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史學術研究前沿,專題研究的檔案材料,娓娓道來的口述曆史,關注冷戰研究的必讀之書。
本論文集收入的是冷戰國際史學界關注的問題,有史學理論、冷戰期間的政策研究,有曆史事件研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李丹慧,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曾齣版學術專著多部,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
捲首語
【特邀專論】
超越外交史:從外交史批判運動到新冷戰史的興起
【青年學者論壇】
1949-1953年英國對颱灣的貿易管製政策
民主德國對1959年中印邊界衝突的立場及其演變
1961年賀龍訪民主德國——兩國關係惡化中的關鍵一環
【書評·書介】
細筆觸勾勒美濛外交的樂觀圖景——《濛古和美國:一部外交史》評介
奧斯汀·傑西爾德:《中蘇同盟:一部國際史》評介
【檔案研究信息】
兄弟、對手、夥伴:新史料·新發現:中國與蘇聯東歐國傢關係國際研討會文集前言
南斯拉夫時期的檔案介紹
關於保、匈國傢檔案館的報告
【口述曆史】
朝鮮戰爭中轉入朝鮮人民軍的中國朝鮮族參戰軍人采訪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朝鮮族參戰軍人采訪錄(三)
非洲叢林中的新使命——馬法賢老人訪談錄(十)
【檔案文獻】
中法建交多國檔案選編(四):颱灣解密檔案
這本書的扉頁上寫著“獻給所有在曆史洪流中探索真理的人們”,這句話深深打動瞭我。它暗示瞭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史書,而更像是一種探索和追尋。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能夠展現齣不同曆史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麵性。在冷戰這樣的極端環境下,人們的抉擇往往充滿瞭矛盾和掙紮。我希望書中能夠刻畫齣那些在曆史關鍵時刻,麵臨巨大壓力和道德睏境的個體,他們是如何做齣選擇的,他們的動機是什麼,以及這些選擇又對曆史進程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希望能夠看到對曆史人物更人性化、更深入的解讀,而不是簡單的臉譜化。這種對個體命運與宏大曆史相互作用的展現,纔真正能夠觸及到曆史的靈魂,讓我感受到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光輝,也更能引發我對於當下許多問題的深刻反思。
评分我對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鬥爭和文化交流的交叉點一直感到非常好奇。冷戰不僅僅是軍事和政治上的對抗,更是一場深刻的意識形態和文化領域的較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觸及到這個層麵,例如,西方文化是如何通過電影、音樂、文學等形式滲透到東方陣營的,又反之亦然。這種文化交流在打破意識形態壁壘、增進民眾理解方麵起到瞭怎樣的作用?是否也加劇瞭某些地區的緊張局勢?我渴望看到關於這些非傳統曆史敘事的描寫,它們往往能夠提供更全麵、更立體的曆史視角,讓我們看到曆史背後更深層的人文關懷和情感共鳴。這種研究,不應僅僅停留在政治傢的決策和軍事的部署,更應該深入到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的變化,去感受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
评分我一直對地緣政治的演變非常著迷,尤其是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之下的微觀細節。這本書的標題就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冷戰國際史研究’,這幾個字本身就蘊含瞭無數的衝突、博弈與智慧。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不同國傢在冷戰時期所采取的外交策略,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製衡的。例如,某國在某一關鍵時期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國際聯盟來孤立對手的?某個事件的背後,是否有著我們不曾瞭解的秘密會談或利益交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這些復雜的動態,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事件,而是能夠揭示其深層原因和影響。我期待能夠看到作者如何通過嚴謹的史料考證,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曆史畫捲,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那個時代的世界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這些曆史經驗對我們今天理解國際關係仍然具有怎樣的啓示意義。
评分作為一個對曆史學研究方法論頗感興趣的讀者,我特彆關注學者們在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史料來源和分析框架。對於像冷戰這樣橫跨多個國傢、涉及大量機密檔案的議題,史料的選取和解讀無疑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作者在史料挖掘上的深度和廣度,例如是否運用瞭來自不同國傢、不同陣營的檔案,是否對不同來源的史料進行瞭交叉印證和批判性分析。同時,我也對作者所采用的研究視角和理論框架很感興趣,是側重於宏觀的國際關係理論,還是深入到微觀的個體行為分析?是采取一種傳統的敘事方式,還是引入瞭新的研究範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紮實的學術範例,讓我在學習曆史事實的同時,也能領略到嚴謹的學術研究過程,並從中獲得一些方法論上的啓發,這對於我自己日後的閱讀和思考都有莫大的助益。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考究,硬殼封麵,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不是那種廉價的印刷品。封麵設計上,整體色調偏冷,用瞭一種深沉的藍色作為背景,上麵是泛黃的老照片,可能是哪個曆史性的峰會或者重要的政治人物,細節處的處理非常到位,仿佛一張褪色的舊報紙,瞬間將人拉迴那個波詭雲譎的年代。書脊的設計也很有特色,字體是復古的宋體,與封麵風格相呼應,每一本書的編碼和係列名都清晰可見,擺在書架上會非常搶眼。翻開內頁,字體清晰,排版疏朗,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沒有絲毫的壓迫感。即使是對曆史類書籍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被這樣精心製作的圖書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藝術品,讓人在翻閱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學術的嚴謹性。光是這份精美的製作,就足以讓我在眾多同類書籍中脫穎而齣,成為書架上的一件珍寶。
评分很不错的冷战研究集刊!
评分很不错的冷战研究集刊!
评分这一套书真的很好。值得阅读
评分物美价廉哈
评分1914一战爆发迄今已一百年,世界各地有许多学术会议及反省纪念活动。一战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东亚权力架构,一直影响到今天。在一战残酷的帝国主义(Imperialism)争霸中,新兴的威尔逊主义(Wilsonianism)与列宁主义(Leninism)各自提出理想主义的新外交理念,竞争建构新世界秩序的道德制高点;日本则标举大亚细亚主义(Pan-Asianism),意欲领导亚洲排除欧美霸权。中国兴起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与前四者都有密切的互动与合作竞争关系,共同构成1920年代以来东亚外交的深层结构。研究百年来的中国外交,需要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突破过时政治宣传与观念的束缚,除了注意发扬民族主义的一面外,还应观照到其他国际面向,进而能提出对全球有吸引力的新的世界秩序构想。
评分麦香气中熔铸着伟大和奇丽。于是,我们看到了,背靠着一大批神话传说,刻写着一行行甲骨文、金文,吟唱着一首首《诗经》,中国文化隆重上路。其实,这也就是以孔子、老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出场前的精神背景。先秦诸子出场,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巨人们一起组成了一个“轴心时代”,标志着人类智能的大爆发。现代研究者们着眼最多的,是各地巨人们在当时的不同思想成果,却很少关注他们身上带着什么样的文化基因。三先秦诸子,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没有一个是纯粹的文学家。但是,他们要让自己的思想说服人、感染人,就不能不运用文学手段。而且,有一些思维方式,从产生到完成都必须仰赖自然、譬引鸟兽、倾注情感、形成寓言,这也就成了文学形态。思想家和哲学家在运用文学手段的时候,有人永远把它当做手段,有人则不小心暴露了自己其实也算得上是一个文学家。先秦诸子由于社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献。但是,这种贡献与他们在思想和哲学上的贡献,并不一致。我对先秦诸子的文学品相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庄子、孟子;第二等级:老子、孔子;第三等级:韩非子、墨子。在这三个等级中,处于第一等级的庄子和孟子已经是文学家,而庄子则是一位大文学家。把老子和孔子放在第二等级,实在有点委屈这两位精神巨匠了。我想他们本人都无心于自身的文学建树,但是,虽无心却有大建树。这便是天才,这便是伟大。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这个排列有点难。相比之下,孔子的声音,是恂恂教言,浑厚恳切,有人间炊烟气,令听者感动,令读者萦怀;相比之下,老子的声音,是铿锵断语,刀切斧劈,又如上天颁下律令,使听者惊悚,使读者铭记。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重似千钧,不容外借。在老子面前,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甚至无须任何解释、过渡、调和、沟通。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我听不止一位西方哲学家说:“仅从语言方式,老子就是最高哲学。孔子不如老子果断,因此在外人看来,更像一个教育家、社会评论家。”外国人即使不懂中文,也能从译文感知“最高哲学”的所在,可见老子的表达有一种“骨子里”的高度。有一段时间,德国人曾骄傲地说:“全世界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这当然是故意的自我夸耀,但平心而论,回顾以前几百年,德国人也确实有说这种“大话”的底气。然而,当他们读到老子就开始不说这种话了。据统计,现在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书,其普及度远远超过老子的家乡中国。我一直主张,一切中国文化的继承者,都应该虔诚背诵老子那些斩钉截铁的语言,而不要在后世那些层级不高的文言文上厮磨太久。说完第二等级,我顺便说一下第三等级。韩非子和墨子,都不在乎文学,有时甚至明确排斥。但是,他们的论述也具有了文学素质,主要是那些干净而雄辩的逻辑所造成的简洁明快,让人产生了一种阅读上的愉悦。当然,他们两人实干家的形象,也会帮助我们产生文字之外的动人想象。更重要的是要让出时间来看看第一等级,庄子和孟子。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比孔子晚了一百八十年。在人生格调上,他与孔子很不一样,显得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但在文学上就不一样了。他的文辞,大气磅疑。真假的区分在何处?生死的界线在哪里?他陷入了困惑,又继之以嘲讽。这就使他从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到对生存意义的探寻,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他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甚至也低于孔子、墨子、荀子或其他别的“子”。但是这种低,使他有了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问出一串串最重要的“傻”问题。但仅仅是这样,他还未必能成为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他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一下,他就成了那个思想巨人时代的异类、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逍遥游》、《秋水》、《人间世》、《德充符》、《齐物论》、《养生主》、《大宗师》……这些篇章,就成了中国哲学史、也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流佳作。此后历史上一切有文学才华的学人,都不会不粘上庄子。这个现象很奇怪,对于其他“子”,都因为思想观念的差异而有明显的取舍,但庄子却例外。没有人会不喜欢他讲的那些寓言故事,没有人会不喜欢他与南天北海融为一体的自由精神,没有人会不喜欢他时而巨鸟、时而大鱼、时而飞蝶的想象空间。在这个意义上,形象大于思维,文学大于哲学,活泼大于庄严。四我把庄子说成是“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但请注意,这只是在“诸子”中的比较。如果把范围扩大,那么,
评分1919年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原因之一即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及其引发的五四运动密切相关。巴黎和会的中国外交过去学术研究不多,却早有定论:北洋政府亲日卖国,对日借款缔约换文,自甘丧权,种下外交失败的根源;担任代表团团长的陆征祥对和会没有准备,对外懦弱,又无力整饬代表团秩序;虽有顾维钧、王正廷等外交官的优异表现,但和会仍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交给日本,而北洋政府居然还训令代表签约;好在国内爆发五四运动,人民坚持“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促使三个亲日卖国贼辞职下台,也让代表团拒签和约,得以稍挽国权。
评分书怎么样不说,给我一本脏的,这种恶心事真的发生了,我一开始还不相信会发旧书,真是很不高兴,很生气
评分这一套书真的很好。值得阅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