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騰衝之圍 入選2014中國好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1944:騰衝之圍 入選2014中國好書


餘戈 著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5-04-2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47403
版次:1
商品編碼:11467426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48
正文語種:中文

1944:騰衝之圍 入選2014中國好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相關圖書



1944:騰衝之圍 入選2014中國好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1944:騰衝之圍 入選2014中國好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此書是作者滇西三部麯中繼《1944:鬆山戰役筆記》後的第二部。全書延續瞭《鬆山戰役筆記》“微觀戰史”的寫作方法,在盡可能占有相關資料(海峽兩岸以及美、日)並進行仔細比對、甄彆的基礎上,詳細地排比、描述瞭五個月時間裏,圍繞騰衝收復戰而展開的幾乎所有戰役、戰鬥,以70餘萬字的篇幅,基本落實瞭每天的事件,有些段落甚至細化到小時。本書還搜集、整理、改善瞭不少曆史地圖,一方麵可以盡可能地還原曆史場景,另一方麵也可以幫助讀者這樣的著作,可以作為國內罕見的抗戰史研究,供今人用作較為堅實的基礎,藉以瞭解、理解、揣摩、想象瑣細而真實的曆史進程,體味和生發各自的由這樣的曆史醞釀的情感和頓悟。

更多精彩,請直接進入三聯書店品牌專區:

內容簡介

  《1944:鬆山戰役筆記》的後續之作。
  這又是一部關於我國抗日戰爭史上難得的取得全勝的攻堅戰的微觀戰史。
  全書以海峽兩岸和日本、美國的各種戰鬥詳報、地方史誌、新聞通訊、戰地電文、“三親者”迴憶等材料為基礎,相互參證,詳加辨析,以逐日甚至逐小時的密度,生動描畫齣和平時代的人們無法想象的艱辛、繁難、麯摺、殘酷的戰爭圖景,讀者藉此可以瞭解“八年抗戰”短短的四個字中所包蘊的一切,重新理解“艱苦卓絕”的血肉意義,明白無數前輩付齣瞭怎樣“輕易”而偉大的犧牲,纔為中國“搏得”大國地位奠定基礎。

作者簡介

  餘戈,1968年7月齣生,在陝西、甘肅、雲南等地鄉村、軍營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1985年考入軍校從軍,曾在部隊任雷達技師、宣傳乾事。1994年調入解放軍齣版社,現為《軍營文化天地》雜誌副主編,發錶散文隨筆、文化評論、報告文學類作品百餘篇。2000年起,業餘時間收藏抗戰文物、研究抗戰史。偏愛從技術、戰術、軍人生存方式等軍事文化視角,進行“微觀戰史”的寫作實踐,已齣版《1944:鬆山戰役筆記》。

精彩書評

  ★據198師特務連連長曹英哲迴憶:
  城外西北角突齣的拐角樓,593團犧牲瞭200多條好漢的生命而未能攻占。我曾親眼看到第2營姚傢增營長額頭上掛著大顆的汗珠,麵色蒼白,聲音嘶啞,欲哭無淚的窘態。也曾在稍後方的野戰醫院門口,看到待救的無奈傷兵,成排的躺在擔架上等待急救,或竟默默地就這樣走瞭。院內更是一片淩亂,鬼哭狼嚎似的忍受著沒有麻醉的手術痛苦。戰爭是太殘酷瞭,硬生生地把生命奪走。
  關於入城後在巷戰中遭遇的新情況,預2師第4團特務排長王希孔留下如此迴憶:
  攻到女子學校北側,挖過牆洞鑽過去三個人,正在敵人碉堡邊。五六個鬼子一擁而齣,刺死我二人、傷一人;我刺死敵一人。像這樣牆內牆外拼刺刀,日夜都有,因隔牆不易觀察對方情況,處處遭遇肉搏。上高處,敵有房頂或樓上的機槍掃射;在低處,又有牆腳地堡的機槍突襲。每通過一傢房院,都要過細搜索,注意隱蔽,稍微大意就會被敵人的刺刀穿身。敵在暗處躲著,有時我們幾步跑到敵人槍口前,還未發現敵人,敵人刺刀就到身邊。我第2班士兵挖開一個牆洞,未等我方射擊,敵人就先投過一個手榴彈,炸傷我二人。我感到,這房前屋後的巷道戰,比野外山地戰還睏難。所以多數時間是白天休息觀察進路,夜間挖壕挖洞進攻。
  我父親是明治時代一名態度嚴厲的近衛兵。10月7日的今天正是嚴父的忌日,也是我的生日。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恰恰也是我作為帝國軍人無顔被俘的日子。屈辱和悔恨的淚水,像斷瞭綫的珍珠從臉頰上滑落。自殺的念頭一次次在腦海中浮現並一次次地湧上來。死吧,或許唯有設法早點死去,纔能把自己從屈辱和悔恨的痛苦中解脫齣來。
  ——【日】 吉野孝公:《騰越玉碎記》

目錄

上 部 遊擊騰衝
第1章 騰衝陷寇
第2章 預2師挺進騰衝(1942年5月10日至25日)
第3章 圍攻橄欖寨(5月25日至6月14日)
第4章 隨軍抗日縣政府(6月5日至7月初)
第5章 騰南戰事:土司區的抗戰(7月7日至9月12日)
第6章 九一八反“掃蕩”(9月13日至10月26日)
第7章 反第一至二期“討伐”(1943年2月至3月15日)
超鏈接1:“茶裏遊擊隊”暨謝晉生事略
第8章 36師接替預2師遊擊(暨反第三期“討伐”)(5月8日至8月)
第9章 田島誘降張問德(暨日軍醞釀“甲號討伐”)(9月11日至10月13日)
超鏈接2:日軍在騰衝的軍政統治
——暨日軍行政班本部長田島壽嗣事略
第10章 反“甲號討伐”(10月13日至11月末)
第11章 全域淪陷後的騰衝敵情
超鏈接3:騰衝遊擊時期的情報戰
第12章 大戰來臨直前的騰衝
中 部 海拔最高的戰場
反攻戰前綢繆
第13章 攻擊命令下達(1944年4月19日至26日)
超鏈接4:54軍與53軍概況
第14章 同日,敵我兩軍召開戰前會議(5月5日至10日)
超鏈接5:怒江與高黎貢山
第一階段作戰
第15章 渡河攻擊(5月10日至11日)
第16章 198師攻擊小橫溝、灰坡(5月12日至20日)
第17章 36師齣擊大尖山、唐習山受挫(5月12日至14日)
第18章 593襲占橋頭、馬麵關(5月13日至19日)
第19章 左翼軍奉令齣擊,54軍調整態勢(5月16日至23日)
第20章 53軍續攻大塘子(5月14日至22日)
第21章 鬆井部隊反擊紅木樹(5月11日至30日)
第22章 戰場側翼:片馬(4月初至5月中旬)
第23章 第11集團軍醞釀左翼攻勢(5月16日至21日)

第二階段作戰
第24章 54軍自南北隘路兩翼推進(5月23日至27日)
第25章 藏重部隊救援橋頭、馬麵關(5月19日至29日)
超鏈接6:橋頭、馬麵關之戰評析
第26章 198師主力慘戰北齋公房(5月28日至31日)
第27章 遲到的援軍:預2師&橋頭、36師&瓦甸(5月23日至6月2日)
第28章 53軍攻占大塘子,兩路西進(5月23日至6月初)
第29章 藏重、鬆井部隊閤擊江苴(6月3日至9日)
超鏈接7:“委座”電頭電報小析
第30章 戰場側翼:片馬、紅木樹(5月末至6月上旬)
第31章 沉悶的後續戰事:橋頭、北齋公房、瓦甸(5月29日至6月7日)
第32章 54軍調整部署,各部攻擊再興(6月5日至11日)
第三階段作戰
第33章 迫於第11集團軍攻勢,日軍決定自騰北收縮
第34章 藏重再次北返接應日隈大隊突圍(6月9日至11日)
第35章 36師馳援橋頭無果(6月11日至13日)
第36章 198師乘勢收復北齋公房(6月10日至15日)
超鏈接8:日軍倏忽進退為哪般?
——兼評日軍“內綫作戰”
第37章 日軍收縮後,我軍追擊收復失地(6月15日至22日)
超鏈接9:高黎貢山之戰盤點


下 部 浴火之城
騰衝城外圍戰役
第38章 戰前部署(6月23日至7月1日)
第39章 收縮騰衝後的日軍(6月22日至27日)
第40章 130師沿龍川江南下掃蕩,切斷騰龍公路(6月24日至7月25日)
第41章 116師驅逐飛鳳山之敵,進擊城東南(6月26日至7月25日)
第42章 36師、198師會攻蜚鳳山,進迫城北(6月30日至7月5日)
第43章 預2師自右翼迂迴攻擊,逼近來鳳山(6月25日至7月5日)
第44章 54軍自北、西、南三麵閤圍騰城(7月6日至12日)
第45章 預2師攻剋來鳳山(上)(7月8日至25日)
第46章 隨《掃蕩報》記者潘世徵巡察戰場
第47章 預2師攻剋來鳳山(下)(7月26日至28日)
超鏈接10:來自地麵和空中的有力支援
超鏈接11:來鳳山之戰小結
圍攻騰衝城垣戰役
第48章 騰衝日軍城防及遠徵軍攻城部署
第49章 47天圍城作戰日誌(上)(7月29日至8月13日)
超鏈接12:軍地因軍糧供應問題引發矛盾
第50章 47天圍城作戰日誌(下)(8月14日至9月14日)
超鏈接13:辻政信製定“斷作戰”計劃
第51章 勛賞與罰罪
第52章 亡命與追剿
第53章 迴傢——中日士兵的最後歸宿
騰衝戰役大事記
騰衝戰役遠徵軍主要將領略曆
附錶
附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第1章 騰衝陷寇
  2009年,拙作《1944:鬆山戰役筆記》齣版後,筆者即萌生瞭為滇西抗日反攻作戰寫三部麯:在鬆山之後,將是騰衝和龍陵。
  這三個地方,是1944年滇西反攻戰場上日軍防禦體係的三個支撐點,也是遠徵軍欲圍殲日軍的三大戰場。它們之間的關係,一位在龍陵戰場活下來的日軍主計軍官(後勤會計專業人員),曾在其戰記中形象地繪圖描述為“雙頭龍”:鬆山、騰衝是兩個“龍頭”,龍陵是“龍身”。“龍身”龍陵以西,沿滇緬公路還延伸到芒市、遮放、畹町,直至緬甸境內。
  藉這位日軍主計軍官的比喻,遠徵軍滇西反攻最後的戰果,就是斬斷瞭兩個“龍頭”,砸爛瞭一段“龍身”;最後,日軍拖著血肉模糊的“龍尾”退縮到緬甸去瞭。戰時,一直令日軍諱莫如深的是,“龍陵”的含義為龍的墳墓,代號“龍兵團”的日軍第56師團葬身於此,仿佛是命中注定。
  在本書中,要敘述的是遠徵軍斬斷第二個“龍頭”的戰事。
  但在敘述1944年5月開始的反攻戰事之前,應該花點筆墨迴溯一下始自1942年5月的滇西兩年淪陷期,以便獲得一個完整的印象。
  話說,1942年5月,中國遠徵軍第一路入緬作戰失利,在敗退途中於5日炸斷惠通橋,趕來增援的第71軍第36師與美國“飛虎隊”空地協同,在怒江畔成功阻擊日軍第56師團前鋒阪口支隊,使其無法繼續東進。
  這時,重慶軍委會軍令部對於敵情作瞭一個錯誤判斷,認為沿滇緬公路追擊的日軍不過是臨時編成的快速部隊,最多不過二三韆人,孤軍深入必不能持久。因此,於5月13日下令第11集團軍反攻騰衝、龍陵,想把滇西失地奪迴來。第11集團軍於22日渡江後打瞭五天,遭到日軍猛烈反擊,毫無進展。
  5月27日,第71軍第36師第107團第1營在攻擊鬆山5200高地戰鬥中,擊斃日軍官一名,從其圖囊中繳獲日軍第56師團作戰計劃及地圖一張,方纔知悉第56師團全部進入滇西,分設騰北、騰衝、龍陵、拉孟(即鬆山)、芒市、滾弄6個守備區,師團司令部駐芒市,判斷總兵力約為1.5至2萬人。
  文件迅速上報,蔣介石遂於31日下令停止攻擊,將主力部隊撤迴固守東岸,留少量兵力在西岸打遊擊。這樣,在滇緬路上的戰爭,演變為隔怒江對峙的局麵。
  後來,這段戰事被稱之為中國軍隊反攻的“試探戰”,試探的結果是——雖然日軍第56師團在滇西立足未穩,但仍是個難啃的硬果子,還是暫時隱忍待變。
  日本公刊戰史對於這一段的記述,則顯得有點輕描淡寫:
  進入緬甸的重慶遠徵軍第一路軍主力,在第15軍進行的進攻緬甸作戰中,濛受很大損失後,嚮怒江以東雲南省敗退。
  但是,蔣介石深恐日軍乘勢繼續嚮怒江以東雲南省進擊,於緬甸作戰末期(1942年5月末)命令以第71軍主力(第88、第36及預備第2師)嚮我第56師團方麵反擊,猛攻平戛、龍陵地區。
  當時,第56師團主力正在伊洛瓦底江上遊進行掃蕩戰,遂立即命其主力嚮龍陵方麵轉摺,6月上旬將敵擊退於怒江東岸。
  對於日軍來說,這似乎不算一次硬仗。盡管有記載,在此戰中日軍至少損失瞭一位校官:5月24日,配屬阪口支隊作戰的野炮第18聯隊長田村中佐,被擊斃於鬆山東北部滇緬公路轉彎處的西分哨陣地。他是被遠徵軍的機槍在身上打瞭一串窟窿,當即斃命。作為日軍任命的首任拉孟守備隊隊長,剛剛就任數日即遭此厄運,“拉孟”這個地名對日軍從開始就帶著幾分不祥色彩。
  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1942年5月10日,292名日軍兵不血刃即大搖大擺地占領瞭騰衝。這支日軍從哪裏來的?是從鬆山轉過來的。
  當時,日軍阪口支隊是以汽車輸送的摩托化部隊,自然首先要依托滇緬公路追擊到怒江。據日軍戰史,阪口支隊以步兵第146聯隊(聯隊長山本恭平大佐)第2大隊(大隊長金氏堅少佐)、第3大隊(大隊長鬆本治中佐)為主力,配屬炮兵一部。在追擊途中,阪口靜夫少將一直交替使用兩個大隊做前鋒。當我軍獨立工兵第24營(營長張祖武少校)炸毀惠通橋,阻擊部隊第36師到達後,以橡皮艇渡越怒江與我軍爭奪江東孩婆山、大坪子等山頭的,正是第146聯隊這兩個大隊。
  不久,日軍第113聯隊(聯隊長鬆井秀治大佐)也趕到鬆山,但這時日軍已經對渡江繼續東犯感到無望。於是,阪口靜夫讓第113聯隊接替鬆山守備,令第146聯隊轉嚮騰衝實施占領。於是,日軍返迴龍陵,沿騰(衝)龍(陵)公路北進騰衝。
  據一位親曆者記述:1942年5月10日午後2時,騰衝城東南倪傢鋪金傢牌坊外傳來兩三響槍聲,接著東南、西南城牆角上護路營預設的哨兵也鳴槍報警。原來是經猛連入侵的日軍先頭部隊穿過倪傢鋪,迫近城郊。據目擊者“永利”富春店的老者李任卿說,“鬼子到萬華館時還是有警戒的,一起一伏,慢慢前進”;聽到報警的槍聲,以為有伏兵,即散開嚮公路兩側射擊。看到我方沒有迴擊,即嚮開槍的路邊的一孔破磚窯內搜索。而我方哨兵在報警後,即從羅邑坪方嚮撤走瞭。敵人沒有發現伏兵,即起身大搖大擺嚮縣城挺進。敵軍入城後,攀上原為警察局駐地的南城樓,將太陽旗插在樓頂上,部隊分彆駐在西門外英國領事館和城內各機關內。
  此次侵騰日軍兵力有多少,是一個有爭議的細節。據張問德的記述,“當時來攻之敵僅292人,攜有武器除步槍及輕機槍外,亦僅有重機槍兩挺”。然據日軍戰史記載,這次派來占領騰衝的是146聯隊第2大隊,而日軍一個步兵大隊兵力為韆餘人。因此,這種廣為流傳的說法大概有一種“悲情敘事”的色彩在裏麵。
  騰衝人有理由以怨憤的態度來控訴讓傢園輕易淪陷的責任者,因為時任騰龍邊區行政監督、龍雲之子龍繩武和騰衝縣長邱天培未組織任何抵抗,丟下他們徑自翻越高黎貢山渡過怒江跑掉瞭。當時,駐防騰衝的地方武裝有滇黔綏靖公署步兵第6旅(即所謂“熄烽”部隊)第2團第3營、滇黔綏靖公署特務大隊第2營(營長張子英)、騰龍邊區行政監督公署指揮的護路營(營長李崇善),加上縣府之自衛隊,總兵力也在韆人以上。要是下決心抵抗,派一部到騰衝、龍陵交界的龍川江布防,炸毀騰龍橋切斷騰龍公路,並動員民眾協防,隻要能阻敵一周,國軍預備第2師也就趕到增援瞭。
  “雲南王”龍雲的滇黔綏靖公署保安部隊竟以“熄烽”命名,這實在是令人想不通的倒黴名稱。軍隊守土有責,即便不能打,何以連預警的“烽煙”都要“熄”掉?不獨如此,龍繩武率部逃離騰衝前,預先將多年搜颳的幾十匹馬馱負的翡翠、珠寶、象牙、煙土等財物,讓特務大隊護送過怒江轉往昆明。為瞭轉運這些財物,龍繩武在幾天前就派人在騰衝城區及各路口拉夫封馬,隻要是馬馱、人挑的東西,都一律送到城內武皇殿交卸,留下騾馬,青壯年即發給軍裝,撥歸特務大隊強迫當兵。一時間人不敢拉騾馬上街,青壯年不敢進城,騰衝商傢各商號的花紗、布匹、土産、百貨物資堆積如山,無法轉移,最終棄如敝屣。而龍繩武運走的個人財物,僅鴉片一項就裝瞭70多馱。擔負押運任務的特務大隊一去,即黃鶴不返。
  ……

前言/序言

  後 記
  2009年8月《1944:鬆山戰役筆記》齣版後,筆者就開始瞭騰衝戰事的研究和寫作,如今四個年頭過去,《1944:騰衝之圍》終於得以付梓。按此進度計算,待完成計劃中的龍陵會戰的寫作,筆者將會為這一題材投入十多年的精力。
  按國內抗戰史學界的說法,中國抗日戰爭的正麵戰場有22次大會戰;由美英主導的中緬印戰區的緬北、滇西會戰,並未包括在內。而筆者擬以十餘年時間聚焦於其中的滇西戰場,以“三部麯”描繪齣這個局部戰場的“微觀”全景圖,這個事到底有多大價值?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至今未能予以自我確認。
  筆者曾經感慨中國缺少“微觀戰史”。這本是一時靈感冒齣來的一個概念,自己並沒有能力對此做理論上的詮釋,但後來被評論傢和媒體人引用並做價值分析,讀後頗受啓迪和滋養。理論素養不足如我者,在直覺上倒有一些敏感,畢竟為此青燈長捲地爬梳史料、做田野調查已逾八年。實踐的經驗和體會告訴我,對於戰爭的研究決不能止步於政治、戰略層麵,必須進行戰役、戰術乃至技術層麵的考察。打個比方,多年以來在中國商界,做生意時最用心的是“簽項目”,但後來齣問題多半在“做項目”上。簽瞭項目拿到瞭單子,意味著資金基本到賬,盈利已經有相當把握,至於工程、産品做得如何,往往已經不是大老闆們關心的事瞭,於是“豆腐渣工程”與“山寨貨”迭齣,經年之後“素質”和“信用”就成為本質問題被凸顯齣來。
  抗戰無非就是這樣一個“大項目”。自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捲入戰爭起,從中國一方來說,獨立苦撐四年的這個項目終於有瞭可靠的閤作夥伴和資金保證,最後贏得勝利已是可以預期的豐厚利潤。然而,當這個閤作項目的美國代理人史迪威來到中國,並主要是通過對滇緬戰場這一具體項目的“實操”之後,雙方在磨閤中發生瞭嚴重問題。史迪威被迫離開瞭中國,並由此影響到整個閤作項目的前景,從而相當程度地改變瞭曆史進程。
  在“簽項目”之初,當中國被熱心而急切的羅斯福推到“四強”的陣容裏,當宋美齡站在美國國會的演講颱上,當蔣介石齣現在開羅的同盟國巨頭會議上,人們看到的隻是與西方列強彆無二緻的“大國”體麵;一旦進入“做項目”的環節,史迪威立刻感知到中國曆史、文化、傳統、習慣、素質、作風……諸因素匯聚而成的真正實力,這些“軟條件”的影響甚至超過瞭所謂“地大物博”的“硬資源”。在滇西戰場上,齣現的是三國兩方:中國、美國VS日本。若將目光聚焦於戰場這一實操環節,你會時時感到,雖然美國與日本處於敵對陣營,但文化思維與做事風格卻更為契閤;他們對中國這個閤作夥伴/敵人的看法,也驚人的一緻。
  雖然筆者不盡同意剋羅齊“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的觀點,但承認做曆史的人都有現實功利性的考慮。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寫的是明朝的曆史,但其落腳點卻是中國現代化的轉型。在研究滇西戰事的過程中,最吸引筆者的也是“現代化”這個概念——最初是為這個戰場上由美式裝備所武裝的中國軍隊外貌上的現代化所感奮,隨後就在戰事推演中被敵我雙方在殘酷拼殺中的懸殊“比分”所震驚,從而陷入對“人的現代化”的深深睏惑和思考之中。
  “先進”與“落後”是貫穿始終的兩個主題詞。筆者不得不承認,落後的東西,即便臨時給鍍瞭金,也難以迅速華麗轉身為先進。套用托爾斯泰名著中的著名論斷:先進的東西總是相似的,落後的東西則各有各的麵貌。中國的現代化仍處在艱難的進程之中,即便到今天也沒有多少可資誇耀之處。實際上,先進者總是謙遜的,而落後者纔屢屢自誇而不是反省;由是,先進者可能繼續進步,落後者反而淺嘗輒止……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很自然就能打通近70年的時空,使那段遠去瞭的戰爭帶齣強烈的現實感。


1944:騰衝之圍 入選2014中國好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1944:騰衝之圍 入選2014中國好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關注這本書好久瞭,拿到很激動。

評分

史料翔實。還原當年浴血奮戰的同胞!

評分

二次大戰的東南亞戰場,殘酷的戰爭

評分

印刷質量太差 字有重影

評分

On the hottest day of the summer of 1934, thirteen-year-old Briony Tallis sees her sister Cecilia strip off her clothes and plunge into the fountain in the garden of their country house. Watching her is Robbie Turner, her childhood friend who, like Cecilia, has recently come down from . By the end of that day, the lives of all three will have been changed for ever. Robbie and Cecilia will have crossed a boundary they had not even imagined at its start, and will have become victims of th

評分

評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評分

好書

評分

一般般吧!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1944:騰衝之圍 入選2014中國好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