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天纔在左瘋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談》介紹瞭心理學中常見的精神疾病
本書能讓讀者在閱讀中自測精神病,看看自身是否隱藏著問題;瞭解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精神病現象,學習心理學中對精神病的解讀,最後提供一些防範和治愈它們的武器。
相關品類圖書推薦:
》
內容簡介
《天纔在左瘋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談》十五章,每章介紹一種精神病。每章提供一種主題精神疾病自測題目,然後根據自測看看問題的輕重,之後帶領讀者看看生活中精神病世界的眾生萬象,然後提供心理學上對此種精神病的解答並給齣實用的“生存法則”。
作者簡介
寜安寜,心理學專業齣身,多年來一直研讀心理學,頗有收獲。
目錄
人人都有精神病 1
前言: 朋友,你有“病”嗎? 4
第一章 世界上就沒有能讓我省心的東西——泛慮癥 5
1.【精神病自測】你是泛慮癥的臣民嗎? 5
2.【問題】擔憂的等待?害怕性期待? 5
3.【案例】暴力主婦與沉默吃貨 7
4.【現象】“屌絲”的焦慮誰能懂? 9
5.【解答】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10
6.【生存法則】5種心理效應幫你擺脫焦慮 12
第二章 必須這樣做,根本停不下來——強迫癥 14
1.【精神病自測】看看能給你的強迫癥打幾分 14
2.【問題】強迫思考?強迫思維? 15
3.【案例】女神的包袱:化妝強迫癥 17
4.【現象】手機癌&囤積癥 18
5.【解答】強迫癥自助手冊:二法讓你停下來 19
6.【生存法則】5種心理效應幫你緩解強迫癥 20
第三章 無法擺脫的精神天敵——單一恐懼癥 22
1.【精神病自測】你是單一恐懼癥的一分子嗎? 22
2.【問題】 看一眼就嚇死? 23
3.【案例】快跑!那裏有一隻吉娃娃! 24
4.【現象】拼瘦族、考碗族……你在恐懼什麼? 26
5.【解答】單一恐懼的治療:暴露療法 27
6.【生存法則】4條心理效應讓你不再恐懼! 29
第四章 請離我遠一點吧,人類!——社交恐懼 30
1.【精神病自測】社交恐懼,你中招瞭嗎? 30
2.【問題】赤麵恐懼癥?懼人癥? 31
3.【案例】躲在電腦背後纔能與人交流 32
4.【現象】禦宅族、洞穴族……三次元的社交到底有多可怕 33
5.【解答】從情景預演走入真實社交 34
6.【生存法則】6條心理效應助你成為社交達人 36
第五章 給我45度角,我可以讓悲傷逆流成河——抑鬱癥 37
1.【精神病自測】看看你有沒有抑鬱癥 37
2.【問題】4類抑鬱癥,你瞭解多少? 38
3.【案例】抑鬱癥患者 39
4.【現象】春睏癥、掏空族……都市白領持續低落所為何 40
5.【解答】抑鬱癥的秘密武器:日常事項與森田療法 41
6.【生存法則】這些心理效應讓你遠離抑鬱癥! 43
第六章 我狂躁嗎?我隻是淡定得不明顯!——躁狂癥 44
1.【精神病自測】你的躁狂“修煉”到瞭什麼程度? 44
2.【問題】心境高漲?暴躁易怒? 45
3.【案例】迷失的訂單 46
4.【現象】畢業躁狂癥&離婚躁狂癥 47
5.【解答】躁狂癥的生存需要:情緒控製 48
6.【生存法則】學習心理效應,打倒躁狂癥! 49
第七章“性趣”背後有隱情!——性偏好障礙(上) 50
1.【精神病自測】你有戀物癖嗎? 50
2.【問題】窺陰癖、露陰癖、摩擦癖、戀物癖 51
3.【案例】他們也有性偏好障礙:莫紮特&盧梭 52
4.【現象】鹹豬手、內衣大盜……不僅是口味輕重的問題 54
5.【解答】性偏愛障礙的癥結:傢庭引導最重要 55
6.【生存法則】掌握心理效應,剋服性偏好障礙! 56
第八章 彆讓他人為你的“性福”買單——性偏好障礙(下) 57
1.【精神病自測】看看你是否有戀童情結? 57
2.【問題】戀童癖、性虐待癥 58
3.【案例】自殺?不,要虐殺! 59
4.【現象】那些防不勝防的戀童和SM 61
5.【解答】戀童癖的治療:挖掘原因,對癥下藥 63
6.【生存法則】這些心理效應讓你越活越快樂 64
第九章 上帝把我的靈魂裝錯瞭軀體——性身份識彆障礙 65
1.【精神病自測】看看給你的性身份識彆障礙打幾分 65
2.【問題】易性癖?雙重異裝癥 ? 65
3.【案例】被禁錮的靈魂 67
4.【現象】變性人、人妖……我的性彆聽我的 68
5.【解答】性身份識彆障礙的心理原因 70
6.【生存法則】4種效應助你避免性身份識彆障礙 71
第十章 我聽到上帝的呼喚——精神分裂 73
1.【精神病自測】看看給你的精神分裂到瞭什麼程度? 73
2.【問題】精神分裂癥的三大“典型” 73
3.【案例】我的孩子呢? 75
4.【現象】過勞族、周末哭泣族……巨大的壓力讓你分裂瞭嗎 76
5.【解答】精神分裂的生存齣路:傢庭支持 77
6.【生存法則】3個方法助你完爆精神分裂 78
第十一章 我和我的靈魂們——人格分裂 79
1.【精神病自測】看看給TA的多重人格打幾分 79
2.【問題】人格&多重人格 79
3.【案例】24重人格 81
4.【現象】魔方人、迷失的自我……人人都有不同的自己 82
5.【解答】利用催眠治療多重人格 83
6.【生存法則】3個效應打敗人格迷失 84
第十二章 人生就是一場戲,唯我入戲最徹底——錶演型人格障礙 85
1.【精神病自測】看看給你的錶演型人格障礙打幾分 85
2.【問題】戲劇化&幼稚化 85
3.【案例】憑什麼不喜歡我? 87
4.【現象】嗲嗲女、嬌嬌妹……做作生活如演戲 88
5.【解答】錶演型人格可以自我調整 89
6.【生存法則】3個效應去除錶演型人格 90
第十三章 不準批評我,但我要懷疑你——偏執型人格障礙 91
1.【精神病自測】看看你的偏執型人格障礙有多嚴重 91
2.【問題】狂妄的自信 91
3.【案例】嫉妒我的優秀?就憑你們? 93
4.【現象】網絡暴民、肆意“人肉”……躲在網絡背後,你是不是從不控製自己? 94
5.【解答】偏執型人格障礙者的解藥:學會信任 95
6.【生存法則】利用6個效應告彆偏執狂 96
第十四章 誰來幫我做決定 ——依賴性人格障礙 99
1.【精神病自測】看看給你的依賴性人格障礙打幾分 99
2.【問題】尋找庇護者 99
3.【案例】誰能幫忙支撐我的世界 100
4.【現象】都市怪病——情感依賴癥,你中招瞭嗎? 101
5.【解答】依賴性人格障礙的解答原則:從小事開始 102
6.【生存法則】6個效應助你學會獨立 103
第十五章 麵對絕望,去死一次怎麼樣?——自殺 106
1.【精神病自測】看看給你的邊緣人格障礙 106
2.【問題】絕望性自殺?解決性自殺?邊緣性人格障礙? 106
3.【案例】自殺24次的“超級瑪麗” 108
4.【現象】大學生為何是自殺的高發群體 109
5.【解答】這四個問題,你可一一想過? 110
6.【生存法則】這些心理效應讓你越活越快樂! 112
精彩書摘
第八章 彆讓他人為你的“性福”買單——性偏好障礙(下)
1.【精神病自測】看看你是否有戀童情結?
請你找一處安靜的地方,迴憶自己最近六個月的情形,根據下麵的問題作答。
1.你是否對青春期前的兒童或者幼兒過度感興趣?
2.你是否對青春期前的兒童或者幼兒有性幻想?
3.你是否對青春期前的兒童或者幼兒有性衝動?
4.你是否對青春期前的兒童或者幼兒有性行為?
5.你是否因為對青春期前的兒童或者幼兒的性幻想、性衝動或者性行為而感到巨大的精神壓力、社交睏難?
6.你是否已經年滿16歲並且比所戀兒童或幼兒大5歲以上?
如果以上6個問題中,你的迴答有1個以上為“是”,那麼你可能有戀童癖癥傾嚮;如果你的迴答有3個以上為“是”,那麼你很有可能患有戀童癥,建議到專業機構做一下鑒定。
戀童癖是一種性偏好障礙,並且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給社會帶來惡劣的影響。這一章我們將介紹戀童癖和性虐待癥。
2.【問題】戀童癖、性虐待癥
在上一章,我們說到瞭露陰癖、窺陰癖、摩擦癖、戀物癖等從道德層麵往往讓人難以接受,也會或多或少地影響社會治安。那麼,這一章我們提到的戀童癖、性虐待癥則更容易發展成犯罪。
前陣子,繼“校長”成瞭讓大傢聞之色變的名詞之後,有一天,某H看瞭相關的新聞之後古怪地看著我,一臉嚴肅。忽然,他冷不丁地問瞭一句:“你說,我會不會跟他一樣,是戀童癖?”
我差點被這個問題嗆死。
某H一臉苦相:“我喜歡的動漫人物都是小蘿莉!古手梨花啊,維多利加啊,夏娜啊,美羽啊,她們可都是可愛的小蘿莉!我不會也是變態吧?”
我笑到岔氣,纔明白過來,敢情這哥們把蘿莉控和戀童癖混為一談瞭。為瞭讓他放心,我給他詳細講瞭何謂“戀童癖”。
平時我們會聽到誰誰說:“哎呀,我是蘿莉控啊、正太控啊。”這是和戀童癖完全不同的概念。蘿莉控、正太控一般是指對虛擬人物(動漫或電影人物)的喜愛和癡迷,而戀童癖指的是現實生活中對兒童有性幻想或者性行為,所以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東野圭吾的經典小說《白夜行》中,就有關於戀童癖的情節。一個中年人經常去找一個妓女逍遙,誰知道,他的目標竟然不是這個成年的母親,而是她年幼的女兒!原因是:“他無法麵對成熟的女人勃起,隻能找年幼的孩子來發泄。”以幼女為性行為的對象,已經構成瞭犯罪行為。
戀童癖是一種以兒童為性對象來獲得性滿足的一種性偏好障礙,患者基本都是男性;有的隻是對兒童進行猥褻,而還有的則會發生實質性的性交行為。
戀童癖起初可能較為“單純”,隻是想通過撫摸、窺視或者玩弄孩子的生殖器等方式來達到自己的性滿足。但是時間一長,這些就無法再滿足他們。他們會想方設法要求進行實際性的性交,為瞭自己的快感甚至不惜對孩子進行傷害和摺磨。
戀童癖的對象一般在13歲以下,有的甚至在3歲以下。而男孩受害者一般是在12-14歲,女孩受害者則多為7-10歲。從中,可以看齣同性戀和異性戀在戀童癖上的不同年齡偏好。
戀童癖可分為幾種類型。
一是誘拐型,喜歡從身邊熟悉的孩子下手,比如親戚朋友鄰居傢的孩子、自己的學生等。他們一開始先跟孩子“交朋友”,跟孩子搞好關係,讓孩子對他言聽計從,然後再一步一步引誘孩子,逐漸産生性接觸。並且,他們往往會將固定的孩子作為性對象。
二是衝動型,往往對陌生的孩子下手。他們並沒有固定的目標,也沒有什麼周期,甚至能正常娶妻生子。但是,一旦他們受到較大的精神刺激或生活壓力,就會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發泄。他們的行為往往是衝動的,目標一般是陌生孩子。
三是虐待型,他們不在乎是不是熟悉的孩子,也不在乎用什麼方式來獵取孩子。他們往往直接進行攻擊,這種攻擊行為會讓他們産生快感。他們喜歡虐待孩子,並且常常會用非常下流的方式來對待他們,以此得到滿足。
某H聽完我對戀童癖的解釋之後似有所悟,也終於放下心來。不過在聽到最後一種“虐待型”戀童癖的時候,他的眉頭皺起來,問:“這就是那種——性虐待?”
說到性虐待癥,這又是另外一種性偏好障礙瞭。
性虐待癥包含兩種,一種叫作性施虐癖,一種叫作性受虐癖。性施虐癖的人喜歡從精神和肉體上對性伴侶進行一定的摺磨和虐待,從而獲得滿足;性受虐癖則享受從精神和肉體上被性伴侶進行一定的摺磨和虐待,從而獲得滿足。這兩種類型可謂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倒是互利互惠,也算是“和諧”瞭。
為什麼有人喜歡施虐、有人喜歡受虐?實際上,這是一個支配與被支配的問題。性施虐癖在施虐的過程中,獲得瞭一種暫時性的支配權,這使得他們獲得瞭心理滿足,同時感到自己的強大和優越,也讓他們産生性興奮。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平時控製欲很強,因此在性事上也貫徹強勢的態度;二是平時地位卑微、個性孤僻、不受重視,心理嚴重失衡,因此在性事上通過強硬的手段獲得支配權,以此獲取存在感和徵服感。
同理,性受虐癖則在受虐過程中暫時放下自我,因身體和心理被支配而失去尊嚴,因被馴服而獲得暫時的安全感,這個過程讓他們感到性興奮。一般也存在兩種情況:一是生活中時常處於弱勢的人,習慣於服從和完成指令,習慣於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在性事上也處於被動的、受虐的地位;二是在日常生活中身處高位,積纍瞭大量壓力,感到身心俱疲,渴望暫時調換地位,讓自己在受虐的過程中暫時捨棄自己的身份,在被支配中釋放壓力,在疼痛中獲得快感。
但是,性虐待癥一旦過度,就很容易造成大問題。國內外都曾有過施虐過度緻死的報道。雖說是雙方自願,但必須適度;否則,為瞭一時的快感搭上自己或者他人的性命就大錯特錯瞭。
另外,還有一些性施虐癥患者為瞭滿足個人需求,而采取強硬的手段強迫他人,以此在淩辱和強迫性行為中獲得快感;這種情況則構成瞭犯罪。
因此,性虐待癥不能偏離一定的度,如果隻是作為雙方自願的情趣生活,在閤理的範圍內倒也無可厚非。但是,一旦齣現瞭對人的傷害,則必須審慎對待。
3.【案例】自殺?不,要虐殺!
三島由紀夫是日本著名的小說傢,代錶作是《金閣寺》。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很高,甚至有人將其譽為日本的海明威。他三度入圍諾貝爾文學奬,著作被翻譯成瞭許多種文字。
三島由紀夫在戰後非常活躍,他是個右翼狂熱分子,一心想要日本“重振旗鼓”,再度實行侵略。說到這裏你就應該知道,這位文學大師的心理比較扭麯。
三島由紀夫絕對是一個性虐待癥患者。
他的錶現比較特殊,並不通過性交來釋放性欲,而是一邊瘋狂地想象著虐殺的場麵,想象著自己一口一口將新鮮的人肉咬入口中,一邊進行激烈的手淫。他認為,他的性欲是充滿血腥味道的,是扭麯著疼痛的。隻要在腦海中想象著人們血淋淋地疼痛而死的畫麵,他就會異常興奮,然後開始自慰。
三島由紀夫最後死於自殺,死亡的形式是切腹自盡。他認為,切腹是手淫的最高形式。
說到日本,就不得不說一個虐殺事件瞭。這個事件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由於日本人生活的壓力非常大,加上他們的文化對於“自殺”有推崇色彩,所以日本的自殺率一直都是居高不下。殺手K就是看準瞭這個“機會”,開始瞭虐殺之旅。
想要自殺的人一般會有什麼心理呢?一是惦記傢中老小,因此猶豫不決;二是缺乏勇氣,下不瞭決心;三是擔心“黃泉路”上無人陪伴,孤單寂寞。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就齣現瞭一些人“相約自殺”的情形。他們通過社交網站或者即時通訊聯係到彼此,找到“誌同道閤”的人,然後約定自殺的地點、方式,甚至彼此鼓勵、相互陪伴,一起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步。
K就是看準瞭這個時機,假裝自己也想要自殺,和一些想要自殺的人建立起聯係和信任,終於約好瞭要一起自殺。
其中有一個年輕女孩,我們姑且稱之為和子。和子與K交談後,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於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裏,約好一起燒炭自殺。
可是,這個時候,K原形畢露瞭。他把和子禁錮起來,並且用膠帶展示瞭花樣捆綁技術,把她狠狠綁起來讓其痛苦不堪、拼命掙紮。看到和子驚恐的臉,他頓時感到異樣的快感,渾身興奮得不得瞭,更是“雄風”大振。不過,他還是不滿足於此。他又用橡膠手套使和子窒息,看到她因痛苦和恐懼而扭麯的錶情,K感到十分的性奮。最終,K將和子殺死。
最毛骨悚然的是,K還將整個殺人的過程全部錄下來,方便日後一遍一遍迴味虐殺的過程,以重溫那種性奮和刺激,達到高潮。
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殺人的過程、心理狀態、手法等寫成連載小說在網上發錶,同樣是為瞭迴味,更是為瞭“分享”和炫耀這份快感。
三島由紀夫和殺手K都是十足的性虐待癥患者,並且不僅僅滿足於普通意義上的施虐,更給他人帶來瞭不可估量的傷害。
戀童癖同樣也會給他人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由於受害者年紀較小,甚至會改變他們一生的軌跡。
L已經大學畢業幾年瞭,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收入不菲。相貌堂堂、風度翩翩的他被很多女孩子仰慕著。可是,他下班之後,卻從不去約會,也不願意應酬,卻去兼職做傢教!這可不是因為他生活拮據,而是另有隱情。
“做傢教很好啊,能認識很多‘弟弟’,傢長們還不會起疑,巴巴地把他們的孩子送到你手裏。”L得意地跟“同好”們炫耀,“我可是他們的‘老師’啊,自然會教他們一些‘知識’!”
L正是一位男同戀童癖患者,以傢教身份來掩飾自己“怪蜀黍”的本質,在父母們的眼皮子底下漸漸猥褻小男孩。他甚至同時有好幾個“弟弟”!
他還有一套自己的“經驗”:
首先,要在父母們麵前建立良好的形象,彬彬有禮,講知識點要明確易懂,跟小孩子打成一片。其次,單獨麵對小孩子的時候要有意收買,經常送一些玩具或者禮物給他們,帶他們吃好玩好,給他們零花錢,以此贏得他們的歡心。然後,一步一步,逐漸引誘孩子上鈎,使其成為自己的玩偶。
在選擇目標上,他也很謹慎。第一,傢庭不是特彆富裕或是管得比較嚴厲的,小孩子手裏沒有什麼零花錢,麵對玩具或者零花錢等的誘惑容易上鈎。第二,傢長不太負責任的,把孩子扔給傢教就不管瞭,讓孩子很容易對傢教産生情感依賴。第三,特彆聽話的孩子,一般這種孩子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也沒有什麼性知識,容易引導。
就這樣,L玩弄瞭不少的小男孩,和一些甚至建立起“感情”!而男孩一旦長大,過瞭那個年齡段,馬上就被L棄之不顧瞭。
有人說,生女兒要擔心她被人欺騙瞭感情和身體,生兒子就放心瞭。現在看來,真的是生男生女都一樣,要小心再小心!
4.【現象】那些防不勝防的戀童和SM
那些防不勝防的校長:戀童癖
“校長猥瑣9歲女生被捕”“校長長期猥瑣留守兒童”“校長猥褻女生並強迫學生拍裸照”……有一段時間,我們的視野裏忽然充斥著這樣的新聞。一時間,人們紛紛驚恐,“校長”成瞭洪水猛獸,成瞭戀童癖的代名詞。
從心理學上來說,理應為人師錶的校長們,為什麼會做齣如此慘無人道的事?
首先,我們要瞭解一下戀童癖的心理成因。
第一, 過分留戀兒童時代。“我不想,不想長大”,這是大傢普遍的心聲,因為兒童時期往往是純真美好的。在人的心理中,常會有一些“幼稚”“脆弱”的部分,這就是幼兒或者兒童時期滯留或者延續下來的。這都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人們對於“熊孩子”們又愛又恨更是說明瞭這一點。
第二, 那麼,什麼是“過分留戀”呢?有少數人會極度懷戀兒童時期,甚至對於自己成年人的身份感到排斥反感。他們想要再次感受到那種單純天真,可是自身卻已經迫不得已地長大。那麼,要如何“迴到過去”呢?那就是以兒童為“伴侶”,在對於兒童幻想、愛撫、猥瑣等的時候,滿足自己對於兒童時期的過分留戀。成人世界的失敗經曆。他們可能在成人世界裏感到疲憊,比如,
天纔在左瘋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