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城市綜閤承載力研究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理論問題之一。《當代城市規劃著作大係:城市綜閤承載力理論評估方法及實證研究》認為:承載力雖然是動態的和對的,但卻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不是一種用來修飾的概念,尤其是當它危及到人類自身的健康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時候。《當代城市規劃著作大係:城市綜閤承載力理論評估方法及實證研究》認為承載力研究的不完善性不應成為放棄承載力研究的藉口,恰恰相反,而應成為激勵對其進一步深化研究的動力。
內容簡介
《當代城市規劃著作大係:城市綜閤承載力理論評估方法及實證研究》在係統研究城市承載力發展演變的基礎上,詳細探討現存各種承載力指標體係的優劣,針對其缺點和現階段實際情況,從城市發展製約要素集閤及其評價方法上對城市承載力理論體係展開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科學的方法,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需求,對區域及城市內部不同係統的承載能力逐一進行評估和準確定位,量化各係統的承載能力,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區域層麵和城市空間層麵兩個尺度的城市綜閤承載力評價指標體係與方法,建立起相應的評估方法和過程,通過典型地區——上海的研究,評判其優缺點,為其他地區的城市綜閤承載力研究提供藉鑒,促進城市理性增長與和諧發展。
作者簡介
譚文墾,浙江杭州人,博士,注冊城市規劃師。2012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地理信息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上海低碳城市設計研究院、上海陸道工程設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城市規劃、旅遊發展及土地開發谘詢等方麵的研究與設計工作。主持完成規劃項目20多項,參與多項國傢級、省部級課題。在《城市規劃學刊》、《中國人口資源環境》等學術期刊發錶論文10餘篇。
目錄
序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現實背景
1.1.2 理論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及本書結構
1.3.1 研究內容
1.3.2 本書結構
1.4 技術路綫
第2章 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
2.1 城市承載力概念起源與演化
2.1.1 承載力概念的起源
2.1.2 承載力概念的演化與發展
2.1.3 城市綜閤承載力概念的提齣
2.2 城市承載力研究進展
2.2.1 國外城市承載力研究動態
2.2.2 國內研究動態和發展方嚮
2.2.3 評價方法的發展
2.3 國內外研究述評
2.3.1 內涵模糊,可操作性差
2.3.2 與推動城市發展的主要力量——科技創新脫節
2.3.3 評價方法需進一步精細化
第3章 理論探索與評價方法研究
3.1 承載力模型構建
3.1.1 承載力理論模型的發展
3.1.2 UCC理論模型構建
3.1.3 UCC現實模型刻畫
3.2 承載作用機製分析
3.2.1 城市空間界定
3.2.2 城市係統總體承載機製
3.2.3 不同研究領域尺度的統一
3.2.4 區域層麵城市承載機製
3.2.5 內部空間承載與約束機製
3.2.6 內部空間的承載遞階
3.2.7 城市承載能力調控方式
3.3 評估方法選取
3.3.1 UCC評價特點
3.3.2 綜閤評估尺度選取
3.3.3 區域層麵評價方法選取
3.3.4 城市內部空間評價方法選取
第4章 區域層麵城市承載能力分析
4.1 研究對象與指標體係構建
4.1.1 研究對象空間界定
4.1.2 研究思路
4.1.3 指標構建原則
4.1.4 指標選取
4.2 數據獲取與評價方法
4.2.1 數據獲取
4.2.2 評價方法
4.2.3 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
4.2.4 數據處理過程
4.2.5 數據分析過程小結
4.3 結果與分析之一——長三角城市群
4.3.1 城市群承載力關鍵影響因素分析
4.3.2 城市群要素承載力時序分析
4.3.3 K值確定與承載狀態判斷
4.3.4 空間格局分析
4.3.5 ESDA分析
4.4 結果與分析之二——典型城市上海
4.4.1 上海承載能力發展現狀分析
4.4.2 城市承載力綜閤評價
4.4.3 重要影響因素——土地承載力評價
4.4.4 重要影響因素——環境承載力評價
4.4.5 發展短闆——科技承載力評價
4.4.6 其他要素承載力評價
第5章 城市內部空間層麵承載能力分析
5.1 影響因子分析
5.1.1 人口狀況
5.1.2 經濟社會因素
5.1.3 土地利用情況
5.1.4 綜閤交通係統
5.1.5 公共服務設施係統
5.1.6 市政公用設施係統
5.1.7 空間環境
5.2 評價方法與研究對象
5.2.1 評價技術路綫
5.2.2 評價指標選擇
5.2.3 評價步驟與方法
5.2.4 研究對象界定
5.3 數據處理
5.3.1 基礎數據準備
5.3.2 遙感數據處理
5.3.3 人口及經濟社會數據
5.3.4 土地利用情況
5.3.5 綜閤交通係統承載能力
5.3.6 公共服務設施承載能力
5.3.7 市政設施承載能力
5.3.8 空間環境承載能力
5.3.9 綜閤承載能力數據處理
5.3.10 數據處理過程小結
5.4 微觀評價結果分析
5.4.l 推薦指標及控製標準
5.4.2 單要素承載結果分析
5.4.3 主要製約要素分析
5.4.4 綜閤承載結果分析
第6章 對策建議
6.1 保障措施
6.1.1 建立承載力監測評估體係,增強評估的科學性
6.1.2 構建承載力評估機構,確立實施主體
6.1.3 建立和發展城市承載力的資源保障體係
6.1.4 強化公眾參與機製,暢通公眾意誌錶達渠道
6.1.5 加強部門之間協作,保障實施途徑順暢
6.2 政策建議
6.2.1 盡快建立城市承載力評價製度
6.2.2 加強城市承載力評價平颱研究
6.2.3 將城市承載力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必備研究專題
6.3 對典型城市發展的建議
6.3.1 對城市規模以及性質的發展建議
6.3.2 進一步挖掘土地資源利用以及科技創新潛力
6.3.3 提升內部空間承載能力的建議
6.3.4 加強城市控製標準的研究
第7章 結論與展望
7.1 主要論點和結論
7.2 本書主要創新點
7.3 進一步工作的方嚮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當代城市規劃著作大係:城市綜閤承載力理論評估方法及實證研究》:
5.城市內部空間承載力研究可實現在城市內部空間的分區管理和預警
分析街道、社區或者單元網格層麵的人口居住與基礎設施、就業、社會保障、公共衛生、城市安全及生態環境等方麵的關係,並利用城市管理信息化技術,可實現城市內部不同行政級彆單元的承載能力管理。結閤一定的預測模型和觸發閾值,並建立預報、預警的工作流程,可實現局部地區承載力失衡的預警機製,提高應對突發事件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利用城市網格化管理係統的物理基礎和數據源,按照UCC(Urban Carrying Capacity)分析的要求,篩選其中的數據形成UCC分析所要求的基礎空間數據(若不足以涵蓋分析要求,可人為添加),並給定評價閾值(人均或者通行經驗值)和預測模型,分區分塊評定UCC的匹配狀況,同時利用預測模型對現有的發展情況進行遠景分析,提供未來存在的失衡情況的評價結果。
分區管理和預警在閤理配置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保障城市供水、燃氣、地鐵、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産品和服務的供給和安全,促進城市防震、防洪、防空、消防等防災減災設施的建設,推進地下管網布設與地下空間利用,統籌城鄉就業,建立健全分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係,加快解決社會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和供應、義務教育、公共醫療衛生、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等方麵具有重要意義。
1.3研究內容及本書結構
1.3.1研究內容
本研究在係統研究城市承載力發展演變的基礎上,詳細探討現存各種承載力指標體係的優劣,針對其缺點和現階段實際情況,從城市發展製約要素集閤及其評價方法上對城市承載力理論體係展開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科學的方法,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需求,對區域及城市內部不同係統的承載能力逐一進行評估和準確定位,量化各係統的承載能力,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區域層麵和城市空間層麵兩個尺度的城市綜閤承載力評價指標體係與方法,並建立起相應的評估方法和過程。通過典型地區的研究,評判其優缺點,為其他地區的城市綜閤承載力研究提供藉鑒,促進城市理性增長與和諧發展。
1.係統探索城市承載力影響因素及調控機理
目前城市承載力理論的主要缺陷和不足在於簡單套用生物種群增長規律,而忽視瞭人類科技、貿易、消費、製度等社會文化因素對城市承載力的巨大影響。本書在總結城市承載力起源發展曆程的基礎上,從城市係統結構、發展過程以及服務功能的本質特徵齣發,分析目前城市承載力研究存在的主要睏境及原因,以人類社會文化因素為重點,係統地探討和闡述城市承載力的影響因素、調控機理及主要特點,提齣城市承載力K值調控概念模型,從而完善城市承載力理論,為進一步深入開展城市承載力理論探索提供基礎。
……
前言/序言
當代城市規劃著作大係:城市綜閤承載力理論評估方法及實證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