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中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豈止韆百,為何曾國藩能得到眾多領域和層次的關注?這不僅是齣於他個人經曆的傳奇性,更是因為此人身上有著民族和文化的負載——曾國藩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最後一個集傳統文化於一身的典型人物。看透曾氏,主要的方式是讀他的文字,但曾氏傳世文字韆餘萬,通讀亦不易,隻能讀其精華,而其精華部分首在傢書。
“國學今讀”係列書特色:
1.種類豐富,經典選粹:精選受讀者歡迎的16部原典,兼顧儒道經典、兵法經典、曆史地理、修身處世、濛學經典幾大方麵。可謂“經典中的經典”。
2.插圖精美,緊貼內容:適應“讀圖時代”的讀者期待,國學經典與名傢繪畫相配, 如明清、民國時期名傢國畫,綫描古畫(如 孔子聖跡圖、二十四孝圖等)、明清時期《山海經》古本繪圖,圖文並茂,相得益彰。
3.注解適度,接地氣:原文譯文對照,無古文基礎亦可入門。注釋盡量簡短, 不做學術探討,以大眾讀懂為宜。
4.貼近當下,生動講述:結閤當下生活,加入與當代生活有關的故事和案例,以活潑親切的方式講述經典智慧。讓經典更加平易近人。
5.名校博士,精心審訂。遴選瞭一支由北大、清華、人大中文、哲學係博士生組成的加工、審訂團隊,有效保障瞭叢書的質量。
6.環保工藝,舒適閱讀。帶紋特種紙封麵和過油工藝,獨特的黃膠紙內文,典雅,環保,大大提升瞭閱讀舒適度。
典藏本書的四大理由
傳世經典:士大夫必讀之書,諸多一流思想傢、政治傢極力推崇。
涉及麵廣: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持傢教子﹑治軍從政等各個方麵。
真實可信:曾氏親筆著述,是瞭解其傳奇人生的第一手資料。
裝幀典雅:整體設計精美、插圖豐富,觀感舒適。
內容簡介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稱為晚清“第1臣”,同時他又是被公認的中國近代最後一個集傳統文化於一身的典型人物。其所著傢書,涉及的內容廣泛,《曾國藩傢書(插圖版)》特選取其中150餘篇,編為修身勸學、持傢理財、治軍為政、交友處世四個部分。編者為每封傢書注有準確的日期,並進行瞭現代文全譯,以便讀者能夠深刻地瞭解道光、鹹豐、同治三個不同時期的曾國藩,瞭解其真正智慧之所在,讀者從此書中可見一個思想者對世道人心的深刻體察和感悟。
作者簡介
於江山,華夏文化促進會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國學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在國學、哲學、醫學養生、文學藝術諸領域皆有較深造詣,學貫中西,融匯古今,著述豐厚。其近年著作有《國學啓濛教材》(全6冊)、《孝行天下》、《大道養生》、《國學的大地》、《國學階梯教材》(幼兒版、少兒版、青春版全20冊)、《中國化管理》等。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梁啓超
《曾國藩傢書》是一個思想者對世道人心的觀察體驗,是一個學者對讀書治學的經驗之談,是一個成功者對事業的奮鬥經曆,更是一個胸中有著萬韆溝壑的大人物心靈世界的坦露。讀懂這樣一部書,勝過讀韆百冊平庸之作。
—
—中國研究曾國藩第1人唐浩明 目錄
修身勸學篇
一稟父母:述赴京及抵京後事宜皆順
二稟父母:謹守父親保身之訓
三稟父母:謹記節欲、節飲食
四緻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
五緻諸弟:讀書要有誌有識有恒
六緻諸弟:勉在孝悌上用功
七稟父母:勸弟勿夜郎自大,除去驕傲習氣
八緻諸弟:切勿恃纔自傲
九緻諸弟:勉讀書行事以有恒為要
一〇緻諸弟:勉事事應勤思善問
一一緻諸弟:勸宜力除牢騷
一二緻諸弟:讀名人文集足以養病
一三諭紀澤:讀古文之要義
一四緻九弟:勿長傲多言,不可強充老手一五緻九弟:願共戒驕傲、多言二弊
一六緻九弟:毋存鬱損之懷
一七諭紀澤:讀書須能涵泳體察
一八諭紀澤:望雪父平生三恥
一九諭紀澤:談讀書作文之要義
二〇諭紀澤:教導用筆、作文之法
二一諭紀澤:看書要有所擇,瞭解治學之道
二二諭紀澤:讀經要胸懷博大,不可無恒
二三諭紀澤:讀書要求個明白
二四緻兩弟:早起乃健身的韆金妙方
二五諭紀澤:作文寫字,應以珠圓玉潤為主
二六緻季弟:望講求將略品行學術
二七緻諸弟:習字須先摹歐字
二八緻沅弟:切忌驕矜之氣、悖謬之語
二九緻沅弟:古今庸人皆以惰敗、纔人皆以傲敗
三〇緻兩弟:滿招損,謙受益
三一緻四弟:教子弟去驕氣惰習
三二諭紀澤:全靠爾自己紮掙發憤,揚長避短
三三諭紀澤:爾須讀唐宋詩,作五言詩
三四諭紀澤紀鴻:唯讀書可變化氣質
三五諭紀澤:手抄與摹仿宜並進
三六緻兩弟:做人需謹記勞、謙、廉三字
三七緻兩弟:剛柔並用、不可偏廢
三八諭紀澤:潔身自持,應效法王、陶
三九緻兩弟:治身應以"不藥"為藥
四○諭紀澤:詩文立意,須超群脫俗
四一緻沅弟: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以勵誌
四二諭紀澤:寬閑歲月,切莫錯過好光陰
四三諭紀澤:好文章須熟讀成誦
四四緻沅弟:處事修身全在明強二字
四五緻九弟:惱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
四六諭紀鴻:謹記修身三戒,力除傲、惰二弊
四七緻澄弟:勤儉自勉以長保盛美
四八諭紀澤紀鴻:所看之書可放言詳問
四九諭紀澤紀鴻:少年文字,總歸氣象崢嶸
五○緻四弟:述養身之法有五事
持傢理財篇
一
稟父母:詢所寄之物及試帖溫習
二稟父母:述傢和萬事興
三稟祖父母:先饋贈親戚族人
四緻諸弟:勸四弟須奉勤為先
五緻諸弟:賢肖不在高位而在謹樸
六緻諸弟:錢物可由叔父收存
七緻諸弟:勤敬方能興傢
八諭紀鴻:讀書明理、勤儉自持
九諭紀澤:勿浪擲光陰,應勤勞持傢
一○緻諸弟:諸事不可不盡心
一一諭紀澤:思將兒女婚嫁早早料理
一二諭紀澤:應早起、有恒、舉止厚重
一三諭紀澤:時記勤敬二字
一四諭紀澤:治傢八事,缺一不可
一五緻兩弟:時以子侄輩驕傲為慮
一六諭紀澤紀鴻:須努力讀書,不可積錢買田
一七緻四弟:子侄須教以謙勤
一八緻四弟:繼承祖父"三不信"傢風
一九諭紀澤紀鴻:謹遵八本、三緻祥
二○緻四弟:傲為凶德、惰為衰氣
二一諭紀澤:唯勤儉可以持久
二二諭紀澤:望寬待袁婿,俟其改過
二三諭紀鴻:衣食起居,勿沾富貴習氣二四緻沅弟:勿望各逞己見
二五緻兩弟:宜早起、務農、疏醫、遠巫二六緻澄弟:盛時宜作衰時想
二七緻澄弟:望教子侄習勞早起
二八緻澄弟:纍世儉樸之風不可盡改
二九諭紀瑞:勿忘專心讀書、勤儉持傢三○緻四弟:惜福貴乎勤儉
三一諭紀澤紀鴻:撐持門戶,宜自端內教始
治軍為政篇
一稟祖父母:與英國議和事宜
二稟父母:欣喜諸弟皆得中式
三緻諸弟: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
四緻諸弟:為政不可驕奢淫佚
五緻諸弟:但願不張虛名,不進官階
六緻四弟:勸亂世應不露圭角
七緻九弟:交人料理文案
八緻九弟:帶兵治軍要得法
九緻九弟:目前須重濠工巡邏之事
一○緻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一一緻九弟:宜以求纔為急
一二緻沅弟:為政優於統兵
一三緻兩弟:目前敵勢尚不足製
一四緻四弟:心無愧悔可生可死
一五緻四弟:寜國被圍仍不能援救
一六緻沅弟季弟:隨時推薦人纔
一七緻九弟季弟:以勤字報君、以愛民報親
一八諭紀澤:若剋復大局必有轉機
一九緻四弟:願死疆場,不願死於牖下
二○緻兩弟:目下不可言戰,應勉守待機
二一諭紀澤:不急得失,尋轉鏇之機
二二緻沅弟:公牘中須有一記事冊
二三緻沅弟:極盛之後應加倍小心
二四緻季弟:詢巢縣賊是否有意投誠
二五緻沅弟:可分可閤,不傷和氣
二六諭紀澤:責任重大,如履薄冰
二七緻九弟季弟:述籌辦粵省厘金
二八緻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稅
二九緻九弟:宜多選好替手
三○緻沅弟:宜休養銳氣不遽進兵
三一諭紀澤:推誠相與,吏治或可漸有起色
三二緻四弟:總以謙謹為主
三三緻沅弟:積勞而使人不知其勞為佳
三四緻沅弟:治事勤軍之外須豁達衝融
三五緻沅弟:三城可構成掎角之勢堅守
三六緻沅弟:無形之功不宜形諸奏牘
三七緻沅弟:商軍情並鼓勵磨煉文筆
三八緻沅弟:一字攸關生死榮辱
三九緻九弟:隻問積勞不問成名
四○諭紀澤:查明戰功,論功行賞
四一諭紀澤:酬庸之典,此次最隆
四二諭紀澤:皖南鬧餉,竟日憂灼
交友處世篇
一緻諸弟:告兄弟相處之道
二緻諸弟:交友拜師以專一為要
三緻諸弟:良友須殷勤接近
四緻諸弟:常存謙虛敬畏之心
五稟叔父:不辭勞苦料理朋友的喪事
六緻諸弟:交友須勤加來往
七緻諸弟:切勿占人便宜
八稟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
九緻九弟:勸宜息心忍耐為要
一○緻九弟:患難與共勿有遺憾
一一緻九弟:聖門教人不外敬恕
一二諭紀澤:讀書當勤勉,做人需忠恕一三諭紀澤:嶽傢凋敗,宜往寬慰
一四諭紀澤:做人要有氣量
一五緻兩弟:交人帶迴字帖等物各得所用
一六緻兩弟:人無完人,不可強求完美
一七緻四弟:不宜非議譏笑他人
一八緻九弟季弟:述有負朋友
一九諭紀澤:安危之際,不可為一己之身名計
二〇諭紀鴻:凡歲考科考,須有老成者照應
二一諭紀鴻:船行沿途不可誤掛帥旗,不可驚動官長
二二諭紀澤:如涉外事請子密作緘相告
二三諭紀澤:凡認證皆發給盤川,以示體恤
二四諭紀鴻:為人以謙敬二字為主,擇交要慎重
二五諭紀澤紀鴻:須按月接濟邵宅
二六諭紀澤、紀鴻: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
二七緻沅弟:與他人交際,須省己之不是
二八諭紀澤:構怨太多將毀仕途
二九緻九弟:必須逆來順受
三〇諭紀澤:勿與權貴相交及銀兩用度事宜
三一遺囑
精彩書摘
一稟父母:述赴京及抵京後事宜皆順
【原文】
男國藩跪稟父親母親大人膝下: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漢口寄傢信,付湘潭人和紙行,不知已收到否?後於二十一日在漢口開車。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車六輛,男占三輛半。行三百餘裏,至河南八裏汊度歲。正月初二日開車,初七日至周傢口,即換大車。雇三套篷車二輛,每套錢十五韆文。男占四套,硃占二套。
初九日開車,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擱四天,獲百餘金。十六日起行,即於是日三更趁風平浪靜徑渡黃河。二十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氣亦好,惟過年二天微雪耳。
到京在長郡會館卸車。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橫街韆佛庵。屋四間,每月賃錢四韆文,與梅、陳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聯會,間日一課。每課一賦一詩謄真。初八日是湯中堂老師大課,題“智若禹之行水賦”,以“行所無事則智大矣”為韻,詩題賦得“池麵魚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課一次。
同年未到者不過一二人,梅、陳二人皆正月始到。岱雲江南、山東之行無甚佳處,到京除償債外,不過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傢。
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頗好。接傢眷之說,鄭小珊現無迴信。伊若允諾,似盡妥妙;如其不可,則另圖善計,或緩一二年亦可,因兒子太小故也。
傢中諸事都不掛念,惟諸弟讀書不知有進境否?須將所作文字詩賦寄一二首來京。丹閣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謹慎,傢中盡可放心。
又稟者,大行皇後於正月十一日升遐,百日以內禁剃發,期年禁燕會音樂。何仙槎年伯於二月初五日溘逝。是日男在何傢早飯,並未聞其大病,不數刻而凶問至矣。沒後,加太子太保銜。其次子何子毅,已於去年十一月物故。自前年齣京後,同鄉相繼殂逝者:夏一卿、李高衢、楊寶筠三主事,熊子謙、謝訒庵及何氏父子凡七人。光景為之一變。男現慎保身體,自奉頗厚。
季仙九師升正詹,放浙江學政,初十日齣京。廖鈺夫師升尚書。吳甄甫師任福建巡撫。硃師、徐師靈櫬並已迴南矣。
詹有乾傢墨,到京竟不可用,以膠太重也。擬仍付迴,或退或用隨便。接傢眷事,三月又有信迴傢中。信來,須將本房及各親戚傢附載詳明,堂上各老人須一一分敘,以煩瑣為貴。
謹此跪稟萬福金安。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譯文】
兒子國藩跪稟父親、母親大人膝下:
去年的十二月十六日,兒子於漢口寄齣一封傢信,並把信交給瞭湘潭人和紙行代轉,不知你們是否收到?我們於二十一日乘車離開漢口,兩人共雇六輛二把手小車,兒子占瞭三輛半。就這樣行走瞭三百多裏,路經河南八裏溪,在這裏度過瞭年關。於正月初二再次齣發,初七這天到達周傢口,然後換乘大車,一共雇瞭兩輛三套篷車,每套十五韆文。其中兒占四套,硃占兩套。
初九這天起程,十二日到達河南開封,在此地拜客,所以耽擱瞭四天,而且收到瞭彆人送來約百餘金的禮金。如此耽擱到十六日,又再次齣發,並於當天三更,趁風平浪靜之時直渡黃河。二十八日到達京城。這一路基本上平安順利,而且天氣也順人意,唯過年那兩天下瞭點小雪而已。
到京城後,我們先是在長郡會館暫時安歇。二月一日便搬到南橫街韆佛庵。我們在這裏共租住瞭四間房,每月房租四韆文,而且離梅、陳二人住所很近,三人正巧可以一起溫習功課。目前基本上是隔一天一次課,每次課都要寫齣一賦一詩。初八這天的大課由湯中堂老師教授,他齣的題目是“智若禹之行水賦”,並且以“行所無事則智大矣”為韻,詩題賦得“池麵魚吹柳絮行”,得“吹”字。到今年的三月份還有一次這樣的大課。
同年未到的人不過一兩個而已,梅、陳二人都是於正月到達。岱雲的處境堪憂,先是去瞭江南和山東兩地,境遇並不理想,之後來到京城,償還舊債之後,剩下的錢財就隻有兩三百金瞭,再加上一傢老小八口拖纍,其艱難可想而知。
兒子一路上的花銷大概隻耗用瞭百金而已,目前尚可維持。至於接迎傢眷的事,鄭小珊現在還沒有迴信。如果他同意此事的話,當然求之不得;但如果不同意也不礙事,我會另做打算,或者緩個一兩年也沒什麼,反正目前孩子還很小,可留在傢中撫養。
傢中的各項事情有雙親照料,我都不是很擔心,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幾位弟弟的學業是否有進步?勞請將幾位弟弟寫的文章詩賦寄一兩份來京城,還有丹閣叔所作的文章,也請一並寄來拜讀。兒子在京城的學習生活,自會萬事小心謹慎,傢中無須掛念,盡管放心好瞭。
另外,還有一些事情嚮父母大人稟告:大行皇後於正月十一日仙逝而去,官府因此規定百日之內禁止剃發,一年之內禁止各種形式的宴會和娛樂。還有一件讓人難過的事情,何仙槎年伯於二月五日不幸離世。那天兒子在何傢用早膳,還沒有聽說他有什麼嚴重的癥狀,但是不一會兒就聞聽瞭他去世的凶訊。年伯死後,朝廷追加他為太子太保,其次子何子毅已於去年十一月去世。自前年離京之後,同鄉中有很多人相繼死去,讓人不勝悲哀,其中有:夏一卿、李高衢、楊寶筠三位主事,還有熊子謙、謝訒庵以及何氏父子共計七人。當日情景已不復再現,所以兒子現在特彆注意愛惜自己的身體,以免不幸發生。
季仙九先生最近被提升為正詹,並外放到浙江擔任學政,於初十離開京城,前往赴任。廖鈺夫先生被朝廷任命為尚書,吳甄甫先生擔任福建巡撫。硃先生、徐先生的靈櫬已順利送抵南方老傢。
隨身所帶的詹有乾傢的墨,到京城後竟然發現無法使用,可能是因為墨中的膠質太多的緣故,所以打算日後再帶迴傢中,或退或用都可以。至於接迎傢眷的具體事宜,三月還會有信寄迴傢中。下次的來信中,請將本房及各親戚傢姓氏附載詳細,堂上各位老人的情況也勞請一一敘述清楚,以詳細為要。
謹此跪稟萬福金安。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二稟父母:謹守父親保身之訓
【原文】
男國藩跪稟:
父親大人萬福金安!
自閏三月十四日,在都門拜送父親,嗣後共接傢信五封。
十五日接四弟在漣濱所發信,係第二號,始知正月信已失矣;廿二日接父親在廿裏鋪發信;四月廿八信巳刻接在漢口寄曹穎生傢信;申刻又接在汴梁寄信;五月十五接父親到長沙發信,內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諸悉祖父母大人康強,傢中老幼平安,諸弟讀書發奮;並喜父親齣京,一路順暢,自京至省,僅三十餘日,真極神速。
男於閏三月十六發第五號傢信,四月十一發六號,十七發七號,不知傢中均收到否?邇際男身體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漸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則頭昏。故常冥心於無用,優遊涵養,以謹守父親保身之訓。
九弟功課有常。《禮記》九本已點完,《鑒》已看至三國,《斯文精萃》詩、文各已讀半本。詩略進功,文章未進功,男亦不求速效。觀其領悟,已有心得,大約手不從心耳。
甲三於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須扶持,尚未能言。無乳可食。每日一粥兩飯。傢婦身體亦好,已有夢熊之喜。婢僕皆如故。
今年新進士龍翰臣得狀元,係前任湘鄉知縣見田年伯之世兄。同鄉六人,得四庶常、兩知縣。復試單已於閏三月十六付迴,茲又付呈殿試朝考全單。同鄉京官如故,鄭莘田給諫服闕來京。梅霖生病勢沉重,深為可慮。黎樾喬老前輩處,父親未去辭行,男已道達此意。廣東之事,四月十八得捷音,茲將抄報付迴。
男等在京自知謹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掛懷。傢中事,蘭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謹稟,即請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譯文】
兒子國藩跪地稟告:
父親大人萬福金安!
自從閏三月十四日,在京城城門拜送父親迴傢,後來共接到傢信五封。
十五日接到四弟從漣濱發齣的信,看來是第二封,這纔知道正月裏寄齣的信已經遺失瞭;二十二日接到父親在二十裏鋪所發的信;四月二十八日巳刻又接到傢中從漢口寄到曹穎生傢的信;申刻又收到從汴梁寄來的信;五月十五日接到父親到達長沙後發齣的信,裏麵有四弟的信,還有六弟的文章五篇。從信中謹知祖父母大人身體康健強壯,傢裏老小都平安無事,諸位弟弟都發奮讀書,並且高興地得知父親離京後一路暢通無阻,從京城到省城,隻用瞭三十幾天的時間,真是神速啊。
兒子在閏三月十六日寄齣的第五封傢信,四月十一日寄齣的第六封傢信,還有十七日寄齣的第七封傢信,不知傢中是否都已經收到?近來兒子身體如常無恙,每晚都早早入睡,起得也漸早。唯一不盡如人意的就是不能用腦過度,思慮過多便頭昏腦漲。因此經常靜心養神,不讓腦子想任何事情,閉目打坐,修身養性,以謹遵父親所教導的保身之訓。九弟的功課一如往常,《禮記》九本已點完,《資治通鑒》已看到三國,《斯文精萃》的詩、文各讀瞭半本,詩歌稍有進步,文章依舊停滯不前,但我並不求他的學問能見速效。看他對學問的領悟程度,顯然已經有些心得,之所以沒有什麼大的進步,大概是手不從心,錶達不齣來的緣故吧。
甲三在四月下旬已能下地行走,無須人在旁扶持,隻是還不能說話。因為沒有奶吃,所以每天一頓粥、兩頓飯。傢婦近來身體也好,已有生男的喜兆。婢女僕從都與原來一樣,沒什麼變動。
今年新進士龍翰臣得瞭狀元,此人是前任湘鄉知縣見田年伯的世兄,同鄉六個,四個得瞭庶常,兩個擔任知縣。復試單已於閏三月十六日寄迴,現又寄呈殿試朝考的全部名冊。同鄉們在京城擔任的官職大緻未變。鄭莘田給事中喪期服完之後已迴到京城。梅霖生病勢日漸嚴重,讓人很是擔憂。黎樾喬老前輩那裏,父親無暇前去辭行,兒子已代為錶示歉意。至於廣東之事,四月十八日已經傳來捷報,謹將抄報寄迴,供父親垂覽。
兒等在京城為官,自己定當遵從教誨,謹慎從事。堂上各位老人,無須掛念。傢裏的事我還有很多不知道的,蘭姐去年生育,所得是男是女?楚善的事情到底如何成全?兒子非常希望父親大人來信告知。兒子謹稟,叩請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三稟父母:謹記節欲、節飲食
【原文】
男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十月廿二奉到手諭,敬悉一切。鄭小珊處小隙已解。男從前於過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來,念念改過,雖小必懲,其詳具載示弟書中。
耳鳴近日略好,然微勞即鳴。每日除應酬外,不能不略自用功,雖欲節勞,實難再節。手諭示以節勞節欲節飲食謹當時時省記。
蕭莘五先生處,寄信不識靠得住否?龍翰臣父子已於十月初一日到京,布匹綫索俱已照單收到,惟茶葉尚在黃恕皆處。恕皆有信與男,本月可到也。男婦等及孫男女皆平安。餘詳與弟書,謹稟。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六日
【譯文】
兒子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我於十月二十二日收到瞭二老的手諭,敬讀之後得知一切。我與鄭小珊的小小嫌隙,如今已經得以化解。以前對於過失,兒子往往因粗心而忽略。自十月以來,每每念念不忘改過自省。盡管問題很小,但也要自我懲戒,關於此事的詳細情況,都已經寫在給弟弟的信中。
近日耳鳴稍微有所緩解,但隻要勞纍一點便會很快復發。我現在每天除瞭應酬外,不能不多加用功,提升自己的修為。雖想節勞,但實在難以再節瞭。手諭訓示兒子節勞,節欲,節飲食,我一定時刻謹記於心。
蕭莘五先生那裏,寄信不知是否可靠?龍翰臣父子已於十月初一日到達。布匹、綫索,都已照單子收到,隻是茶葉還在黃恕皆那裏。恕皆有信給我,本月可以到。兒媳婦、孫兒、孫女都平安,其餘的詳細寫在給弟弟的信中,謹此稟告。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
前言/序言
導言
曾國藩,這個近代史上響當當的人物,一生都緻力於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但就是這麼一個身份顯赫的晚清重臣,因其所處的特殊曆史和社會環境,無論生前還是死後,都沒有贏得世人一緻的尊崇。
這位名噪當世的晚清重臣,生於1811年,原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齣生於湖南湘鄉(今雙峰縣荷葉鎮),共有兄妹9人,身為長子,他堪稱榜樣。曾國藩6歲開始讀書,道光十八年(1838年)便從一介書生一躍成為當朝進士,後入翰林院,拜在軍機大臣穆彰阿的門下,留京後10年七遷,並連升10級,37歲就官至禮部侍郎,升為二品重臣,後又擔任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他與大學士倭仁、徽寜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仕途的平步青雲使他在京師贏得瞭很高的聲望,無論是至交好友、同代朝臣,還是平民百姓,對他都很推崇。
曾國藩雖然官運亨通,一般人難以企及,但真正使曾國藩聲名顯赫、舉國皆知,並讓後世褒貶懸殊的,卻是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鹹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因喪母返鄉守孝,恰逢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以摧枯拉朽之勢奪取瞭東南大部分省份。翻騰的巨瀾橫掃湘湖大地,直逼湖南長沙。1853年1月,曾國藩以在籍侍郎的身份被清廷任命為團練大臣,負責湖南的團練招募、訓練和自保,他便因勢在傢鄉成功地組建瞭一支特彆的民團——湘軍。他以封建宗法關係為紐帶,不招遊雜、城鎮市民,隻招募青年農民,挑選同鄉、同學、師生和親友當軍官,並先聘營官,由營官自己招募士兵。整個湘軍隻服從曾國藩一人。他要求將士“忠義血性”“書生以忠誠相期奬”,與同僚左宗棠、弟弟曾國荃、弟子李鴻章等率領這支軍隊轉戰10年。1860年湘軍總數已達到30萬人,並最終平定瞭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曾國藩被加封為兵部尚書銜,授兩江總督,並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督辦江南軍務。從此,曾國藩不但擁有兵權,而且掌握地方大權。不過自打下天京後,為消除朝廷的疑忌,曾國藩主動收斂羽翼,裁減湘軍,在朝中贏得瞭極好的口碑。所以在曆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天下之後,他便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1865年5月,曾國藩奉命督辦直隸(約今河北)、山東、河南三省軍務,鎮
壓撚軍。他駐營徐州,先後采取重點設防、憑河築牆、查辦民圩的方略,欲在黃河、淮河之間,運河以西,沙河、賈魯河以東的區域殲滅撚軍。後因師久無功,次年鼕清廷改派李鴻章接替,命其迴兩江總督本任。1867年,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1870年6月,天津發生天主教案,他奉命前往查辦,屈從法國勢力,處決、遣戍官民數十人,受到社會輿論譴責,世人對他的鞭笞也由此而漸趨白熱化。9月,他奉命還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謚“文正”。
曾國藩除瞭治軍有方之外,還非常重視采用外國軍火,主張“師夷智以造炮製船”。1861年,設立安慶內軍械所,製造“洋槍洋炮”,後又試製小火輪
船。1863年,造成“黃鵠”號輪船,並派容閎赴美國購買機器。1865年至1866年,與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等軍事工業,並為之積極籌措經費,派遣學童赴美留學,成為清末興辦洋務事業的首創者。曾國藩是中國曆史上“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建造瞭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啓瞭近
代製造業的先聲;建立瞭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瞭近代中國科技的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瞭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傢培養瞭大批棟梁之纔,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這些人中的成就突齣者。
曾國藩本齣身寒門,並非貴族之後,除瞭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清朝軍隊的腐敗不堪為他提供瞭發跡的機遇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其為人處世、修身治傢的德行成就瞭他盛極的一生。曾國藩以經世緻用為宗旨,不談過高之理”
“不行駕空之事,,注重從小事做起,踏實苦乾。在實際生活中,他特彆注重從小事培養人的品德和情操,主張力戒浮躁,“不說大話、務虛名”,注重從小事磨煉人的品行。如在軍中,他每日黎明必與幕僚同食早餐,非齊不食。曾國藩以理學傢的身份,率先創辦瞭第一傢近代軍事企業——安慶內軍械所,又率先奏請選派幼童齣國留學,為近代中國文化的轉變作齣瞭貢獻。在組建湘軍的過程中,他以“引齣一班正人,倡成一種風氣”為宗旨,逐漸完善瞭一種可使人纔輩齣的軍隊機製。據羅爾綱的統計,湘軍中官至總督、巡撫的達27人,這些人物的成功又為湖湘士子樹立瞭一個榜樣,激勵他們以鄉賢前輩為榜樣。在湘軍之後的一大批湖南名人,從譚嗣同、黃興到毛澤東,個個注重經世之學,從小立下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響應時代與民族的召喚,走在創新社會、拯救民眾的最前端,並成就瞭一番革新除弊、安邦治國的大業。
雖然在中國近代曆史上,對曾國藩的功過是非褒貶不一,但他一生嚴於治軍、治傢、修身、養性,實現瞭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後世奉為道德修養的楷模。曾國藩以一介儒生,由科舉入仕途,由此青雲直上,齣將入相,成為晚清王朝的一根柱石,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苟延瞭60年!他畢生
服膺程硃理學,又主張兼取各傢之長,認為義理、考據、經濟、辭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終將理學放在首要地位。他在古文、詩詞方麵也很有造詣,被奉為桐城派後期領袖。曾國藩一生求學不斷,尤其是早年更是精鑽學問,學做聖賢,後從戎理政也未曾有絲毫的懈怠,共留下瞭1500萬字的奏稿、案牘、詩文、書信、日記等,被譽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後人輯其所著詩、文、奏章、批牘等為《曾文正公全集》。
《曾文正公全集》由曾國藩撰寫,李鴻章之兄、湖廣總督李瀚章編輯,共167捲,初於1876年刊行,幾經刻印,捲數不一。全集包括奏稿、批牘、治兵語錄、文集、詩集、雜著、日記、書劄、傢書、傢訓等部分。
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曾國藩修身、齊傢、治軍、為政的思想深深地影響瞭他的傢人,而如今仍流傳於世的傢書便是其間的橋梁和紐帶。他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朝為官或徵戰沙場,但從未放鬆對傢人尤其是對後代的教育和督促,為後人留下瞭一部豐厚的人生大書——《曾國藩傢書》。著名人文學者南懷瑾在《論語彆裁》中說:“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一生共有十三套學問,但流傳後世的隻有一套,即《曾國藩傢書》。”
這套傢書在浩如煙海的古代作品中,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獨具特色的傢書中各篇雖或長或短,但全都真實而細密,平常而又深入,涉及生活的方方麵麵,全無矯揉造作之態,就像麵對麵地訴說傢務世事。曾國藩是個好兒子,能使父母放心,並得到他們的歡心;是個好哥哥,教導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情真意切;是個成功的父親,仁慈而又嚴正,是子女的好榜樣。凡是想要扮演好為人子女、為人父兄
的角色,都不可不看這些情真意切的傢書。傢書內容不僅細緻入微,而且麵麵俱到,從修煉身心到洞察對手、從做大事的本領到高人一籌的功夫、從戰勝絕境的膽略到培養與眾不同的氣質、從剋服人性中的弱點到掌握成功的步驟、從巧處人際關係到為官之道、從追求學識到養生經驗,應有盡有,而且見解深刻,智慧閃爍,讀來扣人心弦。從這些傢書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功高震主的曾國藩內心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惶恐,也可從中感受到時代的風雲變幻,感受到這位風雲人物“勿以善小而不為”,從點滴小事做起的務實精神。
曾國藩的傢書,共有330多封,是曆史上傢書保存下來最多的。由於涉及的內容廣泛,本書特選取其中189篇,分為修身勸學、持傢理財、治軍為政、交友處世四個部分。為瞭讓每一個渴望瞭解曾國藩的讀者能從中讀齣真正的曾國藩,瞭解曾國藩的真正智慧之所在,編者在每一篇都注有準確的日期,並備有詳盡的翻譯,逐句解釋,以便讀者能夠深刻地瞭解道光、鹹豐、同治三個不同時期的曾國藩。讀者從此書中可以看見一個思想者對世道人心的深刻體察和感悟。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鬍雪岩。”長期以來,曾國藩曾被政界人物奉為
“官場楷模”。他的傢書雖不乏日常瑣事,但在看似瑣碎的敘述中,卻深蘊瞭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其中漫溢著的骨肉親情,對感情日漸淡漠、鄰裏鄉親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大多數官宦之傢,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傢族卻代代有英纔,齣現瞭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傢、詩人、教育傢、科學傢和高級乾部。由此可見,細讀此書,定會讓您受益匪淺。
作為“清代三傑”之一,曾國藩頭戴“中興名臣”的桂冠,是大清力拔山兮的人物,諸多大傢對他都有高度的評價:著名革命傢章太炎對曾國藩的評價最為客觀,稱曾國藩“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凶”。梁啓超驚嘆:“如無曾文正毅力,必為失敗之人。”足可說明曾國藩的影響之大。正因為人們對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的人物的評價有如此激烈的爭
議,所以這一著作無疑是瞭解和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曆史的重要資料。盡管曾氏著作中廣為留傳的為數不多,但僅這一部傢書就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編譯者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