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師說大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毓老師說大學


愛新覺羅·毓鋆 口述,陳絅 整理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12-2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ISBN:9787542650665
版次:1
商品編碼:1164191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毓老師說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0
正文語種:中文

毓老師說大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毓老師說大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毓老師說大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一代國學宗師、大隱儒士愛新覺羅·毓鋆沉潛颱灣六十餘年,書院講經真實記錄,敢於直麵現實,直指當下人生。
  2.讀《毓老師說大學》,增加民族自信心,正如毓老師說:“入中國則中國之,所有宗教都有末世,隻有中國思想沒有末世,中國文化是生生不息、是永恒。”
  3. 中國曆代對經典的注解,從秦始皇到清朝都不敢把真經義講齣來。幾韆年來講學術都是奉旨行事,看《毓老師說大學》,仿佛穿越時空,看到瞭經典的真實麵目。
  4.愛新覺羅·毓鋆,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末代皇帝溥儀伴讀,跨世紀最後一位經學宗師,師從陳寶琛、王國維、柯劭忞、康有為、梁啓超、陳寅恪等國學大傢,學生有劉君祖、蔣勛、江丙坤、江宜樺、林義正、孫中興、溫世仁等學界名傢、政商名流。
  5.他是隱士,傳授的卻是治國平天下的學問;他是滿人,發揚的卻是華夏奧旨;他自幼遍享王府鍾鳴鼎食、錦衣玉飯,中年後卻對清苦生涯安之若素;他曾經活躍於曆史政治舞颱,驚天動地,來颱後卻鏇即隱居民間,默默傳授中國學問,前後長達六十餘年,這就是一代奇人、經學宗師愛新覺羅·毓鋆。

內容簡介

  《毓老師說大學》是毓老師講授《大學》這一部經典的真實記錄,真實地反映瞭毓老師依經解經的特色。
  《大學》、《中庸》(閤稱《學庸》)、《論語》,均為孔學入門之書,也是中國學問入門之書。《毓老師說大學》首揭“學大”、“學天”,毓老師認為,《大學》是大人之學、天學。學大,故成大人,學天纔能則天,行為與天一樣,故成“天人”。
  毓老師說,《大學》講《春鞦》之道,被認為是中國有係統的政治哲學之一,即談政之書,是儒學眾經之膽。
  毓老是說,《大學》講“為政在人”,注重用事、經世,自人心講到天下平。《大學》與《春鞦》相錶裏,與《中庸》相錶裏。《大學》即佛經的《心經》,《中庸》即佛經的《金剛經》。學中國經典,應自《大學》與《中庸》入手。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 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外界都敬稱他為“毓老”而不名。
  毓老自幼受宮廷教育,末代皇帝溥儀伴讀。師從陳寶琛、羅振玉、柯劭、王國維、康有為、梁啓超、陳寅恪等國學大傢,習經史子集之學。
  1947年被蔣介石監管至颱灣,在颱灣宣揚中華文化六十餘年,述而不作,不喜浮世之名,不接受媒體采訪,本《易經》以為體,而據《春鞦》公羊學以為用,及門第子有上萬人之多,遍及海內外與各行業。
  毓老一生倡經世緻用之學並注重對時勢之分析,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傢注入瞭真實的生命和生機。2011年3月20日於颱北市傢中辭世,享壽一百零六歲。





精彩書評

  ★懷念毓老
  在颱大念書時,聽包比德說有位滿洲王子(毓老)在自傢辦私塾,講授四書五經。當時我剛到颱灣,對中國文化求知若渴,在包比德的引介之下,我成瞭黌捨的學生,在那聽瞭三年的課。
  他身材高大,氣宇軒昂,身著漂亮的長袍,頭戴藍色小帽,左手拿著一串念珠,右手戴一枚琥珀色的玉戒,濃眉長須散發著威嚴,聲音低沉而宏亮,有貴族氣息。而課堂在景美鄉下,天氣炎熱時,農傢的豬糞味臭不可當。三年多半在這種環境簡陋、心靈充實的對比中度過,讓我們嘗到「在陳絕糧,弦歌不衰」的滋味。
  老師講課能讓同學感受經書的原汁原味,同時還能讓書發齣光芒。時局艱難,「君子素其位而行」成瞭他鼓舞人心的話,也是他的自白。《論語》在他入情入理的解釋下不但好懂,同時也能想見孔子的靈性、機智、憤怒、傷感。
  而老師的課是有進度的,從《論語》到《大學》和《中庸》,再到《禮記》和《易經》,儒傢思想鬱鬱蔥蔥,大氣磅礴。這趟路有如登山,在山腰處,偶能喘口氣眺望美麗的視野,譬如讀到「(君子)……參天地之化育」時,是一處勝景;而第三年,在讀到「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時,隻覺飄然雲海之上,心中有不可言喻的神奇之感,應該是到瞭山頂。
  毓老師還有一顆赤子之心。我有一次帶瞭一瓶茅颱給他錶示敬意,不料他當場就把酒開瞭,並問我味道如何,有無迴甘?隨後他開瞭一個箱子,從裏麵拿齣骨董字畫展示。其中有一幅五米長的字,是王陽明的。有一幅楷書簡直和新的一樣,卻是唐人駱賓王所書。還有色澤美麗的黃色玉琮,在把玩之後,我問老師是什麼時代的,他說:「夏代。」
  那天相聚很難忘,師生共飲,也賞玩連故宮都沒有的無價之寶!很多中華民族優異的文化被他監護著,也融入他的生命中,成為意蘊深遠的東西。夏代的琮讓人想到老師「夏學」的理想,美酒的迴味讓人想到君子的美德。
  相對於一生的時間,三年不長,大學畢業後我很少和老師聯係。但他的課和他的人時常縈繞在心中,我離開他瞭,但他還跟著我。
  在大陸傳統文化蕩然無存,以及颱灣質疑「外來文化」的大局中看待老師的一生,益顯其人之特殊。他曆經三次亡國,一個人飄洋過海到颱灣來,流離失所,孤苦的滋味一定不好受;但他沒有孤獨或抑鬱,反倒以驚人的毅力投入振興風雅、繼往開來的工作。
  黌捨全名曰「天德黌捨」。老師就像一陣天風,至大至剛,從韆裏之外吹來,從遙遠的古代吹到現代,從中國吹到颱灣,把消沉將熄的中華文化的灰燼吹醒瞭,給無數年輕人帶來光明和力量。
  這是一個美麗的傳奇,而它的意義還有待我們思索。
  ——2011-04-1722:15:59聯閤報╱賴聲羽
  
  ★愛新覺羅·毓鋆號安仁居士,1906年10月27日(清光緒三十二年九月初十)-2011年3月20日,乃禮親王世鐸之孫,和碩禮親王誠厚之子。自幼受宮庭教育,即長又師事陳寶琛(皇儲之傢庭老師、宣統帝之太傅)、鄭孝胥、羅振玉、柯劭忞(濛古史學者)、王國維、康有為、梁啓超諸先生,習經史子集之學,另有英國人莊士敦先生(ReginaldJohnston)授西洋之學。此後自學三十餘年,本《易經》以為體,而據《春鞦》公羊學以為用。
  愛新覺羅·毓鋆在颱灣宣揚中華文化六十餘年,述而不作,及門弟子有上萬人之多,遍及海內外與各行業。一生倡經世緻用之學並注重對時勢之分析,2011年3月20日於颱北市傢中辭世,享壽106歲。
  ——愛新覺羅·毓鋆與奉元書院2012年09月23日15:36來源:新京報
  
  《毓老真精神》
  ★在颱灣文化圈,他幾乎無人不曉。他是隱士,傳授的卻是治國平天下的學問;他是滿人,發揚的卻是華夏奧旨;他屬天潢貴冑,自幼遍享王府鍾鳴鼎食、錦衣玉飯,中年後卻對清苦生涯安之若素;他曾經活躍於曆史政治舞颱,驚天動地,來颱後卻鏇即隱居民間,默默傳授中國學問,前後長達六十餘年。
  1憶其人齣身煊赫,經曆者多
  (他)感嘆地對學生說:“老師在日本滿洲國時不做漢奸,老蔣時代不當走狗,到現在九十八歲,人還不糊塗!”
  他是愛新覺羅·毓鋆,在颱灣,人皆尊稱“毓老”。毓老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逝於2011年,享壽106歲。他是清朝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第一代禮親王)裔孫,自幼生活在禮親王府,——禮親王一脈,世襲罔替(俗稱鐵帽子王),從清初到遜位後三年(1914年),共278年,曆十一代帝,傳十五王,聲勢顯赫,人纔濟濟,堪稱“清代第1王”。——毓老七八歲時,太福晉(親王正室,即毓老母親)親授四書,十三歲時讀完經書,又受業於陳寶琛、康有為、鄭孝胥、王國維、羅振玉等名儒;後留學日本、德國,滿州國時曾任職情報機構高階官員(因恨日本人,故暗中襄助中國情報人員,戰後審犯,皇族多為漢奸,唯毓老不是),1947年被蔣中正軟禁至颱灣,初到颱東教育山地學生六年,後迴颱北任教大學數年,不久即自辦書院講學,直到臨終前猶講論不輟。
  毓老於中國近代史,親身經曆者多,名公巨卿,多曾交遊周鏇,偶迴顧自己一生事業,曾感嘆地對學生說:“老師在日本滿洲國時不做漢奸,老蔣時代不當走狗,到現在九十八歲,人還不糊塗!”
  毓老始終認為“書院自有其力量”,故自創奉元書院,目的就是要“講中國學問,認識中國學問的真麵目。”
  2傳孔學宣揚“治天下”之學問
  “孔學都是治世之學,孔學就隻有一個思想,仁。中國人的學問就是一個時,必得乘時以支配天下,仁就是救天下的法寶,所以要以仁為己任。”
  毓老把中國學問稱為“夏學”,書院專講夏學。“夏,是中國人的文化。中國是廣義的中國,是中道之國。天下文化的境界就是中庸。中庸就是用中,誰能用中道,誰就是中國人。中道之國,沒有邊際。”又說:“入中國則中國之,所有宗教都有末世,隻有中國思想沒有末世,中國文化是生生不息、是永恒。”又說:“我們書院現在隻講孔學,因為每個人都有專學,孔學以外的,我不懂。”接著又說:“孔學都是治世之學,孔學就隻有一個思想,仁。中國人的學問就是一個時,必得乘時以支配天下,仁就是救天下的法寶,所以要以仁為己任。”並以此比較:“夏學,是以大事小。滿學,以寡禦眾。孔學,則是禦天下,必使人人皆可為堯舜。——中國文化沒有中斷滅亡,都是孔老夫子的智慧。”
  毓老講孔學,主以經書入門,“依經解經,不是空想臆說”,特彆注重用事、經世,曾說:“講書以《易經》為本源,五經就是五常,經書都是治世之書。”又說:“《易經·濛卦》:濛以養正,聖功也。”“養正就是守正,守正太難瞭,故要‘大守正’,下這麼大工夫,就是要達到聖功。一個人守正、養正,特彆重要,我們讀聖賢書,都是為瞭希聖企賢。聖功,不是寫幾本書就成瞭聖人,孔老夫子是為瞭有所為,纔成聖人。道不行瞭,纔迴來魯國,《春鞦》字數較少,是因為孔子年歲較少瞭!《春鞦》和《易經》是孔老夫子的精心二書。你們要真懂得‘深明大義、居正一統’,看曆代那些批注都要哭瞭!中國曆代的注解,從秦始皇到清朝都不敢把真經義講齣來。幾韆年來講學術都是:奉旨行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人人皆可為堯舜,有為者亦若是。’這是中國人偉大的思想,堯不傳給兒子,而是讓賢。舊時代儒丐、奴儒在帝製時代都不敢明講。”
  3辦書院承續中國書院傳統
  “毓老終其一生秉持書院傳統,重視時務、講究實學、洞悉要義,並且闡明道統、繼承學脈,一生親身示範何謂尊德行、何謂道問學,何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因此毓老特彆反對不切實際之學:“中國思想都是實學,講玄學的都是混飯吃的騙子。很多人不懂得從根上做學問,想從中間插隊!沒懂其所以,就是虛學,無用之學,空的。”同時批評五四,說:“從五四開始,就拿中國文化寫文章換麵包吃。文化精神、文化使命都沒有瞭。五四以降的學問,都是虛無縹緲之學,好像知道很多很多,但隻能自欺而不能欺人。──五四運動是中國學術敗壞的開始。痛定思痛不是空話。稍微用點心都知道人的責任。必得細琢磨:大用在何處?絕不是無病呻吟。”
  毓老堅持書院講學,實與中國書院傳統一脈相承,乃汲取宋、元、明書院的自由講學精神,因此上課時總是勇於批評時政、議論人物,積極培養學子、裁成人纔,以修身養德,灌輸智慧,砥礪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所以毓老心目中的大學式書院,是要能真正做到“大學”,毓老曾說:“大學,就是‘學大’,誰大?唯天為大,為堯則之。人人皆可為堯舜,因此人人也皆可以則天。天有多大?天之所載,地之所覆,日月之所照,霜露之所降。天之大,沒有邊界,無所不容,沒有半點私心(我們每天以私心入世啊),不是說君子不器(但我們小器得很),大器晚成(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要擔大事,盡量五十歲以後),能以美利利天下,纔是大矣哉。”所以“大學”就是大人之學,是“與天地閤其德,與日月閤其明,與四時閤其序,與鬼神閤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毓老終其一生秉持書院傳統,重視時務、講究實學、洞悉要義,並且闡明道統、繼承學脈,一生親身示範何謂尊德行、何謂道問學,何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就是要力抗西方偏重知識的大學教育,以一己之力繼承中國傳統書院形式(民間)、精神(自由講學)、內涵(成德成材、修齊治平),發揚中國文化,做到“智周萬物,道濟天下”的讀書人之重責大任。
  ——張輝誠著印刻齣版社(颱灣)2012年7月

目錄

凡例
緒論
經一章
傳第一章 釋明明德
傳第二章 釋新民
傳第三章 釋止於至善
傳第四章 釋本末
傳第五章 釋格物緻知
傳第六章 釋誠意
傳第七章 釋正心修身
傳第八章 釋修身齊傢
傳第九章 釋齊傢治國
傳第十章 釋治國平天下
附錄 《大學》原文















精彩書摘

  在親民。
  其次“在親民”。硃熹以為即“新民”,王陽明則作“親民”。親民與新民,層次不同。親民為入手處,無親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論語·子張》),沒和他處得親,想要改變他,他以為是在壓迫他。由親民然後新民,先親民纔能新民,即自覺覺人、先覺覺後覺。使百姓明白生之道,生就是性,就能盡己之性,發揮自己的性能瞭。
  學生,“生”的意義包含很多,小孩開始受教即是學生,要學自己的生,生己,亦即衛己之生,是內聖之道;其次,要學生民之道,即衛眾人之生,是外王之道。衛生,不可以侵害彆人。“生生之謂易”,生民。政治如為生民之政,即仁政,生民之道亦即“為生民立命”。
  為生民立命,即“作新民”,叫百姓必得進步,此必經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幾個階段,是有生命力的,並不是禪宗的,是不斷地賦予新生命,使之認識自己生命的可貴。最後,達“見群龍無首,吉”(《易·乾》)的境界,即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人人皆可以為堯舜的境界。
  在止於至善。
  最終則“在止於至善”。“元者,善之長也”,元,是善的老大,至善,孔子“改一為元”。“至善”,是最善,所以是“善之長”。有老大,必有老二。“在止於至善”,所以“知止”重要,修止觀(止,止息一切妄念;觀,觀察一切真理。止屬於定,觀屬於慧),無此一功夫,則什麼也成不瞭。知止,而後有定、靜、安、慮、得。沒懂得求什麼,怎知要得什麼?求而未得,即失敗。智慧如不進步,又怎麼做事?人和禽獸相差“幾希”!明白瞭,纔知道要怎麼做。破壞容易,建設太難瞭!
  我是在審訊你們,並不是講書。這是我的絕活,是書中找不到的。奉元書院的學生必要有兩個條件:有德、有腦。
  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孔子求一,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寜,神得一以靈,榖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老子·第三十九章》)孔子得一瞭,對弟子說“吾道一以貫之”(《論語·裏仁》),但《論語》中沒有告訴弟子要如何得一。孔子得一以後,可能後悔瞭,最後以“元”取代“一”,以元生萬物。
  孟子雖承受孔子之學,自稱“乃所願,則學孔子”(《孟子·公孫醜上》),但是他的最高境界也隻是到“王道”而已。
  孔子的“元”,實為董子所繼承,“唯聖人能屬萬物於一,而係之元也”(《春鞦繁露·重政》),屬一係元。奉元書院講“屬一係元”,止於一,止於元。讀孔氏之書,要求一,得一,最後奉元。
  “元”為善之長,那“一”是小弟。止於一,是《論語》的境界,“吾道一以貫之”;止於元,則為《春鞦》的境界,孔子“誌在《春鞦》,行在《孝經》”(《春鞦公羊傳何氏解詁》序雲:“昔者孔子有雲,吾誌在《春鞦》,行在《孝經》”)。
  一部《春鞦》講些什麼?撥亂反正。求一,止於一,正也。“濛以養正,聖功也”(《易·濛》),養正,“在止於至善”,止於元。培元,元培瞭,然後奉元行事。
  你們如真用功,也必得三年,絕非一日之功。真用功可不易,得纍死!筆記要時常玩味,串在一起。真明白瞭,則一生受用不盡。依經解經,經必得通。
  《孫子》(即《孫子兵法》,下同)至少得一段一段研究。《孫子》會背瞭,一生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會背纔能熟,熟瞭纔能玩味,熟能生巧。光知不能用,乃廢學,不能以時齣之。不知時,不知什麼時候用上。應於自己本能上建樹自己。如先搞人際關係,一旦野心傢失勢瞭,能靠得住?
  元為道根,故為“善之長”。我“釋一元”,即得自清人汪中(1745~1794)的啓示(《述學·內篇一·釋三九》)。中國的道統:堯傳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論語·堯曰》);舜時,環境復雜,“舜好問,而好察邇言”(《中庸》),要遏惡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把“執中之道”傳給瞭禹;禹時,環境更為復雜,用十六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古文尚書·大禹謨》)所以,中國學問即“一”與“中”。
  《大學》與《中庸》這兩部書要好好重視。《中庸》講中之為用,即如何用中;《大學》講一,人得“一”瞭纔叫“大”,“大人者,與天地閤其德”,最後“與天地參矣”。
  求一,得一,止於一,正也。正,是與生俱來的,並不是外來的,必下養的功夫,孟子所謂“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直養而無害”、“是集義所生者”(《孟子·公孫醜上》),直養、率性。試問自己又存多少浩然之氣?你們最缺“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易·乾》)的功夫瞭。
  自齣生,就要尊生,要明白生的可貴。生瞭,就必得養,還要養正,“濛以養正”。養正,知止而後有得。止於一,即正,得正即得元。沒有學正,又怎麼返正?《春鞦》在“撥亂反正”,養正的入手處,要改變器質,自成“器”(《易·係辭上傳》曰“形乃謂之器”)、成“大器”(《管子·小筐》雲“管仲者天下之賢人也,大器也”,《老子·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最後則“君子不器”(《論語·為政》)。學智慧,必要有魄力,纔能為國傢社會謀幸福。看問題要想十方,不隻是八方,纔能滴水不漏。
  正,止於一。正,是與生俱來的,濛昧時即要養正,開始就不要有毛病。“不遷怒”(《論語·雍也》),檢討自己更能生智慧,檢討彆人則是掩飾自己,此即養正的功夫。有“正”之德瞭,“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顔淵》)養正瞭,不要丟失;跑掉瞭,就要“求其放心”(《孟子·告子上》),要天天下功夫。“求其放心”至此,就可以“撥亂反正”。到撥亂反正瞭,即達華夏、大同,完成孔子的《春鞦》之誌,此即中國人的責任與誌,“善教者,使人繼其誌”(《禮記·學記》)。
  “止於至善”,多少注解講的都用不上,因為不知道要如何做。“至善”,乃是善之至,沒有能比得上的,是老大。我此解,因為找到“元者,善之長也”,是有根據的,故“至善為元”,意義深刻!“止於至善”,即“止於元”,因為孔子“變一為元”(《春鞦公羊傳何氏解詁》隱公元年)。一為元,故又為“止於一”,即正也。
  經書中的“大哉、至哉”、“至聖、至善”,均有至高無上義,自“元者,善之長也”可以相印證。
  屯(屯),字形如豆芽菜,象草木之初生,難也。生瞭,什麼也不明白,就懂得哭、吃,即“濛”(《易》第四卦)。
  因為濛,所以要上學,嚮第一個啓濛師磕頭。“濛以養正,聖功也”,因生完必濛,從濛開始就要養正,要自本身俱有的“正”培養之,不使之跑掉;有此功夫,結果成就“聖功”瞭,這可不是普通的成功,乃是高的不得瞭的聖功。這個正,並不是教來的,而是養的,因為它不是從外麵來的,而是本身與生俱有的。
  正是什麼?性命也。“各正性命”,把性命變成正,就含有作用,即養性命。要如何養?“保閤太和,乃利貞”(《易·乾》),保閤以養性,太和以養命。不能隻養一天,故必“居正”,亦即守正。居正,安正,“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不論在什麼環境皆必於是,至死而後已。
  故“止於至善”,是“止於性命”、“止於正”。做事,順著人性做就是道,“率性之謂道”,此解馬上能用上。此正的作用大,故為政必先正名,“必也正名乎!”(《論語·子路》)“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養正的目的,是在達聖功,所以《易經》的第一個聖訓,即是“濛以養正,聖功也”。聖功,即是一統、元統、仁統、性統。《孟子·梁惠王上》問:“天下惡乎定?”曰:“定於一。”問:“孰能一之?”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問:“孰能與之?”曰:“天下莫不與也。”
  既是養正瞭,那平日就得居正,此事太重要瞭,故曰“大居正”(《春鞦公羊傳何氏解詁》隱公三年:“明修法守正,最計之要者”),“大”即贊詞,《春鞦》一書即“養正聖功”的注解。《大易》講“養正”,《春鞦》講“大居正”,故《大易》與《春鞦》相錶裏,一為體一為用,體用閤一。
  止於一瞭,所以“變一為元”為至高境。自養正,成聖功,到居正、一統。一統,即用“一”統天下,而非統一,故曰:“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春鞦公羊傳何氏解詁》隱公元年)《春鞦》講“大一統”(《春鞦公羊傳何氏解詁》隱公元年:“春王正月。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怎麼造謠,不能沒有元。熊十力找到元瞭,寫《乾坤衍》,跑第一棒;我們抓住元,奉元,跑第二棒。不要盡作“文抄公”,要善用頭腦。慢慢讀,講學要實用,有所得瞭,故心中悅,“學而時習之,不亦悅 毓老師說大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毓老師說大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不錯,很好,就是發貨晚瞭兩天

評分

  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 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外界都敬稱他為“毓老”而不名.毓老自幼受宮廷教育,末代皇帝溥儀伴讀.師從陳寶琛、羅振玉、柯劭、王國維、康有為、梁啓超、陳寅恪等國學大傢,習經史子集之學.1947年被蔣介石監管至颱灣,在颱灣宣揚中華文化六十餘年,述而不作,不喜浮世之名,不接受媒體采訪,本《易經》以為體,而據《春鞦》公羊學以為用,及門第子有上萬人之多,遍及海內外與各行業.毓老一生倡經世緻用之學並注重對時勢之分析,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傢注入瞭真實的生命和生機.2011年3月20日於颱北市傢中辭世,享壽一百零六歲.

評分

  4.愛新覺羅·毓鋆,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末代皇帝溥儀伴讀,跨世紀最後一位經學宗師,師從陳寶琛、王國維、柯劭忞、康有為、梁啓超、陳寅恪等國學大傢,學生有劉君祖、蔣勛、江丙坤、江宜樺、林義正、孫中興、溫世仁等學界名傢、政商名流。

評分

經典

評分

評分

一如既往,物美價廉。為瞭換豆,多謝兩行。

評分

很好、非常好,很適閤我

評分

非常滿意!!!!

評分

大師的書非常值得一看的,很羨慕大師的纔華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毓老師說大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