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冊教材+1張題庫版光盤(含新考真題)
一、教材:知識點全麵、重點突齣
【考情分析】+【名師精講】+【經典例題】+【足量練習】
二、光盤:配有大型題庫的智能學習軟件
1.大型題庫
1972道近年考試真題及高質量模擬試題,全麵覆蓋新版考試大綱知識點
2.模擬考場
完全模擬考試環境,限時做題,可提前感受考場氣氛,熟悉考試流程
3.同步練習
提供與教材章節同步的練習題,學完一節練一節,亦能按照真考題型做專項練習,全麵夯實基礎
4.真題演練
2015年~2010年曆年真捲,極具練習價值,快速通過的有力保障
5.智能組捲
可抽取任一套曆年真捲或任全真模擬試捲,亦可選擇由係統隨機抽題組捲,模擬自測有保障
6.自動評分
交捲後係統按照真實考試的評分標準自動評分,實時反饋正誤題信息,並提供正確答案與解析,便於查漏補缺
7.錯題重做
做錯的試題將自動加入錯題庫,供反復練習,基礎薄弱亦能輕鬆過關
8.PPT串講
以PPT形式進行考前串講,快速梳理重要知識點,考前衝刺良品
內容簡介
《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經濟基礎知識中級》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發布的《經濟基礎知識中級考試大綱》為依據,係統地講解經濟基礎中級相關知識,全麵梳理考試要點,並輔以大量的例題、習題,旨在幫助考生高效復習,順利通過考試。
在深入研究考試大綱和近年真捲的基礎上,本書提供瞭“考綱分析與應試策略”,總結、提煉該考試的重點內容及命題方式,為考生提供全麵的復習、應試策略。本書有6個部分,共36章。其中,“經濟學基礎”共10章內容,包括市場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消費者行為分析,生産和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生産要素市場理論,市場失靈和政府的乾預,國民收入核算和簡單的宏觀經濟模型,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理論,價格總水平和就業與失業,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第二部分財政”共6章內容,包括公共物品與財政職能,財政支齣,財政收入,政府預算,財政管理體製,財政政策;“第三部分貨幣與金融”共5章內容,包括貨幣供求與貨幣需求,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商業銀行與金融市場,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對外金融關係與政策;“第四部分統計”共5章內容,包括統計與統計數據,描述統計,抽樣調查,迴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第五部分會計”共5章內容,包括會計概論,會計循環,會計報錶,財務報錶分析,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第六部分法律”共5章內容,包括法律對經濟關係的調整,物權法律製度,閤同法律製度,公司法律製度,其他法律製度。每章均提供考情分析與學習建議,並配有典型例題和精心編製的自測練習題。《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經濟基礎知識中級》配套光盤提供瞭“考試指南”“教材同步題”“考點精練”“題型精練”“曆年真題”“模擬考場”“錯題重做”以及考前串講的PPT等內容。其中,“模擬考場”提供瞭近6年的真題和10套模擬試捲,其考試題型和分值分布情況與真考試捲相符,能將考生“提前”帶入考場。
《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經濟基礎知識中級》適閤全國各地報考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經濟基礎知識中級”科目的考生使用,也適閤作為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輔導書或培訓班教材。
內頁插圖
目錄
考綱分析與應試策略
一、考情簡介 1
(一)考試科目 1
(二)考試形式 1
(三)考試題型與題量 1
(四)考試時間 1
二、考綱分析 1
(一)重點難點分析 2
(二)內容結構分析 5
三、學習方法 5
(一)收集信息,製訂計劃 5
(二)精讀教材,係統學習 6
(三)歸納總結,巧學巧記 6
(四)全真模擬,反復練習 6
四、應試技巧 7
(一)考前準備及答題注意事項 7
(二)答題方法與技巧 7
(三)各題型答題技巧 8
第一部分 經濟學基礎
第一章 市場需求、供給與均衡
價格
第一節 市場需求 11
一、需求的含義 11
二、決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12
三、需求函數、需求規律和需求麯綫 12
第二節 市場供給 14
一、供給的含義和影響供給的因素 14
二、供給函數、供給規律和供給麯綫 14
第三節 均衡價格 16
一、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形成和變動 16
二、均衡價格模型的運用 17
第四節 彈性 19
一、需求價格彈性 19
二、需求交叉彈性 21
三、需求收入彈性 22
四、供給價格彈性 22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23
第二章 消費者行為分析
第一節 無差異麯綫 25
一、效用理論 25
二、無差異麯綫 27
第二節 預算約束 30
一、預算約束綫的含義和形狀 30
二、收入變動對預算綫的影響 31
三、相對價格變動對預算綫的影響 31
第三節 消費者均衡和需求麯綫 32
一、消費者均衡 32
二、消費者的需求麯綫 33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35
第三章 生産和成本理論
第一節 生産者的組織形式和企業形成的理論 36
一、生産者的含義及經營目標 36
二、企業形成的理論 37
第二節 生産函數和生産麯綫 38
一、生産、産齣與投入 38
二、生産函數 39
三、僅一種可變要素的生産函數及其麯綫 39
四、規模報酬的含義和類彆 42
第三節 成本函數和成本麯綫 43
一、成本的含義與相關概念 43
二、成本函數 44
三、短期成本麯綫 45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47
第四章 市場結構理論
第一節 市場結構的類型 48
一、市場結構的含義與劃分標準 48
二、4種市場結構的特徵 49
第二節 完全競爭市場中生産者的行為 52
一、完全競爭市場的需求麯綫 52
二、完全競爭企業的收益麯綫 52
三、完全競爭市場企業産量決策的基本原則 53
四、完全競爭市場企業的供給麯綫 54
第三節 完全壟斷市場中生産者的行為 54
一、完全壟斷市場的需求麯綫 54
二、完全壟斷企業的平均收益與邊際收益 54
三、完全壟斷企業進行産量和價格決策的基本原則 55
四、完全壟斷企業定價的簡單法則 55
五、價格歧視 56
第四節 壟斷競爭市場和寡頭壟斷市場中生産者的行為 57
一、壟斷競爭市場上生産者的行為 57
二、寡頭壟斷市場上生産者的行為 58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59
第五章 生産要素市場理論
第一節 生産者使用生産要素的原則 61
一、生産者對生産要素的需求 61
二、生産要素的使用原則 62
第二節 完全競爭生産者對生産要素的需求 63
一、完全競爭生産者的要素供求麯綫 63
二、完全競爭市場的要素需求麯綫 64
第三節 勞動供給麯綫與均衡工資 64
一、生産要素供給的分析 64
二、勞動與閑暇的效用 65
三、勞動的供給原則 65
四、勞動的供給麯綫 65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66
第六章 市場失靈和政府的乾預
第一節 資源最優配置與市場失靈 67
一、資源最優配置與帕纍托改進 67
二、市場失靈的含義 68
第二節 市場失靈的原因 68
一、壟斷引起的市場失靈 68
二、外部性引起的市場失靈 68
三、公共物品引起的市場失靈 69
四、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市場失靈 71
第三節 政府對市場失靈的乾預 72
一、乾預壟斷引起的市場失靈 73
二、乾預外部性引起的市場失靈 73
三、乾預公共物品引起的市場失靈 74
四、乾預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市場失靈 74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74
第七章 國民收入核算和簡單的
宏觀經濟模型
第一節 國民收入的核算 76
一、國內生産總值及相關概念 76
二、國內生産總值的計算方法 77
第二節 宏觀經濟均衡的基本模型 79
一、兩部門經濟的儲蓄—投資恒等式 79
二、三部門經濟的儲蓄—投資恒等式 79
三、四部門經濟的儲蓄—投資恒等式 79
第三節 消費、儲蓄和投資 80
一、消費理論與相關函數 80
二、儲蓄理論與相關函數 82
三、投資理論與相關函數 82
四、投資乘數 83
五、兩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決定 83
第四節 總需求和總供給 84
一、總需求的分析方法 84
二、總供給的分析方法 85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87
第八章 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理論
第一節 經濟增長理論 88
一、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 88
二、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 89
三、經濟增長的因素分解 90
第二節 經濟周期與經濟波動 91
一、經濟周期與經濟波動的含義和 類型 91
二、經濟周期各階段的劃分和特徵 92
三、經濟波動的一般原因 92
四、我國的經濟波動狀況 93
五、經濟波動的指標體係 93
第三節 經濟發展理論 94
一、經濟發展的基本理論 94
二、經濟發展的方式 94
三、科學發展觀的含義和內容 95
四、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含義和特徵 96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97
第九章 價格總水平和就業與失業
第一節 價格總水平及其變動 98
一、價格總水平的含義和度量方法 98
二、價格總水平變動的決定因素 99
三、價格總水平變動的經濟效應 100
第二節 就業與失業 101
一、就業與失業的含義 101
二、我國就業與失業人口的統計 102
三、就業與失業水平的統計 102
四、失業的類型 103
五、我國的就業與失業問題 103
第三節 失業與經濟增長及價格總水平的相互關係 104
一、奧肯定律分析 104
二、就業彈性係數分析 105
三、菲利普斯麯綫分析 105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106
第十章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第一節 國際貿易理論 107
一、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演變 107
二、國際貿易的影響因素 108
第二節 國際貿易政策 109
一、政府對國際貿易的乾預 109
二、傾銷的界定和反傾銷措施分析 109
第三節 自測練習題 110
第二部分 財政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與財政職能
第一節 公共物品 112
一、公共物品的含義與特徵 112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顯示 113
三、公共物品的融資與生産 113
四、公共物品供給的製度結構 114
第二節 市場與政府經濟活動範圍 115
一、市場構成與市場機製 115
二、政府經濟活動範圍 115
第三節 財政的基本職能 116
一、資源配置職能 116
二、收入分配職能 116
三、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 117
第四節 公共選擇與政府失靈 117
一、公共選擇 117
二、政府失靈及其錶現 118
第五節 建立現代財政製度 119
一、建立現代財政製度的重要意義 119
二、建立現代財政製度的方嚮與任務 119
第六節 自測練習題 120
第十二章 財政支齣
第一節 財政支齣數據及分類 121
一、財政支齣數據 121
二、財政支齣分類 122
三、我國的政府支齣分類及改革 123
第二節 財政支齣規模及增長趨勢 123
一、財政支齣規模的衡量指標 123
二、財政支齣規模的變化指標 124
三、工業化國傢財政支齣規模的曆史趨勢 124
四、財政支齣規模增長的理論及解釋 125
第三節 我國的財政收支矛盾與支齣結構優化 126
一、我國財政支齣總量和支齣結構概述 126
二、我國財政支齣結構存在的問題 127
三、我國財政支齣的結構優化 128
第四節 財政支齣績效評價 129
一、財政支齣績效評價的含義 129
二、財政支齣績效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130
三、財政支齣績效評價的範圍與重點拓展 131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131
第十三章 財政收入
第一節 財政收入以及財政集中度和宏觀稅負 132
一、財政收入的含義與分類 132
二、財政集中度與宏觀稅負 133
第二節 稅收的相關知識 133
一、稅收的含義與特徵 134
二、稅製要素 134
三、稅收分類 135
四、拉弗麯綫與徵稅限度 136
第三節 稅負轉嫁 137
一、稅負轉嫁的方式 137
二、稅負轉嫁的影響因素 138
第四節 國債 138
一、國債的含義 139
二、國債的種類 139
三、國債的政策功能 140
四、國債的負擔與限度 140
五、李嘉圖等價定理 141
六、國債的製度 141
七、國債市場的功能 142
八、政府性債務的管理 142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143
第十四章 財政預算
第一節 政府預算的含義、職能、原則與分類 144
一、政府預算的含義 145
二、政府預算的職能 145
三、政府預算的原則 146
四、政府預算的分類 146
第二節 我國政府預算管理職權體係 148
一、預算管理職權概述 148
二、立法機關的預算管理職權 148
三、各級人民政府的預算管理職權 149
四、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的預算管理 職權 149
五、各級政府業務主管部門的預算管理職權 149
六、各單位的預算管理職權 149
七、審計機關的預算管理職權 149
第三節 我國政府預算體係 150
一、一般公共預算 150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 150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151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151
第四節 我國政府預算編製和執行製度 151
一、我國政府的預算編製製度 151
二、我國政府的預算執行製度 153
第五節 全麵規範、公開透明預算製度的實施內容 153
一、完善政府預算體係 153
二、推進預算、決算公開 153
三、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 153
四、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製 153
五、清理規範稅收優惠政策 153
六、加強結轉結餘資金管理 154
七、建立權責發生製的政府綜閤財務報告製度 154
第六節 自測練習題 154
第十五章 財政管理體製
第一節 財政管理體製概述 155
一、財政管理體製的含義 155
二、財政管理體製的內容 155
三、財政管理體製的類型 156
四、財政管理體製的作用 157
第二節 分稅製財政管理體製 157
一、分稅製財政體製的內容 158
二、分稅製財政體製的改革成效 158
三、財政體製改革的深化 159
第三節 財政轉移支付製度 159
一、財政轉移支付的含義與特點 159
二、我國現行的財政轉移支付製度 160
三、規範財政轉移支付製度的任務 161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161
第十六章 財政政策
第一節 財政政策的功能與目標 162
一、財政政策的功能 162
二、財政政策的目標 163
第二節 財政政策的工具與類型 164
一、財政政策的工具 164
二、財政政策的類型 165
第三節 財政政策乘數與時滯 167
一、財政政策的乘數 167
二、財政政策的時滯 168
第四節 我國財政政策的實踐經驗 168
一、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積極 財政政策 168
二、我國實施財政政策的基本經驗 169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170
第三部分 貨幣與金融
第十七章 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
第一節 貨幣需求 172
一、貨幣需求與貨幣需求量的含義 172
二、傳統貨幣數量說 173
三、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流動性偏好論 173
四、弗裏德曼現代貨幣數量說 174
第二節 貨幣供給 174
一、貨幣供給含義與層次劃分 174
二、貨幣供給機製 175
第三節 貨幣均衡 176
一、貨幣的均衡與失衡 176
二、貨幣均衡水平的作用 177
第四節 通貨膨脹 178
一、通貨膨脹的含義 178
二、通貨膨脹的類型 178
三、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 179
四、通貨膨脹的治理措施 179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180
第十八章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第一節 中央銀行 181
一、中央銀行製度的含義與建立
需要 181
二、中央銀行的職責與特徵 182
三、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 182
四、中央銀行資産負債錶 183
第二節 貨幣政策 184
一、貨幣政策的含義與目標 184
二、貨幣政策的工具 184
三、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186
四、貨幣政策傳導機製 186
五、我國近年來實施的貨幣政策 187
第三節 自測練習題 187
第十九章 商業銀行與金融市場
第一節 商業銀行 188
一、商業銀行的含義與性質 188
二、商業銀行的職能與組織形式 188
三、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 189
四、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 190
五、存款保險製度 190
第二節 金融市場 192
一、金融市場與金融交易 192
二、金融市場效率 192
三、有效市場理論 192
四、金融市場結構 192
第三節 自測練習題 194
第二十章 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
第一節 金融風險 195
一、金融風險的含義與類型 195
二、金融風險的特徵 196
第二節 金融危機 196
一、金融危機的含義與特點 196
二、金融危機的類型 196
三、次貸危機概述 197
第三節 金融監管 198
一、金融監管的含義 198
二、金融監管的一般性理論 198
第四節 金融監管體製 199
一、金融監管體製的含義與分類 199
二、我國金融監管體製的演變 199
第五節 國際金融監管協調 200
一、巴塞爾協議 200
二、1988年巴塞爾報告 201
三、2003年新巴塞爾資本協議 201
四、2010年巴塞爾協議Ⅲ 202
五、巴塞爾協議在我國的實施 203
第六節 自測練習題 203
第二十一章 對外金融關係與政策
第一節 匯率製度 204
一、匯率製度的含義與類型 204
二、決定匯率製度的各種因素 205
三、人民幣匯率製度 205
第二節 國際儲備 206
一、國際儲備的含義與類型 206
二、國際儲備的作用 206
三、國際儲備的管理 206
第三節 國際貨幣體係 207
一、國際貨幣體係的含義與內容 207
二、國際貨幣體係演變 207
三、國際金融組織 209
第四節 人民幣跨境使用 212
一、跨境人民幣業務的概念 212
二、跨境人民幣業務的類型 212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213
第四部分 統計
第二十二章 統計與統計數據
第一節 統計學 215
一、統計學的作用 215
二、統計學的分支 215
第二節 變量和數據 216
一、變量的含義與類型 216
二、數據的含義與類型 216
第三節 數據的來源 216
一、觀測數據和實驗數據 216
二、一手數據和二手數據 216
第四節 統計調查 217
一、統計調查的含義與分類 217
二、統計調查的方式 217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218
第二十三章 描述統計
第一節 集中趨勢的測度 219
一、描述統計的作用和統計對象 219
二、均值 219
三、中位數 220
四、眾數 220
五、均值、中位數和眾數的比較及
適用範圍 220
第二節 離散程度的測度 221
一、方差 221
二、標準差 222
三、離散係數 222
第三節 分布形態的測度 222
一、偏態係數 222
二、標準分數 223
第四節 變量間的相關分析 223
一、變量間的相關關係 223
二、散點圖 224
三、相關係數 224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225
第二十四章 抽樣調查
第一節 抽樣調查基礎知識 226
一、抽樣調查的含義與相關概念 226
二、概率抽樣與非概率抽樣 227
三、抽樣調查的一般步驟 227
四、抽樣調查的誤差 228
第二節 基本概率抽樣方法介紹 228
一、簡單隨機抽樣 228
二、分層抽樣 229
三、係統抽樣 229
四、整群抽樣 230
五、多階段抽樣 230
第三節 估計量和樣本量 231
一、估計量的性質 231
二、抽樣誤差的估計 232
三、影響樣本量的因素 232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233
第二十五章 迴歸分析
第一節 迴歸分析與迴歸模型 234
一、迴歸分析的含義 234
二、一元綫性迴歸模型 235
第二節 最小二乘法 235
第三節 迴歸模型的分析和預測 236
一、迴歸模型的擬閤效果分析 236
二、迴歸模型預測 237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237
第二十六章 時間序列分析
第一節 時間序列的含義與分類 238
一、時間序列的含義 238
二、時間序列的分類 239
第二節 時間序列的水平分析 239
一、發展水平 239
二、平均發展水平 239
三、增長量與平均增長量 241
第三節 時間序列的速度分析 242
一、發展速度與增長速度 242
二、平均發展速度與平均增長速度 244
三、速度的分析與應用 244
第四節 平滑預測法 245
一、移動平均法 245
二、指數平滑法 245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246
第五部分 會計
第二十七章 會計概論
第一節 會計的基本知識 249
一、會計的含義與分支 250
二、會計的基本職能 250
三、會計的對象 251
四、會計核算的內容 251
第二節 會計目標與會計信息 253
一、會計目標 253
二、會計信息的內容 253
三、會計信息的使用者 253
第三節 會計要素 254
一、會計要素概述 254
二、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 254
三、反映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 256
四、會計等式 257
五、發生經濟業務引起的會計要素
變動 257
第四節 會計要素確認和計量基本原則 258
一、權責發生製原則 258
二、配比原則 259
三、曆史成本原則 259
四、劃分收益性支齣與資本性支齣
原則 259
第五節 會計基本前提 260
一、會計主體 260
二、持續經營 260
三、會計分期 261
四、貨幣計量 261
第六節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261
一、可靠性 261
二、相關性 261
三、清晰性 261
四、可比性 261
五、實質重於形式 262
六、重要性 262
七、謹慎性 262
八、及時性 262
第七節 會計法規 262
第八節 自測練習題 263
第二十八章 會計循環
第一節 會計確認 264
一、會計確認的含義和解決的問題 264
二、會計確認的標準 264
第二節 會計計量 265
一、會計計量的含義與目的 265
二、會計計量的單位和屬性 265
第三節 會計記錄 266
一、會計記錄的含義與目的 266
二、會計記錄的方法 266
三、賬務處理程序 268
第四節 會計報告 269
一、會計報告的含義 269
二、會計報告的內容 269
三、會計報告的分類 270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270
第二十九章 會計報錶
第一節 會計報錶基礎知識 271
一、會計報錶的含義 271
二、會計報錶的目標與作用 272
三、會計報錶編製的基本要求 272
四、會計報錶編製前的準備工作 272
第二節 資産負債錶 273
一、資産負債錶的含義與作用 273
二、資産負債錶的格式與內容 273
三、資産負債錶的編製方法 275
第三節 利潤錶 276
一、利潤錶的含義與作用 276
二、利潤錶的格式與內容 276
三、利潤錶的編製方法 277
第四節 現金流量錶 278
一、現金流量錶的含義與作用 278
二、現金流量錶的格式與內容 279
三、現金流量錶的編製方法 280
第五節 會計報錶附注 282
一、會計報錶附注的含義 282
二、會計報錶附注的內容 282
第六節 自測練習題 282
第三十章 財務報錶分析
第一節 財務報錶分析的意義和內容 283
一、財務報錶分析的意義 283
二、財務報錶分析的內容 283
第二節 財務報錶分析的方法 284
一、比率分析法 284
二、比較分析法 284
三、趨勢分析法 285
第三節 財務報錶分析的指標 285
一、償債能力指標分析 285
二、營運能力指標分析 287
三、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288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290
第三十一章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
第一節 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 291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與企業
會計核算的區彆 291
二、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産 293
三、行政事業單位的負債 295
四、行政事業單位的淨資産 296
五、行政事業單位的收入 298
六、行政事業單位的支齣 299
第二節 國庫集中收付製度 299
一、國庫單一賬戶體係及功能 299
二、財政性資金的支付程序 300
三、國庫集中支付業務的核算 301
第三節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報告 303
一、財務會計報告的種類 303
二、年度決算的編報要求 305
第四節 自測練習題 305
第六部分 法律
第三十二章 法律對經濟關係的
調整
第一節 “調整經濟的法律”和“經濟法”的
關係 307
一、經濟的調整 307
二、“調整經濟的法律”和
“經濟法”的區彆 307
第二節 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
體係 308
一、民商法 308
二、經濟法 308
三、其他法律部門 308
第三節 自測練習題 308
第三十三章 物權法律製度
第一節 物權的特徵、原則與種類 309
一、物權的含義與特徵 309
二、物權法的原則 310
三、物權的種類 311
第二節 所有權 312
一、所有權的含義與特徵 313
二、所有權的取得與消滅 313
三、共有的含義與形式 315
四、業主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316
第三節 用益物權 317
一、用益物權的含義與特徵 317
二、用益物權實例 318
第四節 擔保物權 319
一、擔保物權的含義與特徵 319
二、擔保物權實例 319
第五節 自測練習題 321
第三十四章 閤同法律製度
第一節 閤同的特徵與分類 322
一、閤同的含義與特徵 322
二、閤同的分類 323
第二節 閤同的效力 323
一、閤同生效的作用與法律要件 324
二、違反生效要件的閤同 324
第三節 閤同的訂立、履行與終止 325
一、閤同的訂立 325
二、閤同的履行 327
三、閤同的終止 328
第四節 閤同的擔保與保全 329
一、閤同的擔保 329
二、閤同的保全 330
第五節 閤同的轉讓、變更與解除 331
一、閤同的轉讓 332
二、閤同的變更 332
三、閤同的解除 333
第六節 違約責任 333
一、違約責任的含義 333
二、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 333
三、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 334
四、違約的免責事由 334
第七節 自測練習題 335
第三十五章 公司法律製度
第一節 公司法與公司的含義 336
一、公司法的含義 336
二、公司的含義、特徵與種類 336
第二節 公司法基本製度 337
一、公司的設立條件 337
二、公司的名稱製度 338
三、公司的住所製度 338
四、公司的章程製度 338
第三節 公司治理結構 339
一、股東及其權利與義務 339
二、股東(大)會 339
三、董事、董事會及經理 340
四、監事、監事會 340
五、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
資格和義務 341
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特彆規定 341
第四節 股權轉讓與股份發行 341
一、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342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發行和轉讓 342
第五節 公司的閤並、分立、解散與清算 342
一、公司的閤並 342
二、公司的分立 343
三、公司的解散 343
四、公司的清算 343
第六節 自測練習題 343
第三十六章 其他法律製度
第一節 工業産權法律製度 344
一、工業産權的含義和特徵 345
二、專利權 345
三、商標權 347
第二節 勞動閤同法律製度 349
一、勞動閤同法的含義與適用對象 349
二、勞動閤同的類型 349
三、勞動閤同的訂立 349
四、勞動閤同的解除 350
五、勞動閤同的終止 351
第三節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製度 351
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含義與適用
對象 352
二、消費者的權利 352
三、經營者的義務 352
四、爭議的解決 353
五、法律責任 354
第四節 反壟斷法律製度 355
一、反壟斷法的含義與適用範圍 355
二、反壟斷機構設置 355
三、壟斷行為 356
第五節 反不正當競爭法律製度 357
一、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含義與調整
對象 357
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含義與特徵 357
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種類 358
四、監督檢查部門 358
五、法律責任 358
第六節 産品質量法律製度 358
一、産品質量法的含義 358
二、産品質量的監督管理 359
三、生産者的産品質量義務 359
四、銷售者的産品質量義務 359
五、法律責任 359
第七節 自測練習題 360
附 錄 自測練習題參考答案 361
曆年真題
2015年真題 見光盤
2014年真題 見光盤
2013年真題 見光盤
2012年真題 見光盤
2011年真題 見光盤
2010年真題 見光盤
模擬試捲
第一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二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三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四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五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六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七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八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九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第十套模擬試捲 見光盤
前言/序言