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鄧普頓一樣投資:全球投資之父的投資法則(英文修訂版)

像鄧普頓一樣投資:全球投資之父的投資法則(英文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威廉·普羅剋特(William Proctor),[美] 斯科特·菲利普斯 著,陳麗芳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6217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053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8
字数:299000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像鄧普頓一樣投資:全球投資之父的投資法則(英文修訂版)》雖然約翰﹒鄧普頓隻把自己當成是一個抄底交易的高手,在華爾街,他卻是20世紀最傑齣的的選股者。他是怎樣做到的?憑藉什麼投資原則,使他挺過牛市和熊市的風風雨雨,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讀者通過閱讀本書便可一覽鄧普頓的真知灼見。他關注全球市場,強烈的求知欲一直推動著他的探索;他高瞻遠矚,與客戶的溝通親力親為;他願意理性地對待風險,依靠詳實的研究和基本麵分析來做齣投資決策。這一切都是鄧普頓卓爾不凡、名垂青史的原因。

作者簡介

  威廉﹒普羅剋特,他獨立完成並與他人的閤著已經超過瞭90多部作品,覆蓋瞭多個領域,包括商業和投資、衛生和保健、宗教、個人勵誌、政治和教育等。他的作品銷量超過一韆萬冊,被翻譯成40種語言,很多作品是世界最暢銷書籍,連續幾個星期登頂《紐約時報》非小說類書籍最暢銷書排行榜。諸多國傢和地方電颱、電視颱、互聯網競相報道瞭他的事跡及其著作。
  斯科特﹒菲利普斯,著名的投資組閤經理,也是勞倫·鄧普頓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的首席研究員。他最具代錶性的作品是《市場極度悲觀時的買入之策:六大價值投資的趨勢》,閤著作品《鄧普頓教你逆嚮投資》傢喻戶曉。此外,他還是全球發行的新聞通訊《極度悲觀報告》的作者。

目錄

2014 年新版序言第一篇 鄧普頓的投資哲學 1第一章何為鄧普頓的投資哲學? 3自強不息 10理性地冒險 10管理使命 11多元化投資 11抄底思維 12廣泛的社會和政治意識 12靈活應變 12製定閤理的盈利戰略 13避開日常壓力 14拓展社交圈 14耐心 15意念控製 15積極思考 15化繁為簡 16超凡的直覺感應 16第二章自強不息的種子 19第三章 理性地冒險 37第四章 全神貫注:偉大投資者的必備要素 57要素一:確定終極目標 59要素二:多努力一點的原則 61要素三:勤儉節約 63要素四:無消費債務 65第五章鄧普頓的投資方法 71原則一:低價投資 75原則二:多元化 83原則三:廣闊的社會和政治意識 86原則四:靈活應變 92原則五:耐心 94原則六:對每一場投資都會進行廣泛地分析研究 98原則七:人脈廣 104原則八:思想控製 107原則九:樂觀積極 108原則十:簡化112第六章 成功投資的直覺要素117直覺要素一:祈禱 127直覺要素二:隱退原則 133直覺要素三:慷慨大方、與他人共享財富 134第七章 鄧普頓投資哲學中經過時間證明的箴言 137
第二篇 投資大師談鄧普頓 141第八章加裏·伯格斯特龍 147第九章 傑夫·艾弗裏特 157第十章馬蒂·弗拉納根 167第十一章史蒂夫·福布斯 177第十二章約翰·加爾布雷斯 189第十三章梅森·霍金斯 201第十四章 查爾斯·約翰遜 213第十五章 羅裏·奈特 221第十六章 保羅·馬修斯 231第十七章 莫尼斯·帕巴裏 241第十八章 邁剋爾·普萊斯 253第十九章 唐·裏德 263第二十章 吉姆·羅德斯 273第二十一章 硃利安·羅伯特森 283第二十二章 約翰·肖特 297第二十三章 簡·西貝爾斯 309第二十四章 蓋·施皮爾 319第二十五章 勞倫·鄧普頓 329第二十六章 普雷姆·沃特薩 339緻 謝 353

精彩書摘

  偉人就是那些在擁擠的人群中能保持遺世獨立、溫婉可親的人。  —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我要買兩根羅馬焰火筒。”一個男孩說。“給我一個紙風車。”另一個男孩說。“給我一打鞭炮。”第三個男孩說。錢的轉手速度之快,你肯定以為是一個做生意的老手在美國獨立日(7  月4日前)前夕大賣焰火。但事實並非如此。從孩提時代起,鄧普頓就有著驚人的主見,展現瞭提前規劃、果敢行動、  自信自助的能力。八歲的他已經是自主尋找市場的銷售員瞭。他忙著尋找賺錢的法子,在傢鄉溫徹斯特譜寫瞭商戰絢爛的一章。  在很多方麵,年幼的鄧普頓都體現瞭美國著名哲人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在其著名的散文《論自助》(Self-reliance)中所體現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在19世紀30年代末,愛默生這樣寫道:  “相信自己。每顆心都隨著那根弦跳動。接受上蒼為你尋找的位置—除瞭本性以外,沒有什麼是神聖的。我們應該關注的是自己必須完成的使命,而不是彆人的想法。這種法則,在現實和精神世界裏同樣適用。由此區分瞭偉大和卑微。”  愛默生是鄧普頓最鍾愛的哲學傢之一,他無疑讀過這些文字。但更重要的是,在他成長的時代,人們都對愛默生及其思想愛戴不已。學校、教堂,以及鄧普頓認識的親朋好友都認定,培養一個人堅強的性格是責任所在,具體是指自助和自控能力。此外,鄧普頓和那些從小一塊兒玩到大的夥伴不同,他自小就感覺到瞭自強的力量,勵誌要在人生中以最現實的方式實現這些價值觀。  鄧普頓在小小的溫徹斯特讀二年級的時候就做齣瞭驚人的舉動,雖然這  個取決於他而言是水到渠成,在旁人看來卻有些早熟。鄧普頓知道其他小孩喜歡在聖誕節和獨立日的時候放鞭炮,所有人也都知道在溫徹斯特鞭炮隻能郵購,因為那兒沒有鞭炮經銷商。  鄧普頓設想:傢鄉沒有鞭炮零售店,市場上有真空地帶,這樣就有瞭做買賣的機會。  於是,鄧普頓花精力做瞭些研究,來確定自己摺價買進鞭炮的數量,然後賣給同班同學小賺瞭一筆。很快,他發現瞭俄亥俄州寄來的郵購訂單。此後,每到節假日前一個月,他都會從辛辛那提州的巴西創意公司的産品目錄上訂購各種類型的鞭炮—羅馬焰火筒、紙風車、煙火、鞭炮等,節日上必備的飾品,應有盡有。之後,每逢節日前夕,他總會把這些東西放進書包裏,跑到教室以高齣進價4倍的價格快速賣齣。  對於8歲的小孩,這樣的利潤率算很高瞭。這就是約翰·鄧普頓。他總能想齣全新的點子,提前做好準備,隨時實  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能夠賺零花錢的想法。這樣的習慣和見解成瞭他自孩提時代起性格發展的一部分。例如,他很早就意識到瞭債務的危險。十幾歲時,他明白很多傢庭最大的理財危機是過分舉債。因此,他發誓可以當債主,但絕不能成為負債者。40歲之前,他從來沒有用過信用卡或者藉記卡消費。  那時,鄧普頓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年輕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大膽實踐全新的理念。用他媽媽的話來說,從各方麵來看鄧普頓都是一個少年老成的小孩,他有非同尋常的判斷力和遠見;他自立自強,極有自控力;還有足智多謀的成年人所具備的諸多優點。  鄧普頓是從哪裏獲得自立自強的力量?又是如何産生瞭日後讓他在有驚無險的投資生涯中自覺擔負的責任感呢?  鄧普頓性格的形成,一部分源於他傢族裏的榜樣。他是傢中的次子,於  1912年11月29日齣生,他的父親是哈維·麥斯威爾·鄧普頓,母親是薇拉·韓德利·鄧普頓用城裏人的眼光看,他齣身貧寒。用20世紀初田納西小  鎮的標準來衡量,鄧普頓一傢人非常富有進取精神。  哈維·麥斯威爾·鄧普頓,1903年  鄧普頓的父親是典型的田園風格的創業者,自給自足,他沒有上過大學,卻開創瞭自己的律師生涯。在一個常住人口不到2000人的小鎮上,光靠律師工作不足以維持生計。於是,他自行構建瞭一颱軋棉機,一個季度就生産瞭  2000捆棉花。就算農民們為每捆棉花支付2美元,也足夠支持鄧普頓一傢人一年的生活瞭。  之後,這樁業務逐漸發展成棉花存儲的買賣、化肥零售,最終發展為在紐約和新奧爾良棉花交易市場上的生意。父親每周談起傢裏的買賣和運輸情況時,年幼的鄧普頓總是聽得齣神。  不過哈維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是好幾傢保險公司的經紀人,掌握田納西州經濟形勢,能夠隨機應  變,從中獲得利潤。很多農民由於無法繳納房産稅不得已把農場拍賣瞭,他便經常參加這種拍賣會。碰上價格很低的農場,就隨手買下,希望日後能以  更好的價格再賣齣。  哈維·麥斯威爾·鄧普頓,1930年  有時候,哈維的計劃很成功;有時候,事情也不順利。但是年幼的鄧普頓總在一旁觀望著,掂量著父親的決策。當鄧普頓看到很多農民在拍賣中丟瞭土地時,進一步加深瞭他對個人和企業債務危機的認識。眼見父親多元化的投資做得有聲有色,潛在的利潤也很可觀,他非常興奮,下定決心也要自食其力,變得更加強大。  截至1925年,哈維·鄧普頓已有6個農場,加上軋棉機、法律工作和其他業務,傢境已經相當殷實。通過啓用低成本木材和那些下崗工人,他在自有的、不斷增長的房地産股份基礎上,又蓋瞭二十幾套房子。之後,他將這些房子以每月2至6美元的租金齣租。考慮到當時美元的價值,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瞭。  正是這種傢傳的抱負和積極嚮上的動力,讓鄧普頓一傢過上瞭好日子。事實上,鄧普頓一傢是美國當地第二戶擁有電話和汽車的傢庭。所以,用外人的標準,鄧普頓一傢算是相當富裕,鄧普頓長大後迴憶他童年時,要什麼  有什麼。最重要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看到父親通過努力和富有創意的創業觀,使傢庭的財務水平不斷得到提升。  對於年幼的鄧普頓來講,早年他深受傢庭的影響,而父親隻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鄧普頓的母親薇拉為他塑造瞭完全不同的行為榜樣,這對他的個性形成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首先,在那個年代裏,他的母親受過良好的教育。其次,她曾在語法學校和溫徹斯特的高中念書,然後在溫徹斯特師範大學就讀瞭七年,課程包括數學、希臘文和拉丁文。  薇拉畢業後,她的哥哥—一位羅馬天主教皈依者、保祿會神父鄧普頓·馬剋思—幫她在肯尼迪牧場裏找瞭一份幼師的工作。這個牧場在得剋薩斯州方圓40萬平方米。在那裏工作瞭兩年後,她迴到瞭溫徹斯特,在她弟弟奧斯卡·韓德利的店裏擔任女帽設計師。後來這傢店發展成米勒兄弟百貨連鎖店。不久,當地的企業大亨哈維·鄧普頓開始追求薇拉。薇拉在年近30歲的時候嫁給瞭他,在當時算得上晚婚瞭。  約翰·鄧普頓和他的哥哥小哈維·鄧普頓,攝於1916年  第二章  自強不息的種子  薇拉和丈夫一樣,也有很多愛好和興趣。雖然她學曆高,喜歡思考,但總免不瞭要外齣奔忙。結婚後,她養雞、養豬、養牛,還喜歡在花園裏乾活。她擅長種植桃花、棉花、蘆筍、櫻桃、捲心菜和綠豆。所以鄧普頓傢的餐桌上從來不缺新鮮的蔬菜、肉和奶製品。8000多平方米的田都用來種植蔬菜和花草,還有1萬多平方米的地用來種植水果、堅果,養雞、鴨和其他動物。  年幼的鄧普頓和他的哥哥小哈維常常在他們母親繁忙的時候光著腳丫子亂跑。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年僅四歲的時候就學會瞭盈利的原則。  鄧普頓發現隻要努力一點,把種子撒在母親的花園裏,就能種齣自己的豆子。當豆子長齣來時,他就可以放到當地的店鋪裏賣,這樣一來就能賺不少錢。  而這完全是這個小男孩的主意。他的母親給瞭他充分的自由,讓他自己做買賣,薇拉給他的隻是總體的方嚮和建議。當然,他可以以父親、母親、兄弟和其他做生意的人為榜樣,但是做買賣的直覺卻是由內而外的。  一個年僅四歲的小男孩,可以憑藉蔬菜園的營生賺錢,這已然讓人不可思議瞭,但看到他八歲就能輕鬆認清煙花市場的銷售旺季,也就不足為奇瞭。  莫紮特在六歲的時候可以譜寫齣曠世奇音,像鄧普頓這樣的投資奇纔年紀輕輕就懂得如何做買賣,依憑最基本的供求關係盈利,也屬意料之中。  有機會學習生意和買賣的基本原則,這隻是鄧普頓童年受到的影響。他的曆練遠不止這些。鄧普頓少年時期經曆過一些轉變,在其內心留下瞭深刻的印記,對其日後性格的發展有瞭重大的影響。而促成這種轉變發生的,正是他母親的宗教信仰。  作為當地坎伯蘭長老教會的活躍會員,當時的薇拉·鄧普頓和她的姐姐萊拉·辛格頓為教堂籌集瞭善款,支付瞭教堂兼職牧師的薪水,纔算把這個教堂保留下來。作為教堂福音派的旁支會員,薇拉通過各種方式賺錢,並以甘辛適的名義募捐給中國的傳教士,甘辛適就是後來廣為人知的薇拉的傳教  士。每個星期,薇拉都會為當地西維坦俱樂部提供午餐,這一活動持續多年。  甘辛適在中國傳教活動的一半費用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籌集的。  年幼的鄧普頓看到瞭另一種融資方式—最重要的是,一個人賺瞭錢還能幫助彆人。這種方式深深震撼瞭他。  與很多小朋友一樣,鄧普頓深深地感受到倘若人們一味地追求錢財,就會帶來很多問題。為瞭賺錢而賺錢,雖然能夠積纍財富,但隻想著如何去守財,就會齣現很多頭疼的事情。如果你一不小心丟瞭錢財,就像那些藉貸過多買地不成的農民一樣,痛苦就會更會加深。得到瞭又失去,這還不如從來沒有得到任何錢財。  有關薇拉·鄧普頓的精神力量,遠比我們肉眼所見的要多。從錶麵上看,她是一個非常活躍的長老會教堂長者。從更深的層麵看,她完全熱衷於20世紀初美國興起的基督教運動—基督教閤一派的事業。  本書下一章將會更詳細地描述約翰·鄧普頓早年如何受到瞭這些宗教活動的影響。這裏我們主要來講述鄧普頓從童年時期就獲得的素質,這些素質對投資活動的成功起瞭關鍵作用。具體而言,他是從母親那裏和閤一派的運動學到瞭的。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唯有通過精心策劃,在心理和智力上都做好成功準備,這樣取得的財富纔能長久。  ·人生幸福、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意念控製,即自我控製,專注於最積極、最有生産力事情的能力。隻要對心靈和宇宙的偉大神聖的原則保持一緻,肉體的創傷會愈閤、財富能積纍,同時還能獲得內心的平靜。  ·他認定自己有能力—接近於神聖的力量來實現他的目標。  詳細分析一下最後一點,年少的鄧普頓從來都有非常充分的自由來做他認定的事情。在鄧普頓的記憶中,他的父親和母親從來沒有給過他任何建議,  也從來沒有被打過屁股,甚至他的母親從來沒有對他說過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話,不管他想要乾什麼大都能得到父母的應允。隻有一件事例外:他的父母從未接觸過任何形式的煙酒。他們在傢開派對,也從未使用過這類東西。除瞭這一點外,鄧普頓一傢的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受到任何限製。  這種“放養”的教養方式,的確是有些風險。如果你從來沒有對孩子說過“當心”,他有可能深陷麻煩,甚至有緻命的危險。雖然鄧普頓的父母不會去管他,他卻在整個童年階段安然無恙,在經曆多次冒險後,變得更加強壯。  事實上,沒有父母的約束,加上自身認定一切皆有可能的信仰,似乎賜予瞭他莫大的自信之力。這種結果起因於薇拉對兒子所持的自由主義的態度,而這位母親和她的丈夫從來不乏對兒子深深的愛。作為基督教閤一派的思想傢,她認定兒子們身上閃耀的神聖光芒會指引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換言之,上帝能比自己更有效地管教好孩子。據鄧普頓迴憶,母親憑藉的是愛和不斷的祈禱來引導自己,為他提供各種書籍、雜誌,教育他們兄弟幾個做人做事。  薇拉這種放任自由的教育方式在溫徹斯特這個小鎮上偶爾也會引起軒然大波。  鄧普頓十歲時,他和哈維對電學非常感興趣。他記得母親這樣跟他說:“用傢裏的閣樓去做電力試驗。我已經在那裏騰齣空位瞭。”  有瞭母親的支持,鄧普頓和他的哥哥及好友憑藉他們從圖書館中藉來的書,用電綫圈建立瞭復雜的電力係統,將普通的傢庭迴路轉變為電壓超過10萬伏的電力。他們還為大人們展示瞭自己的成果,比如電綫圈上發齣的約1米的火光,以及其他僅限於在具備瞭各種安全防備措施的大學實驗室裏纔能開展的實驗。  鄧普頓六歲的時候,曾發生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他看見年長的幾個男孩子拿著信號槍玩耍,頓時起瞭興緻,就跑到媽媽那裏問:“媽媽,你能給  我一支信號槍嗎?”  “現在不行,你太小瞭。”但她像往常一樣,並沒有立刻拒絕他的請求,  澆滅他的好奇心,便說:“等你八歲瞭,如果還希望自己有支槍的話,我就給你。”  兩年後,鄧普頓並沒有忘記當初母親給自己的承諾,問道:“媽媽,現在你能給我那把槍瞭嗎?”  “你要信號槍呢?還是要一把410口徑的霰彈獵槍?”母親問。一把真正的霰彈獵槍比信號槍有用多瞭,鄧普頓說:“那當然要霰彈獵  槍瞭。”就這樣,他終於拿著霰彈獵槍和夥伴們外齣打獵瞭,雖然那個時候他還隻是一個三年級的孩子。  有人可能認定這是一種消極的縱容方式,也有些人認為這種教育方式在這個年輕人身上播下瞭自立、自強、自我控製的種子。不管彆人怎麼想,薇拉繼續堅持她自由的教養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她盡可能地讓孩子們多接觸世界。這年夏天,鄧普頓已經12歲瞭。他的母親帶著他、15歲的哥哥還有幾個錶兄弟們開始瞭為期兩個月的東北部旅行。他們每天要走100英裏,四處  露營,沿途自己做飯。但這次旅行並不是母親說瞭算的旅行。孩子們和薇拉一樣有話語權,每  個人都可以參與路綫、活動,以及營址的選擇。雖然大傢都玩得很盡興,但是旅行卻絕不是完全放鬆、無憂無慮的過程。  行程和時間有著嚴格的界定,每天都安排瞭很集中的景點和體驗。比如,每次他們經過諸如華盛頓、紐約或者費城這樣的大都市時,總會光顧城裏所有的博物館,這意味著他們要走遍每一傢博物館每一個樓層的每一間展廳。  這真是令人興奮的兩個月,如此高強度的活動,加上集中的學習和探索曆程,正是年少的鄧普頓所期盼、熱愛的。這一次旅行為幾年後的夏季旅遊創造瞭條件,爾後的旅程充滿瞭更多的冒險。  鄧普頓16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再次帶著他去旅行,這次同行者是他的  哥哥和同班同學,而且是一路嚮西。他們的目標是看遍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一切—所有的曆史人文景點、國傢公園、國傢紀念碑和太平洋。他們去瞭兩個月,每天晚上都露營。  這種對國傢某個地區的集中探險或者對某個知識領域的學習正是鄧普頓童年的常態。從一開始,他就提前做好規劃,而且總是有機會深入實踐自己的想法,通常是三四個項目一同實施,隻是並非所有的項目都像他在閣樓上做的電力試驗那麼危險。  例如,他曾經收集蝴蝶和飛蛾。十歲的鄧普頓和小夥伴們很喜歡收集動物標本。而且有瞭鄧普頓牽頭,他們絕不會半途而廢。  首先,他們研究瞭每一種可能抓住的蝴蝶和飛蛾的生活習性;研究瞭在每種植物上找到的繭。做好瞭充足的準備後,他們找到瞭一些掃帚柄,製成瞭套圈,然後將蚊帳粘在上麵,做成捕捉昆蟲的網。就這樣他們能夠連續不斷地捕捉蝴蝶和飛蛾。抓住昆蟲後,他們就把它們放進網綫籠,籠裏麵放瞭適當的植物,等待著昆蟲孵卵。  這樣一來,他們能觀察飛蛾的不同生長階段—從蟲卵到毛毛蟲,再到蟲繭和飛蛾。最後,他們還可以收集完整的成年昆蟲標本。當繭中孵化齣飛蛾時,他們隻要用氧化鈣使之窒息,就能製成標本。  一如大傢所見,雖然鄧普頓隻有十歲,但是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全心全意的。小小年紀,他就開始為項目能取得最好的結果而仔細調查每一個相關的細節。他的整個童年時代,充滿瞭令人眼花繚亂的、全新的經曆和信息。有時候,他和哈維在嘗試新鮮事物或者采用新方式來做事的過程中,學習瞭很多新知識。不過鄧普頓選擇嘗試或者學習的事情具有更為實際意義—要麼省錢,要麼賺錢。  鄧普頓九歲多的時候,一次和朋友在離傢一英裏的榖倉裏玩耍。期間無  意發現瞭一輛破舊的福特車。這時候他做瞭一個反映瞭他獨特眼光和務實精神的決定。他突發奇想:或許可以想辦法把這輛廢車重新組裝修理。於是他  就問農場主:“你想不想賣這輛車?”  “給我10美元,我就賣給你。”農場主說。那個時候,鄧普頓隻要迴到傢裏取齣私房錢,嚮從不反對他做任何決定  的媽媽說明情況,就能立馬買下承受範圍內的任何東西。正如他所預料的,一切非常順利。但是車子到手後,他又碰到一個問題:該上哪裏去找另一輛破舊的福特車,把其良好的部件拆下來替換在這輛剛買的福特車上呢?  這輛福特車,車型要一樣,部件要匹配。於是,鄧普頓找遍瞭全國,基於他的堅持和天生的淘貨本領,總算是找到瞭一輛福特同款車。但這輛車的情況還不如第一輛—不過價格一樣,也要10美元。  於是,鄧普頓就有瞭兩輛破舊不堪的福特車。有些人甚至嘲笑他白白浪費瞭錢。不過鄧普頓早已想好瞭法子,有信心把兩輛破舊的車改裝成一輛能上路的汽車。  鄧普頓從哥哥那裏藉來瞭工具,研究瞭兩輛車的配置和部件。接著,他和他讀八年級的朋友進入瞭計劃的第二階段—組裝。他們精力充沛,也很聰明,知道如何改裝汽車。於是,他們每天放學後,就在兩輛汽車的周圍擺弄,最終成功地把一輛車的部件轉到瞭另一輛上。  一旦遇到無法組裝的情況,他們就會跑到當地的福特汽車經銷商那裏,查閱車子的說明書,直到明白問題齣在哪裏。他們還因此結識瞭溫徹斯特附近的機械工程師,從他們那裏獲得瞭寶貴的經驗,幫助鄧普頓他們完成汽車改裝項目。  每天下午放學後,外加周末的時間,他們都傾力研究改裝汽車。就這樣過瞭6個月,他們終於成功地組裝瞭一輛汽車。新改裝的汽車引擎一開始發動時,隻能發齣兩聲沉悶的響聲,後來纔慢吞吞地讓引擎均勻運轉。看到這  個情景,他們非常激動。這些破汽車的改頭換麵,完全是靠這群少年手工完成的,沒有任何新潮的電動啓動裝置的幫助。令人意外的是,鄧普頓和他的朋友重新組裝汽車這一工程,延續瞭4年時間。就算他們每次上下課都走很遠的路,也遠遠不及這個工程所花費的時間,更何況他們還犧牲瞭很多舞會和遊玩的時間。  鄧普頓在這兩輛車改裝的問題上做瞭筆劃算的交易。憑藉自己的雙手和聰明的大腦,外加朋友的支持,他成功地實現瞭自己的夢想,用20美元的投資,重新得到瞭一輛福特轎車。  鄧普頓所具備的內心力量和直覺主要來自他在學校外麵的經曆。但是這些素質卻在他一開始讀書的時候,就顯現齣來瞭。  例如,在鄧普頓一年級的時候,他參加的第一次考試,有個名叫露比·西爾弗圖斯的女孩成績比鄧普頓更高。鄧普頓人小心大,心想:“為什麼她的分數比我的高?我肯定是不夠努力!”  於是,他要求自己,從此以後自己一定要得班上第一。學期成績齣來時,鄧普頓所有的科目都得瞭A,這是最高的分數等級。  當鄧普頓把成績報告單拿迴傢給父母看時,父親決定加強他追求卓越的決心。他說:“不錯啊!但是我要跟你做個交易。以後,當你的成績報告單上的成績都為A時,我就給你一捆棉花;當你的成績單上若有科目成績不是A,哪怕就一門課,你就得給我一捆棉花。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有些父母認為這樣的建議過於苛刻,給年幼的孩子壓力過大。但是哈維·鄧普頓顯然非常瞭解自己的孩子,預料到他會有什麼反應。果然,鄧普頓喜歡這個提議,接受父親嚮他提齣的挑戰,整個高中階段,父子倆都執行瞭這個協議。  最終兩個人誰輸誰贏?  11年後,每學年兩個學期,鄧普頓的父親欠他22捆棉花。對,鄧普頓一路走來,每一科每一學期的成績都是A。年幼的鄧普頓相信自己的實力,  並且實現瞭自己許下的承諾。  與大傢預料的情況一樣,鄧普頓有瞭如此優異的成績,所有的老師都很喜歡他。實際上,所有教員中他的口碑很好,以至於所有人認定他是教師的“寵兒”,很多同學當著他的麵也這樣叫他。  鄧普頓知道自己的追求,他也不會與人計較。所以,當有同學拿他開玩笑時,他隻會一笑置之。鄧普頓下定決心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整日就在老師的眼皮底下。雖然很多人對這種做法不齒,但那個時候鄧普頓的行為就錶明瞭他年紀輕輕就有特立獨行的魄力。在今後的投資過程中,他總是先摸清大眾的走嚮,然後就會朝著完全相反、往往也是更有生産力的方嚮行動。  但是他逆嚮行動的原因不是為瞭標新立異。他覺得他和老師越接近,他把心思放在學習以外事情的可能性就越少。也就是說,坐在教室的前排,離老師近一點,他就能以更有利、更積極的方式來控製自己的思想。正如他的母親錶明的:控製思想是人生中最值得培養的素質。  雖然年幼的鄧普頓做法與大部分學生不同,但他卻能和絕大多數同學保持良好的關係。在絕大多數學生活動中,他都是公認的領導。  鄧普頓之所以能在學生群體中處處領先,且贏得如此德高望重的地位,部分原因在於他非常自信,在同伴麵前和藹可親。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在各類學生活動中錶現突齣,包括踢足球、辯論賽、每兩周在傢組織一次40多人的舞會、參加學校劇團;等等。  不論他擔當領導者的原因是什麼,其他學生都認定他是天生的領袖,他的判斷都是準確的,值得人們擁戴的。  如果有人講瞭某個故事或者傳遞瞭某種信息,其他人都會問年幼的鄧普頓:“他們說的對嗎?”  若是朋友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他們就會問鄧普頓:“我們該怎麼辦?”  當鄧普頓碰到這一類問題時,都能從容應對,或給齣答案,或提齣建議。  例如,五年級那年的春季,學校裏沒有什麼傢庭作業,溫徹斯特也沒有發生什麼趣事。他就嚮朋友提議:“來我們傢吧,我們找點好玩的事情做。”  於是,他把很多與自己同齡的人組織起來,玩一個名叫“騎士和劫犯”的遊戲。所有居住在街道南邊的人都是騎士,住在街道北邊的人則是劫犯。他們設計瞭自己的騎士法則,雕刻瞭木劍,甚至開始瞭模擬的戰爭,並關押犯人。幾個月以後,鎮上100多名小孩每周都要玩一次騎士和劫犯的遊戲。而  鄧普頓作為遊戲的發明者,對遊戲的規則有著最終的解釋權。  1926年,鄧普頓上中學,延續著自己的做事風格。他曾多次聽說兄弟會的事情非常有趣,但是溫徹斯特沒有。於是,鄧普頓決定建立一個本地的兄弟會。做此決定前,他開展瞭徹底的調查,之後纔付諸行動。  於是,他拜訪瞭他的錶親小奧斯卡·韓德利—他曾經去離傢20英裏遠的預科學校讀書,那裏就有兄弟會。鄧普頓認為隻要瞭解兄弟會的組織方式就行。於是,他說服錶親引薦他進入當地的分會。迴傢後,鄧普頓給新兄弟會的總部寫瞭封信,並成立瞭溫徹斯特兄弟會分會。  ……

前言/序言

  20 世紀 80 年代初,經約翰 · 馬剋思 · 鄧普頓的批準,  我開始為其傳記潛心收集資料,開展調查。鄧普頓是當時世 界上公認的最偉大的價值投資者和金融預言傢。30 多年後的 今天迴顧我們之間的談話,重溫同期的日誌和記錄,我再一 次發現瞭鄧普頓對財富管理和人生的深刻見解及其對後世的 超凡影響力。  當然,20 世紀 80 年代初我和鄧普頓在開展對話時所 麵臨的經濟形勢和地緣政治格 局,與當今的情況截然不 同。1980 年 12 月,就在我們首次見麵後一個月,美國的優 惠貸款利率最高可達 21.5%;而今,優惠貸款利率跌到瞭  3.25%。當年,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Average)還不到 1000 點;2007 年 鞦,其最高值已突破  14000 點。互聯網經濟的興起及其泡沫的破滅,以及全球政 府的債務危機等現象,都是當時的經濟決策者做夢也想不 到的。  國際形勢變幻莫測,讓人始料不及。20 世紀 80 年代初, 冷戰局勢依然沒有得到緩解;羅納德·裏根總統在 1983 年發 錶演說稱,蘇聯是全球各國眼裏的“邪惡的帝國”。“9·11 事 件”的悲愴及全球範圍內的恐怖行為,是 30 年前的我們未曾 預料到的。當時的鄧普頓率先在日本開始的高度盈利的、範圍 廣泛的全球性投資行為,還處於起步階段,遠遠沒有普及。  從個人層麵來看,我們的境遇也是今非昔比。30 年前,我年屆不惑;鄧普頓將近古稀。實際上,當時的他還不是爵士,伊麗莎白二世女皇於 1987 年 纔將他封爵。2008 年 7 月 8 日,鄧普頓逝世,享年 95 歲。我們曾在鄧普頓 位於巴哈馬來福礁拿騷的莊園裏促膝長談,也曾一起搭乘飛機前往各地參加 商務會議和慈善募捐活動。  世界變化太快。雖然鄧普頓已經離開瞭我們,但他謹遵的原則、身為智 者和億萬富翁的特質,以及他作為偉大投資傢那與生俱來的投資嗅覺和後天 修煉的氣質,在今天依然令人受用。本書將為你披露鄧普頓的投資哲學。在 此,我首先要嚮大傢介紹鄧普頓留給世人的七大箴言。這些箴言是我在提筆 為他作傳的時候最先映入腦海的文字。迴憶這些,他的音容笑貌盡在眼前。  分秒必爭  鄧普頓以多種方式嚮我錶達瞭分秒必爭的重要意義。一次,我們相約一 起搭乘飛機從紐約城飛往拿騷。在候機樓裏,我看見早到的鄧普頓在讀一份 材料,便對他說:“你總是很忙啊!”  他迴答道:“我等人的時候常常會閱讀股市動態或神學著作,就怕我等 的人遲到或者有事耽擱瞭。”  接著他靠近我,低聲說:“看見那邊坐著發呆的人瞭嗎?他簡直在浪費 時間。”  “纍瞭一天,偶爾坐在那裏發發呆,放鬆一下也未嘗不可啊!” “如果你是在思考、祈禱或開展其他有建設意義的思想活動,那是可以的。但是浪費時間就不對瞭。你們還年輕,可能覺得浪費點時間沒什麼瞭不起。 但是到瞭我這把年紀,就浪費不起瞭 !”  如今的我和當年的鄧普頓歲數相當,更能深刻地體會他的語重心長。  鍥而不捨,必能成事  乍一看,這好像是前一條箴言的簡單推論,但是現實中,“鍥而不捨” 需要多付齣一點努力,纔能有更偉大的成就。鄧普頓認為:如果一個人有充 足的時間,大都能把分配給自己的任務做好;而隻有少數的精英人士纔能做 到精益求精,認為沒有最好,隻有更好。這些人知道隻有鍥而不捨,比常人 付齣更多,纔能成就事業。  在嚮年輕人傳授這條經驗時,我經常以這種方式來說明:首先,一定要 盡可能地努力;接著暫停一下,看看你的工作方法是否正確;然後繼續努力, 哪怕你在上麵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就這樣秉著鍥而不捨的精神,再多努 力一點,肯定可以為你帶來超齣付齣的迴報。  價值是王道  作為著名的價值投資者,鄧普頓審慎地研究投資對象,確定其金融投資 的基礎是否牢靠,售價是否遠遠低於其本身的價值。由此可見其是個英明的 抄底交易者。  鄧普頓專注於抄底思維,私下裏買東西也不會支付比産品或服務本身價 值更高的費用。他身為億萬富翁,卻總是乘坐經濟艙,因為他認為坐頭等艙 不劃算;他在職業生涯中,從未背上過消費債務;他的第一座房子是用現金 支付的,因為他認為按揭貸款償還利息,會製約他的投資行為。  但大傢要清楚,這種不負債的原則,僅限於他的私人資金管理。在商業 中(下文將馬上提及),他做好瞭藉款融資的準備,為瞭買進他認為有超凡 價值且價格劃算的投資對象,他會積極貸款。  心平氣和,堅持原則  鄧普頓是我見過的性情最溫和的高級管理者。他堅信通過訓練,可以控 製自我的意念。他建議人們要專注於快樂、積極的思想,避免消極的想法。 在平和的心境下,鄧普頓發現自己能夠做齣更明智的決斷。  這種素質能夠體現在一個人的行為和生活細節中。有一次,我在拿騷的 時候,鄧普頓把他的跑車藉給我用。某日晚上,當我環島一周兜風後,將車 停在瞭路燈下,便迴到酒店休息。第二天一大早,當我打開點火裝置時,意 外地發現電池沒電瞭。這纔想起,昨晚停車時路燈太亮,我忘瞭關車燈。  心懷忐忑,我打電話給鄧普頓,麻煩他安排人來接我,認為他就算有些 不悅也是意料之中的。然而,他淡定地說:“沒問題,我馬上就到!”過瞭 一會兒,我看到他像往常那樣笑容可掬地把車停在瞭酒店旁。  與鄧普頓交往的這些年來,他的氣度和從容早已影響瞭我。在忙著準備 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壓力很大,曾一度因無法聯係到加爾各答的特雷莎修女 感到頭疼。她是首屆鄧普頓奬的得主,因而和她的麵談可謂是本書原稿第二 部分的核心。當知道她的代理人取消瞭我們在紐約的約會,改為在英格蘭利 物浦麵談後,我為能否順利完成采訪著實捏瞭一把汗。不過,當鄧普頓平和 的錶情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時,一切都沒那麼緊張瞭。  我們相約在北愛爾蘭北岸的巴利卡斯爾會麵。我從紐約城飛到倫敦,再 到貝爾法斯特,然後轉乘火車到巴利卡斯爾,一路非常從容。不過臨到約定 時間的時候,對方又改期。最終我是在一個寒冷刺骨的修道院裏見到她的。 按照我的工作日誌記錄,在整個旅程中怡然自得。鄧普頓的處變不驚極大程 度地改變瞭我性格急躁的一麵,也磨去瞭我固執的棱角。  鄧普頓看起來心平氣和、不慍不火,做起決定卻是雷厲風行、當機立斷。 有人質疑他的判斷時,他從不妥協。我和他一起為本書的撰稿做準備時,他的一個助理打算以不同於其指定的方式完成交易指令。  鄧普頓立刻阻止瞭他,並正聲說道:“按我的要求來!” 就一句話搞定。這讓我想起瞭多年來與我共事的其他高級管理者和成功企業傢的風格。和這些人相處談話,你會被他們謙遜的態度、溫和的氣度所 感染,如沐春風。可一旦他們強烈地錶達個人觀點或立場時,在柔和的外錶 下,你會深刻地感受到他們說一不二的犀利。  反其道而行  鄧普頓逆嚮思維的方式非常獨特實用。從多個角度來看,他都是個不摺 不扣的逆嚮投資者,在投資理念和人生信條等方麵都彰顯瞭他的逆嚮思維。  早年他在耶魯大學讀書時,沒有采用傳統的半工半讀的方式,而是靠打 牌贏得瞭大部分的學費。  1939 年,就在鄧普頓開始自己的投資事業後沒多久,他不顧老闆的警告, 藉瞭 1 萬美元,購買瞭每股價值不足 1 美元的 104 傢公司的股票,其中的很 多公司即將破産。當他賣齣這些股票的時候,股價值飆升到瞭 4 萬美元。  後來,鄧普頓舉傢從紐約搬到瞭巴哈馬,此前很多資深的華爾街投資人 都建議他慎重對待搬傢這個問題。不過鄧普頓認為從喧鬧的塵世中抽身齣來, 有利於他的投資決策。事情果然不齣所料,他很快提升瞭自己的投資業績。 因為他發現獨立做齣決斷,並從逆嚮投資中積纍財富,遠比他受華爾街從眾 心理的擺布更加可行。  迴報社會  鄧普頓認為堅持不懈、努力做事的態度不僅局限於有收益的工作,慈善事業也同樣受用。他年近古稀,依然每周工作 60 個小時,其中有一半的時間緻力於慈善事業。在那一段時期,他花瞭大量的時間籌劃鄧普頓宗教進步奬(Templeton Prize for Progress in Religion ),現在被人稱為鄧普頓奬(TempletonPrize)。 後來我纔意識到,鄧普頓希望在他的傳記中能道齣他畢生投身於慈善工  作的事實。我們約定本書將是他獨傢授權的傳記,他有權控製本書的內容, 而文風和錶達方式由我把握。他堅持本書的前半部分說明他的生平事跡和投 資理念,後半部分說明前十位鄧普頓奬的得主及其事跡。  一開始,我們還擔心這本書牽涉過多人的訪談錄,可能會缺乏統一的基 調。我甚至建議齣兩本書,一本寫他,一本介紹鄧普頓奬得主。但是他不願 意這樣做。他認為他的故事隻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人們對鄧普頓奬及其 得主的關注,這纔是他作傳的主要目標。  看到他如此堅決,我提齣:“我們何不把鄧普頓奬得主的情況放在長篇 附錄中?”  鄧普頓對這個提議依然不贊成。他認為把有關鄧普頓奬的信息放入附錄, 會讓人們看輕瞭這些信息的重要意義。相反,他希望這本書能夠在各方麵內 容中達到平衡,一如他的人生在多方麵實現瞭平衡一樣。他希望這本書有一 半的內容與他的職業生涯有關,另一半闡明他對慈善事業的專注。  迴想過去,我想這種二分法是本書組稿的最佳方式,完全符閤鄧普頓的 為人和生活方式。當我走遍世界采訪鄧普頓奬的前十位獲奬者時,發現自己 開啓瞭一場美妙的精神之旅。他們是加爾各答的特雷莎修女、福音傳教士、 法國南部教派際泰澤團體的創始人羅哲兄弟、羅馬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的開 創者主教休恩斯、努力將聖經神學和理論物理的見解相融閤的基督教神學傢 托馬斯 · 托倫斯、現代臨終關懷運動的創始人西塞利 · 桑德拉斯女爵士,以 及國際天主教普世博愛運動的創始人盧嘉勒。  此外,我訪問瞭科學傢兼神學傢拉爾夫 · 溫德爾 · 波爾候。還研究瞭庭  野日敬的生平和著作。他是日本根基廣泛的佛教運動立正佼成會的創始人。 我每天還花數個小時在牛津大學的博德利圖書館查閱已故的印度哲學傢和印 度第二任總統薩瓦帕利 · 拉達剋裏希南的論文。  雖然這些人的情況在本書 2012 年版中並未提及,但是有關他們的事跡 和其他鄧普頓奬得主的信息將由職業作傢齣版社以電子書的形式齣版。  我們發現,這些鄧普頓奬得主及其涵蓋各行各業的經曆和信仰,完全符 閤鄧普頓的全球化視野,也反映瞭鄧普頓對人生各方麵皆可取得進步的信念。  堅信進步  雖然這話聽起來有人可能會有異議,但是鄧普頓認定精神進步是可能的, 是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衡量的。對進步的信仰是美國曆史上對人生和未來價值 觀的基本構成部分。在鄧普頓看來,他本人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人。  此外,鄧普頓的核心投資理念是對未來充滿信心。他的樂天精神給瞭 20 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持有投資末日論的悲觀厭世者一記耳光。他對未來美好 的憧憬和積極態度的影響一直持續至今。他認為,在自由經濟體製下,隻要 你能找到有價值卻被低估的投資對象,就是一筆劃算的交易,終有一日這種 投資交易會大大增值。  鄧普頓認為在整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總體的價值呈現上漲趨勢,包括 市場價值。從 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到現在,不同市場指數中的多種跡象錶明,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指數必定是上升的。盡管中間會經曆一些周期性的起起 落落,還要麵對全球範圍的危機,但市場總體的發展方嚮肯定是上揚的。長 遠來看,沒能進場長期持有的人,肯定是損失瞭一大筆本可獲得的金融收益。  鄧普頓的人生也體現瞭這種樂觀的思想。他齣身於田納西州一個小鎮的  普通傢庭,憑藉自身的努力躋身於耶魯大學優等生之列,獲得羅德斯奬學金。  然而,由於首任妻子死於發生在百慕大群島的車禍,他不得不獨自承擔起撫 養三個子女的責任,七年後纔再婚。但他從未因此喪失瞭對明天的信心和希 望。這種信念幫助他度過瞭各種難關,也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富裕、最成功的 投資者及慈善傢之一。  我在此首先提齣這七條箴言,是因為正是遵循瞭這些原則,纔讓我在多 年前就和鄧普頓順利地閤作。在你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更多有關鄧 普頓的投資理念和人生哲學。  本書所有的文字都經過瞭鄧普頓本人的認可。本書文稿由我來執筆,但 是我們的采訪錄音,皆由鄧普頓本人審定,他對本書的終稿進行瞭編輯,並 認可瞭本書的觀點。憑藉這一點,可以說《約翰 · 鄧普頓的投資哲學》一書 就是鄧普頓的授權傳記。  實際上,我在本書項目伊始就提齣瞭一個問題:可否在書中按照鄧普頓 的口吻采用第一人稱的形式闡述;這樣的話,本書就是他名副其實的自傳, 而我則以聯閤作者或策劃者的身份齣現。但是他立即拒絕瞭這個提議。他希 望我有充分的空間錶達自己的觀點,如在介紹他的生平時加入我自己的見解。 他認定從我這個旁觀者的角度闡述,能夠更加客觀地描述他。  雖然我是執筆者,但本書所錶達的觀點均源自約翰 · 馬剋思 · 鄧普頓本人。 在我撰稿的時候,他親手留下的便條曆曆在目,本書齣版前的手稿上留有很 多他本人的編輯痕跡。有時候,我甚至可以聽到他平和的聲音,督促我去修 正本書的不當和疏漏之處。  威廉 · 普羅剋特 於佛羅裏達州維羅海灘

用户评价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正版,比书店便宜,一直jd购买

评分

商品满意商品满意商品满意

评分

感受最伟大的逆向投资者。

评分

已收到货,还没看,希望有所收获吧。

评分

值得购买,物超所值。

评分

评分

东西很好,物流很快,值得买

评分

想买平装的,结果买了精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