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地價參數測算與基準地價水平比較研究

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地價參數測算與基準地價水平比較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葵 著
圖書標籤:
  • 雲南省
  • 地價
  • 城鎮地價
  • 基準地價
  • 土地估價
  • 房地産
  • 經濟地理
  • 區域經濟
  • 城市研究
  • 土地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82095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1653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8
字数:2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地價參數測算與基準地價水平比較研究》采取文獻綜述法、統計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定量與定性相結閤的方法、模型模擬法、德爾菲法、因素成對比較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瞭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地價參數測算和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基準地價水平比較。

作者簡介

  杜葵,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三川鎮人,1965年4月齣生,1990年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經濟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1996年評為副教授,同年,任原雲南工業大學城建係副主任;1998年閤並到昆明理工大學,2003年晉升為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不動産估價及土地資源管理。共發錶科研論文30餘篇;主持省級以上橫嚮科研課題12項,參與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5項;齣版專著1部,主編教材2部;曾獲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奬一項。取得全國注冊房地産估價師、注冊房地産經紀師、注冊土地估價師、注冊造價工程師、注冊監理工程師資格,從事大量不動産評估、項目可行性研究、土地規劃、土地整治規劃設計等技術服務工作。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總論
第1章 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地價參數測算及基準地價比較研究的科學意義與應用前景
第2章 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動態
2.1 地價評估參數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動態
2.1.1 國外研究現狀
2.1.2 國內研究現狀
2.2 基準地價及其比較研究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動態
2.2.1 國外研究現狀
2.2.2 國內研究現狀
第3章 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地價參數測算及基準地價比較研究的主要內容
3.1 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地價參數測算
3.2 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基準地價水平比較研究
第4章 本書相關研究的技術路綫和主要方法
4.1 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地價參數測算的技術路綫
4.2 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基準地價水平比較研究的技術路綫
4.3 本書相關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第二部分 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地價參數測算
第5章 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土地質量指數的計算
5.1 雲南省城鎮土地綜閤質量指數計算
5.1.1 因素因子的選擇
5.1.2 因素因子權重的確定
5.1.3 計算各縣(市)土地綜閤質量指數
5.2 計算等指數
第6章 土地價格評估方法與地價參數概述
6.1 剩餘法
6.2 市場比較法
6.3 成本逼近法
6.4 收益還原法
6.5 路綫價法
6.6 基準地價係數修正法
6.7 地價參數的確定及測算依據
6.7.1 地價參數的確定及分類
6.7.2 地價參數測算的依據
第7章 剩餘法涉及的相關地價參數研究
7.1 開發完成後的不動産價值
7.2 開發成本、費用
7.2.1 開發成本、費用的基本內涵
7.2.2 房屋重置價格
7.3 房地産開發利潤
7.3.1 資本資産定價模型法
7.3.2 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法
7.3.3 典型項目法
7.3.4 德爾菲專傢調查法
第8章 市場比較法的相關地價參數研究
8.1 估價期日修正係數
8.1.1 地價指數測算方法
8.1.2 測算地價指數
8.2 容積率修正係數
8.3 交易情況修正係數
8.3.1 交易方式介紹
8.3.2 測算交易方式修正係數
8.4 區域因素與個彆因素
8.4.1 區域因素
8.4.2 個彆因素
8.5 土地使用年期修正
第9章 成本逼近法的相關地價參數研究
9.1 土地取得費及其稅費
9.1.1 土地取得費及其稅費的基本內涵
9.1.2 土地取得費的測算
9.2 土地開發費
9.2.1 土地開發費的基本內涵
9.2.2 測算土地開發費
9.3 利息
9.4 土地開發利潤
9.5 土地增值收益
9.5.1 土地增值收益的基本內涵
9.5.2 土地增值收益的測算
……

第三部分 雲南省不同等級城鎮基準地價比較研究
參考文獻
城市規劃與土地管理前沿探索:基於多源數據的城鎮地價評估與應用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當前城市土地管理與規劃領域的核心議題——城鎮地價的科學測算、評估體係的構建以及其在城市發展中的實際應用價值。全書聚焦於如何利用現代地理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方法,構建一套科學、動態且符閤市場規律的地價評估模型,以支撐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精細化管理。 第一部分:地價評估的理論基礎與方法革新 本書首先梳理瞭地價理論的演變脈絡,從傳統的區位理論、剩餘生産法到現代的多元迴歸分析、人工智能驅動的預測模型,係統闡述瞭地價形成機製的復雜性。 1.1 現代土地價值理論的再審視: 剖析瞭影響城市土地價值的宏觀經濟環境、社會發展階段以及城市內部的區位、基礎設施配套等關鍵要素。重點討論瞭土地的“公共屬性”與“市場屬性”之間的平衡機製,為後續的參數選取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撐。 1.2 評估方法的集成與優化: 傳統的地價評估方法往往受限於樣本量和主觀性。本書著力於集成多種現代評估技術,提齣一種“多方法耦閤”的評估框架。 A. 基於空間統計學的地價聚類分析: 利用探索性空間數據分析(ESDA)技術,識彆城市地價空間分布的聚集區、孤島效應和影響衰減規律。通過剋裏金插值、反距離加權等方法,構建初步的空間價格麵。 B. 機器學習在價格預測中的應用: 引入隨機森林(RF)、梯度提升樹(GBDT)等非綫性迴歸模型,處理地價數據中復雜、非綫性的影響因素關係。重點在於特徵工程的構建,如何將規劃指標、交通可達性、環境質量等轉化為模型可識彆的有效變量。 C. 動態時間序列分析: 針對房地産市場周期性波動的特點,引入時間序列模型(如ARIMA或狀態空間模型)對曆史地價數據進行分解和趨勢預測,以應對不同市場階段的評估需求。 第二部分:影響地價的關鍵驅動要素與參數體係構建 本書將大量的篇幅用於解構影響城鎮地價的微觀驅動因素,並建立一套可量化、可操作的參數體係。 2.1 交通可達性與網絡分析: 詳細闡述瞭如何利用網絡分析技術(Network Analysis),取代傳統的直綫距離計算,精確量化不同地塊對主要交通節點(如軌道交通站點、高速公路齣入口、商業中心)的實際通勤/可達時間成本。構建瞭基於“時間成本衰減函數”的交通貢獻度參數。 2.2 基礎設施配套的量化評估: 探討瞭教育資源(學區質量)、醫療服務、市政配套(水、電、氣、排汙能力)對地價的溢價效應。引入“配套指數”的概念,通過對比周邊類似地段的配套差異,計算齣具體的附加值係數。 2.3 土地利用性質與規劃限製: 深入分析瞭容積率、建築密度、綠地率等規劃指標對土地使用強度和最終價值的影響。重點研究瞭不同性質(商業、居住、工業)土地之間的交叉溢價與相互製約關係,特彆是“商業價值係數”和“居住舒適度係數”的設定標準。 2.4 土地市場供需與政策導嚮: 分析瞭土地供應規模、齣讓方式(招拍掛、協議齣讓)以及宏觀調控政策(限購、限貸)對地價預期的即時和滯後影響。構建瞭基於市場活躍度與庫存壓力的供需平衡調節因子。 第三部分:基於GIS平颱的空間決策支持係統構建 本書的實踐部分著重於如何將上述理論和參數轉化為實際可用的空間信息係統工具。 3.1 地價空間數據庫的集成與標準化: 描述瞭如何整閤國土、規劃、房管、統計等多部門數據源,進行空間校準和數據清洗。重點解決瞭不同空間尺度數據(宏觀行政區劃 vs. 微觀宗地)的兼容性問題。 3.2 空間模擬與情景分析: 利用地理信息係統(GIS)的空間分析功能,構建瞭地價敏感性分析模型。用戶可以輸入不同的規劃變量(如新增一條地鐵綫、提高容積率限製),係統能夠實時模擬齣對周邊地價的影響範圍和幅度,為城市規劃決策提供量化的“如果…將會…”的模擬結果。 3.3 評估結果的可視化與解釋性: 強調評估成果的可讀性。除瞭生成傳統的等值綫圖,本書還提齣瞭基於“地價熱力圖”和“地價風險象限圖”的可視化方法,幫助管理者快速識彆地價高估或低估的區域,以及市場風險點。 第四部分:地價評估結果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實踐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地價評估成果的落地應用,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4.1 支撐基準地價的動態更新與分級: 討論瞭如何利用精細化的宗地地價測算成果,反嚮驗證和修正宏觀層麵的基準地價區域劃分的閤理性。提齣瞭“以點帶麵、逐級校驗”的動態更新機製,確保基準地價的時效性。 4.2 促進城市更新與徵地補償的公平性: 詳細闡述瞭在地價評估結果的基礎上,如何科學、透明地確定城市更新項目中的“地票”價值或“徵地補償價格”,有效降低因評估爭議導緻的社會成本和項目延誤。 4.3 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績效考核: 將地價評估模型作為衡量土地利用效率的工具。通過分析實際地價水平與理論潛力地價之間的差距,為政府製定土地齣讓底價和評估特定地塊的“閑置浪費成本”提供科學依據,服務於“提高土地産齣率”的戰略目標。 總結: 本書匯集瞭地理信息科學、計量經濟學和城市規劃管理的前沿研究成果,旨在為土地管理部門、規劃設計機構以及土地評估專業人員提供一套係統化、工具化和實戰化的城鎮地價測算與應用解決方案。它超越瞭傳統的經驗主義方法,強調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是推動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嚮精細化、智能化邁進的重要參考讀物。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確實抓住瞭我的眼球,尤其是“基準地價水平比較研究”這一部分。基準地價作為一種重要的土地管理工具,其科學性和閤理性直接關係到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雲南省地域遼闊,經濟發展水平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對不同等級城鎮的基準地價進行係統性的比較研究,其意義不言而喻。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如何界定“不同等級城鎮”的,是按照行政級彆、經濟體量,還是人口規模?以及在比較基準地價水平時,會側重哪些維度的指標?是單純的價格高低,還是包含容積率、用途等附加條件?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不同等級城鎮基準地價的詳細數據圖錶,並輔以深入的分析,解釋這些差異形成的原因,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大大提升。我期待它能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直觀的雲南城鎮地價版圖,幫助我們理解土地價值在地域空間上的分布規律。

评分

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我立刻想到的是它可能包含的豐富實踐案例。雲南省的城鎮化進程,尤其是在近幾十年來,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鄉村到城市,從分散到聚集,土地價值的變化軌跡無疑是其中最令人關注的部分之一。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通過大量的實地調研和數據收集,為我們呈現齣不同等級城鎮真實的、生動的地價演變故事。比如,書中是否會選取幾個代錶性的城鎮,對其地價變化過程進行案例分析,探究其中的特殊因素和經驗教訓?是否會探討在不同城鎮發展階段,適用的地價參數和評估方法會有所不同?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議,例如如何根據城鎮等級和發展階段,製定更科學閤理的基準地價,又或者如何利用地價杠杆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那麼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將遠超學術探討。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在於它能否為我們揭示齣雲南省城鎮地價背後更深層次的社會經濟動因。地價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經濟發展、社會結構、資源稟賦、政策導嚮等多重因素交織作用的産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數字遊戲,去探究不同等級城鎮地價水平差異的根本原因。例如,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的配置如何影響城鎮的吸引力和地價?是否會探討人口結構的變化,比如老齡化、人纔引進政策等,對地價産生怎樣的長遠影響?如果書中還能觸及到一些前沿的土地經濟學理論,比如地租理論、區位論在雲南的實際應用,或者探討綠色發展理念如何融入地價評估體係,那麼這本書將會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性和前瞻性,為我們理解中國區域發展和城鎮化演進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评分

閱讀這本書的預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我對土地經濟學和區域規劃的濃厚興趣。雲南省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省份,其城鎮化發展模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具有獨特的區域特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對地價數據的簡單羅列和對比,更能深入挖掘影響地價的關鍵驅動因素。例如,書中是否探討瞭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産業結構的升級、生態環境的保護政策等因素對不同等級城鎮地價的長期和短期影響?是否分析瞭政府的土地政策、房地産市場的波動、甚至人口遷移的趨勢是如何塑造這些地價參數的?如果書中能夠引入一些經濟學模型,比如計量經濟學模型,來量化這些因素與地價之間的關係,並給齣具有說服力的測算結果,那麼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將得到極大的提升。我期待它能夠成為一本在土地價值評估、城市規劃和區域發展研究領域具有參考價值的專著。

评分

這本書的題目聽起來就很有學術深度,讓人立刻聯想到那些嚴謹的數據分析和模型構建。我一直對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和土地價值變化很感興趣,尤其是像雲南這樣地理特色鮮明、經濟發展差異大的省份,其地價的形成機製和區域差異必然充滿復雜性。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這片土地價值脈絡的絕佳窗口。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呈現齣不同等級城鎮在土地利用、經濟活力、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麵的詳細對比,進而剖析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地價水平的。如果書中還能對這些參數的測算方法進行詳細的介紹,例如采用瞭哪些統計模型、數據來源是什麼、如何處理異常值等等,那就更加完美瞭。畢竟,科學的研究方法是保證結論可信度的基石。我相信,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能夠對雲南省的城鎮地價有一個宏觀的認識,更能理解背後驅動這些價格波動的深層原因,或許還能從中窺探到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的一些潛在趨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