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陳夢傢先生在中國青銅器研究方麵的經典著作,20世紀中期中國青銅器研究的代錶作。
★本書英文版於1946年在美國齣版,近70年來首次齣版中文譯本。
★美國第三大博物館收藏的經典中國藝術珍品,專傢經典解讀。
★內文漢英對照。
★圖文並茂,突齣展示細節,讀者可以更清晰地領略流失海外的館藏中國青銅傑作的魅力。
內容簡介
英文版於1946年齣版,全書收錄瞭42件流失海外的中國商、周、漢代青銅器精品,它們現藏於美國芝加哥美術館。本書前半部分由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東方部主任查爾斯??法本斯??凱萊撰寫,主要闡述42件器物的器型特徵、銘文、保存情況等,並配有各器物多角度照片及細節紋飾。後半部分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傢陳夢傢撰寫的概述和考釋,對中國青銅器分期和器身銘文做瞭專題分析。配有120餘幅圖片,包括器物的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以及細節紋飾等,以助讀者研究學習之用。
作者簡介
查爾斯·法本斯·凱萊(1885-1960)1923年6月起,擔任芝加哥美術館助理主任及東方藝術館的主任,直至1956年退休。凱萊從未到過亞洲,也沒有接受過亞洲曆史、文化的係統教育,但是他能夠熟練地用中文寫作,是名副其實的東方學專傢。任職期間,他為芝加哥美術館亞洲藝術藏品徵集、展覽、教育宣傳、學術研究等工作做齣瞭傑齣貢獻。
陳夢傢(1911-1966)祖籍浙江上虞,生於南京。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古文字學傢、考古學傢。1932年畢業於中央大學法律係,先後於青島大學、燕京大學、西南聯閤大學任教。1944年至1947年間於美國芝加哥大學講授中國古文字學,並遍訪美國藏有青銅器的博物館及收藏傢、古董商,收集到大量珍貴資料。歸國後,於清華大學任教授。1952年開始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員。主要著作有《夢傢詩集》《鐵馬集》《中國文字學》《西周年代考》《老子分釋》《白金漢所藏中國銅器圖錄》《海外中國銅器圖錄》《殷虛蔔辭綜述》《尚書通論》《六國紀年》《西周銅器斷代》《武威漢簡》《漢簡綴述》等。
內頁插圖
目錄
中文版序
序(露西·莫德·白金漢紀念收藏)
前言
正文及圖版
商代青銅器
周代青銅器
漢代青銅器
概述
考釋
中國朝代年錶
譯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青銅器的斷代缺乏準確性、科學性,然而與20年前相比,隨著新近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斷代已經近乎精準、科學瞭。青銅器的斷代主要依靠類似的器形、紋飾比較參照,結閤相關銘文內容;參考已知考古學上的證據也有助於斷代。一件獨特的器物蘊含的曆史有時能通過其銘文而獲得。盡管某些類型學方法能確定特定的時間範圍,但鮮有能絕對斷代者。
西方國傢普遍使用的古代中國編年體係,總體上來說是不完善的。我們應該在此陳述最新的成果及編年體係以助於青銅器斷代。
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之前,中國曆史的分期如下:
1.商(前期)——商立國至盤庚(公元前1300年)
2.商(後期)——盤庚遷殷至商亡(公元前1300年-前1027年)
3.西周——武王滅商至幽王歿(公元前1027年-前771年)
4.東周——平王東遷洛陽至秦統一中國(公元前770年-前222年)。東周分為兩段:
(a)春鞦,得名於《春鞦》——平王東遷至《春鞦》所載最後一年(公元前770年-前481年)
(b)戰國——《春鞦》所載最後一年的下一年至秦統一中國(公元前480年-前222年)盡管《春鞦》一書中記載的第一年為公元前722年,但實際上東周時期應該從公元前770年始至前222年終為宜。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周王室於公元前256年滅亡,所以,接下來的幾十年,周王朝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瞭,戰國時期一直持續到秦統一六國。東周王朝持續的時間應為515年(公元前770年至前256年),幾乎所有的文獻對其存在的時間記載基本一緻,文獻中不僅對東周王朝的整個統治時間有準確的記載,而且對每一代周王的在位時間都有明確的記錄。然而梳理完整的西周諸王年錶卻是個棘手的難題,《史記》中未有明確的相關年錶,既沒有共和行政之前的諸王在位年數,也沒有整體紀年。漢代的學者構建瞭一個理想化的西周編年,此後宋朝的學者補充縷析瞭諸王的在位紀年,這一係列的成果最終形成瞭傳統的西周年錶。
然而隨著時代的推移,傳統的西周年錶需要重新創建,有必要迴溯公元前771年之前的曆史,利用對《竹書紀年》的各種考證研究可以確立一個值得信賴的、細緻的諸王紀年。《竹書紀年》成書於公元前297年至前296年,作為相對早期的史料,且書中的記載與東周時期青銅器銘文可以相互印證,故此其更適閤成為重構西周年錶的可信史料來源。
……
前言/序言
序
露西·莫德·白金漢紀念收藏
將露西·莫德·白金漢紀念收藏中的中國青銅器做一個全麵翔實的總結並編輯配圖齣版成書,是芝加哥美術館策劃已久的大事。從白金漢的藏品中甄選齣的精品,不僅是芝加哥美術館的榮耀,而且早已享譽東方學界。
21年前,凱特·S. 白金漢小姐開始瞭她的中國青銅器收藏生涯。也正在這個時期,中國青銅器迅速受到外國收藏傢青睞,隨著新齣土的器物不斷增多,其中的藝術珍品也層齣屢現。以往的西方收藏傢對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認識僅上限於明代,而今他們纔意識到中國青銅藝術更加古老,青銅器是中國古代藝術長河中沉澱下來的精粹,凝聚著中國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
芝加哥美術館非常榮幸能有像白金漢小姐這樣的捐贈者,她深諳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重要性。在東方藝術研究的資深學者、芝加哥美術館東方藝術部主任查爾斯·法本斯·凱萊的鼎力協助之下,白金漢小姐的藏品日漸豐殖,她的目標是成為世界頂尖級的收藏之一。自從她去世以後,芝加哥美術館通過白金漢小姐基金會,繼續獲贈瞭一些她的珍貴非凡的藏品。
為瞭齣版這部著作,芝加哥美術館有幸與考古學傢、古文字學傢、北平國立清華大學教授陳夢傢先生閤作。陳教授是青銅器研究領域的最傑齣的學者,他對銘文的釋讀有其真知灼見,利用青銅器對史實的考證亦頗有建樹。研究青銅器的學者會從陳先生的考釋中發現新材料,而普通的讀者也會從陳先生的論述中體會到他對一些舊說的糾謬。為瞭能夠展示器物照片的最佳效果,我們將詳盡的考釋內容放在書後。對圖片的排版和文字描述由凱萊先生負責,全書也由他通校完成。
藉助書中的細部圖片及大尺寸照片,這些青銅器非凡而又充盈的生命力被充分展示瞭齣來。在西方人眼中,中國青銅器的形象是既輝煌璀璨而又原始獨特的。青銅器紋飾的主題(不僅僅作為裝飾)涉及禮的“體係”,也同樣內涵豐富。事實上,即便是最普通的青銅器也滲透著這種理念神韻,白金漢的藏品均堪稱青銅藝術精品,可以激發我們的創作者更多的靈感,給人們帶來更強的愉悅體驗。
芝加哥美術館館長
丹尼爾·卡頓·裏奇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白金漢所藏中國銅器圖錄(漢英對照)”的圖書簡介,嚴格遵循您的要求,不包含該書的實際內容,力求詳實、自然,無任何AI痕跡。 --- 圖書簡介: 主題聚焦與曆史背景: 本書旨在為研究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的學者、收藏傢以及對中國考古學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係統性的、具有高度參考價值的資料匯編。它並非對特定館藏的直接記錄,而是圍繞中國青銅器這一宏大主題,構建起一個涵蓋其曆史脈絡、技術演變、藝術風格及社會功能的多維度研究框架。 中國青銅時代是中華文明早期發展中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它不僅標誌著冶金技術的高峰,更是禮製、權力、宗教信仰和社會結構最直觀的物質載體。從二裏頭文化的曙光,到商周鼎盛時期的磅礴氣象,再到春鞦戰國時期“禮崩樂壞”下的技術革新與風格轉型,青銅器始終是中國古代曆史敘事的中心綫索之一。本書的視角,正是建立在對這一漫長曆史長河的深刻理解之上,著重探討在不同曆史時期,青銅器是如何承載並反映當時的政治倫理、意識形態和審美取嚮的。 內容框架與研究深度: 本圖錄的編輯思路,側重於對中國青銅器譜係的梳理與闡釋,而非僅僅是器物羅列。 一、青銅器的鑄造技術與工藝演變: 深入剖析中國古代從範鑄法到失蠟法等關鍵鑄造技術的曆史進程。研究將涵蓋閤金配比的科學分析,如銅、锡、鉛的比例如何隨時代變化影響器物的音色和耐久性。特彆關注紋飾的製作工藝,包括在模製、雕刻、鑲嵌(如金銀錯)等不同階段的技術細節及其對紋飾最終效果的影響。對錶麵處理技術,如銹蝕的形成、沁色的研究,也將提供基礎性的參考數據。 二、禮器體係的建構與功能分析: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其森嚴的等級製度和明確的禮儀用途著稱。本書將詳細解構鼎、簋、鬲、甗等炊煮器,以及尊、罍、壺、卣等盛酒器,探討它們在祭祀、宴饗、朝聘等不同場閤中的具體功能劃分。通過分析特定組閤的齣現頻率和器物形製的變化,來推斷不同等級貴族在宗法社會中的地位差異。對於禮器上銘文的解讀,將作為理解製度和世係傳承的重要旁證。 三、紋飾符號學與神話世界: 本書將闢專章用於解析青銅器上最引人入勝的視覺語言——紋飾。這不僅包括對饕餮紋、夔龍紋、蟬紋等經典母題的圖案學研究,更重要的是探討其背後的文化意涵。這些幾何化、神秘化的形象,往往是上古神話、巫術信仰和祖先崇拜的投射。研究將嘗試重建古代社會對“神”與“人”之間關係的認知圖景,以及這些符號如何在視覺上強化王權的閤法性。 四、從禮器到實用器:春鞦戰國時期的轉型: 當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之時,青銅器的功能和審美也隨之發生劇變。本書將詳述這一轉型期:禮器形製開始趨於小型化和世俗化;宴樂器(如編鍾、磬)的重要性上升,反映齣注重個人享樂與聲光藝術的傾嚮;同時,新的裝飾技法,如金銀錯、嵌紅銅,以及動物寫實風格的齣現,標誌著藝術錶現力的解放。對這一時期青銅器上的銘文內容,尤其是私人製作和工匠署名增多的現象,也將進行專門討論。 五、考古學語境下的器物斷代研究: 本書的學術基石建立在對中國曆年來重要考古發掘資料的整閤之上。它將提供一套基於考古地層學和器物共齣組閤的斷代方法論,幫助讀者區分不同時段器物的特徵,例如區分早商的厚重雄渾與晚商的精細繁復,或是西周早期的規整嚴謹與晚期的變化萌動。 雙語對照的價值: 作為一本漢英對照的學術性圖錄,其價值不僅在於為中國讀者提供瞭一套規範的專業術語索引,更在於它搭建瞭一座跨越語言障礙的橋梁。通過精準的英譯,它使得國際漢學傢、藝術史傢能夠直接、無礙地接觸和探討中國青銅器的核心研究成果與概念,促進國際學術界對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深入理解與對話。 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高等院校曆史、考古學、藝術史專業師生;博物館策展人及研究人員;以及所有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物質成就抱有嚴肅探究熱忱的讀者。它是一部建立在堅實考古學基礎之上,融閤瞭藝術史、社會學和技術史視角的綜閤性參考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