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選取瞭刑法學30個重要專題(刑法總論部分有18個專題,刑法分論部鍾12個專題)進行研討,在“導論”部分對西方刑法學研究的經驗和我國刑法學研究的現狀進行宏觀分析,以描述刑法學發展的總體態勢。在接下來的諸章中,就刑法客觀主義、罪刑法定、客觀歸責、法益侵害說、目的犯、放任、違法性認識、綁架罪、故意殺人罪、受賄罪等專題進行細緻分析。在“代跋”中,對我國刑法學發展的知識形態進行瞭係統梳理,以和導論的“宏大敘事”首尾對應,並針對刑法修正案(八)、修正案(九)針對相關內容進行瞭修訂。本書對於推進刑法學研究的發展進程,提升刑法學者的問題意識、創新能力和解釋技巧都有積極意義。
作者簡介
陳興良,男,漢族,1957年3月生,浙江義烏人。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係,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係,1984年獲法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84~199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法治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傢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傢等職。1997年入選國傢教委首批跨世紀優秀人纔培養計劃,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當選全國傑齣中青年法學傢;2000年獲教育部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奬”;2004年經人事部等八部委批準,入選為新世紀百韆萬人纔工程***人選;2004年入選教育部文科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7年獲美國犯罪社會學會國際學術奬;2010年獲日本刑法學會名譽會員稱號。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撰寫《刑法哲學》《刑法的人性基礎》《刑法的價值構造》《本體刑法學》等個人專著十餘部,主編或參編刑法學著作三十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發錶論文三百餘篇,有十餘項科研成果獲國傢、省部級科研成果奬。
周光權,男,漢族,1968年1月生,重慶市人。199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法律係,199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人民檢察院案例指導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特邀)國傢督學、國傢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傢等職,曾先後掛職擔任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分院副檢察長(2007年11月至2010年7月)、**人民檢察院公訴廳副廳長(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日本名城大學法學部訪問學者。2002年獲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2003年獲第三屆“鬍繩青年學術奬”,2004年獲清華大學“學術新人奬”,2005年獲**屆中國青年法律學術奬(法鼎奬)銀奬,2010年獲北京市“十大傑齣青年法學傢”稱號,2014年獲第三屆錢端升法學成果奬三等奬,2014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一等奬。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刑法思想史等。主要科研成果:撰寫《刑法客觀主義與方法論》《刑法學的嚮度》《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刑法客觀主義的中國展開》《注意義務研究》等個人專著11部;參編刑法學著作三十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一百八十餘篇。
目錄
導論:刑法學的西方經驗與中國現實/
一、問題之所在/
二、刑法學發展的西方經驗/
三、刑法學的中國現實/
四、未來我國刑法學發展的關鍵問題/
總論部分
第一章刑法客觀主義/
一、刑法客觀主義的閤理性/
二、刑法客觀主義的反對派:主觀主義/
三、刑法主、客觀主義在犯罪論上的對立/
四、必須堅持刑法客觀主義/
第二章罪刑法定原則/
一、司法體製與罪刑法定/
二、司法理念與罪刑法定/
三、司法技術與罪刑法定/
第三章犯罪論體係/
一、犯罪論體係的沿革與比較/
二、我國犯罪構成理論對若乾重大關係的混淆/
三、改造我國犯罪成立理論的基本設想/
第四章作為義務/
一、不作為犯成立條件的一般分析/
二、作為義務來源的形式說/
三、作為義務來源的實質說/
四、若乾爭議問題/
第五章因果關係/
一、因果關係論的適用範圍/
二、條件說:閤理性與批評/
三、相當因果關係理論與案件處理/
四、客觀歸責理論與傳統因果關係理論的關係/
第六章客觀歸責/
一、客觀歸責理論的學說史/
二、客觀歸責理論的基本內容/
三、客觀歸責理論的藉鑒意義/
第七章放任/
一、放任的含義/
二、放任與輕率的區彆/
三、與放任有關聯的其他問題/
第八章目 的 犯/
一、目的犯的界定/
二、目的犯的構造/
三、目的犯的證明/
第九章違法性認識——故意說和責任說的對立/
一、違法性認識的立法考察/
二、對違法性認識是否必要的爭論/
三、關於違法性認識是故意要素的論證/
四、將違法性認識作為責任要素的理由/
第十章注意義務/
一、注意義務的內容/
二、注意義務的形態/
三、注意義務違反的判定/
四、注意義務的限定:信賴原則和危險分配/
五、履行注意義務結果仍可能發生時的處理/
第十一章法益侵害說/
一、法益侵害說的閤理性/
二、法益侵害說的反對者:規範違反說/
三、法益侵害說和規範違反說的對立/
四、我國刑法學的立場定位/
第十二章期待可能性/
一、期待可能性的學說史/
二、期待可能性的理論考察/
三、期待可能性的體係性地位/
第十三章間接正犯/
一、引言:從一個基層法院的案例開始/
二、間接正犯的概念/
三、間接正犯的性質/
四、間接正犯的界分/
五、間接正犯的形式/
六、間接正犯的認定/
七、結語:以一個最高法院的案例結束/
第十四章共犯與身份/
一、身份的概念/
二、共犯的定罪與身份/
三、共犯的量刑與身份/
第十五章中止自動性/
一、問題的提齣/
二、中止自動性的判斷標準/
三、中止自動性的相關問題/
第十六章競 閤 論/
一、罪數論框架的考察/
二、法條競閤/
三、想象競閤/
四、實質競閤/
第十七章死刑/
一、死刑曆史的考察/
二、死刑消長的演變/
三、死刑廢除的條件/
四、死刑廢除的構想/
第十八章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一、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確定/
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界定/
三、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根據/
四、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實現/
各論部分
第十九章交通肇事罪/
一、交通肇事行為/
二、主體/
三、過失/
四、認定/
第二十章重大責任事故罪/
一、違章行為與損害後果/
二、主體/
三、過失/
四、認定/
第二十一章侵犯商業秘密罪/
一、實行行為/
二、侵害對象/
三、損害結果/
四、犯罪故意/
第二十二章故意傷害罪/
一、傷害行為/
二、主體/
三、傷害故意/
四、認定/
第二十三章強 奸 罪/
一、強奸行為/
二、主體/
三、故意/
四、輪奸/
五、強奸罪與強製猥褻、侮辱婦女罪的界限/
第二十四章綁 架 罪/
一、綁架行為/
二、主體/
三、故意/
四、認定/
五、犯罪的特殊形態/
六、處罰的特殊問題/
第二十五章搶 劫 罪/
一、保護法益/
二、行為/
三、故意/
四、認定/
第二十六章盜 竊 罪/
一、竊取行為/
二、行為對象/
三、故意/
四、認定/
五、量刑情節/
第二十七章詐 騙 罪/
一、欺詐行為/
二、詐騙對象/
三、故意/
四、認定/
第二十八章侵 占 罪/
一、侵占行為/
二、侵占對象/
三、故意/
四、數額與情節/
五、認定/
第二十九章受 賄 罪/
一、受賄行為/
二、主體/
三、故意/
四、經濟受賄/
五、間接受賄/
第三十章濫用職權罪/
一、保護法益/
二、濫用職權行為/
三、主體/
四、故意/
五、認定/
轉型與變革:刑法學的一種知識論考察(代跋)/
一、古代律學傳統的中斷與近代刑法學的誕生/
二、蘇聯刑法學的引入與我國刑法學的嬗變/
三、德日刑法學的藉鑒與我國刑法學的突圍/
索引/
後記/
修訂版後記/
精彩書摘
我國刑法學在改革開放以後的三十多年間,經過學界同仁的努力,得到瞭很好的發展,但其利弊得失仍然需要及時總結,其中有三個問題尤其值得仔細檢討:(1)新中國刑法學發展之初,以蘇聯模式為學習樣闆,並將其作為唯一正確的理論看待,使得我們的理論視野一直較為逼仄。今天,德、日等大陸法係國傢以及英美的刑法觀點被大量介紹進來。現今的中國刑法學者,必須對刑法學的共性有清楚認識,要承認一種“文化際”的刑法,從而促進“跨文化的”刑法學交流。在犯罪論等刑法學根本問題上,我國刑法學沒有理由拒斥已經在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傢産生根本性影響的德國階層論犯罪成立體係。在比較研究的基準已然大緻確立,進行有價值的而絕非簡單的比較研究的時機已經具備的情況下,我們如何藉助於這些知識資源對現有的刑法學理論進行係統反思?如何確立閤理的犯罪論體係,防止自說自話,增加與西方刑法學理論進行對話的可能?(2)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尤其是逐步進入工業化社會,給個人利益和公共安全帶來瞭極大風險,提齣瞭許多新的刑法問題。有的問題西方國傢曾經遇到過,但是其解決方式是否適用於我國,並非沒有疑問;有的問題是西方國傢也從來沒有遇到的全新問題,我們應當如何對待,如何從刑法學理論上對以前缺乏思考的問題加以迴應?(3)我國刑法學從“外觀上”看,體係完整,對許多問題有自己的觀點,但是,有深度的思考是否很多?問題意識總體上是否較強?是否提齣瞭一些基石範疇?是否能夠規範地、持續地對某些重要的基礎性問題進行反復辯駁? 本文試圖盡量迴答上述涉及麵較廣的問題。筆者的思路是:先總結西方國傢刑法理論發展中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再對我國刑法學發展過程中的種種“亂象”進行分析,指齣我們可能存在問題的方方麵麵;最後,提齣對我國刑法學理論進行閤理化改造的可能路徑。 在這裏,有三點需要稍加說明: 第一,本文刑法學發展的西方經驗所涉及的西方,不是嚴格的地理概念,而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地理上、觀念上處於西方的、近代以來的國傢伯爾曼教授也是如此理解“西方”概念。參見[美]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賀衛方等譯,4頁,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1993。,例如德國、英美國傢。日本、韓國雖然是東亞國傢,但是其犯罪論體係完全以德國理論為模本,所以我也將其作為“觀念上”的西方國傢看待。當然,本文主要以德日刑法學作為比較研究的基礎。 第二,寫作本文的真正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理性地錶達對現存的我國刑法理論的不滿,指齣問題的所在。既然發現問題最為重要,那麼,解決問題就不是本文的重點。關於我國刑法理論閤理化建構的問題,其實需要更多的人在將來共同進行長期的討論,本文對此問題的觀點是否正確倒是其次的問題。 第三,提齣刑法學的西方經驗這個問題,不是說外國刑法學理論就是絕對正確的,也並不是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樣,是強迫我國刑法學屈從於西方的文化霸權和話語霸權。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國以蘇聯刑法學為模本所建構的理論體係的確存在“先天營養不良”、刑法學研究方法比較單一且極不規範、體係性思考隻有二十多年的曆史、問題意識明顯不強的缺陷。麵對西方國傢通過一百多年係統研究所確立的刑法理論,我們必須保持敬畏感,必須錶現齣一種謙虛(而非謙卑)的態度。我們需要從中國的視角齣發,吸納世界的經驗來建構刑法學體係。 ……
前言/序言
刑法學的現代展開Ⅰ(第二版)(21世紀法學研究生參考書係列)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