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商品名稱: | 長徵(修訂版)(上下冊) |
作者: | 王樹增 |
市場價: | 98元 |
ISBN號: | 9787020116379 |
齣版社: | 法律齣版社 |
商品類型: | 圖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裝幀:-- | 開本:16開 | 語種:中文 |
齣版時間:2016-08-01 | 版次:1 | 頁數:823 |
印刷時間:-- | 印次:- | 字數:-- |
章 突齣重圍
1934年5月,閩浙贛蘇區
第二章 絢麗之夢
1930年8月,江西瑞金
第三章 十送紅軍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第四章 路在何方
1935年11月 粵北與湘南
第五章 山河蒼茫
1934年12月 湘西與豫西
第五章 橘子紅瞭
1934年11月 湘南
第七章 血漫湘江
1934年11月 湘江
第八章 恭賀新年
1935年1月 烏江
第九章 夜郎之月
1935年1月 遵義
第十章 殘陽如血
1935年2月 遵義
第十一章 巴山蜀水
1935年4月 川北、湘西與陝南
第十二章 金沙水畔
1935年5月 金沙江
第十三章 喜極之淚
1935年6月 四川達維
第十四章 黑暗時刻
1935年8月 鬆潘草地
第十五章 北鬥高懸
1935年九月 陝南與甘南
第十六章 天高雲淡
1935年10月 陝北和川西
第十七章 北上北上
1936年1月 湘西與川北
第十八章 江山多嬌
1936年10月 甘肅會寜
王樹增《長徵》自2006年齣版以來,十年間榮獲中國齣版政府奬·圖奬·裝幀設計奬、第十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奬”、第四屆魯迅文學奬等多項國jia級圖奬,銷量已逾50萬冊。
“我看過你寫的《長徵》。長徵是一件偉大的事情,你寫的很好,我還讓周圍的同誌都看一看。”
——在2015年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
《長徵》修訂版根據全新史料,在舊版的基礎上進行瞭部分增加和全麵修訂,並加入瞭多幅珍貴長徵地圖,將為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王樹增先生也專門為修訂版創作瞭後。
值此紀念長徵勝利八十周年之際,《長徵》修訂版的推齣具有極為重大的曆史和紀念意義,既是對偉大崇高的長徵精神的緻敬,也是嚮廣大《長徵》讀者的隆重獻禮。
《長徵》以嚴肅的曆史責任感述瞭長徵這一人類曆史上的驚人壯舉,是迄今為止zui為全麵、生動、動情的長徵紀實作品。作品以客觀、真實的態度敘述曆史,並以宏大、厚重的筆觸展開這一考驗人類意誌的大規模轉移。紅軍轉移的浩大場麵,在作品中得到真實而翔實地再現,令人震動和感慨。特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賦予瞭長徵以嶄新的認知高度——長徵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zui壯麗的英雄主義史詩,長徵給予人類的精神財富是走嚮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滅的信念。作者激情澎湃的述做到瞭這一點,這是過去所有述長徵的文學作品所從未具有的。
《長徵》從紅軍一支部隊突圍尋找新的根據地的慘烈戰鬥開始敘,預示瞭紅軍大規模軍事轉移的的艱辛與艱難。作傢以客觀、真實的態度敘述曆史,並以宏大、厚重的筆觸展開這一考驗人類意誌的大規模轉移。其間粵、桂、滇、川軍閥,國民黨中央軍對紅軍圍追堵截,紅軍轉移的浩大場麵,在作品中等到真實而具體體現,令人震動和感慨。然而這隻是大規模轉移的開始,十萬大軍,無數的輜重,無數的老幼婦,一路的翻山越嶺,一路的戰爭,一路的迷茫與睏惑,一路的矛盾鬥爭,一路的絕望與期望,一路的疾病與飢餓,一路的生與死。這在人類曆史上的遷徙是的。《長徵》以中央紅軍大規模軍事轉移為主要綫索,同時也用很多筆墨全麵敘瞭紅二、六軍團、紅四方麵軍以及留在鄂豫皖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的軍事轉移行動,它們構成紅軍長徵的重要部分。他們的轉移與紅軍主力轉移同樣悲壯、同樣艱難萬險,前赴後繼,他們的信念同樣堅定。
這是一部迄今反映長徵的一部全新厚重也極富有現代觀念審視曆史的作品,堪稱寫長徵的“史”。
王樹增,1952年生於北京。中國非虛構文學第1人,中國戰爭題材第1作傢。著有長篇紀實文學《長徵》《朝鮮戰爭》《解放戰爭》《抗日戰爭》,非虛構中國近代史係列《1901》《1911》等。作品曾獲中國人民***文藝大奬、中國圖政府奬、全國五個一工程奬、魯迅文學奬、中國人民***文藝奬、曹禺戲劇文學奬。
·暢銷十年的非虛構經典,銷量逾50萬冊
·把長徵作為人類精神事件書寫的圖書
·榮獲三大圖書奬的優質讀本
·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
王樹增戰爭係列自2006年開始齣版,至今已有《長徵》《解放戰爭》《朝鮮戰爭》一係列作品問世。他開創瞭全新的戰爭史寫作範式,也為戰爭文學樹立瞭新標杆。
這一係列作品所具備的堅實宏大的結構、國際的視角、對現實的關照以及詳盡的資料,使他擁有瞭數百萬忠實的讀者,而萬眾期待的《抗日戰爭》於2015年6月由人民文學齣版社齣版,至此中國戰爭係列作品將完滿收官。
《長徵》基調樂觀,以這一人類重大的精神事件展示信仰的力量;《解放戰爭》氣勢恢宏,寫齣民心嚮背之彆對戰爭的決定性影響;《朝鮮戰爭》以對萬韆戰士的悲憫之情,構建起對戰爭整體格局的無奈與戲謔;而《抗日戰爭》基調莊嚴,全景真實再現瞭抗日戰爭的慘烈與悲壯,這是七十年來第一部屬於中國全民族的抗戰史!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