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譜全書·黔山人黃穆甫先生印存(套裝上下冊)

中國印譜全書·黔山人黃穆甫先生印存(套裝上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穆甫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齣版社: 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102066721
版次:1
商品編碼:11524118
包裝:平裝
開本:15開
齣版時間:2014-08-18
頁數:254
套裝數量:2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印譜全書·黔山人黃穆甫先生印存(上下)》,本書介紹瞭篆刻藝術在中國有著幾韆年的發展曆史。從中國象形文字發明並摹刻、書寫於陶器之上時起,璽印篆刻藝術就開始萌芽。商代以後,通過金文的鑄造和甲骨文字的刻寫,中國古人進一步掌握瞭鑄、刻、模製等多種方法,為璽印技術的發展奠定瞭雄厚的基礎。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2).謂雕琢,過分修飾文字。明高啓《跋溝南詩後》:“格律深穩,不尚篆刻,而往往有會理切事之理。”

评分

陳巨來篆刻

评分

在京東購物就是放心,正品保證

评分

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用刀在龜甲上刻“字”(即現代稱為甲骨文)。這些文字刀鋒挺銳,筆意勁秀,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鞦戰國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稱為“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璽”為天子所專用,大臣以下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印”。這就形成瞭帝王用印稱“璽”或“寶”,官印稱“印”,將軍用印稱“章”,私人用印稱“印信”。

评分

牧甫自小就對篆學發生興趣,八九歲即操刀習印。十四歲時,傢園被毀,不久父母亦相繼去世,從此失學。因生活所迫,曾隨從兄在南昌開設照相館十多年,籍以糊口,期間開始瞭業餘的鬻印生涯二十八九歲時,他在南昌齣版瞭《心經印譜》,不但錶現齣卓越的纔華,更窺見他對明清印派的深入研究。一八八二年,牧甫從南昌移居廣州,就此很快結識瞭一班文人雅士,他的印藝也頗為很多官員所賞識。一八八五年,由於將軍長善及其兒子誌銳等人的大力揄揚薦舉,牧甫於八月到北京國子監肄業,主要緻力於金石學。他得到瞭盛昱、王懿榮、吳大澄等名傢的指點,擴大瞭視野,豐富瞭收藏,印藝也有瞭很大的提高,而且參加瞭重摹宋本《石鼓文》的工作。一八八七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廣東巡撫吳大澄在廣州設立廣雅書局,從事經史的校刻。吳大澄與牧甫有舊,便邀請牧甫參加廣雅書局校書堂的工作,牧甫再次來到廣州。從第一次來粵,住瞭近四年,到第二次來粵,一住便是十四年,牧甫前後在粵共住瞭十八年。他留傳下來的大批印作,多刻於此時。一九〇〇年五月,牧甫離開廣州迴安徽。一九〇二年鞦,牧甫又為湖北巡撫、署湖廣總督端方所邀,到瞭武昌,協助端方從事陶齋吉金錄等書的輯著工作。 一九〇四年,牧甫歸老故裏,從此不再復齣,是年牧甫五十五歲。

评分

人美版的這一套古色古香。就是價格高的離譜。

评分

“漢文字的一切規律,全部錶現在小篆形體之中,這是自繪畫文字進而為甲文金文以後的最後階段,它總結瞭漢字發展的全部趨嚮,全部規律,也體現瞭漢字結構的全部精神。”(薑亮夫《古文字學》59頁,浙江人民齣版社1984年版)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因為有瞭《說文》,後人纔得以認識秦漢的小篆,並進而辨認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與戰國的古文。

评分

在我們遊心賞玩之前,先要弄清楚篆刻的定義。篆刻是什麼呢 它的解釋,有廣義與狹義的兩種。篆刻的“篆”宇,古寫作“瑑”,從玉(說文的注釋上說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後來,竹帛成為通行的書寫工具,於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從「竹」。

评分

在我們遊心賞玩之前,先要弄清楚篆刻的定義。篆刻是什麼呢 它的解釋,有廣義與狹義的兩種。篆刻的“篆”宇,古寫作“瑑”,從玉(說文的注釋上說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都叫做“瑑”,後來,竹帛成為通行的書寫工具,於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從「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