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初級地方行政組織製度。初無全國統一製度。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劃一現行各縣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公布後﹐正式改稱縣行政長官為縣知事﹐縣行政機關為縣知事公署。縣知事由民政長呈內務總長提請國務總理薦請大總統任命﹐具有依法執行縣行政事務等職權。縣知事公署依縣的大小和事務繁簡分置二至四科﹐每科設科長一人﹐科員二至四人﹐同為佐治員﹐並設技士等襄辦縣政。另設公款局﹑勸學所(後改稱教育局)﹑勸業所(後改稱實業局)﹑警察所等署外行政機關。縣以下組織﹐北方各省多劃分為城﹑鎮﹑鄉﹐南方各省多劃分為市﹑鄉。
评分分析瞭中國縣製的發展,有藉鑒意義。
评分1929年6月5日和1930年7月7日南京國民政府先後公布和修正公布《縣組織法》﹐改稱縣知事為縣長﹐縣知事公署為縣政府。縣政府設縣長一人﹐由民政廳提齣閤格人員二至三人﹐經省政府委員會議決任用﹐任期三年﹐政績優良者得連任。其職權為綜理縣政﹐監督所屬機關及職員和主持縣政會議等。又設秘書一人﹐分置一至二科﹐各科設科長一人﹐科員二人或四人。秘書﹑科長由縣長遴請民政廳委任﹐科員由縣長委任。縣政府之下設公安﹑財政﹑建設﹑教育等局﹐各局設局長一人﹐由縣長遴請省政府核準委任。縣以下組織劃分為區﹑鄉(鎮)﹑閭﹑鄰。
评分民國時期初級地方行政組織製度。初無全國統一製度。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劃一現行各縣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公布後﹐正式改稱縣行政長官為縣知事﹐縣行政機關為縣知事公署。縣知事由民政長呈內務總長提請國務總理薦請大總統任命﹐具有依法執行縣行政事務等職權。縣知事公署依縣的大小和事務繁簡分置二至四科﹐每科設科長一人﹐科員二至四人﹐同為佐治員﹐並設技士等襄辦縣政。另設公款局﹑勸學所(後改稱教育局)﹑勸業所(後改稱實業局)﹑警察所等署外行政機關。縣以下組織﹐北方各省多劃分為城﹑鎮﹑鄉﹐南方各省多劃分為市﹑鄉。
评分書很好,送貨速度很快。
评分民國時期初級地方行政組織製度。初無全國統一製度。1913年1月8日北洋政府《劃一現行各縣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公布後﹐正式改稱縣行政長官為縣知事﹐縣行政機關為縣知事公署。縣知事由民政長呈內務總長提請國務總理薦請大總統任命﹐具有依法執行縣行政事務等職權。縣知事公署依縣的大小和事務繁簡分置二至四科﹐每科設科長一人﹐科員二至四人﹐同為佐治員﹐並設技士等襄辦縣政。另設公款局﹑勸學所(後改稱教育局)﹑勸業所(後改稱實業局)﹑警察所等署外行政機關。縣以下組織﹐北方各省多劃分為城﹑鎮﹑鄉﹐南方各省多劃分為市﹑鄉。
评分 评分縣製是中國社會的基石。縣不僅是我們這個泱泱大國的地域基礎,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社會細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