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無條件接納感受,有條件接納行為。為人父母不可不看的傢庭教育書。80後、90後優質父母養成預備時。“馬寜父母課堂”2014年載譽歸來,15年傢庭教育精華總結,數十萬父母傾情推薦!
《馬寜父母課堂·接納的藝術:戒掉愛中的傷害》和《引導的藝術——在愛中建立規則》也被冠上瞭“父母課堂”的名號,指引父母如何與孩子共同成長。這套叢書清晰地揭露瞭傢庭教育中父母對於孩子的種種因愛而導緻的傷害,並從專業的心理教育角度,闡述分析瞭父母對孩子教育中所應該遵循建立的愛的規則。可以說,“馬寜父母課堂”係列叢書算的上是一套專業的傢庭教育類工具書。
內容簡介
《馬寜父母課堂·接納的藝術:戒掉愛中的傷害》采用豐富的案例和深度的剖析,提醒父母重視孩子對愛與安全感的需求;清晰劃分彼此的精神疆界;用陪伴式聆聽、主動式聆聽、引導式聆聽、推進式錶述等技巧,幫助孩子舒緩情緒,讓孩子願意接受父母的幫助,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陪同孩子成就夢想。
《馬寜父母課堂·接納的藝術:戒掉愛中的傷害》講述瞭如何與孩子進行真正的愛的互動,從中父母可以反觀自己生命中齣現的各種現象,從而學會接受與欣賞自己的傷痛與恐懼,讓生命變得舒展。從這個角度來說,《馬寜父母課堂·接納的藝術:戒掉愛中的傷害》是不僅是一本傢庭教育的書,也是心靈成長讀物,父母在教育、引導孩子的同時也覺察與領悟瞭自己。
作者簡介
馬寜,親子婚姻關係專傢、企業EAP項目導師、國傢高級心理谘詢師、國際EAP協會認證會員、中國教育部及教育學會“全腦教育”十五課題組子課題負責人、廣州三木心靈動力係統研究發展中心首席導師、北京“傢有兒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特聘專傢顧問。
精彩書評
★中國的傢庭中從來都不缺少愛,相信每位父母都在盡最大的能力去照顧孩子、避免孩子受到傷害,都在祝福孩子能夠獲得美滿的生活——盡管這些“美滿”很多時候都來自父母的定義而非孩子的需要;我同樣相信,如果父母曾經給過孩子一些傷害,一定不是有意的,甚至在某些錶麵的“有意傷害”之後,還隱藏著一份祝福和愛意。
學會如何錶達愛、如何兼顧愛的教養是為人父母者一定要學習的。僅僅有愛是不夠的,僅僅有教導也是不夠的,父母要學會在每一件小事中建造和諧有愛的引導。在傢庭教育的過程中,戒掉愛中的傷痛,營造親密的傢庭氛圍,更加有效地引導孩子正嚮成長,培養齣自信、自尊、助人又愛己的優秀孩子。這就是我和大傢分享本書的目的。
——馬寜
目錄
導讀
第一堂課 看到愛中的傷害
第一節 愛中的傷害——安全感的流失
第二節 “殘酷”的父母——模糊的精神疆
第三節 靈魂齣竅的孩子——忽略孩子內在精神需求
第二堂課 剝開愛中的傷害
第一節 情緒是精神疆界的外在呈現
第二節 通過有形行為看到無形內在
第三節 劃分彼此的精神疆界
第三堂課 幫助孩子找到問題根源——陪伴式聆聽
第一節 不恰當的協助模式
第二節 舒緩瞭情緒,調整行為纔更有效
第三節 找到孩子情緒後麵真正的問題
第四節 不適閤陪伴式聆聽的幾種情況
第四堂課 讓孩子願意接受父母的幫助——主動式聆聽
第一節 語氣錶情和肢體語言
第二節 “主動式聆聽”邀請孩子分享問題
第三節 孩子發脾氣,如何繼續談話
第四節 等待孩子主動打開關閉的門
第五堂課 用愛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式聆聽
第一節 用聆聽來引導孩子的內心
第二節 引導孩子進行自發性學習總結
第三節 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日常行為管理
第四節 引導孩子正確認知學校規則
第五節 讓孩子學會平衡“謙讓”和“爭取”
第六節 引導孩子正確認知與其他傢庭成員的衝突
第七節 外國老師教授《灰姑娘》
第六堂課 陪同孩子成就夢想——推進式錶述
第一節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
第二節 給孩子成就夢想的勇氣和信心
第三節 分享孩子的喜悅
第七堂課 兩大法則戒掉愛中的傷害
第一節 引導法則
第二節 保護法則
總述
讀者分享
《聖經》與竹籃
精彩書摘
《馬寜父母課堂·接納的藝術:戒掉愛中的傷害》:
3.關於“哀”
悲哀是結束的能量。
失去一樣心愛的東西或者和親近的人分離,孩子自然會産生悲哀的情緒,悲哀代錶著曾經的一些經曆就要結束和過去瞭。這是一種很好的告彆經驗,人隻有告彆瞭過去,纔可能真正活在當蔔-和未來。如果我們不懂這些,總是立刻切斷種種悲哀的感覺,想要把它們忘記,結果隻能將這種情結隱藏起來,直到碰到其他類似的事件,曾經的感覺又會加倍地重復齣現,那些過去的情結依然影響著我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於是人的年齡越大,活得越沉重,因為背著太多過去的感傷和疼痛。
在關係當中,悲傷孕育瞭大量的慈悲和善良,它讓人與人之間的心在需要幫助的時候一起跳動。
一個睏傢和團體如果沒有悲傷,就沒有凝聚力。汶川地震的時候,13億中國人都在關注,全世界都在關注,還有很多人自發去當地進行援助,原因就因為悲慟。
同樣,一個傢庭如果沒有悲傷,就沒有彼此的支持,沒有同理心,這個傢庭就缺乏親密度。
孩子對父母說:“我心愛的玩具丟在公園裏瞭!”父母也許會對他說:“哎呀,多大的事情,不要難過,再買一個就好!”孩子摔倒瞭,碰疼瞭,父母也許會對他說:“不要哭!男子漢大丈夫不怕疼!”“彆哭,哭r就不可愛、不好看瞭!”
如果你是那個難過的孩f,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呢?你覺得自己被理解、被嗬護、被幫助瞭嗎?
當孩子感到悲傷和難過時,父母往往齣於好心想幫助孩子大事化小、希望孩子快樂,但是做齣來的結果,卻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貼心地理解他的感受,或者覺得父母不願意關心他、和他探討這件事情,又或者認為父母根本就看不起、不願意尊重他的感受。於是,,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難事,總是不敢輕易和父母傾訴,父母也就失去瞭瞭解孩子想法和需要的機會。
這樣父母越是想要幫助、支持孩子,孩子越是遠離父母。
父母在教導孩子:“哭鼻子是小孩子做的事情,不許哭!”於是父母連孩子哭的行為和悲傷的情緒一並否認瞭。孩子會認為,難過和悲傷是~種不成熟的錶現。於是在長大的過程中,不僅不允許自己隨意錶現齣難過,甚至不允許自己難過,導緻情感慢慢僵化,缺乏同情,難以找到感動的感受。
重新看待孩子的內在需要,允許他內在的隱形人呈現,給予適當的陪伴和體諒,孩子的內心就容易得到恢復。當孩子的悲傷被允許時,他的慈悲心就開始成長。人總是因為自己曾經痛過,纔會更加疼惜他人。
悲哀還是一個深度思考的能量。
我發現,那些整天嘻嘻哈哈的人,很難在某種領域走得非常深入。而那些高級知識分子、政府管理人員以及企業的各種行政、技術高管,往往在性格中都會帶著某種淡淡的憂思。甚至那些抑鬱癥和狂躁癥患者,他們在某些方麵的感知比一般人都更加深入。
悲憫之心讓人具有深度思考的能力。他可以停在這個感覺中,去尋找傷痛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
……
前言/序言
馬寜父母課堂·接納的藝術:戒掉愛中的傷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