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齊全的宋人筆記總匯。每部筆記均由整理者撰寫一篇有學術價值的點校說明,內容包括作者小傳、成書經過、內容評價、版本情況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況等。全書采用繁體字竪排、新式標點,是極有價值的史料,全新精包裝,更是饋贈收藏的佳品,彌足珍貴。全書約分十編。綜觀《全宋筆記》第三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該書在科學的界定“筆記”含義的基礎上,盡可能輯錄宋人所撰的筆記,真正的體現全宋筆記的“全”的特點,避免齣現掛一漏萬和雜亂無章的現象。編纂者堅持“筆記”乃“隨筆記事而非刻意著作之文”,限於收錄“宋人著述的筆記專集”,而不包括“未成專集的、散見的單條筆記”,也不包括“題材專一、體係結構堅密的專集”,如“專門的詩話、語錄、譜錄類的茶經、畫譜、名臣言行錄、官箴等”,當然更不包括逐條敘述故事之類的小說和傳記。其次,該書大多數宋人筆記係首次經校勘和標點提供世人閱讀,體現瞭“新”的特點。在該書第一編的49種筆記中,已經由中華書局、上海古籍齣版社點校齣版的有13種,而此次新點校齣版的有36種,占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三多,這些首次點校齣版的宋人筆記中。這些筆記有的盡管篇幅不多,但其內容涉及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習俗等,為後人留下瞭頗有價值的史料,彌足珍貴。再其次,該書與此前點校齣版的宋人筆記相比,具有比較“準”即點校較為準確的特點。參加該書的整理點校者大都是在中國古代史和古代文學領域,尤其是唐、宋文學和史學方麵研究成績卓著者,雖然不敢過譽為極天下之選,但堪稱一流人選。
宋人筆記是中國古籍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宋代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瞭解中國古代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寶貴資料,具有較高的史料和文化價值。對現存宋人筆記進行係統整理點校,采用繁體字竪排,新式標點,每種宋人筆記均撰寫一篇有學術價值的前言,內容包括作者小傳、內容評價、版本情況及源流、所用底本及校勘概況等等,分編齣版。《全宋筆記》第三編收入宋人筆記39種、10冊,約162餘萬字。
硃易安,女,1955年生,上海人。現任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古典文獻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獻學學科帶頭人。兼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文化典籍係主任;女子文化學院院長,上海師範大學女性研究中心主任。早年由上海師範大學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曆任古籍整理研究所講師、副教授等。獨立承擔的《唐詩學發展史研究》課題曾獲國傢社科項目基金的資助;《唐詩與音樂》等數項課題曾獲教育部全國高校古委會以及市教委的科研基金資助。
傅璿琮,1933年生,浙江寜波人。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中文係,奠定學術基礎,後因中國院係調整,轉入北京大學中文係,1955年畢業留校任助教,遭受政治運動錯誤批判,被調至中華書局接受改造,並由此走上學術道路。曆任中華書局總編輯,國務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秘書長、副組長,兼任清華大學中文係教授等。
《全宋筆記 第三編(簡)一》
墨客揮犀
續墨客揮犀
洛陽名園記
珍席放談
遊城南記
《全宋筆記 第三編(簡)二》
原序目
捲一
德行 言語 政事上
捲二
政事下 文學
捲三
方正 雅量 識鑒 賞譽 品藻 規箴 夙慧
捲四
豪爽 容止 自新 企羨 傷逝 棲逸 賢媛
捲五
補遺走高祖至代宗
捲六
補遺走德宗至文宗
捲七
補遺起武宗至昭宗
捲八
補遺無時代
佚文
《全宋筆記 第三編(簡)三》
王氏談錄
丞相魏公譚訓
搜神秘覽
春渚紀聞
《全宋筆記 第三編(簡)四》
西佘瑣錄
東觀馀論
緗素雜記
朝野眾言
《全宋筆記 第三編(簡)五》
靖康傳信錄
建炎進退誌
靖炎時政記
靖炎兩朝見聞錄
建炎復闢記
《全宋筆記 第三編(簡)六》
《全宋筆記 第三編(簡)七》
《全宋筆記 第三編(簡)八》
《全宋筆記 第三編(簡)九》
《全宋筆記 第三編(簡)十》
全宋笔记将该书与20年前台湾新兴书局有限公司出版的《笔记小说大观丛刊》(1984年6月)相比,后者虽然收录了许多宋人笔记,但缺点一是宋人笔记与小说、谱牒、通俗演义、诗话杂糅,二是有些版本不精。当然笔者只是从宋人笔记的角度评判此书,并不否定它的总体文献价值。 2与其他书比较 编辑 将该书与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代笔记小说集成·宋代笔记小说》(1995年2月)比较,后者的缺点:一是收录的宋人笔记仅188种,有些重要笔记不知何故没有纂入,如洪迈《容斋随笔》、周密《癸辛杂识》、周《清波杂志》、王观国《学林》、岳珂《木呈史》、罗大经《鹤林玉露》、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欧阳修《归田录》、何《春渚纪闻》、彭某《墨客挥犀》(已纂录《续墨客挥犀》十卷)、赵令田寺《侯鲭录》、叶梦得《石林燕语》、陆游《老学庵笔记》、龚明之《中吴纪闻》等。缺少了这些笔记,便难以反映两宋笔记的全貌,令人深以为憾。同时,后者所编宋人笔记小说目录错讹颇多,如《燕翼诒谋录》的著者王木永误作“王泳”,《丁晋公谈录》的著者丁谓误作“丁渭”,《宋景文公笔记》的著者宋祁误作“宋祈”,《萍洲可谈》的“洲”误作“州”字,《己酉避乱录》的“己”误作“已”字,《昼帘绪论》的“昼”误作“书”字,《鼠璞》的作者戴埴误作“戴植”,《养疴漫笔》的著者赵溍误作“赵溍录”,《负暄野录》的著者陈误作“陈”,等等。 3特点新 编辑 其次,该书大多数宋人笔记系首次经校勘和标点提供世人阅读,体现了“新”的特点。在该书第一编的49种笔记中,已经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的有13种,而此次新点校出版的有36种,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三多。这些首次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中,比较重要的有张洎《贾氏谭录》、王曾《王文正公笔录》、宋祁《宋景文公笔记》、江休复《江邻几杂志》、曾布《曾公遗录》、苏轼《仇池笔记》、题苏轼《渔樵闲话录》、晁说之《晁氏客语》、王钦若《王氏谈录》等。这些笔记有的尽管篇幅不多,但其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习俗等,为后人留下了颇有价值的史料,弥足珍贵。 4特点准 编辑 再其次,该书与此前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相比,具有比较“准”即点校较为准确的特点。参加该书的整理点校者大都是在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文学领域,尤其是唐、宋文学和史学方面研究成绩卓著者,虽然不敢过誉为极天下之选,但堪称一流人选。仍以第一编为例,其中尤以整理点校《东坡志林》、《仇池笔记》、《渔樵闲话录》、《龙川略志》、《龙川别志》等的孔凡礼先生,《涑水纪闻》的整理点校者邓广铭和张希清教授,《南部新书》和《近事会元》、《钓矶立谈》、《丁晋公谈录》的整理点校者虞云国教授,《孙威敏征南录》等的整理点校者黄纯艳教授,等等,都是在宋代历史或宋代文献研究方面有口皆碑的专家。由此足以保证该书的整理和标点、校勘以较高的质量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此前出版的释文莹《湘山野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存在一些标点错误,如卷中原作“仆射相国王公至道,丙申岁,为谯幕”(第23页),误将宋太宗的最后一个年号“至道”当作“仆射相国王公”的名讳。此次便加以纠正,改为“仆射相国王公,至道丙申岁,为谯幕”。
评分其次,该书大多数宋人笔记系首次经校勘和标点提供世人阅读,体现了“新”的特点。在该书第一编的49种笔记中,已经由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的有13种,而此次新点校出版的有36种,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三多。这些首次点校出版的宋人笔记中,比较重要的有张洎《贾氏谭录》、王曾《王文正公笔录》、宋祁《宋景文公笔记》、江休复《江邻几杂志》、曾布《曾公遗录》、苏轼《仇池笔记》、题苏轼《渔樵闲话录》、晁说之《晁氏客语》、王钦若《王氏谈录》等。这些笔记有的尽管篇幅不多,但其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习俗等,为后人留下了颇有价值的史料,弥足珍贵。
评分购物流程
评分邮局汇款
评分闲来读书!!!!!!
评分211限时达
评分值得推荐 值得阅读 值得收藏
评分编辑
评分售后政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