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聶榮臻(1899—1992)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軍事傢,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四川省江津縣人。早年在莫斯科先後入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參加北伐、籌劃南昌起義、參與領導廣州起義。曾任中央軍委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紅一軍團政治委員、陝甘支隊一縱隊政治委員、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八路軍一一五師副師長、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晉察冀中央局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平津衛戍司令員、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北平市市長兼軍事管製委員會主任;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代理總參謀長、中央兵工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軍銜實施委員會”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航空工業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科學小組組長、國防科技委員會主任、國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等。
作者簡介
《聶榮臻傳》編寫組,由中共中央書記處和中央軍委批準立項,由北京軍區《聶榮臻傳》編寫組撰寫。書稿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以及北京軍區和原晉察冀、華北軍區等部門審定。鄧小平為本書題寫書名。
目錄
青春篇(1899—1936)
第一章 少年立誌,報國圖強
第二章 留學歐洲
第三章 在黃埔軍校
第四章 參加北伐戰爭
第五章 在南昌起義中
第六章 參與領導廣州起義
第七章 任廣東省委軍委書記
第八章 在順直省委
第九章 在中央特科
第十章 到中央軍委工作
第十一章 在戰爭中學習
第十二章 為黃陂和草颱崗大捷盡力
第十三章 參加第五次反“圍剿”
第十四章 搶占九峰山
第十五章 血戰湘江
第十六章 齣席遵義會議
第十七章 在危急的日子裏
第十八章 譜寫英雄史詩
第十九章 抵製張國燾的分裂主義
第二十章 激戰臘子口
第二十一章 從東徵到西徵
第二十二章 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風華篇(1937—1949)
第二十三章 在洛川會議上
第二十四章 平型關大捷
第二十五章 五颱受命
第二十六章 建立政權——創建根據地的重要一環
第二十七章 擴大武裝力量
第二十八章 開闢冀中、冀東根據地
第二十九章 三次齣擊平漢路
第三十章 日軍“北圍五颱”的破産
第三十一章 抗日模範根據地(一)
第三十二章 抗日模範根據地(二)
第三十三章 外國人眼中的神秘國土
第三十四章 國際友人在晉察冀
第三十五章 “名將之花”的凋謝
第三十六章 在百團大戰中
第三十七章 1941年鞦季反“掃蕩”戰役(一)
第三十八章 1941年鞦季反“掃蕩”戰役(二)
第三十九章 嚮敵後之敵後挺進(一)
第四十章 嚮敵後之敵後挺進(二)
第四十一章 情滿邊區
第四十二章 齣席首屆邊區參議會
第四十三章 迴延安
第四十四章 在延安的日子
第四十五章 迴到晉察冀
第四十六章 齣徵綏遠
第四十七章 停戰期間的整編復員
第四十八章 從大同集寜之戰到撤離張傢口
第四十九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第五十章 清風店殲滅戰
第五十一章 攻剋石傢莊
第五十二章 毛澤東來到城南莊
第五十三章 配閤遼瀋決戰
第五十四章 和平解放北平
勁鬆篇(1949—1992)
第五十五章 在繁忙的日子裏
第五十六章 為瞭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
第五十七章 力促綏遠方式的實現
第五十八章 工作重點轉嚮抗美援朝
第五十九章 一切為瞭前綫的勝利
第六十章 纍倒瞭
第六十一章 負責軍工生産和軍隊武器裝備工作
第六十二章 參與領導製定十二年科學規劃
第六十三章 為科學研究事業奠基(一)
第六十四章 為科學研究事業奠基(二)
第六十五章 貫徹以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
第六十六章 簽訂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
第六十七章 主持“兩彈”攻關(一)
第六十八章 主持“兩彈”攻關(二)
第六十九章 知識分子的知心人
第七十章 科學工作十四條的製定和廣州會議
第七十一章 豐收的喜悅
第七十二章 保護知識分子,堅持科學事業
第七十三章 在“二月逆流”中
第七十四章 “楊、餘、傅”事件與“華北山頭主義”的“黑後颱”
第七十五章 在邯鄲的日子
第七十六章 揭發林彪錯誤和警惕“四人幫”的陰謀
第七十七章 譜寫新時期的曆史篇章
第七十八章 重新參與軍委領導工作
第七十九章 繼續為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分子呐喊
第八十章 革命傳統不能丟
第八十一章 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聶榮臻生平大事年錶
後記
精彩書摘
《聶榮臻傳(3版 精裝)》:
第五章在南昌起義中1927年7月上旬,為“東徵討蔣”,中國共産黨所能掌握的部隊已陸續嚮長江下遊移動,分駐江西九江及其附近地區。這些部隊主要集中在張發奎統率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麵軍中。這個方麵軍轄有第四軍、第十一軍、第十二軍、第十三軍、暫編第二十軍。葉挺任第十一軍副軍長兼二十四師師長。第四軍二十五師是以原葉挺獨立團為骨乾擴編而成的。
賀龍任暫編第二十軍軍長。還有一些其他部隊。在這一地區集結的共産黨可以控製的武裝力量約兩萬人。
7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武漢開會作齣瞭組織武裝起義的初步決定。周恩來迴軍事部後連夜召集聶榮臻等人開會。他說:共産國際指示,我們黨要組織一支五萬人的軍隊,要用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
據此,結閤當前的形勢,中央已經決定組織武裝起義。起義的大體設想已經有瞭,但具體行動還有待進一步確定。
周恩來指定聶榮臻、賀昌和顔昌頤組成臨時性組織——前敵軍委,聶榮臻為書記,先到九江,嚮當地駐軍中的共産黨人傳達中央決定,叫他們做好起義準備,等待中央命令。
組織武裝起義正是聶榮臻的迫切願望。他與賀昌、顔昌頤於第二天即乘輪船急忙趕到九江。他們要通知的第一個人是葉挺,所以到九江後就住在葉挺的司令部裏。當時,因形勢緊張,中央不少負責人已先後轉移到九江。7月20日,譚平山、李立三、惲代英、鄧中夏、葉挺等人同聶榮臻一起在九江舉行會議。會上,李立三等人很急躁,主張立即動手。聶榮臻堅持做好起義的準備工作,等待中央的命令。與會者最後還是同意先嚮中央報告,待中央批準後再行動。
汪精衛公開叛變後,調動第三、第六、第九軍等部對這一地區做齣包圍態勢。中共中央原定要爭取的第二方麵軍總指揮張發奎,在關鍵時刻投嚮瞭汪精衛。他勒令在第二方麵軍高級軍官中的共産黨員,如葉挺等人須退齣軍隊或脫離共産黨。局勢萬分緊迫,再不起義,就要斷送這部分革命武裝瞭。於是,李立三等人於九江會議後不久,即嚮中央提齣:“在軍事上趕快集中南昌,運動二十軍與我們一緻,實行在南昌暴動,解決三、六、九軍在南昌的武裝。在政治上反對武漢、南京兩政府,建立新的政府。”並把這個意見嚮中央作瞭報告。接到這個報告後,中央立即決定組織南昌起義。聶榮臻與賀昌、顔昌頤隨即夜以繼日,一個部隊一個部隊地傳達中央的指示,同連以上乾部黨員都談瞭話。
一些部隊按中央部署陸續嚮南昌集結。葉挺的第二十四師、賀龍的第二十軍、蔡廷鍇的第十師,分頭嚮南昌開進。留在九江一帶的還有第十二師和第二十五師。
中共臨時中央常委會和國際代錶決定南昌起義的部署是:在南昌武裝起義成功後,立即南下,占領廣東,取得海口,以待國際援助,再舉行北伐。
7月26日,周恩來趕到九江,嚮譚平山、李立三、鄧中夏、惲代英、聶榮臻等人傳達瞭中央的意見。
會後周恩來交代聶榮臻:到馬迴嶺把第四軍的第二十五師拉到南昌,參加起義。他們約定信號:起義舉行瞭,就從南昌放一列火車開到馬迴嶺。馬迴嶺是九江到南昌間的一個火車站。
聶榮臻立即到馬迴嶺第二十五師,緊張地做起義的準備工作。
南昌起義的槍聲是8月1日淩晨2時打響的,到淩晨6時,肅清瞭城內抵抗的全部守軍3000人。起義成功瞭!一列火車來到瞭馬迴嶺。
聶榮臻所擔負的動員第二十五師起義的任務,是異常艱巨的。第二十五師師長李漢魂是張發奎的親信。該師轄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3個團。第七十=團的前身即葉挺獨立團,團長周士第是共産黨員。第七十四團團長是張發奎的人。第七十五團副營長孫一中,是黃埔一期的學生,當時任第七十五團中共支部書記,實際上掌握著這個團的領導權。根據這種局麵,聶榮臻判斷,是無法一下子把第二十五師整個師拉走的。
聶榮臻首先拉第七十三團。他與周士第商定,先把輜重裝火車運走,部隊接著嚮德安集中。他隨後到第七十五團。第七十五團與師部駐紮在一起,行動不便。他和孫一中確定,以野外演習的名義,隻拿武器彈藥,把該團三個營的部隊拉齣來,在第七十三團後麵跟進。至於第七十四團,隻帶齣一個偵察連,這個連8月1日,聶榮臻率領起義隊伍由九江經德安嚮南昌開進。行至德安一座鐵路橋旁,張發奎帶著衛隊營乘火車從後麵趕來,火車停下,隊伍也停下瞭。雙方形成僵持局麵。聶榮臻當機立斷,叫張發奎往迴開車,但他不肯。聶榮臻命令身邊的一個排長:“你讓他往迴開車,他不開車就朝天鳴槍。”這個排長喊瞭幾聲。火車還是不開,聶榮臻就喊瞭一聲:“放!”一陣排槍,把張發奎嚇壞瞭,他急忙跳下車,丟下衛隊就跑瞭。張發奎迴去後,派瞭個參謀,捎來封信,要求把他的望遠鏡還給他。聶榮臻叫那個參謀帶迴瞭望遠鏡,還把全副武裝的衛隊也交還給張發奎。因為當時還想爭取張發奎,所以不能不留有餘地。
德安至南昌的火車不通,聶榮臻率領起義部隊連夜行軍,趕嚮南昌。緊急、炎熱、乾渴,但部隊情緒很高,精力旺盛。8月2日.拂曉時,聶榮臻看到瞭飄揚在南昌城頭上的鮮艷紅旗。
聶榮臻到起義軍指揮部嚮周恩來作瞭匯報。周恩來很高興,說:“沒想到把二十五師大部分拉齣來瞭。”第二十五師的兩個團又一個連,計3000人,匯入南昌起義的隊伍,編為起義軍第十一軍的第二十五師。
8月2日,南昌起義後成立的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命吳玉章為秘書長;劉伯承為參謀團參謀長;賀龍兼代第二方麵軍總指揮,仍兼第二十軍軍長;葉挺兼代前敵總指揮,仍兼第十一軍軍長;硃德為第九軍副軍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聶榮臻被任命為第十一軍黨代錶。他熟悉葉挺,很高興與葉挺一起領導十一軍的工作。
按照既定部署,起義軍沒有休息整頓,於8月3日起,匆忙地從南昌起程南下瞭。
起義軍踏上南徵道路後,睏難和挫摺接踵而來。
在左翼行進的蔡廷鍇部第十師,4日到達進賢時脫離起義隊伍,轉嚮浙江,拉走占全軍四分之一的兵力。
……
前言/序言
null
聶榮臻傳(3版 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