四、印象管理的識彆
第五節 內隱社會認知
一、內隱社會認知的概念
二、內隱社會認知的研究方法
三、內隱社會認知的相關研究
第七章 刻闆印象與歸因
d一節 刻闆印象及其形成
一、刻闆印象的概念
二、刻闆印象的具體錶現
三、刻闆印象的形成、作用與改變
第二節 偏見與歧視
一、偏見與歧視的概念和成因
二、性彆歧視和種族歧視
三、減少偏見和歧視的方法
第三節 歸因與歸因理論
一、歸因的概念
二、歸因理論
第四節 歸因偏差
一、基本歸因偏差
二、活動者-觀察者效應
三、自我服務偏差
第八章 自我概念
d一節 自我與自我概念溯源
一、自我概念的相關理論
二、自我概念的結構
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第二節 自我概念的形成與自我認知
一、自我概念的發生機製
二、自我概念的發展
三、自我知覺理論
四、自我確認
五、自我認識過程中的自我服務偏差
第三節 自尊
一、自尊的結構與影響因素
二、自我差距與自我提高
三、自尊的測量
四、自我效能
第四節 文化與自我
一、文化差異視角下的自我概念
二、文化自我的動態觀
三、來自認知神經科學的證據
第九章 價值取嚮
d一節 價值取嚮概念及一般問題
一、價值取嚮的界定
二、價值觀理論及測量
三、價值取嚮與主要關聯心理變量的關係
四、價值取嚮的本土化研究
五、價值取嚮的新研究進展
第二節 中國民眾價值取嚮狀況
一、中國民眾整體價值取嚮結構特點
二、大學生價值取嚮狀況
第三節 中國企業傢價值取嚮
一、企業傢的基礎價值取嚮狀況
二、企業傢經營價值取嚮及其與基礎價值取嚮的關係
三、企業傢關於崗位和生活目標的價值取嚮
四、企業傢關於企業傢自身角色的價值取嚮
第四部分 社會互動
第十章 溝通
d一節 溝通的概念
一、溝通的定義
二、溝通的意義
第二節 溝通的條件及過程
一、溝通的條件
二、溝通的過程
第三節 溝通的類型及其發展
一、語詞溝通和非語詞溝通
二、口語溝通與書麵溝通
三、有意溝通與無意溝通
四、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
五、個人內溝通與人際溝通
六、群體溝通與大眾溝通
七、新興溝通類型
第四節 非語詞符號的溝通
一、非語詞研究的緣起
二、知覺層麵的非語詞溝通
三、符號層麵的非語詞溝通
四、動態交互中的非語詞溝通
五、副語言溝通
第五節 溝通的障礙及改善方法
一、溝通的障礙
二、溝通的自我評價與溝通改善計劃
三、提高溝通的準確性
四、激發積極溝通的定嚮技術
五、身體語言溝通的改善
第十一章 人際吸引
d一節 人際吸引的社會心理基礎
一、自我價值尋求的需要
二、安全感確立的需要
三、獨處需要與交往需要
四、人際吸引需要的形成途徑
第二節 人際吸引規則
一、熟悉效應與鄰近效應
二、人際吸引與個人特徵
三、相似規則
四、互補規則
五、人際吸引規則的協同
第三節 愛情
一、愛情三角理論與愛情類型
二、愛情與喜歡
三、羅密歐與硃麗葉效應
四、愛情與性
第十二章 人際關係
d一節 人際關係概述
一、人際關係的概念
二、人際關係的意義
第二節 人際關係的發展過程
一、人際關係的狀態和深度
二、人際關係發展階段
三、人際關係的破裂
四、改善人際關係的訓練
第三節 人際關係的原則
一、真誠原則
二、交互原則
三、功利原則
四、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五、情境控製原則
第四節 人際關係的測量
一、社會測量法
二、參照測量法
三、人際關係測驗
第十三章 助人行為
d一節 助人行為及其原因
一、助人行為的概念
二、助人的原因
第二節 責任分散與社會作用力理論
一、緊急助人與責任分散
二、社會作用力理論
第三節 助人的決策過程及影響因素
一、助人的決策過程
二、助人行為的影響因素
第四節 助人行為的培養
一、明確責任與增加互動
二、示範作用
三、助人情感傾嚮的培養
四、助人技能的學習
五、價值取嚮的教育
第十四章 侵犯行為
d一節 侵犯行為的概念及其原因
……
第五部分 社會影響
第十五章 從眾、依從和服從
第十六章 勸導與態度改變
第十七章 群體中的相互作用
第十八章 閤作、競爭與衝突
作者介紹
金盛華,1957年生,江蘇鹽城人,1978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心理係,先後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留學美國、法國,受聘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心理係任教授。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所所長,並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及社會及社會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社科聯常委。為中國心理學會d一批認定的心理學傢。著有《社會心理學》、《當代社會心理學導論》等著作16種,並在國際SSCI收錄期刊及國內《心理學報》、《社會學研究》等期刊發錶論文140篇,全國學術演講聽眾人數達數十萬人。
文摘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