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經典讀物、曆經時間考驗:來自美國的經典百科知識問答書,自1994年麵世以來已更新至第四版。影響美國一代人成長的科普作品。
★專業作者:由擁有113年曆史的匹茲堡卡耐基圖書館科學技術部編著。
★問題真實、貼近生活、深入人心:匹茲堡卡耐基圖書館從每年6萬多個讀者來信中遴選齣人們問得最多、最有趣或最不同尋常的問題精心作答。這些問題就像有人替你從口中問齣來一樣,讓你每讀完一個問題就有“啊哈,原來如此”的暢快感。
★《愛問百科:從數理化到宇宙太空》係列共包含7冊,每冊有600~800個問題,知識覆蓋麵極廣:數理化、天文、地理、環境、能源、生物、生理,特彆包括“恐龍”及“藝術史”兩冊專輯。
內容簡介
《愛問百科:從數理化到宇宙太空》係列是一套知識問答書,此番全新的版本提齣並迴答瞭近4000個科學問題,涉及數理化、天文、地質、能源、動植物、生理、藝術等多個領域的知識。這些問題妙趣橫生、與眾不同;常在口邊,卻又難於解答。
這套書呈現齣一種寓教於樂的探索世界的方式,不論是青少年還是成人都將獲益良多。
作者簡介
美國匹茲堡卡內基圖書館,建於1902年;這座圖書館中的書籍涵蓋麵甚廣,並且是美國一個建立科學技術部的公共圖書館,此後,這個科學技術部一直在耐心迴答顧客提齣的各種問題,每年逾6萬多個。匹茲堡卡耐基圖書館從1994年就開始把人們最常見的問題和相應解答收錄成冊齣版,至今已是第四次修訂,更新瞭相關數據並加入瞭近年的科學新知識。
目錄
科學與技術有什麼區彆? // 007
自變量與他變量有什麼區彆? // 009
什麼是雙盲研究? // 010
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有什麼區彆? // 010
科學定律與科學理論有什麼區彆? // 010
什麼是高新技術? // 010
什麼是納米技術? // 011
納米的定義是什麼? // 011
誰是唯一獲得過專利的美國總統? // 012
什麼是商標? // 012
什麼是商業秘密? // 013
為什麼數字非常重要? // 023
特彆大的數有哪些? // 024
什麼是無理數? // 025
什麼是虛數? // 025
有史以來,哪部數學著作流傳最久? // 027
誰發明瞭微積分? // 028
有沒有可能數到無窮大? // 028
人類使用算盤的曆史有多久? // 028
算盤的計算速度能超過計算器嗎? // 030
什麼是計算尺?發明者是誰? // 031
如何使用捨九法檢驗加法或乘法的結果? // 032
中位數與平均數有什麼區彆? // 033
平方根的概念是何時齣現的? // 033
什麼是混沌學? // 045
什麼是芝諾悖論? // 045
數學界是否存在無法解答的難題? // 045
什麼是算法? // 046
計算機是誰發明的? // 047
什麼是專傢係統? // 048
什麼是MANIAC ? // 048
蘋果公司20 世紀80 年代初推齣的
個人計算機叫什麼名字? // 049
第一款計算機遊戲是什麼? // 049
第一款成功的電玩遊戲是什麼? // 050
一“比特”與一“字節”有什麼區彆? // 051
一颱計算機有哪些部件? // 05
為什麼計算機的實際存儲容量與宣傳的容量不同? // 052
什麼是矽片? // 052
矽片有多大? // 053
什麼是中央處理器? // 053
如何對中央處理器的速度進行測量? // 054
RAM 和ROM 有什麼不同? // 054
能不能研發一種裝置來代替矽片? // 054
什麼是摩爾定律? // 055
摩擦在劃火柴過程中起什麼作用? // 079
摩擦力是什麼? // 080
為什麼人們常用油等潤滑劑來
減少摩擦呢? // 080
為什麼高爾夫球錶麵有很多小坑呢? // 080
成功證明麯綫球真的是以麯綫行進的人是誰? // 081
麥剋斯韋妖是什麼? // 082
為什麼迴鏇鏢會飛迴來? // 082
水流在下水道中的鏇轉方嚮會因為
南北半球有所不同嗎? // 083
光速是多少? // 084
光主要由哪些顔色組成? // 084
偏光太陽鏡是怎樣防止刺眼的呢? // 084
安德斯·埃格斯特朗對光譜學的
發展做齣過哪些貢獻? // 085
為什麼在陽光下和商店的日光燈下,
衣服的顔色看上去不一樣呢? // 085
為什麼邁剋爾遜—莫雷實驗如此重要? // 085
光是波還是微粒? // 086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主要貢獻有哪些? // 086
元素周期錶的發明者是誰? // 111
洛塔爾·邁耶爾對元素周期錶
做齣瞭哪些貢獻? // 111
人們發現的第一個元素是什麼? // 113
堿金屬是什麼? // 113
什麼是過渡元素? // 113
超鈾元素是什麼? 102—112 號元素又都有哪些呢? // 114
元素周期錶中,哪兩個元素是以女性命名的? // 114
貴金屬有哪幾種元素? // 115
金元素、銀元素與其他元素有何不同? // 115
什麼是哈金法則(Harkin's rule)? // 115
化學符號不是由元素英文名稱
衍生而來的化學元素有哪些? // 116
室溫下,哪些元素會以液態形式齣現? // 116
宇宙中,哪種化學元素數量最多? // 117
地球上,哪種化學元素數量最多? // 117
稀有氣體與稀土元素的“稀”從何而來? // 117
同位素是什麼? // 117
哪種元素的同位素最多? // 118
重水是什麼? // 118
碳原子數量為偶數的化閤物要比
碳原子數量為奇數的化閤物多嗎? // 119
半衰期是什麼? // 119
哪種元素沸點最高?哪種元素沸點最低? // 119
哪種元素的密度最高? // 120
空氣的密度是多少? // 120
哪種元素最硬?哪種元素最軟? // 120
同分異構體是什麼? // 120
氣體定律是什麼? // 121
路易斯酸是什麼? // 122
哪種化學製品的用量最大? // 122
最甜的化閤物是什麼? // 122
溫度計是誰發明的? // 123
北極星一直都是勾陳一嗎? // 141
天上有多少個星座?它們又是怎樣命名的? // 141
哪個星座最大? // 146
哪顆恒星離地球最近? // 147
太陽有多熱? // 147
太陽是由什麼構成的? // 148
黃道是什麼? // 148
太陽光的顔色為什麼會不同? // 149
太陽光需要多長時間纔能到達地球? // 149
太陽什麼時候會死去? // 149
太陽活動的周期有多長? // 149
太陽耀斑是什麼? // 150
太陽黑子周期是什麼? // 150
太陽風是什麼? // 150
什麼時候會齣現日食? // 151
如何安全觀測日全食? // 152
行星離太陽有多遠? // 152
哪顆行星最冷,哪顆行星最熱? // 154
哪些行星有光環? // 154
行星繞行太陽一周要花多長時間? // 155
行星的直徑各是多少? // 156
行星都有哪些顔色? // 156
相較於地球,其他行星、月球、
太陽的引力分彆是多少? // 157
哪些行星肉眼可見? // 157
哪些行星是內行星,
而哪些行星又是外行星? // 157
所有行星上的1 天都是24 個小時嗎? // 158
什麼是“1 光年”? // 178
除瞭光年,在天文學中
還有什麼單位用來測量距離? // 178
新天體是如何命名的? // 179
星盤是什麼? // 180
望遠鏡是誰發明的? // 180
反射望遠鏡和摺射望遠鏡有什麼不同? // 180
哈勃太空望遠鏡是以誰命名的? // 181
甚大天綫陣是什麼?
它又給我們帶來瞭什麼信息? // 182
“航天之父”是誰? // 182
零重力與微重力有何不同? // 184
什麼是“第三類接觸”? // 184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是誰? // 184
《外層空間條約》的簽署日期是哪天? // 185
“行星之旅”是什麼? // 186
“旅行者號”探測器攜帶瞭什麼信息? // 186
哪些宇航員曾在月球錶麵行走? // 187
哪次載人太空飛行時間最長? // 188
第一隻進入繞地軌道的動物是什麼?
它是什麼時候進入太空的呢? // 189
國際空間站的目的何在? // 201
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艙室
是什麼時候發射升空的? // 201
哪些國傢為國際空間站的建設齣過力? // 202
國際空間站有多大? // 202
天體音樂是什麼? // 203
星團是什麼?我們真是星團組成的嗎? // 203
2002 年有一顆小行星差點撞到地球,
假如撞到瞭會造成多大傷害? // 203
人們公認的最早的天文颱叫什麼名字? // 203
有人在找尋外星生命嗎? // 204
精彩書摘
誰是世界上第一個程序設計員?
根據曆史記載,拜倫勛爵(Lord Byron,1788—1824)的女兒,洛夫雷斯女伯爵奧古斯塔·愛達·拜倫(Augusta Ada Byron,1815—1852)是第一個為查爾斯·巴貝奇的分析機編寫計算機程序的人。這颱機器的工作原理是:穿孔卡儲有部分解決方案,可進行恢復和額外操作,最後打印齣結果。她與巴貝奇的研究工作以及她撰寫的關於“分析機”可行性的論文使她成為編程藝術科學的奠基人。美國國防部以“Ada”命名編程語言,來紀念這位女伯爵。而在現代,美國海軍準將格蕾絲·穆雷·霍珀(Grace Murray Hopper,1906—1992)是人們公認的Mark I 計算機(1944 年)最早的幾位程序員之一。
為什麼在陽光下和商店的日光燈下,衣服的顔色看上去不一樣呢?
白光是由所有光束顔色混閤而成的。每種顔色都有不同的波長。盡管陽光和日光燈的顔色都是白色的,但是組成它們的各種顔色的波長成分卻略有不同。當一件衣服分彆吸收瞭陽光和日光燈(白光)之後,隻有其中幾種波長(組成白光)會從衣服布料上反射齣去。當人眼的視網膜觀察衣服的“顔色”時,實際上觀察的卻是這些反射波長。因此,衣服在人眼中的顔色是由混閤在一起的波長決定的。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同一件衣服在室內的顔色看起來和在大街上看到的不一樣。
人們發現的第一個元素是什麼?
1669 年,德國化學傢何尼格·布蘭德(Hennig Brand ,約1630—1710)從尿液中提取齣發夜光的白蠟色物質,第一次發現瞭磷。但布蘭德卻並未發錶這一發現。1680 年,英國化學傢羅伯特·波義耳也發現瞭磷。
冥王星是行星嗎?
1930 年, 美國天文學傢剋萊爾· 湯博(Clyde Tombaugh,1906—1997)發現瞭冥王星的存在,那時,人們都認為這是太陽係的第九大行星。20 世紀90 年代末到21 世紀初期間,天文學傢陸續發現瞭更多在海王星運行軌道以外的其他環繞天體,這些天體都位於海王星外的區域。2003 年10 月21 日晚,加州理工大學的麥剋·布朗(Mike Brown)、雙子星天文颱的查德· 特魯希略(Chad Trujillo)以及耶魯大學的大衛·拉比諾維茨(David Rabinowitz)發現瞭一顆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而且這顆天體也有衛星。國際天文學聯閤會因此就“什麼纔算是一顆行星”的問題展開爭論。2006 年,國
際天文學聯閤會通過瞭行星的新定義,此定義認為,行星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 是一顆繞太陽鏇轉的天體。
2. 要有足夠的質量(質量足夠大)形成自身引力,以使其保持圓形(或近圓)。
3. 環繞軌道周圍沒有其他天體。
冥王星並不符閤以上標準。不僅是因為它的尺寸過小,還因為它處於海王星外區,這一區域內存在著眾多大小與冥王星類似的天體。因此冥王星並不是一顆行星,它隻是一顆矮行星。
航天飛機使用的液體燃料是什麼?
航天飛機使用的液體燃料是液氫,輔以液氧助燃。這兩種燃料分開存儲,需要燃燒時就將這兩種燃料混在一起。液氧需要儲存在低於-183℃的環境中,液氫則要儲存在低於-253℃的環境裏,隻有這
樣,兩種燃料纔能保持液態狀態。因此這兩種燃料的儲存極為棘手,但它們卻是很好的火箭燃料。
國際空間站有多大?
國際空間站建成時,重量可達92.5 萬磅(41.96 萬韆剋)。它的兩端相距361 英尺(110.03 米),這相當於一個把球門算在內的足球場的大小。其中,居住空間超過3.3 萬立方英尺(935 立方米),相當於1.5 個波音747 飛機中的空間大小。
哪個星座最大?
最大的星座是長蛇座,它從雙子座一直延伸到處女座的南邊。它有一條人眼可見的長長星帶。“長蛇”這個名字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赫拉剋勒斯殺死的水蛇妖。
雙子星是什麼?
雙子星指的是環繞相同中心鏇轉的一對星體。在所有恒星中,大約有一半的恒星或屬於雙子星係,或者屬於多星係。其中,多星係中恒星的數量不止兩顆。
明亮的天狼星距地球約8.6 光年,由兩顆恒星構成:其中一顆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3 倍;另一顆的質量約為木星的980 倍,是一顆白矮星。位列太陽之後,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馬座的阿爾法星——實際上由3 顆恒星組成:半人馬座A 星、半人馬座B 星和半人馬座C星。A 星和B 星與太陽類似,互相環繞;C 星的質量較低,是環繞另外兩顆恒星的紅色恒星。
“絕對零度”的定義是什麼?
絕對零度指的是所有物質的熱能為零時的理論溫度。最初,人們認為絕對零度是恒壓下理想氣體體積收縮為零時的溫度。絕對零度在熱力學中意義極大,而且還用作絕對溫標的固定刻度。絕對零度相當於0K、-459.67°F,或 -273.15℃。
物質分子的速度決定瞭它本身的溫度。分子運動越快,所需的空間體積越大,而溫度也就越高。1989 年10 月,芬蘭赫爾辛基理工大學低溫實驗室的一個小組將溫度降至2×10-9K,這是人類所達到的最低實際溫度。
溫度計是誰發明的?
空氣受熱時會膨脹,這是居住在亞曆山大港的希臘人都知道的事。亞曆山大的希倫(公元1 世紀)和拜占庭的斐洛(Philo)曾製作齣簡易的“溫度測試器”,但那並不是真正的溫度計。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曾於1592 年製作齣一種溫度計,這款溫度計還有氣壓計之用。而後1612 年,桑托裏奧·桑托裏奧(Santorio Santorio,1561—1636)對空氣溫度計進行瞭改造(溫度計中的有色液體會隨著氣壓的上升而下降),用以測量病人生病與康復期間的體溫變化。後來直到1713 年,丹尼爾·華倫海特(DanielFahrenheit,1686—1736)纔開始研發具有固定刻度的溫度計。他用兩個固定“點”錶示刻度:冰的熔點和健康人體的溫度。那時,他意識到,冰的熔點恒定不變,而冰的凝固點卻並不相同。華倫海特將他的溫度計浸入冰、水和鹽的混閤液體中[ 將之標為0°F(-17.8℃)],並視其為刻度的起始點。冰融化的溫度定為32°F(0℃),血液的溫度定為96°F(35.6℃)。1835 年,人們發現正常的血液溫度為98.6°F(37℃)。有時,華倫海特用酒精作為溫度計刻度管中的液體,但更常用的是經特彆提純的汞。後來,水的沸點 [212°F(100℃)]成瞭刻度最上端的固定刻度。
……
《科學奧秘:跨越古今的求知之旅》 這是一部獻給所有對世界充滿好奇、渴望探索事物本質的讀者的百科式指南。它將帶您踏上一段跨越學科邊界、連接曆史與未來的知識探索之旅,從物質最微小的構成單位,到宇宙最宏大的尺度,無不涵蓋其中。本書並非簡單羅列事實,而是深入剖析科學原理,揭示隱藏在現象背後的邏輯,引領讀者理解“為什麼”以及“如何”。 從基本粒子到萬物根源:物質的奇妙世界 我們將從微觀世界齣發,探索構成我們所熟悉的一切物質的基石——基本粒子。您將瞭解到原子並非不可分割,而是由更小的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而這些粒子本身又是由誇剋和輕子等更基本的單元構成。本書將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解釋量子力學中那些令人著迷的概念,如疊加態、量子糾纏,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我們對現實的認知。您會明白,為什麼一些看似不可能的現象,在微觀尺度上卻是自然而然的。 從原子到分子的形成,我們將探討化學鍵的奧秘,理解為什麼不同的元素能夠結閤成韆變萬化的化閤物。從水的極性,到碳原子構築的生命骨架,本書將勾勒齣化學反應的內在規律,解釋燃燒、腐蝕、閤成等現象背後的化學原理。您將認識到,我們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賴以生存的食物,無一不是化學規律的生動體現。 生命的脈絡與演化:從細胞到生態 本書將深入生物學的核心,追溯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我們將探究細胞這一生命的基本單位,瞭解DNA如何攜帶遺傳信息,以及蛋白質如何執行生命活動。從基因的復製、轉錄和翻譯,到細胞的分裂和分化,您將窺見生命繁衍和發展的精巧機製。 我們將進一步審視多細胞生物的復雜性,瞭解不同器官和係統的協同工作,以及它們如何支持生命體的生存和適應。從人體的消化係統、循環係統到神經係統,本書將以清晰的圖解和易於理解的語言,闡述各個係統的功能和相互聯係。 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審視生命在地球上漫長的演化曆程。達爾文的進化論將不再是晦澀的理論,而是通過化石證據、基因研究和比較解剖學等方式,生動地展現在您眼前。您將理解自然選擇如何塑造瞭物種的多樣性,以及為什麼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如此豐富多彩。本書還將探討生態係統的概念,闡釋物種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界可能産生的影響。 運動的規律與能量的轉化:物理學的力量 物理學是理解宇宙運行方式的基石。本書將從經典力學齣發,解釋牛頓三大定律如何描述物體的運動和相互作用。您將理解慣性、加速度和力的概念,並學會如何運用它們來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運動現象,從拋物綫運動到行星的軌道。 能量是宇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本書將深入探討能量的各種形式,如動能、勢能、熱能、電能和化學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熱力學定律將以清晰的案例呈現,解釋為什麼熱量總是從高溫物體流嚮低溫物體,以及能量在轉化過程中總會有損耗。 電磁學的世界同樣精彩紛呈。您將瞭解電荷、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以及電場和磁場如何相互影響,催生瞭發電機、電動機和無綫電波等現代科技。從閃電的原理到指南針的工作方式,本書將揭示電磁現象的普遍性。 地球的呼吸與宇宙的浩瀚:行星與星辰 本書將帶領讀者將目光投嚮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我們將探討地球的內部結構,從熾熱的地核到活躍的地殼,理解闆塊構造如何引發地震和火山爆發,塑造瞭山脈和海洋。地球的大氣層又如何形成,為何能孕育生命?我們將解析天氣模式的形成,以及氣候變化的潛在原因。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重要搖籃,本書將探索海洋的神秘,瞭解洋流如何影響全球氣候,以及潮汐的形成機製。海底的生物多樣性、深海的未知領域,都將激起您的探索欲望。 隨後,我們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宇宙。從月球的陰晴圓缺,到行星的公轉和自轉,您將理解天文學的基本概念。太陽係中的各個行星,它們的獨特性質,它們的衛星,以及小行星和彗星,都將在本書中一一呈現。 本書還將帶領您仰望星空,認識星座的由來,理解恒星的誕生、演化和死亡。白矮星、中子星、超新星爆發,甚至黑洞這樣令人費解的天體,都將以科學傢的視角,為您娓娓道來。我們還將探討星係的構成,以及我們所處的銀河係在我們宇宙中的位置。 科學的思維與未來的展望:方法論與前沿 除瞭對各個學科的知識進行梳理,本書還將強調科學方法論的重要性。我們認識科學並非一成不變的真理,而是一個不斷發展、修正的過程。本書將介紹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觀察、假設、實驗、驗證和理論構建。您將理解科學如何通過實證和邏輯推理,不斷拓展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邊界。 本書還將展望科學的未來。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基因編輯、新能源技術、太空探索……這些前沿領域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將探討它們可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並鼓勵讀者以批判性的思維去審視和參與未來的科學發展。 《科學奧秘:跨越古今的求知之旅》 旨在成為您隨身攜帶的科學夥伴。無論您是初次接觸某個科學概念,還是希望深化對已有知識的理解,本書都能為您提供清晰、準確且引人入勝的解答。它將點燃您對科學的熱情,引導您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最終幫助您以更深刻、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這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求知之旅,而這本書,將是您旅途中最可靠的嚮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