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唐宋金元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中的鼎盛時期,經濟繁榮,科學文化發展迅猛,中醫藥學也同時得到巨大的發展。在繼承古代醫學成就的基礎上,學術爭鳴,新的學派不斷湧現,使中醫藥學特彆是在方劑學及臨床各科都有長足的發展,為後世中醫藥學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並做齣瞭巨大貢獻。
目錄
醫學啓源
珍珠囊
髒腑標本藥式
張元素醫學學術思想研究
張元素醫著研究論文題錄
精彩書摘
《張元素醫學全書》:
(五)目疾
目疾暴發赤腫,羌活、防風、柴鬍、香白芷、升麻、二製黃芩、黃連、甘草。白睛紅,白豆蔻;少許,則當歸為主。去翳,榖精花、蟬蛻、瞿麥、秦皮洗。養目血,菊花。明目,蕤仁、蜀椒、龍腦。凡眼暴發赤腫,以防風、黃芩為君以瀉火;和血為佐,黃連、當歸是也;兼以各經藥引之。凡目昏暗,以熟地黃、當歸根為君,以羌活、防風、甘菊花、甘草之類為佐。
(六)瀉痢水泄
凡痢疾腹痛,以白芍藥、甘草為君,當歸、白術為佐,見血先後,分三焦熱論。凡瀉痢小便白,不澀為寒,赤澀為熱也。又法日:完榖不化,而色不變,吐利腥穢,澄澈清冷,小便清白不澀,身涼不渴,脈細而微者,寒證也。榖雖不化,而色變非白,煩渴,小便赤黃而或澀者,熱證也。凡榖消化,無問他證及色變,便為熱也。寒泄而榖消化者,未之有也。瀉痢,白術、甘草;水瀉,米榖不化,防風;傷食微加大黃;腹脹,厚樸;渴者,白茯苓;腹痛,白芍藥、甘草為主;鼕月,白芍藥一半,白術一半,夏月,製黃芩。先見膿血,後見大便者,黃柏為君,地榆佐之;膿血相雜而下者,製大黃;先大便而後膿血者,黃芩二製,皆以當歸根梢,詳其上下而用之;腹不痛,白芍藥半之。身體睏倦,目不欲開,口不欲言,黃芪、人參;沉重者.製蒼術。不思飲食者,木香、霍香葉。裏急,大黃、芒硝、甘草下之。後重者,木香、霍香、檳榔和之。
(七)中風
手足不遂者,中腑也,病在錶也,當先發汗,羌活、防風、升麻、柴鬍、甘草各二錢,作一服,取發汗,然後行經養血,當歸、秦艽、甘草、獨活各一兩,行經者,隨經用之。
耳聾目瞀及口偏,邪中髒也,病在裏也,當先疏大便,然後行經。白芷、柴鬍、防風、獨活各一兩,又川芎半兩,薄荷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溫酒下,茶清亦可。
(八)破傷風
脈浮在錶,當汗之;脈沉在裏,當下之。背後搐者,羌活、防風、獨活、甘草。嚮前搐者,升麻、白芷、防風、獨活、甘草。兩傍搐者,柴鬍、防風、甘草;右搐者,白芷加之。
(九)破傷中風法
經日:凡瘡熱甚鬱結,而榮衛不得宣通,故多發白痂,是時瘡口閉塞,氣不通泄,熱甚則生風也。《治法》日:破傷中風,風熱燥甚,怫鬱在錶,而裏氣尚平者,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或時惡寒而搐,脈浮數而弦者,以辛熱治風之藥,開衝結滯,榮衛宣通而愈也。凡用辛熱之藥,或以寒涼之藥佐之尤妙,免緻藥不中病,而風轉甚。若破傷中風,錶不已,而漸入於裏,則病勢轉甚;若裏未太甚,而脈在肌肉者,宜以退風熱、開結滯之寒藥調之。或以微加治風辛熱藥,亦得以意消息,不可妄也。至寶丹亦涼藥也。如熱甚於裏,以大承氣湯下之。
(十)瘡瘍
苦寒為君:黃芩、黃柏、黃連、知母、生地黃酒洗。甘溫為佐:黃芪、人參、甘草。大辛解結為臣:連翹、當歸、槁本。辛溫活血去瘀:當歸梢、蘇木、紅花、牡丹皮。脈浮者為在錶,宜行經:黃連、黃芩、連翹、當歸、人參、木香、檳榔、黃柏、澤瀉。在腰以上至頭者,枳殼仍作引藥,引至瘡所。齣毒消腫:鼠粘子。排膿:肉桂。人心引血化經汗而不潰,傷皮:王瓜根、三棱、莪術、黃藥子。痛甚:芩、連、柏、知母。脈沉者在裏,當疏利髒腑,利後,用前藥中加大黃,取利為度,隨虛實定分兩。痛者,止以當歸、黃芪止之。
……
前言/序言
張元素醫學全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