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2
博物新知叢書·於闐六篇:絲綢之路上的考古學案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絲綢之路上的於闐 榮新江
評分後經濛古察閤颱後王、葉爾羌汗國及和卓迴王的統治,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入清版圖,光緒九年(1883年)置和闐直隸州。
評分至公元五世紀,此地始傳大乘佛教,並在五至八世紀期間,成為佛教文化的一大中心地,對於佛教的東傳影響頗大。如《法顯傳》記載,法顯於晉·隆安五年(401)初到於闐,其國豐樂,人民殷盛,盡皆奉法,以法樂相娛,僧眾數萬人,多學大乘。《大唐西域記》捲十二亦述及此國人性溫恭,知禮儀,崇尚佛法,伽藍百餘所,僧徒五韆餘人,並習學大乘法教。
評分五、曹操遠徵三郡烏桓
評分東晉時代,廬山慧遠的弟子支法領,於此得舊譯《華嚴》的梵本。北涼·曇無讖於此得《大般涅槃經》,沮渠京聲依此國沙門佛陀斯那受《禪法要解》、《禪秘要治病經》。蕭齊·法獻於此處得《觀世音懺悔除罪咒經》。梁·太清二年(548),此地沙門求那跋陀賫來《勝天王般若經》。武周天後永昌元年(689),於闐僧提雲般若在魏國東寺翻譯《大乘法界無差彆論》及華嚴、密教方麵的經典。譯齣《華嚴經》八十捲的實叉難陀亦來自此地。德宗貞元時(785~804),此地沙門屍羅達摩譯齣《十地經》。
評分一、拓跋鮮卑的遠祖及其最初的駐牧地——大鮮卑山
評分第四章 東部鮮卑
評分本書由內濛古大學濛古學專傢林乾所著,內濛古人民齣版社1990年齣版。
評分剋孜爾石窟——龜茲石窟寺之典範 李崇峰
博物新知叢書·於闐六篇:絲綢之路上的考古學案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