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老田”的確是位高人。這位老先生自2009年6月開始在我開辦的“中國京劇論壇”裏發錶漫議京劇的係列文章,主要內容是迴憶自己“文革”之前在北京各戲園子(劇場)看過的好角兒、好戲。這些文章在論壇上一發錶,即引起瞭戲迷網友以及專業人士的極大興趣。有人說半年之內“老田”就成瞭網絡紅人,這種說法毫不為過。在“京劇戲考”網站的創辦人、加拿大網友小豆子總結的《2009年十大網絡戲麯新聞》中,《老田漫憶文章受熱捧》榜上有名,可見“老田鏇風”當年的熱度!我在“咚咚鏘”網站專門為“老田”開闢瞭專欄,用來收錄、保存他的這些網絡文章,以方便網友們隨時檢索、查閱。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觀劇漫憶
且說上世紀50年代北京三大露天劇場
憶長安戲院
憶進康劇場
且說二路老生
且說劇場的掌聲和叫好聲
迴憶在前門一帶的老劇場戲院看的戲
紀念著名銅錘花臉王泉奎先生誕辰100周年
我所看到的陳少霖先生
我看的《龍鳳呈祥》
我看的《四郎探母》
想起《趴蠟廟》
絕唱《戰宛城》
1957年初北京梨園界的一次盛會
一場很冷的戲
我看筱翠花的幾場戲
我看梅、尚、荀
為紀念景榮慶先生而作
我看楊、奚
我所知道的雪艷琴
我最喜歡的北京市京劇二團
我看到的李萬春
我看過的馬連良劇團的四齣戲
北京市京劇三團的幾場戲
北京市京劇四團印象
我看“小孩兒戲”
1955年的北京菊壇
北京京劇團的小班
從1957年夏言慧珠來京說起
1957年的北京京劇團(上)
1957年的北京京劇團(下)
北京京劇團的兩齣立住瞭的大戲
由《官渡之戰》說起
被稱為“瘋狂”的1958年春節觀劇簡憶
50年代末60年代初看張先生的戲
我看裘盛戎先生的演齣
從“燕鳴”到“北京京劇團”
1954年中國京劇團觀劇印象
五十多年前的中國京劇院(一)
五十多年前的中國京劇院(二)
五十多年前的中國京劇院(三)
我看過的北京京劇團、中國京劇院兩大院團以外的一些京戲(一)
我看過的北京京劇團、中國京劇院兩大院團以外的一些京戲(二)
“文革”前最後一次聽的傳統京劇
“文革”磨難後重進京劇劇場
“文革”後看“馬、譚”
迴憶紀念梅先生逝世20周年的演齣
楊榮環的《乾坤福壽鏡》——兼談1981年天津京劇團的陣容
告彆北京的老戲園子
劇場觀劇速記
熒屏觀劇後記
精彩書摘
我看過的馬連良劇團的四齣戲
1954年7月,我在西單劇場看馬劇團的《審頭刺湯-雪杯圓》,這是我首次看馬先生的演齣。此劇之前有馬艷芬、趙麗鞦的《樊江關》,黃元慶、周和桐的《挑華車》帶“下書”。暑假剛開始,期末考得不錯,得到瞭一點奬勵,破例買瞭一張前排票,第六排。黃元慶也是頭一次看,知道他在科裏時就有“小老虎”的美名。此次看他演齣時,他纔過而立之年,正是“衝”的時候。大戰和挑車兩場演得十分火熾,頗受觀眾歡迎。馬先生的陸炳一上場,眼睛往颱下一掃,我覺得他在看我。後來伯父告訴我,好角兒一齣場,眼珠嚮觀眾席一轉,都會讓人覺得他在看自己(當然坐在後排就看不清演員的眼珠瞭)。馬先生將陸炳正氣凜然錶現得淋灕盡緻。斥責湯勤的大段念白,直到“可我又不買你的字畫呀!”觀眾反應十分強烈。唱兩句搖闆、幾句四平調,平穩俏皮,十分入耳。馬富祿的湯勤,嗓子固然好,但他演方巾醜,甭說比不瞭蕭先生,就是比孫盛武也遜一籌。這場戲特彆引起我注意的是飾雪艷的羅蕙蘭。那時她剛二十齣頭,陪兩位前輩演齣,從容不迫,唱腔完全宗梅。替她操琴的是她的老師孟廣亨,孟先生早有“電颱梅蘭芳”之美譽。當時孟住在六部口耳朵眼兒鬍同,羅蕙蘭寄住老師傢.隨時可受教誨,技藝日漸提高。大段二黃,梅味十足,觀眾掌聲不斷。
此劇的後一半是《雪杯圓>,馬先生飾莫懷古,馬富祿反串老旦傅氏,二位唱的大段二黃也極受歡迎。而且唱、念、錶與前頭的陸炳截然不同。我喜歡老生,自此後常在選擇看馬還是聽譚之間猶豫,往往在二者之間拿不定主意。
還是這年暑假,又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看瞭馬劇團的《四進士》,這是馬先生的代錶作之一。頭裏有《獅子樓》,黃元慶的武鬆,趙麗鞦的潘金蓮。《四進士》由拜壽謀害起,三公堂止。羅蕙蘭的楊素貞,“柳林”一場,單是一句“先生客官容稟”的“稟”字就要瞭個滿堂彩。幾句西皮慢闆,落瞭四個好兒。她在北京的京劇舞颱上,可以說是立住瞭(她在北京京劇團成立後,曾在1956年隨譚、裘去過一次香港,有她和譚富英、何盛清《桑園會》的錄音,比現在音配像的錄音好得多,不知為什麼配像時沒選這個錄音。可惜不久她離開北京,先後去瞭新疆、河北,北京戲迷很少能再看她的演齣瞭。近日聽說羅老師早已年逾古稀,在石傢莊頤養天年,不但身體挺好,而且嗓子也還不錯,真想再聽到她的唱段)。此劇馬先生的宋士傑,馬富祿的萬氏,周和桐的顧讀,茹富華的田倫,馬盛龍的毛朋,馬崇仁的楊春。馬先生此劇不知演過多少遍瞭,輕鬆自然,遊刃有餘。第一句唱“三杯酒下咽喉把大事誤瞭”中的“把”和“大”二字緊連在一起,好像象聲詞“吧搭”,是他獨有的唱法。一公堂見顧讀大段念白,自是他的特長。這些都受到熱烈歡迎。“盜書”一場,做工細膩,緊而不亂,輔以李慕良“小開門”的鬍琴張弛有度的伴奏,是全劇的高潮(前幾天大傢熱烈討論紀念李慕良音樂會,我沒有發言權。因為太怕失望,根本不敢聽,而結果也正是我預料的那樣)。馬富祿天生的響堂的好嗓子,戲雖不多,但給人印象極為深刻。
這年深鞦在長安戲院又聽瞭<群英會·藉東風》。此次演齣也挺特彆,一般前頭都安排羅蕙蘭的《二本虹霓關》,這一天不知為什麼沒有。當時北京的劇場夜戲多是7點半開始,而那天8點纔開始。在此前後看瞭馬先生很多戲,隻有這一次他齣場沒有碰頭好,也很反常。與電影中馬演全部諸葛亮不同,馬劇團演此劇都是馬先生前魯肅後孔明。他的魯肅忠厚呆傻錶現得我以為不如譚,這是由人的性格決定的。但是也有他的風格,好在也有他前魯肅後孔明的音配像,大傢可以欣賞、比較。比如“他笑道周都督用計不高”一句,馬和譚都能要下好兒來,但腔兒、味兒區彆不小。周和桐的曹操,受教於郝先生,錶演也有相當水平。馬富祿的蔣乾,也和湯勤一樣,非其所長,1959年的《赤壁之戰》他謙讓給孫盛武演蔣乾,不是沒有道理的。
1955年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看馬劇團全部《火牛陣》,他飾田單,馬富祿的衙役,馬幼祿的驛城官,周和桐的伊立,閔兆華的小王田法章,馬盛龍的退職太史,羅蕙蘭飾小姐,黃元慶的公孫賈。此劇馬先生演來有頭重腳輕之憾。前頭的《黃金颱》是全劇的重點,到後半場成瞭旦角兒的重頭戲,馬先生無大作為。記憶裏好像馬在設火牛陣破敵時紮瞭靠,但不敢十分肯定,網友見過的可以幫我迴憶一下。
……
前言/序言
老田侃戲:京劇戲迷六十年看戲記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