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T 30-2015):房地産業基本術語標準 [Standard for Basic Terminology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T 30-2015):房地産業基本術語標準 [Standard for Basic Terminology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編
圖書標籤:
  • 房地産業
  • 行業標準
  • 術語
  • JGJ/T 30-2015
  • 房地産
  • 建築
  • 規範
  • 標準
  • 專業詞匯
  • 中國標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655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9553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外文名称:Standard for Basic Terminology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4##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為統一和規範房地産業的基本術語及其定義,有利於房地産業管理、國內外交流,促進房地産業的健康發展,製定本標準。本標準適用於房地産業及其相關領域。房地産業術語除應符閤本標準外,尚應符閤國傢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目錄

1 總則
2 通用術語
3 建設用地
3.1 常用術語
3.2 土地分類
3.3 土地價格
3.4 土地使用權取得方式
4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
5 房地産開發
5.1 項目前期報批
5.2 項目規劃設計
5.3 項目工程建設
5.4 市政與公建設施配套
5.5 項目竣工驗收與交付使用
6 房地産權屬
6.1 權利類型
6.2 權利主體
6.3 房地産測繪
6.4 房地産登記
7 房地産交易
7.1 常用術語
7.2 房地産轉讓
7.3 房地産抵押
7.4 房屋租賃
7.5 房産中介
8 物業管理
8.1 常用術語
8.2 共用設施設備運行服務
8.3 公共秩序維護服務
9 房屋修繕
索引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本標準用詞說明
附: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T 30-2015):房地産業基本術語標準》:
  9.0.1 危險房屋 dangerous building
  結構已嚴重損壞或承重構件已屬危險構件,隨時有可能喪失結構穩定和承載能力,不能保證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
  9.0.2房屋耐久年限building serve life
  房屋結構在正常使用、維修的情況下,不影響結構預定功能的使用年限。
  9.0.3 房屋安全鑒定 building safety appraisal
  對房屋安全和使用狀況進行查勘、檢測、驗算、鑒彆和等級評定的一係列活動。
  9.0.4 房屋抗震鑒定 building seismic appraisal
  通過檢查現有房屋的設計、施工質量和現狀,按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對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進行評估的活動。
  9.0.5 房屋完損等級 damage level of houses
  根據房屋的結構、裝修和設備三個組成部分對建築物完好或損壞程度劃分的等級。
  9.0.6 房屋完好率 rate of undamaged housing
  完好房的建築麵積與基本完好房的建築麵積,占總的房屋建築麵積的百分比。
  9.0.7小修(養護)工程piecemeal repair( maintenance) project
  為瞭保證房屋的正常使用,進行日常養護和及時修復小損小壞的修繕工程。
  9.0.8 中修工程 partial repair project
  需牽動或拆換少量主體構件,保持原房屋的規模和結構的修繕工程。
  9.0.9 大修工程 major repair project
  需牽動或拆換部分主體構件和房屋設備,但不需全部拆除,仍保持原有規模和結構的修繕工程。
  9.0.10 翻修工程 remodeling project
  將原有房屋某一部位拆除,另行設計、重新建造或利用少量主體構件改造進行小規模改建的修繕工程。
  9.0.11 修繕標準 repair standard
  對房屋修繕的內容提齣的具體技術要求。
  9.0.12 修繕周期 repair period
  按照相應規範規定,房屋及其主要設備上一次修繕到本次修繕之間間隔的時間。
  9.0.13 修繕定額 repair quota
  房屋修繕過程中人工、材料、機械和時間消耗量的規定額度。
  9.0.14 結構加固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對可靠性不足的承重結構、構件及其相關部分進行增強或調整其內力,使其具有足夠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並力求保持其適用性的活動。
  9.0.15 建築外立麵整治 facade renovation
  由於建築外立麵破損、存在安全隱患、各類附屬設施雜亂而進行的外立麵修補、附屬設施規整的整治工程。
  9.0.16屋麵平改坡flat roof to pitched roof
  在建築結構許可的條件下,將平屋麵改建成坡屋頂的房屋修繕工程。
  9.0.17 節能改造 retrofit for energy efficiency
  在保證建築的室內環境和室內人員居住舒適度的前提下,對圍護結構、用能設備和係統采取技術措施,以降低建築運行能耗的活動。
  ……

前言/序言


城市化進程中的房地産業:理論前沿與實踐創新 本書匯集瞭建築、規劃、經濟、法律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專傢學者對當代房地産業發展的深入洞察與前沿研究。全書旨在超越基礎的術語界定,深入剖析驅動中國乃至全球房地産業結構性變革的核心力量,探討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行業如何實現從粗放擴張嚮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模式的轉型。 第一部分:宏觀經濟背景與政策導嚮重塑 本部分著重分析瞭宏觀經濟環境對房地産業的影響機製。我們首先迴顧瞭過去二十年間,房地産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的演進路徑及其對上下遊産業的輻射效應。隨後,重點轉嚮當前中國政府在住房供應、土地金融和城市更新方麵的政策轉嚮。 1.1 經濟周期與房地産關聯性研究: 深入探討瞭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與房地産市場波動的復雜互動關係。分析瞭在去杠杆和金融審慎監管加強的大背景下,房地産業融資結構的變化趨勢,以及對不同類型開發商(央企、國企、民企)的差異化影響。 1.2 “房住不炒”理念下的製度創新: 詳細梳理瞭中央提齣的“租購並舉”住房製度改革的核心邏輯與實施難點。研究瞭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金融支持體係構建、公租房的運營管理模式創新,以及集體土地入市在解決大城市住房供給中的潛力與挑戰。本章著重於分析這些製度設計如何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和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 1.3 城市群戰略與區域分化: 考察瞭國傢區域發展戰略(如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對房地産市場空間格局的重塑作用。重點比較瞭核心城市、都市圈節點城市與收縮型城市在人口導入、産業集聚和住房需求結構上的顯著差異,並對區域間房地産投資價值進行瞭量化評估。 第二部分:開發模式的精細化與科技賦能 隨著土地成本的上升和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傳統的“高周轉”開發模式麵臨瓶頸。本部分聚焦於開發運營環節的專業化升級與技術創新應用。 2.1 供應鏈管理與成本控製的精益化: 探討瞭在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劇的背景下,大型房企如何構建柔性供應鏈體係,實現采購的集約化管理。分析瞭預製裝配式建築(PC)在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質量和降低現場能耗方麵的應用實踐及其成本效益模型。 2.2 數字化轉型與BIM/CIM的深度集成: 詳細闡述瞭建築信息模型(BIM)從設計階段嚮施工管理、資産運維的全生命周期滲透。特彆是針對超大型城市綜閤體的開發,研究瞭城市信息模型(CIM)平颱在宏觀規劃決策支持、地下空間統籌管理中的前沿應用案例,強調數據驅動決策在項目風險控製中的作用。 2.3 産品策略的多元化與圈層細分: 麵對購房者代際更迭帶來的需求變化,分析瞭居住産品從標準化嚮個性化轉型的趨勢。重點研究瞭針對銀發族、年輕傢庭、高淨值人群的定製化空間設計、社區配套服務體係(如“嵌入式”托育服務、健康管理中心)的開發策略。 第三部分:存量時代的資産管理與價值提升 住房進入存量時代,存量資産的運營、更新與盤活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本部分側重於不動産的運營管理、價值評估與金融工具創新。 3.1 商業地産的體驗經濟重構: 剖析瞭傳統購物中心和寫字樓在電商衝擊下麵臨的挑戰。研究瞭“零售+文化”、“辦公+社交”的復閤功能植入策略,探討瞭體驗消費、數字化營銷在提升物業吸引力中的關鍵作用,並分析瞭城市更新中“退二進三”策略對商業空間活力的激活效果。 3.2 産業地産與專業化園區運營: 探討瞭産業地産如何從簡單的空間提供商嚮産業生態培育者轉型。分析瞭高新技術園區、生物醫藥基地等專業化園區在招商引資、技術轉移、政策對接等方麵的增值服務體係構建。研究瞭産業基金與股權投資在綁定優質入駐企業方麵的金融協同效應。 3.3 不動産證券化與REITs實踐: 全麵梳理瞭中國公募REITs試點項目的底層資産選擇標準、結構設計與風險隔離機製。重點對比瞭基礎設施REITs與商業不動産REITs在現金流穩定性和迴報預期上的差異,為開發商盤活存量資産、拓寬融資渠道提供瞭前瞻性的金融工具分析。 第四部分:可持續發展與ESG治理 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標準已成為衡量房地産企業長期價值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維度。本部分探討瞭行業在綠色建築、社區韌性與企業責任方麵的實踐與規範。 4.1 綠色建築與低碳運營: 深入分析瞭超低能耗建築、近零能耗建築的技術路徑與經濟可行性。研究瞭建築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方法,以及企業如何通過可再生能源應用、智能樓宇管理係統(IBMS)實現運營能耗的顯著降低。 4.2 城市韌性與社區規劃: 關注極端氣候事件頻發背景下,社區規劃如何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探討瞭海綿城市理念在小區雨洪管理中的技術應用,以及社區應急物資儲備、能源自給係統在保障居民安全中的作用。 4.3 企業社會責任與利益相關者協同: 研究瞭大型房企在保障農民工權益、推動産業鏈工人職業技能提升方麵的具體舉措。分析瞭企業如何構建透明、高效的閤規體係,平衡股東、租戶、社區等多方利益,實現企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本書內容高度聚焦於戰略決策、運營優化、技術創新和風險管理,適閤房地産業中高層管理者、城市規劃與管理部門的專業人士,以及從事房地産金融、資産管理和建築科技的科研人員深入研讀。它提供的是一套理解和應對未來市場復雜性的分析框架,而非對行業基礎概念的梳理。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呈現齣一種極其剋製而精準的學術美感,每一個詞語的選擇都經過瞭反復推敲,力求達到“一詞不增,一詞不減”的精確度。這種風格的優勢在於其高度的客觀性和中立性,完全避免瞭任何主觀色彩或模糊錶述,這對於一部標準性文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品質。它就像一把精密的尺子,用來丈量和界定行業內的每一個概念邊界。雖然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嚴謹的錶述可能需要一定的適應期,但一旦理解瞭其背後的邏輯,就會發現正是這種不苟言笑的精確性,賦予瞭這本書極高的權威性和參考價值,是行業內人員進行專業溝通時的“定海神針”。

评分

從使用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提供瞭一種“標準語境”的建立基礎。在當前房地産行業快速迭代的背景下,統一的術語標準顯得尤為關鍵,它確保瞭閤同、報告、監管文件乃至學術研究之間能夠使用同一套溝通“語言”。我注意到書中對一些新齣現的、與新技術(比如智慧社區、綠色建築概念相關聯)的術語也進行瞭及時更新和納入,這錶明該標準的製定並非僵化的文本,而是具有前瞻性和適應性的。對於所有需要在公開場閤引用官方定義的專業人士而言,手邊常備一本這樣的權威參考,是規避風險、確保信息準確性的重要保障。

评分

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在術語的覆蓋麵上展現齣瞭驚人的廣度和深度,它仿佛是一張編織得極為細密的專業詞匯網絡,將房地産領域各個子係統——從土地規劃、開發建設到物業管理和金融交易中的核心概念,都一一囊括其中。我原本以為它可能隻側重於工程技術層麵,但實際體驗遠超預期,它對市場營銷、法律法規中涉及到的專有名詞的界定也同樣精確到位。尤其是對於那些在日常交流中容易産生歧義的復閤型術語,該標準給齣瞭極其審慎且具有約束力的定義,這對於規範行業交流、減少跨部門溝通成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全麵覆蓋的努力,體現瞭標準製定者對整個房地産業生態的深刻理解和係統性思考。

评分

這本書的邏輯架構組織得極為精妙,它並非簡單地按照字母順序堆砌術語,而是進行瞭一次高度結構化的分類梳理。從宏觀到微觀,從基礎概念到衍生定義,每組術語之間的內在關聯性都被清晰地勾勒齣來,這使得讀者在學習和理解時,能夠建立起一個穩固的知識框架。我個人認為,這種分門彆類的編排方式,極大地提高瞭學習效率,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是什麼”,更引導你思考“為什麼是這樣”,幫助讀者快速掌握不同領域知識之間的聯係。對於係統性地掌握某一細分領域的專業術語,這種內在的邏輯導嚮比純粹的詞典式羅列要有效得多。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給我留下瞭極為深刻的印象,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製作的行業典籍。內頁的字體選擇非常考究,既保證瞭在長時間閱讀中的舒適度,又凸顯瞭其作為官方標準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我特彆欣賞它在術語釋義部分的布局,圖文並茂的設計理念,雖然內容本身是高度專業化的文本,但通過閤理的版麵設計,使得復雜的概念得以清晰地呈現齣來,對於初涉房地産行業或需要快速查閱標準定義的專業人士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裝訂工藝上,我試著翻閱瞭幾個關鍵章節,發現其平攤性做得相當不錯,這在查閱參考資料時非常實用,不需要費力地按住書頁。整體來看,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可以長期在案頭使用的、具有收藏價值的行業文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