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從“十二五”看“十三五”

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從“十二五”看“十三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憲平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經濟
  • 轉型升級
  • 十二五
  • 十三五
  • 經濟發展
  • 結構調整
  • 宏觀經濟
  • 政策分析
  • 經濟規劃
  • 中國經濟形勢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632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013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光华书系·学术琼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62
字数:320000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從“十二五”看“十三五”》緊扣時政經濟熱點,準確預測政策取嚮。


海報: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從“十二五”看“十三五”》以經濟轉型升級為核心主題,以“十二五”“十三五”時期為思考對象,分析瞭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未來麵臨的發展環境,提齣瞭經濟轉型升級的基本思考和若乾戰略重點,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著作,對政策製定和學術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徐憲平,1954年10月齣生,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傢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下過農村,當過工人,曾在共青團湖南省委、湖南省石油公司、長沙市市委、市政府、湖南省計劃委員會、湖南省委、省政府任職。參與國傢“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新型城鎮化規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若乾意見等研究製定工作。湖南大學管理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著有《中國資本市場中的風險投資》等專著和《美國信用體係的研究和思考》《麵嚮未來的中國城鎮化道路》 等數十篇論文。

目錄

導 論
全球經濟處於轉型陣痛期
中國經濟轉型在麯摺中前行
“十三五”時期特殊的轉型使命
本書的結構
上篇 “十二五”規劃編製實施的迴顧
第1章 “十二五”規劃確立的方針目標
1��1 五點基本要求
推動結構調整
加快科技進步
突齣改善民生
強化節能環保
深化改革開放
1��2 十大政策導嚮
經濟增長速度的討論
能源消費總量的控製
“兩同步”方針的提齣
1��3 二十四個主要指標
預期性指標與約束性指標
強化資源環境民生指標約束
1��4 十八個重點專項規劃
關於基本公共服務體係規劃
關於戰略性新興産業規劃
關於綜閤交通運輸體係規劃
關於社會信用體係建設規劃
第2章 “十二五”規劃前四年的主要進展
2��1 經濟增長超過預期目標
2��2 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服務業占比提升
2��3 糧食産量持續實現“四連增”
2��4 交通、能源、水利建設成就顯著
2��5 科技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專利擁有量實現翻番
2��6 基尼係數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呈縮小態勢
2��7 改革開放有新舉措、新突破
2��8 “十二五”規劃指標預計完成良好
第3章 經濟轉型升級麵臨的突齣問題
3��1 結構性矛盾依然突齣
需求結構不閤理,投資消費失衡
産業結構不閤理,服務業比重過低
城鄉結構不閤理,城鎮化水平和質量不高
區域結構不閤理,東中西發展差距較大
3��2 資源環境代價過高
人均資源短缺,能源資源消耗過大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增長快
大氣、水、土壤三大汙染突齣
3��3 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全球創新指數評估排名靠後
研發投入不足
有效科技産齣不高
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3��4 財政金融風險增大
財政收支矛盾突齣
政府債務增加過快
企業債務居高不下
金融領域存在風險
3��5 社會矛盾復雜多發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過大
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較多
社會不穩定事件頻發
中篇 “十三五”時期的宏觀背景和基本思考
第4章 “十三五”時期經濟轉型升級的國際環境
4��1 全球經濟在深度調整與分化中艱難前行
全球經濟形勢總體略好於“十二五”時期
主要經濟體復蘇態勢和政策取嚮齣現分化
我國經濟麵臨外需減弱和競爭加劇雙重壓力
4��2 世界科技革命推動新一輪産業變革
創新密集和産業變革時代來臨
新一輪科技産業革命的方嚮
曆史性交匯中的機遇和挑戰
4��3 能源格局發生重大結構性變化
美國頁岩油革命帶來的衝擊
能源版圖變化與地緣政治博弈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重塑能源結構
我國能源發展的有利條件與安全隱患
4��4 大國博弈帶來的競爭閤作尖銳復雜
美國的國際地位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多極化世界與我國開放閤作格局
國際治理體係與我國的責任義務
第5章 “十三五”時期經濟轉型升級的國內環境
5��1 最大的背景:“四個全麵”的戰略布局
“四個全麵”構成有機統一整體
“四個全麵”統領未來發展全局
“四個全麵”營造健康發展環境
5��2 最大的特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增長條件發生變化:傳統要素優勢逐步減弱
增長動力發生變化:由要素投資驅動嚮創新驅動轉換
增長速度發生變化: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
5��3 最大的挑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與內涵
國際經驗與教訓
經濟、社會、生態的主要難點
5��4 最大的演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三十多年改革主綫:政府與市場作用
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
政府、市場、社會關係的變化
第6章 “十三五”時期經濟轉型升級的基本思考
6��1 導嚮:提質增效升級
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推動經濟增長從數量型嚮質量型轉變
推動産業結構從中低端嚮中高端發展
推動生態環境從總體惡化嚮明顯改善邁進
統籌經濟增長、勞動就業和居民收入指標設定
6��2 動力:改革、創新、開放
以深化改革釋放發展活力
以創新驅動增強內生動力
以全麵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
6��3 路徑:推動“四化同步”
“四化同步”是中國特色
“四化同步”有後發優勢
“四化同步”要融閤創新
6��4 目標:全麵建成小康社會
貴在全麵,重在建成
總體推進,兩個翻番
攻堅剋難,補齊短闆
下篇 “十三五”時期經濟轉型升級的若乾戰略重點
第7章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7��1 基本內涵:從科技創新到全麵創新
一個核心
雙輪驅動
多維目標
7��2 路徑選擇:從觀念變革到技術變革
市場是創新的根本力量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力量
人纔是創新的最活躍力量
政府是創新的推動力量
以低碳技術引領能源生産消費變革
以生物技術引領健康領域變革
以智能技術引領製造業變革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互聯網變革
7��3 戰略舉措:從體製改革到政策引導
改革創新機製: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發展智能製造:加快世界製造強國建設
推進“互聯網+”:實現開放融閤、萬物互聯
第8章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8��1 何謂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
城鎮化的含義
新型城鎮化的內涵
我國城鎮化所處的發展階段

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大意義
8��2 世界城市化發展的主要態勢
世界城鎮人口持續增長
城鎮人口嚮大城市集中趨勢明顯
城市群主導的城市化浪潮方興未艾
越來越多國傢重視人口空間布局優化
包容性發展成為世界城市發展的重要目標
8��3 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戰略重點
首要任務: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主體形態:城市群帶動各類城鎮協調發展
城市可持續發展:創新綠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設
城鄉發展一體化:促進城鄉共同繁榮
8��4 統籌新型城鎮化的製度安排
人口管理製度:強化戶籍、居住、人口管理製度的銜接
土地管理製度:推進農村土地三項改革試點
資金保障機製:多元化、低成本、可持續
行政管理體製:探索新型設市模式
城鎮住房製度:市場配置與政府保障相結閤
深化改革試點:突破在地方,規範在中央
第9章 統籌區域協調互動發展
9��1 區域發展戰略的曆史演進
沿海和內地工業平衡發展階段
“先富帶後富”非均衡發展階段
東、中、西、東北地區協調發展階段
跨區域組閤式互動發展階段
9��2 新常態下“四大闆塊”的發展重點
西部:以實施新一輪開發開放推進全麵小康
中部:以構建現代産業體係打造新的增長極
東北:以推進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實現全麵振興
東部:以技術製度全麵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
9��3 新“三大戰略”的主攻方嚮
新“三大戰略”的特徵與意義
“一帶一路”:構建開放發展的新格局
京津冀:唱響協同發展的主鏇律
長江經濟帶:打造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9��4 主體功能區建設的製度設計
從“鬍煥庸綫”到主體功能區
四種開發方式、三大空間格局
不同主體功能區的差彆化政策
9��5 海洋強國戰略的科學謀劃
陸海統籌與海洋強國
海洋經濟:拓寬發展空間
海洋生態:優化開發方式
海洋權益:維護藍色疆域
第10章 完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
10��1 現代基礎設施的發展方嚮
布局網絡化
服務一體化
管理智能化
裝備自主化
技術標準化
10��2 全麵建設綜閤交通網絡
區際交通:完善“四大網絡”
城際交通:加快城際鐵路發展
城市交通:突齣公共交通優先
城鄉交通:統籌一體化建設
10��3 加快建設新一代信息網絡
加快寬帶網絡普及升級
優化國傢骨乾網絡架構
加強應用基礎設施建設
10��4 大力發展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的概念與特徵
強化智能電網關鍵技術開發
加強智能電網標準體係建設
建立智能電網統籌推進機製
第11章 建設生態文明美好傢園
11��1 生態文明建設:基本內涵、方針和途徑
綠色發展:生態環境優先
循環發展:資源綜閤利用
低碳發展:應對氣候變化
11��2 控製能源消費總量:從彈性到剛性
發展就是燃燒,燃燒就是排放
強度控製與總量控製
多元發展與低碳轉型
重視開發“第五能源”
11��3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節約水資源:以水定需,量水而行
節約土地資源:嚴控增量,盤活存量
節約礦産資源:閤理開發,綜閤利用
11��4 強化環境汙染治理:實施三大行動計劃
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實施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11��5 促進自然生態保護與修復:從源頭上扭轉惡化趨勢
保護和培育森林生態係統
保護和治理草原生態係統
保護和修復荒漠生態係統
保護和恢復濕地與河湖生態係統
第12章 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12��1 基本公共服務:全麵小康的重點與難點
一項最基礎、最重要的任務
一塊亟須補齊的短闆
一個轉型時期的突齣矛盾
12��2 公共服務製度的國際比較
北歐模式:普惠型
歐洲大陸模式:閤作型
美國模式:補缺型
東亞模式:發展型
12��3 推進保基本、全覆蓋、可持續的均等化
保基本:以“五有”為核心的製度安排
全覆蓋:從製度覆蓋到人人覆蓋
可持續:量力而行,量入為齣
12��4 基本公共服務製度保障和模式創新
長效機製:財力保障、法製保障
資源配置:優化整閤、強化基層
供給模式:多元化、多樣化
12��5 “十三五”時期的三個著力點
構建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係
實施高中階段教育免費製度
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第13章 挖掘改革新紅利
13��1 行政體製改革
從宏觀調控體係到微觀服務體係
從行政審批改革到政府職能轉變
從負麵清單到權力清單
13��2 金融體製改革
中小金融機構:放寬準入與改造提升
互聯網金融:鼓勵創新與防控風險
資本市場:多元發展與加強監管
金融信用體係:加快建設與開放應用
13��3 國有企業改革
中心問題:增強活力和提高效率
主要途徑:分類改革和混閤發展
製度保障:國有資産管理體製和現代企業製度
13��4 收入分配改革
堅持“兩個同步”
完善“兩個機製”
實現“三個目標”
第14章 構建開放新格局
14��1 全球化趨勢與大開放時代
全球化進程是否退潮?
大開放與國傢繁榮、民族復興
共享開放的世界
14��2 “一帶一路”引領開放格局
“一帶一路”的建設方嚮
海陸聯動的開放體係
重點省份的發展定位
國際通道的戰略考慮
14��3 自由貿易區推動創新突破
基本內涵與意義
推動國際自由貿易區談判
加快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
14��4 産能裝備“走齣去”擴大開放布局
多重目標與趨勢
重點領域和閤作方嚮
重點國彆和重大項目
14��5 開創性的三大金融推手
亞投行——麵嚮亞洲基礎設施需求
絲路基金——服務“一帶一路”互聯互通
金磚銀行——攜手金磚國傢共謀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導 論


縱觀人類經濟發展史和世界強國興衰史,經濟轉型升級始終是永恒的主題,它與社會財富增長、個體福利改善等的共同演進,一並構成瞭經濟發展的曆史軌跡和主要圖景。正是在不斷轉型升級中,人類逐漸擺脫瞭蠻荒和飢餓,學會瞭遠航和飛翔,啓濛瞭思想和製度,驅動瞭農業社會嚮工業社會的轉變,踏上瞭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道路。

在這條道路上,一些國傢齣發得早,工業化、城鎮化已經完成,但這並非意味著經濟轉型就此結束,不斷湧現的新技術、新思想,以及新問題、新矛盾的接踵而至,無不是激發轉型持續進行的因子。一些國傢起步得晚,工業化、城鎮化任重道遠,人們擺脫貧睏愚昧,追求更充足的機會、更體麵的生活和國傢強盛的夢想,無不是推動轉型持續進行的動力。同時,由於技術和製度條件的改善,各國之間經濟往來的規模頻度空前放大,彼此相互依存,聯係日益緊密,這使得經濟轉型成為一個內外相連、動態調整的大係統。當今世界既不存在閉門造車的轉型,也沒有獨善其身的轉型,談經濟轉型必然要將其放在全球的語境下、動態的情形中,否則便失去瞭基本前提和約束條件。

對於中國而言,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民生的大幅改善,直接受益於宏偉而有效的經濟轉型。從封閉到開放,從計劃到市場,我們逐漸吸收並創造瞭先進的技術和良好的製度,構成瞭經濟增長的基礎和轉型升級的動力。無論是從科斯所言的組織成本、交易成本關係調整的角度來分析
周其仁,《改革的邏輯》,中信齣版社2013年版。周其仁教授在該書中闡述瞭科斯的思想,認為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製度改革有效地降低瞭組織成本。
,還是從張五常所言的縣際競爭産生增長活力的角度來看待
張五常,《中國的經濟製度(神州大地增訂版)》,中信齣版社2009年版。
,中國的經濟政策都某種程度地順應瞭經濟發展的規律和轉型升級的趨勢。關於未來如何繼續轉型升級,我們麵臨著巨大壓力:快速發展積纍的結構性問題尾大不掉,業已形成的利益格局根深蒂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客觀存在。可以說,能否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邁入高收入國傢行列,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看接下來的轉型升級能否成功。

觀察是分析的前提,選擇適當的觀察對象和觀察角度至關重要。之所以把最近五年和未來五年定為觀察對象,一方麵,筆者作為具體組織者、執行者,參與瞭“十二五”規劃的編製實施和“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的研究起草工作,有真切細微的親身體會;另一方麵,“十二五”“十三五”時期,轉型升級的任務十分繁重,取得的經驗彌足珍貴,麵臨的問題異常復雜。而之所以選擇五年規劃作為觀察角度,是因為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綜閤性強、政策性強,既是一張充滿理想的藍圖,又是一個付諸行動的方案。從這個角度,我們能夠觀察體悟到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如何在理想和現實中艱難博弈,如何在曆史跌宕和潮流起伏中奮勇前行。

全球經濟處於轉型陣痛期

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發展模式産生嚴重衝擊,全球供給結構、需求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此輪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足以與20世紀30年代的全球大蕭條比肩,二者並稱為工業革命以來蔓延最廣、破壞力最大的兩次危機。危機發生後,主要經濟體都進行瞭快速的直接乾預,控製危機蔓延,避免經濟直綫下滑。應急性的輸血止血後,不得不麵對和思考的問題是,是什麼導緻瞭危機?如何纔能走齣危機?

金融危機前,由於全球貿易巨大的資源配置效應,形成瞭美歐消費、亞洲生産、中東拉美提供能源資源的世界經濟循環體係。在這個體係下,發達國傢通過進口廉價地獲得資源産品和製造業産品,以“金磚五國”為代錶的發展中國傢通過齣口實現瞭經濟的快速增長,全球經濟進入一個繁榮周期。2000—2007年,全球貿易年均增長接近10%,全球經濟年均增長5%左右,是20世紀70年代後的一個增長蜜月期。往往當人們認為這樣一個模式將長期不變地持續下去時,危機便開始孕育。由於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負債消費和虛擬經濟,美國等發達國傢財政赤字化、經濟虛擬化
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美國個人儲蓄率在危機前幾乎接近於零,美國金融業利潤占國內總利潤的比重高達30%左右,2008年美國製造業産能利用率下降到 66��2%,失業率上升到10%。賺得盆滿鉢滿的華爾街現象誘導政策製定者和普通民眾再次信奉這樣的道理:市場萬能、無需乾預,自由放任纔是經濟快速增長的邏輯。於是從微觀運行、宏觀政策、觀念認識三個方麵形成瞭危機孕育和自我強化的框架,金融海嘯到來隻是時間問題。

從2008年危機爆發到現在,八年間全球主要經濟體思考和實踐的指嚮是基本一緻的:一是全球經濟原有平衡無法維持,需要進行係統性調整、結構性改革,再造新的增長動力和平衡機製。二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努力推動經濟轉型是中短期實現再平衡和中長期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唯一齣路。因此,我們看到在全球經濟的深度調整中,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都在探索經濟轉型之路,尋求新的增長源泉。

美國在危機中首當其衝,也正因為這樣,它調整的步伐最快,在結構性改革上也動瞭刀子。奧巴馬政府一方麵努力療治金融體係的創傷,主旨是去杠杆、去泡沫、強監管,從金融部門入手開始修復資産負債錶;另一方麵針對産業空心化、經濟虛擬化的病竈,著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實施擴大齣口的戰略,同時把加強創新能力、改革教育和增加基礎設施投資
美國在危機後采取瞭一係列實施再工業化和擴大齣口的政策:奧巴馬政府兩度頒布創新戰略;提齣齣口倍增計劃,白宮專門成立“齣口促進內閣”,提齣要實現五年齣口量倍增;聯邦政府發起力爭上遊的競爭活動,對那些製訂並實施教育創新計劃,有效提高教師質量和學術成就的州提供奬勵;奧巴馬呼籲實施“為21世紀重建美國工程”,加快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私人投資,創造更多就業。
作為重塑産業競爭力、搶占全球價值鏈高端的支柱。這一係列調整推動瞭微觀基礎經濟恢復成長,使得美國較快走齣泥淖。但不能忽視的重要事實是,美國利用瞭美元國際儲備貨幣的特殊地位,憑藉量化寬鬆等政策,在對內釋放流動性、刺激就業增加的同時,嚮外輸齣瞭危機,讓全世界為其買單,這是無法復製的“成功經驗”。

與美國相比較,歐洲和日本的麻煩就更大一些。歐洲屢受主權債務危機的侵襲,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國輪番中槍,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得本就乏力的經濟更為敏感和脆弱。“結構性改革”(Structural Reforms)雖然得以鮮明地提齣,與投資、財政支齣共同作為經濟政策的三大支柱,但掣肘於財政體製與貨幣體製錯位、福利棘輪效應等,改革在現實中步履維艱,所強調的勞動力市場、商業環境、創新改進十分有限。日本“大膽的金融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即使力度空前,也不能抵消其經濟上的結構性缺陷,勞動力不足、財閥勢力過大、創新滯後等,製約著企業結構調整和産業競爭力的提高。

發展中國傢成為金融危機後拉動全球經濟迴升的主要力量,2009年金磚國傢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高達90%。但隨著危機進一步發酵、演變與外溢,發展中國傢結構性改革的壓力也凸顯齣來。在中國之外,印度推行大刀闊斧的結構性改革,力圖解決“滯漲”、開放程度較低、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實施印度製造、印度東進等政策,目前經濟增長呈現較為強勁的勢頭。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印度2015年經濟增速預計達到7��4%,2016年預計為7��8%。相關評論稱,這將是印度增長首次超過中國,“龍象之爭”進入新階段。
但同時,東南亞和拉美國傢的改革調整並未取得較好的進展,依然受製於外部市場萎縮、自生能力不足,增長勢頭放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雖然推動經濟轉型和結構性改革,已經成為各國共識,但實施中由於削減財政支齣、壓縮居民消費與短期經濟下滑、失業增加的兩難選擇,又由於福利水平和利益格局調整對政治選票的巨大影響,以及主要經濟體政策在政策步驟和時序上的難以協同,全球經濟要想達到再次平衡、進入下一個增長周期還有待時日。需要看到的是,經濟的停滯或倒退極易引發社會和政治層麵的矛盾,這些矛盾或以政治危機甚至流血衝突的形式齣現,這將從另一個角度錶明,經濟轉型遠未結束,陣痛還在繼續。

中國經濟轉型在麯摺中前行

相對於市場經濟製度成熟的國傢,經濟轉型在中國有更為復雜的理論內涵和政策指嚮,有多重目標、多重壓力,不僅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經濟結構的升級,也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尤其還涉及經濟體製的改革與完善。
厲以寜教授在其著作《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之路》中提齣,從1979年起,中國進入雙重轉型階段。雙重轉型是指體製轉型和發展轉型的結閤或重疊,體製轉型是從計劃經濟體製轉嚮市場經濟體製。發展轉型是從傳統的農業社會轉嚮工業社會。
轉型過程中,不時受到國際國內發生的一係列重大事件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最關鍵的轉嚮是市場化改革,這是一個在摸索中前進的過程。從思想觀念到製度環境,從行政性分權到市場性分權,從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曆經波摺,纔在20世紀90年代提齣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從此以後,中國經濟的發展有瞭新的坐標係,進入瞭轉型發展的新階段,經濟總量持續實現翻番,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不斷完善。與此同時,經濟結構中的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和經濟增長方式粗放、不可持續的問題也日益突齣。筆者認為,從“九五”計劃到“十二五”規劃這20年間,是集中觀察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脈絡與曆程、成長與睏惑最好的時間窗口,有必要作一個簡要迴顧。

“九五”計劃(1996—2000年)。“九五”計劃被稱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的製定受到兩個曆史性事件的深刻影響。第一,1992年年初,鄧小平同誌發錶著名的南方談話,提齣計劃和市場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彆,社會主義可以有市場,資本主義也可以有計劃,強調發展經濟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第二,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召開,首次提齣我國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在這樣的背景下,“九五”計劃明確,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關鍵要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製要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嚮市場經濟轉變,二是增長方式要從粗放型嚮集約型轉變。1998年,“九五”計劃執行剛剛過半,便遭遇瞭亞洲金融危機,應對危機的主要手段是擴大內需,發行國債,加大公路、水利、城市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加快住房市場化改革等。可以說,應對的成效是明顯的,同時我國也利用危機在某些領域適時推進瞭改革,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在“九五”時期並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十五”計劃(2001—2005年)。“十五”計劃認為,“我國經濟已經到瞭不調整就不能發展的時候,按照原有結構和粗放增長方式發展經濟,不僅産品沒有市場,資源、環境也難以承受”,從而提齣要積極主動、全方位地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把産業結構調整作為關鍵,把調整産業結構和調整所有製結構、地區結構、城鄉結構結閤起來。“十五”時期發生瞭三件大事:一是2002年召開黨的十六大,提齣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國內生産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二是2003年黨中央提齣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根本方式是統籌兼顧;三是2001年年底,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迎來充分利用全球化紅利加速發展的曆史性機遇。此後十年,我國進齣口貿易增速年均達19��5%,經濟增速平均達10��5%。齣口導嚮加上投資主導的模式刺激瞭經濟的高速增長,但也加劇瞭內外需結構和投資消費結構的失衡。

“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十五”期間經濟年均增速達到9��5%,大大超過7%的預期目標,但調結構、轉方式的進展並不理想,“十一五”規劃評價為“在快速發展中又齣現瞭一些突齣問題:投資和消費關係不協調,部分行業盲目擴張、産能過剩,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緩慢,能源資源消耗過大,環境汙染加劇”。為此,“十一五”規劃提齣要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和齣口拉動嚮消費與投資、內需與外需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和數量擴張嚮三次産業協調帶動和結構優化升級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資源投入帶動嚮主要依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帶動轉變。三個轉變的思路和導嚮十分清晰,但2008年來勢凶猛的國際金融危機,打亂瞭經濟轉型的部署和節奏,大規模刺激政策迅速齣颱,這對於防止經濟斷崖式下行起到瞭築底作用,也成為當時全球應對危機的一抹亮色。2009年一季度,經濟增速迴落到6��1%,工業增速迴落到4��6%;強力刺激後,2010年一季度,經濟增速迴升到11��9%,工業增速迴升到14��4%。在此過程中,難免泥沙俱下,這也是日後部分行業産能嚴重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

“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作為後危機時代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二五”規劃明確提齣,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綫,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經濟轉型升級在“十二五”時期齣現瞭新的特點,由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疊加效應,經濟增速開始放緩。但結構調整力度加大,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占比提升,收入差距呈現縮小態勢,專利擁有量實現翻番,結構性指標好於、高於預期,創新開始發力,氛圍日漸濃厚,核心技術研發、商業模式創新、互聯網開放應用等展現齣令人欣喜的發展態勢。不過,從“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情況來看,結構性矛盾依然突齣、環境汙染形勢嚴峻、財政金融風險增大、社會矛盾復雜多發等問題不可忽視。

迴顧這20年的曆程,我們看到中國經濟的轉型之路,是一條在麯摺中艱難前行的道路,凝結著勇氣和智慧,充滿著坎坷與荊棘,與國際國內大背景相呼應,與改革開放大趨勢相協同,逢山開路,遇水造橋,不停步地嚮前推進,使中國經濟在增長和轉型中始終保持瞭活力,這也是未來經濟轉型升級的希望所在。

“十三五”時期特殊的轉型使命

“十三五”時期之所以特殊,是因為2020年是一個極其關鍵的年份。首先,2020年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六大提齣在21世紀頭20年要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明確到2020年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包括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等目標,都是屆時必須完成的剛性任務。其次,2020年要完成全麵深化改革的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提齣的改革任務,形成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製度體係,使各方麵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最後,2020年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黨的十八大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到2020年依法治國方略全麵落實,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以2020年為結點的幾大曆史任務,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意義,是極為重要的階段性目標。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條件發生變化,傳統要素優勢減弱,環境資源約束趨緊;增長動力發生變化,過度依賴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的模式難以為繼;增長速度發生變化,從兩位數降為個位數,“十三五”時期的經濟增速很可能成為“六五”時期以來最低的五年。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規律看,在經曆一定時段的高速增長,人均GDP達到一定水平後,絕大多數國傢都不可避免地齣現經濟增速下降。2014年,我國人均GDP約7 600美元,按照相關比較研究,“十三五”期間經濟減速不僅僅是短期的經濟下行問題,而是階段性、長周期的調整。國內外大多數研究機構預測,“十三五”時期我國潛在增長率為6%—7��5%,綜閤分析各方麵條件,未來五年年均經濟增速6��5%—7%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十三五”時期,我們麵臨的最大挑戰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們正處在從上中等收入國傢嚮高收入國傢邁進的重要階段,産業低端化、收入分配差距、公共服務補缺以及資本賬戶開放與風險防範等問題,需要妥善應對,處理不好,就可能落入陷阱,導緻經濟停滯徘徊。閤理的減速可以接受,大幅的失速不能承受,保持經濟持續的發展對現階段中國而言,仍然是硬道理。經驗錶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傢往往是在工業化中期後發優勢尚未完全釋放的情況下發生的
劉世錦等,《陷阱還是高牆——中國經濟麵臨的真實挑戰和戰略選擇》,中信齣版社2011年版。
,因此要努力避免在工業化完成之前,增速就過早過快地齣現“颱階式”的滑落,而非“波浪式”的調整。

綜上所述,“十三五”時期要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完成全麵深化改革和全麵依法治國的任務,要在新常態下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使命偉大而繁重。然而,無論是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標,還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關鍵在於能否成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轉型升級,能否化解多年積纍的各種矛盾和風險,能否始終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活力,這是“十三五”必須麵對與解答的命題。未來五年,轉型升級的曆史關口,我們必須要過。

本書的結構

本書是筆者結閤多年學習、工作,對中國經濟升級轉型問題的一次係統思考。書中既有對重要戰略規劃政策等的解讀,也有個人對經濟轉型升級中一些重點問題的見解,並講述瞭一些背後的邏輯和故事。本書共14章,從內容闆塊上來講,可以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十二五’規劃編製實施的迴顧”,包括第1章到第3章;中篇“‘十三五’時期的宏觀背景和基本思考”,包括第4章到第6章;下篇“‘十三五’時期經濟轉型升級的若乾戰略重點”,包括第7章到第14章。

第1章對“十二五”規劃確立的方針目標進行迴顧。圍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綫”,如何設計10個政策導嚮、24個主要指標、18個重點專項規劃,對其中若乾關鍵問題進行說明,比如關於7%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討論,“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方針的提齣,能源消費總量的控製、基本公共服務體係規劃和社會信用體係規劃的編製等。通過這些分析和說明,從一個側麵嚮讀者反映“十二五”規劃綱要編製的主要思想和決策邏輯。

第2章對“十二五”前四年取得的主要進展進行總結。需要說明的是,本書並不是對所有成績展開全麵係統的評估,而是選擇瞭與經濟轉型密切相關、有量化指標比較的八個方麵,比如:經濟增長超過預期目標;戰略性新興産業占比和服務業占比提升;糧食産量持續實現“四連增”;交通能源水利建設成就顯著;科技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專利擁有量實現翻番;基尼係數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呈縮小態勢;改革開放有新舉措、新突破;“十二五”規劃指標預計完成良好等。這些進展對於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起到瞭積極推動和支撐作用,是調結構、轉方式中的亮點。

第3章對當前經濟轉型升級麵臨的突齣問題進行分析。基於“十二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的情況,著眼“十三五”時期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集中分析瞭麵臨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齣、資源環境代價過高、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財政金融風險增大、社會矛盾復雜多發等五大問題。這裏麵既有老問題,如需求結構、産業結構、城鄉結構不閤理等;也有新問題,如大氣汙染加重、地方債務攀升、企業債務率過高等。此外,該章還對産生問題的原因以及規劃編製實施中的不足進行瞭反思。

第4章對“十三五”時期的國際環境走勢進行研判。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融閤日益加深,相互作用不斷增強,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影響越來越大。客觀上講,未來五年的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不可預見的因素、難以預見的事情比較多。我們不求全景式的環境分析,而是力圖對一些大的趨勢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全球經濟在深度調整與分化中艱難前行,世界科技革命推動新一輪産業變革,能源格局發生重大結構性變化,大國博弈帶來的競爭閤作尖銳復雜。這些走勢在現實中已經不同程度地有所展現,也將是未來各國關注和發力的焦點。在這個充滿變化的世界裏,始終是機遇與挑戰、閤作與競爭同時並存。

第5章對“十三五”時期的國內環境特點進行提煉。概括為“四個最大”:最大的背景是“四個全麵”的戰略布局;最大的特徵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最大的挑戰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大的演進是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四個全麵”的戰略布局將重構政治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和政商關係;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將從過度依賴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嚮主要依靠科技創新、製度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將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為指嚮,朝著高收入國傢行列邁進;將使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市場主體創業、創新、創造的活力。

第6章提齣“十三五”時期經濟轉型升級的基本思考。力圖迴應當前轉型升級麵臨的問題,順應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的大勢,從導嚮、動力、路徑、目標四個方嚮,闡述瞭對未來經濟轉型升級的基本思考:把提質增效升級作為轉型升級的導嚮,把改革創新開放作為轉型升級的動力,把推動四化同步作為轉型發展的路徑,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作為轉型升級的總目標。

第7章到第14章,筆者結閤對“十二五”規劃實施的總體分析和對“十三五”時期的宏觀思考,依據黨中央、國務院確立的大政方針,提齣瞭未來五年經濟轉型升級的八個重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統籌區域協調互動發展、完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生態文明美好傢園、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挖掘改革新紅利、構建開放新格局。對於這些重點的描述,本書沒有追求麵麵俱到,而是聚焦於核心問題,力求既提齣方嚮,也說明道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从“十二五”看“十三五”》以经济转型升级为核心主题,以“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为思考对象,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面临的发展环境,提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考和若干战略重点,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对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书的质量很不错以后会经常来购买

评分

不错,,,,,,,,,,,,,

评分

书的质量很不错以后会经常来购买

评分

其实很有道理,要认真读完

评分

京东质量好,送货快,值得推荐!

评分

好好

评分

书挺好的,也非常快,领导也很满意,下次会再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