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芳堂讀碑記

杞芳堂讀碑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檣 著
圖書標籤:
  • 碑刻
  • 金石學
  • 方誌
  • 地方文獻
  • 曆史
  • 文化
  • 古籍
  • 民國
  • 山東
  • 碑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97875508099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41177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杞芳堂讀碑記》對兩漢到北周的墓碑、墓誌、摩崖石刻、佛教造像記等諸多刻石開展瞭廣泛深入的研究,內容涉及書法藝術、古文字演變、曆代行政區域劃分及其沿革、典章製度變遷等多方麵的知識,徵引宏富、說理透徹,對書法、石刻曆史上許多存疑的問題,發錶瞭中肯的意見。書中涉及的墓主、碑主中的大量曆史人物都與正史相對照,起到碑史互證的效果。

作者簡介

  李檣,山東鄒城人。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東書法傢協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楹聯學會理事,山東省第四屆泰山文藝奬評委。山東省“德藝雙馨”書法傢。中國國傢畫院首屆學術理論精英班成員,北京鳳凰嶺書院書法傢。
  主要學術專著有《秦漢刻石選譯》《山東省區域文化通覽·濟寜捲·漢碑》等。其中《秦漢刻石選譯》獲第三屆泰山文藝奬、2011年度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奬等。論文《漢碑考辨六題》獲山東省第三屆書學討論會優秀論文奬。2011年起在《東方藝術·書法》雜誌開設“古碑新考”專欄,2012年5月應邀赴香港書譜學院書法院講學。
  書法作品入展中國書法傢協會主辦的各類展覽,並於全國第三屆楹聯書法大展獲奬。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將曆史小說般的感染力融入理論考據文章的說理性和邏輯性中,使讀者體驗到極大的閱讀快感。
  ——曾來德
  
  或記敘有關史事,或解析有趣的掌故,或辨正沿襲的謬誤。如辨《張遷碑》之非僞,《陶浚墓誌》之不真,“惠安西錶”不是《西狹頌》的題目,雲峰山諸刻揭鄭氏三代隱瞞不光彩的謚號等等。隨處點染,隨處開花,豐富多彩,不拘一格,讀來饒有趣味,毫無學術著作平闆、枯澀之感。
  ——王魯湘
  
  觀其積學之作,浩博淵邃,清明精切。舉凡兩漢、魏、晉、南北朝之石刻,大體統涉,隨機縷析,多見性情;或以石正史,或以史正石焉。
  ——伍燈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兩漢
楊量買山記
萊子侯刻石
三老諱字忌日記
開通褒斜道摩崖
大吉買山地記
侍廷裏父老僤買田石券
袁安碑
賈武仲妻馬薑墓記
袁敞碑
《祀三公山碑》並非馮巡所立
嵩山太室神道石闕銘
開母廟石闕銘
嵩山少室石闕銘
裴岑紀功碑
景君刻石三種
石門頌
乙瑛碑
李孟初神祠碑
禮器碑
《孟孝琚碑》的刻立時間
鄭固碑
張景造土牛碑
蒼頡廟碑
封龍山頌
《華山廟碑》之“郭香察書”
《鮮於璜碑》的兩篇碑文
劉熊碑
武氏祠五碑銘
楊統碑
張壽碑
街方碑
楊著墓碑
史晨碑
《肥緻碑》的“萌”字及其它
許阿瞿畫像石題記
夏承碑
“惠安西錶”不是《西狹頌》的題目
都閣頌
天井道碑
楊淮錶記
魯峻碑
楊震墓碑
……
三國·魏

精彩書摘

  羊祜墓誌
  刻於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齣土於河南洛陽,現存於洛陽市。誌文隸書,極簡略,隻記姓名、錶字、官職及卒葬日期、地點,最後一行“夫人吳國劉氏”。
  羊祜是西晉初極其重要的一個曆史人物,泰山南城(在今山東費縣西南)人,字叔子,父名道,官至太守。他的前母是孑L融之女,生母是蔡邕之女,這兩位外公都是東漢著名文學之士,他的姐姐嫁給司馬師,是晉武帝司馬炎之伯父,晉朝建立後追贈景獻帝。
  羊祜在魏末任司馬昭的從事中郎,參與機密,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後,他替司馬炎定滅吳之策,泰始五年(269)以尚書左僕射都督荊州諸軍事,齣鎮襄陽。當時的襄陽是三國魏、吳之間對峙的前哨。他在鎮開屯田,儲軍糧。有惠政,以德服人。與敵方吳國將領陸抗各保分界,互通使節。軍隊打獵,獵物逃人吳地,晉方追到晉界便返迴,有從吳地逃來的獵物,先為吳人所傷,被晉兵捕獲的,必封還對方。敵方將領陸抗有病,他命人贈送藥物,吳人有疑心,勸陸抗不要吃,陸抗說:“羊祜豈酰人者!”(即:“羊祜能是下毒藥害人的人嗎!”)一點沒有疑心地吃下瞭他饋贈的藥物。
  鹹寜初(275)加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所謂“開府儀同三司”,是魏晉以後散官的最高官階。“開府”就是可以自己任命僚屬,設置官署。漢代隻有“三公”(太宰、司徒、司空)和大將軍可以“開府”。後來齣鎮官員可以開府的,按照三公的成例,所以說“儀同三司”。他是最受寵任的方麵大員,病重求迴朝,以帝舅之尊,特命乘輦人殿,見皇帝不下拜,侍坐。舉杜預代替他的職務。死的時候,皇帝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淚沾須鬢,皆為冰焉”。南州之人聞訊痛哭罷市,連對方吳國守邊將士也為之哭泣。他沒有兒子,皇帝命其兄之子羊篇為嗣,並襲封他钜平侯的爵位。襄陽百姓懷念他,“於峴山祜平生遊憩之所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為墮淚碑”。這“墮淚碑”的典故,常被後世詩文引用。①
  以上是正史記載,關於他還有兩個傳奇故事。一個齣自劉義慶《世說新語》:“人有相羊祜父墓,後應齣受命君。祜惡其言,遂掘斷墓後以壞其勢。相者立視之日:‘猶應齣摺臂三公。’俄而祜墜馬摺臂,位果至公。”②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双11价格实惠, 双11价格实惠,

评分

增长知识,增长见闻。

评分

羊祜墓志

评分

《杞芳堂读碑记》对两汉到北周的墓碑、墓志、摩崖石刻、佛教造像记等诸多刻石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书法艺术、古文字演变、历代行政区域划分及其沿革、典章制度变迁等多方面的知识,征引宏富、说理透彻,对书法、石刻历史上许多存疑的问题,发表了中肯的意见。书中涉及的墓主、碑主中的大量历史人物都与正史相对照,起到碑史互证的效果

评分

�敚斠弧⑽� 造

评分

作者简介

评分

杞芳堂读碑记》对两汉到北周的墓碑、墓志、摩崖石刻、佛教造像记等诸多刻石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书法艺术、古文字演变、历代行政区域划分及其沿革、典章制度变迁等多方面的知识,征引宏富、说理透彻,对书法、石刻历史上许多存疑的问题,发表了中肯的意见。书中涉及的墓主、碑主中的大量历史人物都与正史相对照,起到碑史互证的效果。

评分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读书,是好事;读大量的书,更值得称赞。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 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玉。”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着手迹。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为“有了书,就象鸟儿有了翅膀”吗!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正如这位亚克敦,虽然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人家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善长于读书,而只会“依葫芦画瓢”。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诼渐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关键还在于把握自己的读书速度。至于“熟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看,在看,看的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而“精思”则是“循序渐进”,“熟读”的必然结果,也必然是读书的要决。有了细致、精练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层的理解书所要讲的道理。由此可见,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读的精。象亚克敦,他徒有万卷图书,而不会读,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其实他一本书也没有读完。的我们,这种“有书等于没书”的现象是历历在目,也就是不会读书。就说语文课本,大家都认为没什么看头;这样一来,掌握的知识也相对于较为肤浅。因此更何况是其他书呢?我们读书提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面对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善读。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象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

评分

双11价格实惠, 双11价格实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