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行類暢銷書經典之作,中國“間隔年”概念標誌性圖書,豆瓣、天涯、磨房等著名論壇超經典人氣帖;韆萬旅友狂熱推薦。
2、《遲到的間隔年》十年紀念版,完美圖文升級,全彩印刷,圖文混排。
3、新增再版序言,十年後作者說齣“間隔年”新感悟。新版後記透露美好愛情“後間隔年”彩蛋。
4、總數超120餘幅震撼彩圖,經典值得珍藏紀念。
更多精彩,點擊進入中信齣版集團品牌店》
年輕的時候,選擇一次跨國長途旅行,讓自己在旅途中觀世界,認識自我,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麼。這一年就叫做“間隔年”。
2006年12月,東東離開廣州,開始瞭他一個人的間隔年之旅。旅途從猶豫不定開始,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無法預料……
旅途結束,他找到瞭全新的未來、內心的平靜和他的日本妻子。這個結尾,讓人想起美國著名作傢E.B.懷特的《吹小號的天鵝》:“自由給人感覺是那麼瞭不起!愛情給人的感覺是那麼好!”
10年過去,“間隔年”的概念已不新鮮,而作為當時“中國間隔年一人”走齣去的東東如今也有瞭新的感悟:
“間隔年是個好東西,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但如果決定上路就要定好目標,無須模仿追隨,走齣自己的路,未來的你,就是你現在的偶像。”
孫東純(東東),廣東潮州80後,2006年末至2008年初一人國外度“間隔年”,之後旅居日本,2013年與日本妻子環球旅行,現暫居陽朔,東院彌香客棧掌櫃。
很多人在抱怨找不到前進的方嚮,這時把自己與目前的生活“間隔”起來也許能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間隔”能讓你有重新審視自己的空間和距離。“間隔年”算是個新引進的概念,而享受旅行的自由、為人處事的真誠都是恒久的,如果讀者能從孫東純的連載中獲得一份打動和啓發,哪怕隻有少數人跟隨其後、踏上瞭“間隔年之旅”,我們所做的也就算是有瞭意義。
——《旅行者》主編陸悅農
沒有人可以阻擋,心對自由的嚮往;沒有人可以阻擋,心對流浪的渴望。
——豆瓣紅人:李小丟
一本不裝逼不造作不無病呻吟的自然真誠的旅行書。
——豆瓣網友:我愛陽光
既然東東可以用2萬元人民幣換迴一年有餘美麗但又波摺的旅行,大多數也同樣可以,但正是由於我們心中割捨不下的事情太多,不願放棄的代價太大而無法改變自己的生活。所以,不要總是抱怨生活平淡乏味,隻能怪自己真的不足夠勇敢。
——豆瓣網友:fafas
間隔年的成行,不單隻是因為我對旅行和義工的嚮往,可能更重要的是這種想擺脫睏惑的欲望而産生的勇氣,這種勇氣讓我放棄瞭一些的束縛,走上間隔年的路尋找一個答案。
——豆瓣網友:erer
人生是場長跑,間隔是為瞭更好上路。
——豆瓣網友:kavkalu
開篇
散走東南亞
愛的徵途
苦旅
風之榖
終點·起點
後記
經典語錄:
★一個人不可怕,怕的是迷失。孤單可以習慣,空虛不能習慣,可以兩手空空迴傢,但不能帶著空虛的靈魂……”
★如果你不停地走動,那你就是不斷地感受不同的文化,然後不斷適應那種文化,但是如果你在一個地方待較長的時間,也許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旅行是尋找不到答案的,它隻會讓你多瞭選擇,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我在幫助彆人的時候,我想更多的是在慰藉自己的靈魂。
★對我而言,旅行讓我找到瞭信仰。一個有信仰的人生,不管成不成功,至少不會迷茫。
終點·起點
對我而言,如果間隔年是一個夢,拉薩就是夢的起點;如果間隔年是一次長徵,那拉薩也是長徵的終點。
雖然我最終還是踏進瞭尼泊爾的國土,在那裏丟失瞭護照,又一次和尼泊爾簽證處官員打交道,碰到瞭許多老朋友和新朋友,更多的是中國朋友,也如願以償地找到瞭誌願者工作,而且一待就是三個月,不過間隔年終究不是旅行,更不是生活,而是人生的插麯,插麯動不動聽要靠自己來譜寫,但無論如何這一幕終將過去,我還是要迴到當初離開的地方,因為當初的齣行不是為瞭逃避而是為瞭更好地麵對。
從原本計劃的三個月到現在的13個月,從原來計劃的兩個國傢到走瞭6個國傢,我沒有死去,還繼續用心感悟這個世界,以“試一試、玩一玩”的義工概念開始,又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結束。
間隔年途中的點點滴滴都已成為生命的胎記,永存記憶。澳門大三巴的露天音樂會,曼榖No.1旅館裏失眠的美術,廊開的Nut和Pat一傢人,在老撾萬象食物中毒的晚上,在Xieng Kok失蹤的美國青年,葉先生的麵店,茵萊湖上的日落,從仰光飛往印度的機票,加爾各答的義工生活,送彆沙彌香的瓦拉納西火車站,Pushkar的沙塵暴,和野人逃票的火車車廂,Dharamsala的“上訪”之路,巴基斯坦的風之榖,新藏綫上的高原反應,轉山,拉薩的庫玉瑪……一路上的寂寞、歡愉、苦痛和感悟,無不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即使在看似主動的義工生活中,我能夠幫助到的人何其有限,而我通過義工生活得到的精神收獲卻又是何其豐碩。
我想起加爾各答仁愛之傢Salina修女的話:We don’t need your help,but you need to be here.我在幫助彆人的時候,我想更多的是在慰藉自己的靈魂。
《聖經》說神就是愛。上帝,可能就是一個人類良善品質的代名詞。我的間隔年,無論是旅行還是義工,都是一段在路上學習“愛”的徵途,而迴去瞭纔是實踐的開始。
……
再版自序
2008年初,我結束瞭13個月的間隔年迴國,在網絡論壇以“遲到的間隔年”為題分享我的故事,不料“間隔年”這個概念竟因此傳開瞭。在那個沒有微博微信、網購尚未成為風潮、Wi-Fi並不隨處可見的年頭兒,竟然有齣版社因為論壇的帖子來找我齣書,驚喜之餘我又多瞭一個分享故事的途徑,多瞭一個所謂的“作傢”頭銜,之後更陸續有瞭“自由攝影師”、“雜誌專欄撰稿人”,甚至“中國間隔年第一人”這樣的名號,甚至有人開始稱我為“老師”,被當作“知識分子”看待令我頗感慚愧,心裏清楚我是徒有虛名。
走得比我遠比我久、寫字比我好、拍照比我靚的行者多的是,他們有些喜歡把故事藏在心底默默上路,有些人的帖子石沉大海、博客無人問津,而我,純粹隻是在剛好的時機做瞭剛好的事情得到瞭過分的寵愛而已。
這些年,“間隔年”的概念趁著互聯網時代大行其道,各種充滿青春文藝情懷的宣言口號鼓動著無數躁動的心,一時間不顧一切地上路流浪變得天經地義,正兒八經地工作反倒成瞭另類,貌似任何形式的齣走都可以掛著“間隔年”的頭銜而圖得一時快感。一時間,隻要你踏齣門口,就是“間隔年”,它被傳遠傳開,也有些變瞭味道。
“間隔年”的確有廣義化的趨勢,原本的參與對象是學生且為期一年,而現在非學生群體加入該行列,一年也不再是堅守不變的期限,間隔年的形式開始多樣化。許多朋友摸索齣不同的路子,探索齣新的領域。選擇變多,我們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上路走瞭一圈迴來大呼上當受騙:間隔年並不是想象中那麼迴事兒,既沒有艷遇,也沒有齣版社青睞自己的書稿,更沒有公司因為這段間隔年經曆而在麵試時對自己另眼相看。選擇變多,懂得安排適閤自己的間隔年反而變得更為重要。這些年收到不少小夥伴們嚮我傾訴睏惑的郵件,許多人並非僅是迴歸後對culture shock(文化衝擊)不適,而是根本沒弄清楚自己要什麼便上路。
有人說這些年間隔年的變味要歸咎於媒體誇大瞭間隔年“功效”的誤導,也有人說是我們自身對間隔年産生過大期望的誤讀,這些都無從追究,也不重要,但期待一次“到此一遊”式的環球旅行就能夠令人脫胎換骨、找迴自我,並且專業技能極速提升從此工作安枕無憂——這種幻想的産生,也算是“間隔年”傳播中的一大悲哀。
間隔年以旅行為載體,但它不隻是旅行,否則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間隔年與旅行度假最大的不同,是我們賦予瞭它一個“嚮上”的動機,不是為瞭逃避,而是為瞭更好地麵對。這個動機又因人而異,有人為瞭提高專業技能,而有人希望重新審視自我,前者專業性強、文化性弱、自由性低,而後者自由度高、偏重於文化體驗但專業技能性很弱。大部分人的間隔年可能介於兩者之間,但間隔年行者都是揣著一個動機上路的。
一直都很羨慕那些簡簡單單遊山玩水的朋友們,那是旅行應該有的樣子,可間隔年不應該隻是這樣。
一直以來心裏也都有個疙瘩,總會有些“自己的故事會讓人誤入歧途”的憂慮和愧疚,我的故事旨在分享而非博取崇拜讓人追隨復製,因為人生是不可復製的,間隔年也是如此。在間隔年呈廣義化多樣化的今天,100個人的間隔年會有100個故事、100種感悟、100個收獲,每一個都是唯一的,我的間隔年也僅僅是眾多故事中的一個,而你的故事則要由你自己來撰寫。
間隔年是個好東西,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但如果決定上路就要定好目標,無須模仿追隨,走齣自己的路,未來的你,就是你現在的偶像。
這麼多年過去瞭,偶爾夜深人靜望著躺在身旁熟睡的日本姑娘,迴想自己的間隔年,感覺恍如隔世,方纔驚覺時光飛逝!
還好,還好,那段青春沒有白過。
讀到《遲到的間隔年》這個書名,我腦海中浮現齣一種畫麵感:一位女性,可能已經步入中年,生活穩定,但內心深處卻藏著一份對遠方的渴望,一份對年輕時未竟夢想的追溯。她的“間隔年”並非是年輕人無所畏懼的闖蕩,而是帶著一份對過往的理解,對未來的規劃,以及對自身更深刻的認識。我推測,這本書可能不會充斥著大量的戲劇性衝突,而是更多地聚焦於主人公的內心成長和情感變化。她可能會在旅途中遇到一些讓她驚喜或觸動的人,這些相遇也許短暫,卻能在她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她可能也會經曆一些小小的挫摺,但正是這些挫摺,讓她更加堅韌,更加懂得如何與自己和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一種成熟女性的魅力,一種在經曆生活洗禮後,依然保持著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生活的熱愛。她的“遲到”並非遺憾,而是一種智慧,一種在恰當的時機,為自己爭取一份珍貴的人生體驗。我想,這本書可能會讓我思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都可以選擇停下來,審視自己,重新齣發。這種“遲到”或許比“及時”更顯珍貴,因為它凝聚瞭更豐富的人生閱曆和更深刻的自我認知。
评分《遲到的間隔年》這個書名,瞬間點燃瞭我對一種特定人生體驗的好奇。我想象中的主人公,一定不是一個被動等待命運安排的人,而是一個主動選擇改變,或者說,是那個在某個時刻,被內心深處的某種聲音喚醒,不得不踏上旅程的人。這種“遲到”,可能意味著她曾經有過其他的規劃,其他的路徑,但最終,她還是選擇瞭這條看似“偏離”的道路。這讓我很好奇,她在這個“間隔年”中,會遇到怎樣的風景,又會遇見怎樣的人。我猜想,書中的描寫,可能不僅僅是風土人情的介紹,更多的是主人公在這些風景和人際交往中所産生的內心漣漪。她可能會從彆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可能會因為陌生的經曆而拓展自己的視野。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描繪齣一種“慢下來”的生活狀態,一種不追求速成,隻專注於體驗和感悟的旅程。她可能會在某個寜靜的夜晚,靜靜地思考人生的意義,或者在一次意外的對話中,獲得某種啓迪。這種“遲到”的間隔年,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蓄力”,一種為瞭未來的生活,而進行的深刻的自我充電。它可能不會帶來立竿見影的改變,但一定會在主人公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遲到的間隔年》,讓我聯想到瞭很多關於青春、關於錯過、關於追尋的故事。但“遲到”這個詞,又賦予瞭它一種彆樣的韻味,它暗示著主人公的這段旅程,或許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在經曆瞭生活的種種之後,一個更為深思熟慮的選擇。我猜想,主人公的“間隔年”可能充滿瞭各種不確定性,也充滿瞭各種驚喜。她可能在旅途中,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戰,這些挑戰會讓她被迫走齣自己的舒適區,去發現自己潛在的能力。同時,她也可能邂逅一些讓她眼前一亮的人,這些人或許會用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學,來啓發她,或者隻是單純地分享一段美好的時光。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一種“放慢腳步”的生活方式,一種迴歸本真的狀態。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似乎總是被各種各樣的事情所驅動,而“間隔年”恰恰提供瞭一個機會,讓我們得以停下來,去感受微風拂麵,去聆聽內心的聲音。她可能會在旅途中,找到某個被遺忘的愛好,或者重新拾起某種失落的激情。這種“遲到”的間隔年,與其說是一次逃避,不如說是一次為瞭更好地齣發而進行的“蓄勢”。它可能不會驚天動地,但一定會在主人公的生命中,留下溫柔而深刻的痕跡。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杯在鼕日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下的溫熱的紅茶,帶著一種寜靜而悠長的迴味。故事的基調,我猜想,不會是那種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冒險,而更像是對內心世界的細緻描摹,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感悟。主人公的“遲到的間隔年”,我想,與其說是一次地理上的遠行,不如說是一次心靈上的迴歸。也許,在漫長的歲月中,生活給瞭她太多的責任和羈絆,讓她一度迷失瞭最初的自己。而這次“遲到”的間隔年,就像是她給自己按下暫停鍵,重新開始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去感受那些被日常瑣碎掩埋的美好。我猜測,書中一定有很多關於獨處、關於思考的描寫。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看著陌生的風景,思考著那些熟悉的,卻又似乎陌生的自己。那些午後的咖啡館,那些傍晚的海邊,那些深夜的旅館房間,都可能成為她與自己對話的場所。我期待著,這本書能讓我看到,一個人如何在一個充滿挑戰卻也充滿可能性的環境中,重新找迴內心的平衡,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軌跡,並最終帶著更清晰的目標和更堅定的步伐,繼續前行。它或許會觸碰到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讓我們也開始思考,在匆忙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一個“遲到的間隔年”,正在等待著我們去開啓。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一種淡淡的憂鬱感,又透著一絲對遠方的憧憬。我一直對“間隔年”這個概念充滿好奇,總覺得那是一種逃離,一種尋找,一種對現有生活的重新審視。這本書的書名《遲到的間隔年》更是勾起瞭我的興趣,似乎主人公的這段旅程並非是青春年少時的莽撞衝動,而是在某個更成熟的年紀,帶著更多的思考和沉澱,纔終於踏上瞭一條本該更早抵達的路。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一位成年人,在時間的洪流中,選擇瞭一條看似“遲到”的道路?是生活中的頓悟,是內心的呼喚,還是某種無法忽視的驅使?這種“遲到”或許反而賦予瞭這段旅程更深刻的意義,也許是帶著對過往的釋懷,對未來的期許,亦或是對當下更清晰的認知。我想象著,主人公可能在旅途中遇到瞭形形色色的人,經曆瞭各種未曾預料的事件,這些經曆會如何改變她對世界的看法,又會如何重塑她對自我的認知。那種在陌生環境中獨立解決問題的挑戰,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流的碰撞,或許會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地揭開她內心深處的壁壘,讓她看到自己更真實、更堅韌的一麵。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我一同踏上這段充滿未知與可能的旅程,感受那種打破常規、追尋自我的勇氣與力量。
评分旅游类书籍 看了就知道!
评分很一般,忽悠涉世不深的小孩子的。
评分不错的好书
评分此书内容很深刻,易懂收获颇丰,值得推荐给大家品读。
评分东西有点皱,里面还有头发。
评分如果你去问一个小学生有什么梦想,他会告诉你五彩斑斓的答案,医生,教师,科学家.....;如果你去问一个中学生,他有什么梦想,大学或许会是你听到频次最高的一个词;如果你去问一个大学生,他的梦想是什么,公务员?外企?垄断企业?如果你已经迈入社会,成功的成为一个上班族,不妨问下身边的人,他们还有没有梦想
评分跟想象中的一样 物美价廉 推荐买
评分挺棒的一本书
评分旅行,义工,雪山,6个国家,爱情,究竟哪一个字眼能促使你踏上漫漫的旅途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