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中的慈禧

日本人眼中的慈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田原禎次郎 著,董丹 譯
圖書標籤:
  • 慈禧
  • 清史
  • 日本視角
  • 曆史人物
  • 近代史
  • 中日關係
  • 文化研究
  • 傳記
  • 曆史傳記
  • 社會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ISBN:9787513404730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812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晚清宫廷见闻录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日本人眼中的慈禧》主要內容包括:西太後與群雄、西太後與李鴻章、西太後還政、繼嗣波瀾、光緒帝即位、西太後再攝政、西太後與中法戰爭、西太後與颱灣、寵宦李蓮英、西太後的尊號、西太後與光緒帝、西太後讓政等。

目錄

自序
緒言
西太後的齣身
西太後的入官
皇子的誕生
宮中的西太後
二十七歲的寡婦
不幸的鹹豐帝
熱河行官
鹹豐帝濛塵
同治帝即位
兩位攝政太後
西太後之專製
西太後與恭親王
西太後與群雄
西太後與李鴻章
西太後還政
繼嗣波瀾
光緒帝即位
西太後再攝政
西太後與中法戰爭
西太後與颱灣
寵宦李蓮英
西太後的尊號
西太後與光緒帝
西太後讓政
光緒皇後的冊立
光緒帝後的關係
西太後與日清戰爭
1.開戰並非懿旨
2.虛假的戰報
3.割讓颱灣給英國的提議

戊戌政變
1.對西太後的不公
2.宦官寇連材的直諫
3.康有為其人
4.謀略不足的改革
5.改革派的苦悶
6.廢帝陰謀
7.袁世凱叛變
8.六烈士就義
政變後的光緒帝
頑固派之跋扈
端郡王載漪
端王之子成為太子
皇族的區彆

北清事變
1.事變的原因
2.義和團的由來
3.西太後與義和團
4.義和團的政府
5.北京淪陷與兩官西巡
6.兩官西狩情形
7.濛塵後的北京
8.議和與西安移蹕
9.兩官駐蹕西安
10.議和談判
11.兩官迴鑾之遷延
12.兩官迴鑾
廢黜皇太子
接見各國公使夫人
賜宴各國公使及夫人
停止官位買賣
滿漢通婚與禁止纏足
西太後與榮祿
西太後與俄國
齣行遇險
炸彈騷亂
光緒帝幽禁說
光緒帝近況
誰會成為皇太子
西太後與日本
西太後的首駕馬車
西太後與立憲政治
西太後百年後的清國
北京紫禁城
頤和園
朝之西太後
晝之西太後
夜之西太後
西太後的禦膳
西太後的嗜好
西太後的文藝
美國女畫師與西太後
鎧袖親王與西太後
《德文新報》評論西太後
西太後與後藤新平男爵
編後記

精彩書摘

  西太後與恭親王
  大學士文廷式是博學多纔之人,也是位慷慨憂國之士。在光緒帝廣攬人纔,準備實行變法自強之時,文廷式也曾受到過重用。但是,他稱西太後垂簾聽政不啻牝雞司晨,是清國的大害,從而觸怒西太後而被剝去官職。西太後的專製,由此可見一斑。
  自同治元年攝政以來,迄今已46年,西太後一直掌握著清國的政權。其間雖曾一度還政於光緒帝,但卻有名無實,光緒帝隻能坐擁虛器,事事仰承太後。事實上西太後也確非凡人,作為女性政治傢可謂古今未見,外國人評價她是康熙帝以來的明君,也不完全是阿諛奉承。自攝政以來,她拉攏各路權勢為己所用,托付並利用他們處理政務,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恭親王。恭親王是道光帝的第六子,鹹豐帝的弟弟,西太後攝政時他已經很有曆練。如今清國皇族中年輕有為的人物很多,如醇親王、肅親王、載澤公、載振公等等,但當時卻無人可用,嶄露頭角的隻有恭親王一人。恭親王的弟弟醇親王(今醇親王的父親)也同樣賢長,但沒有政治野心,是個文雅風流之士。慧眼識纔的西太後,很早就發現恭親王的可利用之處,便聰明地與之結為同盟。當初鹹豐帝身體虛弱,便將一些政務交給恭親王,從與英法聯軍議和到其他重大事件,經常都是由恭親王齣麵辦理。鹹豐十年(1860年)十二月,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今外務部前身),恭親王任首席大臣,權威顯赫,清國的實權也就自然落到瞭他的手中。西太後剛剛攝政時,很多事情都沒辦法插手,於是便采用籠絡恭親王的政策。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在晚清官方文献中,时常见到“慈禧端人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称号,这是慈禧太后生前所得的徽号和尊号。她死后又有谥号。慈禧太后获得尊号的时间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皇帝奕詝死亡,其子载淳继位,与皇后同时被尊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后,于同治元年(1862年)上徽号曰“慈禧”。此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因载淳大婚,加上徽号“端佑”二字。次年二月,因载淳亲政又加上“康颐”二字。到光绪二年(1876年)七月,以新君即位,两太后继续垂帘听政,连同前次给两太后各上徽号四字,慈禧之四字为“昭豫庄诚”。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因光绪帝载湉大婚及归政,加上“寿恭”二字。三月,因载湉亲政,又加上“钦献”二字。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因慈禧将届六旬寿辰,又加上“崇熙”二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载湉病死,溥仪继位,慈禧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旋即死亡。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上尊谥,决定原徽号之十六字不动,按例,前加“孝钦”后加“配天兴圣显皇后”为谥号。其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人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清朝各代皇后(太后谥号亦为皇后)的谥号全称大都为十九字。有的还少,如慈安太后只有十七字。独慈禧太后有二十五字,其生前权力大过清朝任何太后,死后的谥号之长亦独居首位。

评分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在晚清官方文献中,时常见到“慈禧端人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称号,这是慈禧太后生前所得的徽号和尊号。她死后又有谥号。慈禧太后获得尊号的时间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皇帝奕詝死亡,其子载淳继位,与皇后同时被尊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后,于同治元年(1862年)上徽号曰“慈禧”。此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因载淳大婚,加上徽号“端佑”二字。次年二月,因载淳亲政又加上“康颐”二字。到光绪二年(1876年)七月,以新君即位,两太后继续垂帘听政,连同前次给两太后各上徽号四字,慈禧之四字为“昭豫庄诚”。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因光绪帝载湉大婚及归政,加上“寿恭”二字。三月,因载湉亲政,又加上“钦献”二字。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因慈禧将届六旬寿辰,又加上“崇熙”二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载湉病死,溥仪继位,慈禧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旋即死亡。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上尊谥,决定原徽号之十六字不动,按例,前加“孝钦”后加“配天兴圣显皇后”为谥号。其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人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清朝各代皇后(太后谥号亦为皇后)的谥号全称大都为十九字。有的还少,如慈安太后只有十七字。独慈禧太后有二十五字,其生前权力大过清朝任何太后,死后的谥号之长亦独居首位。

评分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在晚清官方文献中,时常见到“慈禧端人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称号,这是慈禧太后生前所得的徽号和尊号。她死后又有谥号。慈禧太后获得尊号的时间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皇帝奕詝死亡,其子载淳继位,与皇后同时被尊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后,于同治元年(1862年)上徽号曰“慈禧”。此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因载淳大婚,加上徽号“端佑”二字。次年二月,因载淳亲政又加上“康颐”二字。到光绪二年(1876年)七月,以新君即位,两太后继续垂帘听政,连同前次给两太后各上徽号四字,慈禧之四字为“昭豫庄诚”。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因光绪帝载湉大婚及归政,加上“寿恭”二字。三月,因载湉亲政,又加上“钦献”二字。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因慈禧将届六旬寿辰,又加上“崇熙”二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载湉病死,溥仪继位,慈禧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旋即死亡。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上尊谥,决定原徽号之十六字不动,按例,前加“孝钦”后加“配天兴圣显皇后”为谥号。其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人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清朝各代皇后(太后谥号亦为皇后)的谥号全称大都为十九字。有的还少,如慈安太后只有十七字。独慈禧太后有二十五字,其生前权力大过清朝任何太后,死后的谥号之长亦独居首位。

评分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在晚清官方文献中,时常见到“慈禧端人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称号,这是慈禧太后生前所得的徽号和尊号。她死后又有谥号。慈禧太后获得尊号的时间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皇帝奕詝死亡,其子载淳继位,与皇后同时被尊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后,于同治元年(1862年)上徽号曰“慈禧”。此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因载淳大婚,加上徽号“端佑”二字。次年二月,因载淳亲政又加上“康颐”二字。到光绪二年(1876年)七月,以新君即位,两太后继续垂帘听政,连同前次给两太后各上徽号四字,慈禧之四字为“昭豫庄诚”。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因光绪帝载湉大婚及归政,加上“寿恭”二字。三月,因载湉亲政,又加上“钦献”二字。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因慈禧将届六旬寿辰,又加上“崇熙”二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载湉病死,溥仪继位,慈禧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旋即死亡。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上尊谥,决定原徽号之十六字不动,按例,前加“孝钦”后加“配天兴圣显皇后”为谥号。其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人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清朝各代皇后(太后谥号亦为皇后)的谥号全称大都为十九字。有的还少,如慈安太后只有十七字。独慈禧太后有二十五字,其生前权力大过清朝任何太后,死后的谥号之长亦独居首位。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在晚清官方文献中,时常见到“慈禧端人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称号,这是慈禧太后生前所得的徽号和尊号。她死后又有谥号。慈禧太后获得尊号的时间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皇帝奕詝死亡,其子载淳继位,与皇后同时被尊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后,于同治元年(1862年)上徽号曰“慈禧”。此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因载淳大婚,加上徽号“端佑”二字。次年二月,因载淳亲政又加上“康颐”二字。到光绪二年(1876年)七月,以新君即位,两太后继续垂帘听政,连同前次给两太后各上徽号四字,慈禧之四字为“昭豫庄诚”。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因光绪帝载湉大婚及归政,加上“寿恭”二字。三月,因载湉亲政,又加上“钦献”二字。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因慈禧将届六旬寿辰,又加上“崇熙”二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载湉病死,溥仪继位,慈禧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旋即死亡。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上尊谥,决定原徽号之十六字不动,按例,前加“孝钦”后加“配天兴圣显皇后”为谥号。其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人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清朝各代皇后(太后谥号亦为皇后)的谥号全称大都为十九字。有的还少,如慈安太后只有十七字。独慈禧太后有二十五字,其生前权力大过清朝任何太后,死后的谥号之长亦独居首位。

评分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在晚清官方文献中,时常见到“慈禧端人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称号,这是慈禧太后生前所得的徽号和尊号。她死后又有谥号。慈禧太后获得尊号的时间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皇帝奕詝死亡,其子载淳继位,与皇后同时被尊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后,于同治元年(1862年)上徽号曰“慈禧”。此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因载淳大婚,加上徽号“端佑”二字。次年二月,因载淳亲政又加上“康颐”二字。到光绪二年(1876年)七月,以新君即位,两太后继续垂帘听政,连同前次给两太后各上徽号四字,慈禧之四字为“昭豫庄诚”。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因光绪帝载湉大婚及归政,加上“寿恭”二字。三月,因载湉亲政,又加上“钦献”二字。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因慈禧将届六旬寿辰,又加上“崇熙”二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载湉病死,溥仪继位,慈禧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旋即死亡。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上尊谥,决定原徽号之十六字不动,按例,前加“孝钦”后加“配天兴圣显皇后”为谥号。其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人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清朝各代皇后(太后谥号亦为皇后)的谥号全称大都为十九字。有的还少,如慈安太后只有十七字。独慈禧太后有二十五字,其生前权力大过清朝任何太后,死后的谥号之长亦独居首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