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硯颱金帖係列 趙孟頫書前後赤壁賦 書法字帖
定價:24.00元
作者:徐宇
齣版社: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5800865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趙孟頫由於舊王孫的身份,始終不能擺脫內心的抑鬱和黯然,常為進退之身不由己而苦惱,於是,筆墨世界成瞭他的一方淨土。其特定的人生觀又形成瞭其特殊的藝術觀——極陰陽而融太和,書藝呈現齣一派溫潤中和之氣。他始終用一種的態度去取法經典。他將鍾繇質樸沉厚、羲之瀟灑蘊藉、獻之恣肆流麗、北海崛傲欹側、東坡放逸沉雄、米芾狣達奇險皆匯入筆底,取法其突齣微妙處,華麗而不乏骨力,流美而不甜膩。正是基於深厚的功力、豐富的學養、高雅的氣質,造就瞭趙孟頫遒媚秀逸、風骨內含、結體嚴整、筆法圓熟的書風。
基本信息
書名:硯颱金帖係列 多寶塔碑 書法字帖
定價:24.00元
作者:徐宇
齣版社: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800633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顔真卿是唐代的大書法傢。此碑首題“大唐西京韆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正書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刻於陝西興平縣韆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今尚存。楷書,高285厘米,寬102厘米,為岑勛撰文,顔真卿書,史華刊石。
多寶塔碑的全稱《大唐西京韆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文》。
是唐代的書法傢顔真卿在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寫的,反映的是他早期的書法風貌,字體工整細緻,結構規範嚴密,用筆一絲不苟,因而這方碑石也是後人初學楷書通行的範本。
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硯颱金帖係列 玄秘塔碑 書法字帖 |
作者 | 柳公權;徐宇 |
定價 | 24.00元 |
齣版社 | 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
ISBN | 9787558006319 |
齣版日期 | 2016-07-01 |
字數 | |
頁碼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內容簡介 | |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又稱“大連法師玄秘塔碑”。唐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十三月立。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此碑計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現存於西安碑林。 柳公權(公元七七八~八六五年),字誠懸,京兆華源(今陝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少師。他善章草,尤工楷書。初學王羲之,後遍臨初唐名傢書,得力於歐陽詢、顔真卿。其筆力雄健,自成一傢,世有“顔筋柳骨”之稱。其傳世作品以“玄秘塔碑”zui為。 《曆代拓本精華:玄秘塔碑》影印之原拓,是宋拓善本。後剪錶成冊,每頁四行,每行七字。曾經清末鑒賞傢孔廣陶收藏,後流入日本國,現為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收藏。 |
基本信息
書名:硯颱金帖係列 曹全碑 書法碑帖係列
:24.00元
作者:高鬆,徐運全,副;徐宇,高鬆,徐運全,副
齣版社: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801010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明萬曆初年在陝西省郃縣舊城萃裏村齣土,現在西安碑林。內容為王敞記述曹全生平。此碑是漢碑代錶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結體,筆法都已達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清萬經評此碑:“秀美生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
圖書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硯颱金帖係列 草書:王羲之十七帖 書法字帖 |
作者 | 徐宇 |
定價 | 24.00元 |
齣版社 | 江蘇鳳凰美術齣版社 |
ISBN | 9787558007460 |
齣版日期 | 2016-09-01 |
字數 | |
頁碼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內容簡介 | |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的代錶作之一。在中國古代書法史上,王羲之的地位非常獨特。因為經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提倡,王羲之的書法被確認為古代書法藝術的典範。此後的一韆多年時間內,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地位一直非常牢固,人們將他尊為“書聖”和中國書法文化的代錶。 |
作者簡介 | |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書法傢,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曆任秘書郞、寜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瞭漢魏筆風,自成一傢,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錶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yi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閤稱為“二王”。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