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史學術研究前沿,專題研究的檔案材料,娓娓道來的口述曆史,關注冷戰研究的必讀之書。
本論文集收入的是冷戰國際史學界關注的問題,有史學理論、冷戰期間的政策研究,有曆史事件研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李丹慧,華東師範大學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曾齣版學術專著多部,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
捲首語
【特邀專論】
超越外交史:從外交史批判運動到新冷戰史的興起
【青年學者論壇】
1949-1953年英國對颱灣的貿易管製政策
民主德國對1959年中印邊界衝突的立場及其演變
1961年賀龍訪民主德國——兩國關係惡化中的關鍵一環
【書評·書介】
細筆觸勾勒美濛外交的樂觀圖景——《濛古和美國:一部外交史》評介
奧斯汀·傑西爾德:《中蘇同盟:一部國際史》評介
【檔案研究信息】
兄弟、對手、夥伴:新史料·新發現:中國與蘇聯東歐國傢關係國際研討會文集前言
南斯拉夫時期的檔案介紹
關於保、匈國傢檔案館的報告
【口述曆史】
朝鮮戰爭中轉入朝鮮人民軍的中國朝鮮族參戰軍人采訪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朝鮮族參戰軍人采訪錄(三)
非洲叢林中的新使命——馬法賢老人訪談錄(十)
【檔案文獻】
中法建交多國檔案選編(四):颱灣解密檔案
冷战虽然已经过去了 但是许多秘密和故事依旧让人想要了解!
评分我对冷战很感兴趣,这书让我学习了很多
评分物美价廉哈
评分不错代下。。。。。。。
评分可以…………
评分冷战虽然已经过去了 但是许多秘密和故事依旧让人想要了解!
评分这一套书真的很好。值得阅读
评分1914一战爆发迄今已一百年,世界各地有许多学术会议及反省纪念活动。一战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东亚权力架构,一直影响到今天。在一战残酷的帝国主义(Imperialism)争霸中,新兴的威尔逊主义(Wilsonianism)与列宁主义(Leninism)各自提出理想主义的新外交理念,竞争建构新世界秩序的道德制高点;日本则标举大亚细亚主义(Pan-Asianism),意欲领导亚洲排除欧美霸权。中国兴起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与前四者都有密切的互动与合作竞争关系,共同构成1920年代以来东亚外交的深层结构。研究百年来的中国外交,需要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突破过时政治宣传与观念的束缚,除了注意发扬民族主义的一面外,还应观照到其他国际面向,进而能提出对全球有吸引力的新的世界秩序构想。
评分我对冷战很感兴趣,这书让我学习了很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