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哲學反映瞭中國佛教學者對宇宙人生和修持實踐的看法與主張。本書從中國哲學史發展的脈絡來解讀、詮釋中國佛教哲學的思想,並采用問題解析體來展現中國佛教哲學的內容。全書通過總論、人生論、心性論、宇宙論和實踐論五編的專題論述,闡明中國佛教哲學問題的濫觴、論辯、演變與發展的曆史軌跡,顯示其間不同觀點之間的互動進程,進而總結其哲學思維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規律。
“佛教的哲學”是一個非常後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無疑是作為宗教的佛教進入人類的精神生活領域的結果。方立天教授的這本《中國佛教哲學要義(上、下捲)》描述瞭自古以來中國社會所特有的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內容,勾勒瞭中國佛教哲學體係,是作者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進文化産生的熱情。
方立天先生在國內是老一輩的佛學傢,他在諸種思潮蜂起的今天,仍然誠篤地堅持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實實在在地運用這一思想,認真地整理中國佛教的思想發展脈絡。《中國佛教哲學要義(上、下捲)》一書正是先生傾其畢生精力而著的經典著作。本書從中國哲學史發展的脈絡來解讀、詮釋中國佛教哲學的思想,並采用問題解析體來展現中國佛教哲學的內容。全書通過總論、人生論、心性論、宇宙論和實踐論五篇專題論述,闡明瞭中國佛教哲學問題的濫觴、論辯、演變與發展的曆史軌跡,顯示瞭其間不同觀點之間的互動進程,總結瞭其哲學思維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規律。值得關注的是本書的縱嚮考察,始於印度的文明史開端,以佛教齣現後的曆史為重點綫索,從佛陀在世時2500年前一貫而下,直到真正的中國特色的佛教産生,中國特色的佛學理論體係的誕生與建立,在這個思想發展的長河中勾勒齣瞭佛教哲學從西往東的廣闊曆史發展空間。同時本書理論探討廣泛全麵,文風平易,觀念錶達清楚明白,真正體現瞭哲學史是概念發展史這一精當的命題。
##目前读了上册,笔记做起来有点懵,不过回头来看还是挺不错的。 另外就是感觉很多重复的话,这应该是因为佛教本身的原因吧,感觉上是适合用来查阅参考的书,学起来太琐碎。
评分##重新刷了心性论和禅修论的部分。若不入证悟,仅知解凑泊,难以济事。分析立意倒类于文化史中的禅宗史。
评分##按照本书的看法,正是在中国固有的儒家和道家的强大影响力的作用下,印度佛学在中国传传过程中,在体用观念、心性理论、伦理学说、修持方法和思维方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确发生了“偏离”,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和禅宗中。例如作者认为“禅宗是中国儒家的性善论、良知说、人皆可为尧舜的观念和道家的任运自然的人生态度的宗教化。”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扩大一点,考察一下藏传佛教的觉囊派、宁玛派、萨迦派和噶举派的核心思想,会发现汉藏佛教是家族相似的!
评分 评分##重新刷了心性论和禅修论的部分。若不入证悟,仅知解凑泊,难以济事。分析立意倒类于文化史中的禅宗史。
评分 评分##同佛教哲学一个体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